熟木耳隔夜能吃吗(隔夜熟的木耳第二天能吃吗)

世界上有有毒的东西,你可以说是砷,蛇王的毒液,但如果是我们常吃的木耳,很多人不相信。图片来源:图片网但是边肖还是要郑重警告,最近气温飙升,小心点!近日,东莞一名

世界上有有毒的东西,

熟木耳隔夜能吃吗(隔夜熟的木耳第二天能吃吗)插图

你可以说是砷,

蛇王的毒液,

但如果是我们常吃的木耳,

很多人不相信。

图片来源:图片网

但是边肖还是要郑重警告,

最近气温飙升,

小心点!

近日,东莞一名34岁女子将黑木耳在水中浸泡约5至6小时后烹饪。她第二天继续吃剩下的木耳,然后腹痛。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是黑木耳中毒,毒素在肝脏积聚,引起急性肝衰竭。随后被送往东莞市中医院ICU治疗。

按照这名女子的丈夫张先生的说法,妻子每天在ICU的花费在2万元左右,短短三天已经花了4万多元。张先生介绍,他因烧伤失去了劳动力。他膝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妻子是他家庭的唯一支柱。他在一家工厂工作。因为疫情期间他的收入极不稳定,一家人都住在工厂宿舍,现在家里没有积蓄。

考虑到高额的医疗费用,该女子随后被家人转到老家治疗。但由于毒素导致她身体多个器官衰竭,最终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每年都会有媒体报道“被真菌谋杀”……

2015年7月,浙江陈先生食用泡了3天的黑木耳,导致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经过一周的抢救,他脱离了危险;

2015年8月,长沙的邓女士吃了泡了2天的黑木耳,多器官衰竭死亡;

2016年7月,辽宁一对夫妻因食用泡了快2天的黑木耳,出现中毒症状,导致肝肾衰竭,中毒性休克;

2016年7月,温州毕女士夫妇食用食用菌炒鸡蛋中毒。两天后逐渐发展为肝衰竭、肾衰竭、严重心肌衰竭、全身性黄疸、中毒性休克等。,并被送进ICU抢救;

2017年5月,安徽5岁男孩东东食物中毒死亡,而他生命的罪魁祸首很可能是一盘木耳炒鸡蛋;

2017年7月,28岁的辽宁毕女士因为一碗黑木耳泡了2天,陷入昏迷,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18年7月,浙江金华徐女士家因黑木耳浸泡2天口吃,中毒身亡。其中,她7岁的女儿5次器官衰竭,4次换血仍未苏醒。

2019年7月,杭州西溪医院接诊了一位40岁的张先生。起初,他能简单地回答,后来他失去了知觉。检测报告显示肝脏和肾脏衰竭...前一天晚上,他吃了泡了一夜的凉拌黑木耳...

看看这些“黑木耳中毒”

有一个共同点:

在水中浸泡2~3天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泡木耳产生毒素的原理。许多真菌含有营养物质,可以用作细菌的培养基。当天气干燥时,微生物无法生长。一旦浸泡在水中,在较高的环境温度下,必然会滋生多种微生物,成为培养基。一种叫做“椰子假单胞菌”的致病菌,会产生一种叫做“酵母酸”的毒素,它的毒性很猛。这种毒素耐热,其毒性不能被普通烹饪方法破坏。即使泡好的黑木耳经过精心清洗和煮熟,毒素也无法完全去除,仍然存在中毒的风险。

腈菌唑毒素目前在医学上没有特效的“解毒剂”,通常只能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来稀释毒素。如果毒素的摄入量过大,基本上就是九死一生。

大米酵母酸中毒的症状有哪些?

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度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症状。吃了含有这种毒素的食物后2~24小时就会出现。严重者出现皮肤发黄、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症状。可能发生。

发酵米酸中毒死亡率40%以上。不仅如此,发酵米酸目前还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如果呕吐洗胃后症状仍不能缓解,则需要血浆置换排出毒素。如果毒素已经到达各个器官,而就医不及时,很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以后还能吃黑木耳吗?

酸酸的开胃的凉拌木耳,

美味的鱼香肉丝…

你想从此做一个过客吗?

别怕,黑木耳,不一会儿就冒泡了,

基本上不会产生毒素,可以放心食用。

将木耳浸泡4小时。

一般来说,木耳用冷水浸泡1~2小时即可,最长不要超过4小时。如果用热水泡,时间会更短。

如果浸泡超过24小时,建议不要食用,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更容易滋生病菌;

浸泡后,如果闻到有异味或感觉有粘液,说明已经变质,赶紧扔掉;

泡好的木耳如果吃不完,可以把水倒掉,放冰箱里保存,因为低温下细菌几乎停止繁殖;

此外,餐具要及时清洗,垃圾要及时倾倒,厨房要保持清洁。如果环境卫生,浸泡过程中就很难产生酵母毒素。

除了木耳,还有它们。...

以下几种常见的食物,如果储存和处理不当,也可能滋生“椰假单胞菌”,进而产生一种致命的毒素“酵母酸”。

1.鲜银耳

鲜银耳比干银耳更容易腐烂。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椰绿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品是鲜银耳。

2.玉米淀粉

玉米面发霉时,还会产生致命的“酵母酸”毒素。

来源:广州日报综合I东莞、GRT今日行、深圳疾控中心、科普中国、广东公共DV现场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911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