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专业医院(上海著名的精神病医院)

"综合医院精神科大多设立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在我国精神卫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临床服务模式与精神病医院基本相同。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

"

综合医院精神科大多设立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在我国精神卫生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早期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临床服务模式与精神病医院基本相同。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时代,综合医院精神科的发展才迎来春天。它除了开展与专科精神病医院相同的传统精神卫生服务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引领了国内精神科住院病房开放式服务模式的探索;二是积极开展接触咨询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服务的临床服务和研究。

到21世纪初,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开始要求三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卫生专科,综合医院的精神专科(或命名为心理科、临床心理科或心身医学科)数量和规模迅速发展。《中国卫生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综合医院精神科已占全国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数量的36%,综合医院的就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已超过全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20%(2013年)。

2015年颁布的《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进一步提出“开展从事精神医学但执业范围为非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医师变更执业范围培训,开展县级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床医师或全科医师增加精神卫生执业范围岗位培训”,并要求完善省、市、县三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要求在有条件的县级综合医院设立精神科,提高了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综合医院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

回顾我国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专业的发展历程,不同地区、不同机构都有其独特的光彩和魅力:

其中有一些是在20世纪初确立为中国精神病学的重要发源地,并有幸持续发展了几十年(如: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精神医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精神医学科等。);

有的历史悠久,但因历史原因中断,21世纪初重建(如北京协和医院心理医学科);

有的成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后迎来大发展(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卫生中心、西京医院心身科等。);

有些是改革开放后成立并迅速发展起来的(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精神医学科、Xi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河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

一些老牌精神病医院与大型综合医院合并(如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以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为代表,介绍了我国综合医院在精神科病房开放式服务模式方面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建立中国第一个精神专科开放病房

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

朱昌明教授访谈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李涛·郭万钧

华西医学于1938年开设精神科床位,1953年建立神经精神病房,床位近百张。由于精神病患者比其他患者有更多的冲动发作、自杀、自伤等危险行为,早期的精神病病房管理模式是完全封闭的。随后,在华西从封闭式病房到开放式病房的管理模式改革中,朱昌明教授作为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知名专家,工作了50多年,为华西精神病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见证了学科的发展变化。以下是朱昌明教授访谈的部分口述实录。

开放式精神病病房管理模式

最早的探索

精神科开放式病房管理模式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党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把病人当亲人,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解除病人的实际困难和痛苦。这种精神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医疗行为的指南。

但当时华西精神科实际开放床位只有50张,精神科治疗手段有限,导致住院时间长、费用高等问题。我们拥有的床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住院需求,费用难以承受。然而,当一些病人和他们的家人看到完全封闭的精神病病房时,他们感到害怕。看到很多来自偏远贫困地区的病人被绳索捆绑,因为一床难求而被拒之门外,他们感到无能为力却又不甘心。

为此,我们想办法在医院附近找了一家宾馆,向宾馆负责同志说明情况,详细解释,打消顾虑;我们向他们承诺保证酒店员工和家人的安全,保证酒店设施不受损坏,任何损坏都要赔偿。我们还约定他们可以随时电话联系医护人员,随叫随到,酒店最终同意收治病人。同时,为了保证患者及时得到医疗,科室安排医生和护士各一名,每周七天,每天夜幕降临,即携带药箱到酒店为每位患者检查治疗,并向患者家属和酒店工作人员讲解护理患者的注意事项。

特别是在我们的指导下,酒店工作人员积极协助我们做了很多简单的护理工作,比如安抚家属和患者,劝说和控制躁动的患者。但由于该区域拆迁,上述工作持续了1-2年左右,“酒店式病房”只能终止。

所幸的是,自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一起恶性事件,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得到了培养和提高,为在开放环境下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积累了初步经验。后来随着学科的发展和病房的扩大,1984年,我们在科室新建的办公楼(薛莹楼)地下一层和附近的一栋老式别墅(梅香居)设立了全开放式的精神科病房。

精神科专业医院(上海著名的精神病医院)插图映雪楼(左)和梅香菊(右)

建立开放式精神病房的过程

当时国内没有开设精神科病房的经验。刘主任出国访问后,介绍了国外开放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一些实例。根据我们以往开设酒店式病房管理的经验,经过科室讨论,初步制定了建立开放式精神病病房的方案,并开始探索性实施。其中,我主要参与了方案的起草和病房管理制度的制定。

首先,我们在科室设立了全开放式的短期治疗病房,当时有20多张床位。住院期间,患者家属全程陪护。在不影响患者治疗的情况下,家属可以带领患者外出就餐、散步或购物等。,为患者提供进出病房的自由,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其次,在病房管理制度上,要建立严格的三级查房制度和一线、二线医生值班制度,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建立开放式病房交接班制度,床边交接班,特别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内科护士的参与。由于开放式病房需要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及时处理,因此也需要开展一些适合开放式病房的工作和娱乐活动,以免让患者和家属在开放式病房感到无聊,促进患者康复。这些工作增加了医务人员的临床工作量,所以部分工作人员还是有些顾虑,不愿意参与前期。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管理的规范化,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打消了顾虑,逐渐加入到开放式病房管理的改革实践中来。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病人的安全。以前在封闭的病房里,病人的活动空空间有限,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观察和监护。如果病人发生了安全事故,医护人员可以及时处理。对于开放式病房,患者的活动室空不仅在病房内,还可能发生走失、自杀等安全事故。医护人员可能没有及时发现,可能造成不良后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求患者家属全程陪护。因此,对患者安全的监控主要由患者家属承担。同时,我们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评估和治疗。对于安全风险较高的患者,我们会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醒其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同时建议其暂时不要将患者带出病房,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必要时转送至封闭病房进行治疗。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开放式精神科病房管理模式的效果

与开放病房改革前相比,我们中心的变化非常显著。主要包括:患者就医体验改善,家属陪伴,患者安全感提高,对治疗的配合度也增加,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使其尽快康复,回归家庭和社会。

同时也提高了科室床位周转率,增加了患者数量,也增加了我中心治疗的精神疾病数量,为中心各子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促进了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和学科的多方位发展,有利于医生临床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科研、教学等水平。也得到不断完善,提升了中心在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国内精神病医院开设开放式病房提供了借鉴。

朱老的建议和期望

对于开放式的病房管理和治疗模式,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惠及了无数的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当然,在改革的过程中,尤其是前期,也遇到过不少挫折,比如政策支持不足、人员配备不足、经济不宽裕、患者家属甚至社会的偏见等。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深化改革。或许未来应该进一步建立以家庭和社区治疗为主,医院治疗为辅的更加开放和人性化的治疗模式。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多的探索。但只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有利于减轻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就应该去尝试,去改革,去坚持。

精神科专业医院(上海著名的精神病医院)插图(1)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中国总医院

心理健康研讨会合影(成都,1982)

来源:摘自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局编《致共同为精神卫生奋斗70年》第五章第六节。

编辑||乔

排版||白羽毛

审核||马宁

各位朋友,心理健康系列科普动漫表情包正式上线。让我们使用它们!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对应表情~

百泰生活

心情万花筒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业务部

国家心理健康项目办公室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046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