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六大基本原则有哪些(沟通的六大基本原则有)

昨天,我们谈到了三个温暖而有效的移情句子,即“你是对的。”“你最近感觉怎么样?”还有“原来你是这么想的。”尽量真正在乎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身份、地位、财富规模等外在标签。当然,掌握这三句话是不够的。我们要练习共情,有一些注意事项,就是要掌握一些基本原理。详情如下:

沟通的六大基本原则有哪些(沟通的六大基本原则有)

1.同理心不是简单的倾听,而是有明确目标的倾听。

有些人单纯地认为只需要简单的倾听和耐心的倾听,但换位思考不是简单的倾听或耐心的倾听,而是正确的倾听。所谓正确,就是对话的目标要真实存在。远离目标的对话只会变得无关紧要。

在书中,作者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律师对历史有浓厚的兴趣,在私人聚会和社交媒体上分享历史故事,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不管别人喜不喜欢。笔者遇到这位律师时问:“虽然我对历史不感兴趣,但我对特别喜欢历史的你感兴趣。历史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我感兴趣的不是“历史”,而是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他”。我的重点是“他”。如果只是听他的历史,可能大家都不感兴趣或者只是闲聊。

在给予同理心的时候,对话的目标应该永远是“人的感受”。无论你花多少时间去倾听,如果没有瞄准目标,就无法给对方提供任何帮助,所以很容易变成简单的聊天、辩论或者八卦

同理心不是只说好话,而是精准的针对对方的感受。

关于第二个原理,单纯讲理论会让人产生疑惑,书中有一个案例很容易帮助我们理解第二个原理。这个案例讲述了一个有双胞胎女儿的母亲的故事。a成绩好,听话,B成绩垫底。她不听妈妈的话,很难管教。

我妈在和笔者聊的时候,其实也在反思自己对B的看法,认为这是她长期看不顺眼的态度造成的,但是和笔者聊到A的时候,她对A表现出了极大的自豪感。

这时,对于A和B,作者告诉母亲,她的自省是非常值得称赞的。但同时,作者也一针见血。“首先,她可能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是当她表扬A的时候,当A得到和B不一样的好成绩的时候,当A顺从自己的时候,不像B不顺从的时候…?这时候A就不安了,不断强迫自己往前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品尝容易犯的错误,在女儿成绩提高的时候给她一个表扬。这种夸奖不是针对孩子本人,而是针对她提高的分数。实际上,它不是针对孩子的同理心。它能被改进以表达真正的关心和同情吗?在表扬孩子A的时候,与其强调孩子的成绩,不如表扬孩子一年。“哇,成绩进步这么大,太好了!”更重要的是,关心孩子本身,比如“你这次成绩进步这么大,肯定付出了很多努力。”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会造成焦虑和压力,而关注孩子本身会让孩子感到安定、平和、安宁。

同理心不是对一个人的外在变化,如资产增加、职位提升、新获得的学位或证书等进行肯定或评论,而是对取得这些成就的当事人和他所付出的时间或努力给予尽可能多的关注。

移情最好假设你就是那个人。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讲的是一个高管百忙中的故事。在和作者聊到自己忙碌的一周时,作者问道:“请试着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像灵魂出窍一样回头看看自己。你现在对自己的感觉如何?”起初,主管不太明白作者的意思,回答说:“我目前的情况暂时不允许我这么做。”于是,作者强调,“原来如此,但我不是问你的现状。我很好奇你看到自己这样生活是什么感受?”“不是说你真的需要这么做,而是你的感受。”

当这位高管回忆起这些时,他开始真正走进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在没有专家或听众指导的情况下,主动找到自己需要的反思和解决方案。这就是共情所能发挥的惊人力量。

在职场中,你也可能遇到同事类似的抱怨,“下周有个客户的饭局,你去吗?”我该怎么办?”

常见答案

也许都是这样,

1 & gt“如果你不想去,就不要去。如果不是非去不可,那就不要去。”——这其实是代替说话人做决定。

2 & gt“最好去参加这样的活动,至少露个脸。不喜欢就说有事要早点走。”这其实是代替说话人做决定。

3 & gt“如果是很重要的客户,最好去,但不去也没什么不好。你自己决定。”这其实是代替说话人做决定。

其实对方通常只是想让你知道他迷茫的心情。所以最好回复“有你关心的事情吗?”所以不要轻易通过帮对方做决定来回答对方的问题。

共情是关注对方此时此刻的情绪感受,而不是过去的经历和感受。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讲的是作者面对一个前来咨询的朋友。这个朋友以为自己是在面对母亲的家暴中长大的。作者先耐心询问对方目前的心情,这样对方可能会放松谈话。“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会心情不好吧?”告诉我你母亲的事对你来说一定非常非常痛苦。对于朋友的焦虑,首先要给他们理解,指出他们的感受,给他们同理心。对于一个朋友来说,能理解他现在焦虑的人,一定是最在乎他内心的人,也是愿意无条件接受他真实面目的人。

所以,笔者认为,在问对方心情之前,首先要想一想,朋友是否可以无所顾忌地敞开心扉。比起母亲家暴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和创伤,更重要的是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感同身受朋友的压力和焦虑,因为这才是朋友此刻的真实情绪。

换位思考要注意顺序。你要先关注对方此刻的情绪和感受,不要管对方当时的往事和感受的具体细节,因为这一刻才是对方最真实的情绪。

同理心是指内心的感受永远是对的。

有人可能会说,你怎么能对思想行为有偏差的人给予同理心呢?如果你不告诉客户这是错的,他会继续犯错。其实没必要担心。同理心关注的不是他的思想和行为,而是他的内心,也就是他的情绪。

最常见的情况是孩子和别人打架。大部分妈妈都会说:“打架是不对的。你知道这是错的,这很好。不要再那样做了。”其实我们在打人之前应该关心一下他的心情,安慰一下被老师骂过的孩子,不要急于调查他为什么打人,给予批评和建议。

无论一个人的思想、判断、行为有多么错误,只要有人关心,有人问心,原本复杂的局面就会迎刃而解。换位思考就是要问行为背后的动机。

6.共情是指情绪总是正确的,但行为不一定。

作者认为,人的情绪总是对的,但这种情绪导致的行为不一定是对的。我们总是可以对情感赋予同理心,但我们可以对行为或价值判断持有异议。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名女子的丈夫在参加集会时被警察殴打,后来双脚失去功能。她一个人要照顾三个孩子,还要照顾病榻上的丈夫。就在丈夫病情加重的时候,他的愤怒达到了顶点。笔者遇到她时,她说:“如果我有驾照,我真想开车进警察局,大家一起死。反正我也不想活了。”作者马上调侃:“不用驾照,撞一下就行了。没有驾照也可以。”

这句话看似火上浇油,为一个想采取暴力手段的人火上浇油,其实不然。真正助长她愤怒的是不把她的愤怒当回事,或者把她的愤怒转移到其他地方,或者简单地说“我理解你的愤怒。”或者劝他:“我知道你的感受,但至少想想孩子。”“我理解你的感受,但你要让增带着愧疚生活吗?”

笔者认为,即使一个人想要毁灭一切,这种心情也是对的。只要有人认同这种情绪是对的,当事人的负面情绪就会立刻消失,可以从这种情绪中解脱出来。就像这位女士听到作者的话后放下了紧张的心情。人的情绪当然是对的,但如果出现了破坏行为,或者价值观的判断与我们通常所相信的不一致,这种情绪引发的行为就不一定是对的。就算你能感同身受,有时候也要结束关系。同理心是和所有人都相处不好。

在练习共情时,谨记这六条原则,即(1)共情不是简单的倾听,而是有明确目标的倾听;(2)换位思考不是只说好话,而是要精准地针对对方的感受;(3)同理心最好假设你就是那个人;(4)共情是关注对方此刻的情绪感受,而不是过去的经历和感受;(5)共情,就是内心的感受永远是对的;(6)共情是指情绪总是正确的,但行为不一定。可以帮助你更准确更快速的掌握共情技巧。你学会了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215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