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

没有人会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谎言和阴谋包裹的世界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也在野蛮生长。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但一些自媒体缺乏行业道德

没有人会否认我们生活在一个被谎言和阴谋包裹的世界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自媒体也在野蛮生长。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眼界开阔了,知识增长了。但一些自媒体缺乏行业道德和监管,往往成为谣言。习惯了碎片化、快餐式的阅读习惯,被醒目的标题和震撼的内容牵着鼻子走。某个观点,某个声音,等平台都可以算是谣言的舒适区。我们的网民,极其爱看这类新闻,却被一些媒体用正义和情绪加以利用,变得偏激和对立,最终在网络言论中表现为对抗、人群拉扯、喷血等等。

比如有一种技术叫图片骗局,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

比如接下来的几张照片,你能分辨出哪个是不存在的合成人吗?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

这些照片来自一个名叫Phillp Wang的工程师创建的网站。而这个网站的域名是这个人不存在的。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2)

没错,这些人都不存在。

早在2015年,国外学者就做过相关实验。他们拿出177张真伪混杂的图片,让383名受访者鉴别真伪。然而,在受访者反馈的17208个答案中,只有46.5%的回答判断图像是真是假。对于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我们来说,用肉眼识别图像中隐藏的骗局无异于天方夜谭。

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更简单的方法来找到它们的来源。

大部分造假者无法通过空生成一个完全不存在的画面,只能根据现有的素材进行修饰。所以找到原始素材就相当于解决了真相,比如新闻里的某一条。我们可以使用tineye的反向图片搜索引擎,将照片拖入搜索框,然后在最左边的选项中选择最旧的。这样就可以追溯到照片最早的发布时间,以及最初的版本。

除了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来源也是我们需要考察的重点。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看不到任何关于出处的标注,这似乎是默认的事实。有的只说“媒体报道”,没有指出什么是媒体报道。一些稍微挑剔的媒体把消息来源指向一个非权威机构,而这个机构并没有给出任何具体的消息来源。

还有一种新闻是利用人们的情绪进行宣传的。识别这类假新闻的技巧很简单。在看到新闻的那一刻,记得审视自己当下的情绪,是不是觉得特别爽,特别泄气,或者特别生气。这个时候,你就要注意了。你要知道,调动情绪不是一个有追求的媒体愿意做的事情。不同的情绪混合在一起,就是创造出一个平庸的,也叫现实世界。

如果某个新闻只被一种情绪垄断,尤其是负面情绪,那么很大概率是有人故意掩盖了什么,所以如果你真的在高层有那种感觉,一定要先给自己时间想想。我的情绪会不会被利用,被挑动?

接下来要寻找信息来源,看看新闻的最终来源是不是一家可信的权威媒体,看看其他权威媒体有没有类似的报道。如果报道什么都没说,不是新闻调查行业的权威,或者他所有的消息来源都只是“相关媒体报道”和“新闻报道”,那我们就干脆无视。

还有一个有数据支持的报告。有些人会用假的统计数据,甚至是假的聊天记录截图,或者一个看起来很体面的表格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尤其是在网上各种关于男女的争论中,后两种方式尤为常见,总有鱼上钩。

在这一点上,贴吧的网友们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方法。他们故意伪造各种看似真实却极其夸张的截图来嘲讽那些伪造客观的诈骗犯。话题从网页上的告白,5200万元的转账记录,甚至是川普的悲惨遭遇。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3)

总之,因为造假门槛太低,所有非官方的聊天记录、截图、数据表都完全值得我们怀疑。

有人可能会说,连法院都在用聊天记录做证据。看法院对这些证据的要求。作为法庭上的证据,要注意以下几点。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4)

所以从造假的难易程度来看,我们能够识别信息的程度应该是这样的。来源为>:视频>:照片>:聊天记录截图>:非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表格。

结合这些案例,我们大致可以用这些简单的步骤来识别信息。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5)

但是还有另一种使用真实谎言的新闻,有时被称为选择性报道。我们通俗的说法就是“反向新闻”。这四个字每一次出现都会引起人们的愤慨,但每一次我们的愤怒都会不知所措地烟消云散。

为什么???

还记得每次这种悲剧发生的时候舆论会把矛头指向谁吗?有人告诉我们,是围观的人群,是暴民,是网络键盘侠,造成了种种悲剧,但那些一直被反向新闻牵着鼻子走的人是谁?

2017年,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对比实验。他们找了三组人来验证互联网上关于政治和社会问题的信息。一个小组由10名历史学家组成,他们都拥有历史学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第二组由斯坦福大学的25名本科生组成,他们无疑是学习的大师,每天花4个多小时上网。第三组由10名为新闻机构工作的事实审查员组成。他们接受过专业的信息检索和事实核查培训。结果就是只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事实核查人员通过了假新闻的检验,而大多数历史博士和斯坦福大学本科生一样,都被那些网络谣言所愚弄。

如果连这两种人都很容易被假新闻误导,那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用“无脑暴民”这个修饰语来把自己和“键盘侠”区分开来呢?

比谁是暴徒更重要的是,怎么变成了暴徒?

我更喜欢用一个很简单的猫眼比喻来解释这种情况。互联网是我们窥探世界的猫眼。当一粒沙子出现在猫眼里,我们会以为它背后是一片沙漠,猫眼里开了一朵花。我们会认为门后有花园,这是一种既定的认知模式,不能简单用道德三观或智力来关联。在这个模型中,我们会问一个人为什么要成为暴民。这就好比问一个人,为什么他看到了邪恶却不去反抗,为什么他看到了光明却不去追逐。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一切归结为媒介素养的缺失,但如果相信别人也是一种原罪,那么我们的话题就应该到此为止了。

但如果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荒谬,那么我们应该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个猫眼变大,为什么我们不能看清整个真相?我的知网找到一篇关于新闻反转的论文《媒体时代新闻反转的模式、原因及规制研究》。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6)

笔者分析了14、15、16、3年爆发的31起新闻反转,发现80%的案例都是媒体和自媒体,在完全不了解真实情况的情况下发布新闻。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7)

换句话说,万事无常。如果案例中的这些媒体和自媒体都能够把新闻三要素中的“事实”而不是“新”作为第一指标。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8)

所谓的反向新闻在这个世界上是很难出现的,诉诸道德批判是没有意义的。

既然已经进入这一步,还是要进一步提问。既然验证方法和我们之前分享的一样简单,为什么这些媒体和自媒体没有那么做呢?

在《专业主义视角下的媒体从业者与新闻模式变革》一文中。笔者认为,在新闻反转现象日益增多的背后,是证实性新闻的衰落和断言性新闻的盛行。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9)

这两个概念的意思很简单。假设ABC三方确认一个动作事件是新闻,参考过去的新闻成长方式。为了查明事情的真相,一个负责任的新闻发布会从ABC三方搜集信息,然后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即A+B+C,给出一个全面的报道。

对于今天的一些新闻制作者来说,速度和噱头才是问题的核心,所以他们会放弃多方面的求证和思考,不加思考地承担起每一方的喉舌,也就是分别报道一个方面。当偏见被单方面放大后,这种被断言的消息就可以被多次、广泛传播。

当来自ABC各方面的偏见依次出现在人们面前时,flip新闻就诞生了。

之前在“全球深度报道网”上看到这句话。世界上没有一个组织可以靠实时检查自己来赚钱。我不确定2017年的这句话在今天是否仍然成立。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0)

这句话对应的是“中国调查记者数量锐减”。调查型记者一般被视为新闻行业追求真相、推动社会进步的标杆。我们在很多重大的社会事件中都看到了他们的身影。2017年,有学者对我国调查记者行业进行了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随后出了一份新媒体环境下调查记者行业生态变化的报告。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1)

报告称,与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相比,即使加上新的互联网媒体,全国调查记者人数也已锐减至6年前的57%。

高达36.8%的调查记者不确定自己未来会在这个职业中工作多久,而43.6%的调查记者已经明确表示5年内不会再从事这样的工作。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2)

这背后的原因是无奈。在2017年的这项调查中,68.9%的调查记者月收入在5000-15000之间。虽然这一收入的比例明显高于第一次调查,但平均长达10年的工作经验是这一收入的背后。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3)

与此同时,一个刚从媒体大V毕业两年的助理月薪5万的消息传遍了媒体圈。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4)

这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在传统媒体的调查记者身上尤为强烈。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5)

在相关的进一步研究中,笔者发现,10年前选择离开的调查记者中,有64.7%的人在收入水平上实现了向上流动,很多人从公关领域获得了在调查记者岗位上永远得不到的百万年薪。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6)

当然,即使在生活的压力和外界的诱惑下,仍然有很多调查记者为了那个新闻理想选择留下来,但这并不能改变“我们真的没那么在乎真相”的冰冷现实。

小男孩打败外国男孩,阅读量1.8亿。事件澄清后,累计话题数不到原新闻的1/10。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17)

扪心自问,我们每一次进入信息流,真正寻找的是新闻,还是抚慰我们无聊灵魂的“瓜”。

互联网前所未有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新闻与游戏、电影、网络小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因为现实的加持,我们从不断反转的新闻中获得了比游戏更真实的体验,比电影更精彩的体验,比网络小说更完整的娱乐体验。然而,也正是在这种体验中,新闻离本该呈现的事实越来越远。当我们开始的时候,

识别假新闻的方法很简单,

新闻三要素(新闻的三大特点和六大要素)插图(5)

如果看这篇文章的人有一半选择用它来对抗断言新闻,再看这篇文章的人有一半拒绝吃瓜式的新闻报道,那些认真寻求真相的人会比现在活得更有尊严,更有信心捍卫自己的理想。

作为一个生活在2022年的普通公民,我们真正需要做的,其实是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天天吃瓜的幻境,还是复杂又必然枯燥的现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7382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