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杜甫关于浣花溪的诗词)

谷熹方言中的浣花千年浣花溪位于成都西郊,西起赵龙堰引清水河,东绕杜甫草堂至嵩县桥,与磨底河汇合注入南河,全长3km。1000多年前,浣花溪就很有名,是历史文化名

谷熹方言中的浣花千年

浣花溪位于成都西郊,西起赵龙堰引清水河,东绕杜甫草堂至嵩县桥,与磨底河汇合注入南河,全长3km。1000多年前,浣花溪就很有名,是历史文化名城成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浣花溪公园

浣花溪的名字可以追溯到唐朝。早在汉代,成都的蜀锦就因为漂洗蜀锦的南河水质极佳而闻名全国。由于水质异常,位于南河上游的溪流也适合造纸。唐朝时,这里盛产蜀纸。素有“纸中极品”之称的舒文具,不仅质量精美,还可以上色,满足读书人的需要。其中,举世闻名的“薛剑”有十种颜色。清溪的这一段,为匠人做彩色笔记,叫做“浣花溪”。

薛涛肖像(梅开,图片来源:四川历史名人,第5期(第231期),2020)

中唐时期,中国大诗人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来到成都,在浣花溪旁建草堂。他曾用诗句描述那里的环境:“清江一曲绕,长夏江村万籁俱寂”,“风吹满花木青,雨裹香”,“两只黄鹂鸣绿柳,一行白鹭在天”。诗人笔下的浣花溪,是一幅竹木繁茂、水清气爽、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

晚唐五代两宋时期,成都流行游河,尤其是浣花溪。每年农历四月,地方长官带头,全城百姓出门绕浣花溪赛龙舟,游览杜甫草堂、浣花寺。当时是“十里再续前缘,青葱密林,千曲吹青扬,画舫崇香,凌波彩亭。”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成都时,也曾被浣花溪周围的景色所陶醉。他吟咏道:“走在城西,我醉了梅花;二十里香续,青羊宫去浣花溪。”明朝的范莱也为浣花溪留下了一首赞歌:“新芽桃轻雨,柳絮轻飞半沾泥”。从古诗词文献中可以看出,浣花溪不仅有得天独厚的水质和风景,还与成都古代灿烂独特的文化联系在一起,不愧为名城的骄傲。

浣花溪老照片

星辰已变,日月已过,浣花溪历经沧桑,步入现代。五六十年代,浣花溪还是很美的,两岸自然护坡,竹木掩映。在那些日子里,许多游客在清澈的河里划船和游泳。60年代中期以后,浣花溪无人问津,失去了观光的性质,只具有间隔泄洪和灌溉的功能。上世纪70年代初,当地农村生产队用土筑起了堤坝,封住了浣花溪的入水口,将河道分割成段,供社员养鱼。后来土堤被洪水冲毁,第二年用鹅卵石重修。就这样,浣花溪从河道变成了“堰塘”。久而久之,自然护坡崩塌,河堤上的树木也大量减少,河道淤塞萎缩,水质受到污染。上世纪80年代,浣花溪上游即将淤塞,变成滚滚草浪的“牧场”;中游只剩一缕细水;下游的河水很浅很平缓,接近决口。河两岸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河边的厂房,利用河水作为天然沟渠,任意排放废水,在居民楼桥头附近几乎被垃圾淹没...以名气著称的浣花溪早已面目全非,无不令人深感遗憾。

今天浣花溪很美。

好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发展逐渐有了转机。成都作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已被列入修订后的城市总体规划。

浣花溪公园

鉴于成都市浣花溪的地位和现状,1985年,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了《成都市浣花溪风景名胜区建设规划》,决定以浣花溪为纽带,恢复开发西郊风景名胜区,为古城增色,造福人民。当时规划的浣花溪景区,方圆2.5平方公里,以杜甫草堂为主体,以浣花溪周边的川西天元风光为特色,串联青羊宫、百花潭、浣花寺等名胜古迹,成为一个统一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从此,浣花溪开始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世人的目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889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