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发烧到多少度就要吃退烧药)

正确处理孩子发烧,做一个冷静的妈妈!孩子发烧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但也是家长担心的常见原因。发烧不是原发性疾病,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机制。儿童的免疫系统并不

儿童发烧多少度吃退烧药(发烧到多少度就要吃退烧药)正确处理孩子发烧,做一个冷静的妈妈!

孩子发烧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但也是家长担心的常见原因。

发烧不是原发性疾病,而是人体对抗感染的一种生理机制。儿童的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没有接触过的细菌和病毒很容易引起感染,所以发烧的频率会比成人更频繁。

发烧是免疫系统功能的表现。儿童的免疫系统是在接触病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烧其实是儿童免疫系统走向成熟的一个动力。

任何人

面对发烧,如何判断?

儿童发热的原因很多,包括感染、炎症、代谢免疫等。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措施。

如果宝宝出生三个月内发烧,只要体温高于38℃,就一定要去医院。在美国的相关指南中,医生给出的建议是,发热的新生儿必须住院,尤其是出生28天以内的新生儿。超过10%的发热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如菌血症、脑膜炎和肺炎。而且新生儿的免疫系统非常不完善,很容易导致严重的后果。

1~3个月婴儿的发热大多由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但也有很大比例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孩子不安全,家长难以认定,还是送医院就医好。

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如果他们在家被观察,判断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很重要的。比如吃牛奶和辅食和平时有区别吗?是否嗜睡;与父母的互动等。,父母没想法的话还是早点去医院比较安全。

在家最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心理反应。如果觉得精神反应不好,就要去医院了。如果孩子发烧伴有头痛、落枕、抽搐、咽痛、耳痛、皮疹或瘀斑、反复呕吐、腹泻等伴随症状,也要去医院就诊。

什么时候给退烧药,可以用哪些药?

既然发烧是有益的,一旦孩子发烧,家长可以停药退烧,多观察。从提高孩子的舒适度入手,给退烧药的做法其实是为了缓解体温过高带来的不适。

国内指南推荐退烧药可用于发热≥2个月,肛温≥39.0℃(口温≥ 38.5℃,腋温≥ 38.2℃),或发热引起不适、抑郁的患儿。

尼尔森的儿科建议是,体温在39.0℃以上才合理用药。

也就是说,有些病毒感染后,会发烧好几天,比如儿童急性出疹,72小时内体温可能有升有降。退热药物只能在短时间内降低体温,不能预防热性惊厥,也不能缩短病程。急不急,那几天还是要烧的。

那么儿童可以用哪些退烧药呢?

退烧药的确切学名是解热镇痛药,这类药有很多种。但是要记住,孩子可以选择的药物只有两种,即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记住,是单一成分,不是化合物!

对乙酰氨基酚也被称为扑热息痛。无论是世卫组织、美国儿科学会还是中国的发热指南,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都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儿童退烧药。除了口服剂型,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还有栓剂可供选择。

2016版《中国指南》推荐:

≥2月龄儿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15mg/kg/次,两次给药间隔最短为6h。

对于≥6个月的儿童,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的剂量为10mg/kg/次,两次给药的最短间隔为6~8h。

但安全的退烧药也可能有副作用,不建议体温38.5℃以下无其他基础疾病的儿童使用。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贫血、糖尿病或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儿童,发热会使新陈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心输出量增加。以避免心力衰竭、代谢不稳定等。,38.5℃前可给药。发烧也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有癫痫病史的孩子也要早点吃药。

发热治疗的目标是缓解症状,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而不是让体温正常。除了退烧药,还可以辅以物理降温的方法,比如温水浴。然而,物理冷却方法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感到不适,就停下来,不要折腾。

发烧时不要出汗,以防体温过高中暑;不要用酒精洗澡,也不要在家给孩子打抗生素。

让孩子多喝水或果汁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退烧药有必要交替使用吗?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剂量和方法应参考药品说明书。根据儿童的体重有推荐的剂量。切勿自行减少或增加剂量。

国内指南提到,对于超高热的孩子,这两种退烧药可以交替使用;

新版尼尔森儿科明确建议只使用其中一种;

加拿大儿科协会的建议也是不要互换使用它们;

美国儿科学会的指南说,联合使用可能在退烧方面更好,但它一再强调,我们应该警惕用错药和用药过量的风险。

使用退烧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舒适度,而不仅仅是为了降温。如果药物的剂量交替控制不好,可能会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产生毒副作用。如果真的出现反复高热或者超高热,还是带孩子去医院比较好。

第一篇:上海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编辑编辑(上海医药特别支持)

作者:瑞金医院卢湾分院药剂科,朱华艳

编辑:李小蓉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结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051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