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是什么意思)

鳄鳗、草地螟、红火蚁...随着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强烈,外来物种造成的入侵危害也越来越多。有形生物和无形微生物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鳄鳗、草地螟、红火蚁...随着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和强烈,外来物种造成的入侵危害也越来越多。有形生物和无形微生物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近两年来,中国陆续实施了《生物安全法》、《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等。,以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入侵。农业部今年率先启动全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以期摸清底数,研判风险,推进防控。未来,如何进一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刘。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是生物安全的一部分。

新京报:近年来,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引起广泛关注。物种入侵会造成什么严重危害?

刘:防控外来入侵物种是国家生物安全工作的一部分。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损失包括很多方面,如农、林、牧、渔业等行业的减产、减收等。蚱蜢与2019年入侵的蚱蜢一样,是一种迁移性的主要农业害虫,受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全球警告。它起源于美洲,2016年在非洲、尼日利亚等国爆发并对玉米造成严重危害。2018年入侵印度等亚洲国家,2019年1月入侵中国云南;根据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布的数据,草地螟已蔓延至我国27个省份,对我国玉米产业构成严重威胁。外来物种的入侵也可能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比如前段时间引起极大关注的扬子鳄鳗鱼。由于我国自然界没有天敌,可能对自然水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此外,物种入侵还可能影响国际贸易、生态环境等问题。例如,经常使用化学控制方法来控制外来入侵物种,这将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此外,通过贸易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也可能影响农产品的进出口。

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是什么意思)插图广州番禺区的老渔民,从珠江打鱼开始,已经养了15年的鳄鱼鳝鱼。源地图

新京报:外来物种入侵是否也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刘:一些外来入侵物种,如豚草,确实可以威胁人类健康。一旦发生,不仅会侵占其他原生植物和农作物的生存空间,其花粉还可能引起人体花粉过敏,难以根治。如蒺藜,生命力强,繁殖扩散快,不仅与其他植物和草地禾草竞争光、水、肥,而且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它的果实有刺,会对畜牧业造成危害。再比如红火蚁,是世界公认的百种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以农林作物的种子、果实和根为食,筑巢会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蛰人和动物会造成烧伤、疼痛,甚至休克和死亡。分布于城市公园、农田、林地、河流堤坝、城乡垃圾场和废弃地。

物种入侵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其中一些会造成巨大的危害。

新京报:外来物种入侵似乎越来越频繁了,是吗?

刘: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和强烈,物种在地区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传播也越来越快和频繁。全球入侵物种的扩散持续上升,远未达到饱和。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外来物种都能引起入侵。判断外来入侵物种有两个基本标准,一是外部和外来引入,二是造成危害。同时,入侵往往具有区域性特征,同一物种在不同地方的发生发展趋势可能完全不同。在一些地方,它无法生存,而在另一些地方,它可能会迅速蔓延,造成严重的危害。据统计,全球入侵物种超过3万种。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频率和强度越来越大,物种在不同地区的扩散和入侵也在加速,未来可能会更加频繁,这是必然的现象。国际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外来入侵物种的扩散仍呈上升趋势,远未达到饱和。

新京报:从目前来看,物种入侵给我们造成了哪些严重的危害?

刘:外来物种入侵农业、林业、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系统,每年造成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具体来说,以草地螟为例,入侵我国的草地螟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甘蔗、谷子、小麦等19种作物和5种杂草。然而,来自云南的实验数据表明,当100株玉米植株上有173条幼虫时,玉米的产量将损失53%,当幼虫密度较高时,可能会造成绝收。还有红火蚁,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大规模扩散。另一个例子是马铃薯甲虫,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检疫害虫,也是一种威胁粮食安全的外来入侵物种。其危害极其严重,从幼虫到成虫都会以马铃薯的茎叶为食,导致减产甚至绝产。自1991年马铃薯甲虫入侵新疆以来,近30年来一直在新疆得到控制。然而,近年来,在黑龙江和俄罗斯边境附近发现了它。

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是什么意思)插图(1)甜菜夜蛾。严晓睿摄

入侵物种复杂多样,传入和扩散方式多种多样。

新京报:目前中国面临怎样的物种入侵危险?

刘:目前,中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2013年,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发布了第一批国家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名录,全称为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52种,既有紫茎泽兰、刺蒺藜、水葫芦等入侵植物,也有非洲蜗牛、蜗牛、牛蛙、美洲白蛾等入侵动物。生态部(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共有71种。2022年,由农业农村部牵头,自然资源、海关、环保、住建、林草等部门协同参与。年,中国开展了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包括阶梯调查、表层调查和重点调查。近年来发现的入侵物种,如甜菜夜蛾、鳄鳗等,都在普查范围内。

外来物种(入侵物种是什么意思)插图(2)非洲蜗牛。廖祖兴摄

新京报:外来入侵物种传入中国的途径有哪些?

刘:外来物种入侵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个是自然传播。例如,一些入侵的杂草和致病菌通过水流、风等传播。,另一个例子是昆虫的迁徙,比如草地螟,迁徙到了中国。二是人为传播。过去一些物种是作为有益生物人工引进的。本来是为了利用一些价值而引入的,但有些物种却意外地变成了入侵物种。例如,水葫芦最初是作为猪饲料引入的,但后来逐渐被淘汰。这种植物在野外大量繁殖,排斥其他植物,破坏水域生态环境。比如加拿大一枝黄花,最早是作为观赏花卉引进的,也造成了入侵。第三种是通过货物贸易或人员流动的无意传播。一般是病原体、昆虫、草籽等。存在于交易的商品、货物、货物包装和运输工具中。

多项防控措施并行,早发现早预防是重点。

新京报:我国对入侵物种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刘:多年来,中国已经建立了预警监测、检测识别、拦截预防的完整防控体系。比如对于一些潜在的入侵物种,预警,风险判断,是否存在进入中国的风险,进入后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同时,研发快速检测技术,建立区域监测网络,设立跨境跨区域入侵物种拦截带。一旦发现,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紧急防控。对于已经传入并大面积发生的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各种防控措施,可以控制和减少其发生和危害,阻断其扩散。对于检疫性有害生物,要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总的来说,要在入侵前进行监测和预测,防止入侵扩散,加强结算管理。2021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国家林草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方案的通知》,必将进一步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

新京报:你认为未来还有哪些工作需要加强?

刘:外来物种入侵和危害的防控、监测预警、扩散拦截、应急处理和综合管理都需要加强。其中,尤其需要突出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源头控制,突出“早治、小治、治、治”的防控策略,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治理”,因为一旦外来入侵物种真的入侵扩散,控制将变得非常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预测预警机制,比如建立入侵物种风险预警大数据库,掌握入侵物种的实时动态,哪些物种有可能入侵,它们来自哪里?用什么方式?必须有预期。另一方面,也需要预测这些物种入侵后会在哪里定居和生存,可能扩散到哪里,会对哪些作物和环境造成危害,危害有多大。有了这样的预警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物种入侵的风险,做好最大可能的拦截和控制准备。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唐铮校对王新

刘: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入侵研究创新中心主任,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常务副主任。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205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