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能力本位教学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论)

一、能力本位教育溯源能力本位教育是二战后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聘请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岗位

一、能力本位教育溯源

能力本位教育是二战后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从职业岗位需求出发确定能力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学校聘请行业内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根据岗位群体的需求,层层分解确定在行业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确定培养目标,组织相关教师以这些能力素质为目标,设置课程,编写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最后评估是否符合这些能力素质要求。它强调以学生的能力、学历或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认可学生通过考试后的原始经验获得的能力,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和教育体系,打破学科学制和学习时间;强调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灵活的办学形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随时入学。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时间是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的。课程长度和毕业时间可以不同,可以实现小批量、多品种、高质量的教育,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性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它以培养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体系。它起源于二战后美国对技术工人的再培训。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被用于培训职业教育教师,后传播到加拿大。20世纪80年代,逐渐传播到欧亚大陆、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按照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重构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代初,通过加拿大传入中国。基于能力的职业教育因其显著的优势而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这是世界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流行趋势。

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把对教育质量的不满归咎于教师教学能力的不足。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提高教师的能力,改革教师教育。1967年,基于能力的教育被提出来取代传统的教师教育,教师工作分析的结果被具体转化为教师能力的标准。20世纪70年代,基于能力的教育思想日趋成熟,并在北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中得到广泛应用。

当时人们根据一系列具体的、孤立的行为来定义“能力”,认为“能力”等同于“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通常与被仔细分解的工作任务有关,“任务”就是“能力”。但是人们意识到,即使一个人能够完成任何明确规定的任务,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种狭隘的理解被忽略了。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于能力的教育和培训理念再次兴起,并成为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的主导理念。究其原因,与企业对提高工人职业能力的强烈需求有关。企业反映,如果职业教育不与就业需求直接挂钩,只强调知识和理论的获取,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后果会很严重。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交能力;只有岗位上的实际操作能力才能体现专业能力。20世纪90年代,在能力本位思潮的后期,人们提出了“关键能力”。

如确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226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