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回忆录在线收听(张震回忆录下载免费阅读)

1949年12月22日,天还黑着。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张震早已早早来到南京下关码头,眺望滚滚江水。不久,一艘客船缓缓靠岸,然后放下舷梯。然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被一个年轻人搀扶着,蹒跚地走上甲板。

张震回忆录在线收听(张震回忆录下载免费阅读)

张震看到它时忍不住哭了。他跳到甲板上,拉着老人的手哭着说:“妈妈,我们终于见面了。”11年后,张震终于和他的老母亲团聚了。

然而,令张震惊讶的是,她的母亲似乎没有认出她自己。她憔悴苍老,目光呆滞,似乎有点神志不清。对于儿子的问候,她只是说:“你的话太好理解了!”张震连忙说:“我是你儿子!”就在这时,妈妈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然后激动地叫道:“真儿,你是我儿子真儿吗?”

就这样,张震终于和她的母亲团聚了。

然而,就在我母亲来到南京后不久,一封信从张震的家乡寄来了。信中说:“你的母亲不是你的亲生母亲。还有妈妈吗?”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张震相当惊讶,不相信:我从小只有一个母亲,她无微不至地爱着我,搜寻着穷人。我现在怎么能再有一个妈妈呢?

后来,张震派人去查这件事,却发现他真的有了另一个母亲。

张震于1914年10月5日出生在湘东平江县长寿镇的一个农民家庭。从他记事起,他就知道他的父亲叫张纪伦,是个木匠。他的母亲吴明远是一个普通的客家妇女。

当六岁时,他的父母自己做了决定,对门邓家的女儿邓华美回家,成了的童养媳。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父母对张震非常好。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张震的父母会原谅并满足他的要求。6岁时,张震被养父母送到了隔壁的万寿宫小学。这在当时的长寿镇是很少见的。

在张震的记忆中,他的母亲从他小时候起就没怎么打过他。一次,张震去学校上体育课。做操时,张震不认真,东张西望。体育老师看到了,拿起一根木棍给他。巧合的是,吴明远碰巧站在梯子上,透过隔墙看着儿子做操。看到儿子被打,母亲立刻翻墙冲到操场上,然后冲着体育老师喊:“我儿子,他舍不得打自己。你为什么打他?我们不上学!”

说完,吴明远带着张震回家,校长出来劝阻。

根据张震的回忆录,他的母亲打过他一次。有一天,张震听到一个成年人说:“你不是你母亲生的。”当张震回家时,她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妈妈。谁知一向好脾气的我妈大怒,把他打了一顿。她说:“不是我生的你,是谁生的你?”

一顿毒打之后,张震对自己的身世深信不疑。

1928年7月,张震高中毕业。当时他成绩优秀,可以考上初中。但那时,张震的父亲得了肺结核,失去了劳动力,没有钱去张震学习。因此,张震不得不放弃学业,进入职场。15岁时,在父母的安排下,他与邓华妹结婚。据张震说,他不想和邓华美结婚。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只有姐弟之谊,没有男女之爱。

结婚就相当于成年了。在张震邻居的介绍下,我去了省会长沙做看门人。张震是不幸的。他一到长沙就被国民党抓住,在钱大钧教第三师当兵。

张震从小在学校接受革命思想,对腐败的国民党没有感情。。次年4月,彭、、在平江起义,平江被红军解放。听到这个消息,张震连夜逃回了老家。

1930年7月,16岁的张震决定加入工农红军。当他离开时,他生病的父亲深情地看着他,而他的母亲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很不情愿。但忠孝不能兼得。张震咬咬牙,把部队送的两块银元留给母亲,然后上路了。

在红军中,很快出现了一个聪明能干的人——张震。作为一名红军战士,张震非常勇敢,身先士卒,经历了无数次激烈的战斗。

作为未来的将军,光靠勇气是绝对不行的。意志,应该靠智谋。张震就是这样一个高智商的好苗子。

首先,张震有极好的记忆力。直到晚年,他还能记得所有小学同学的名字。第二,张震自从参赛以来一直非常注重战术。

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敌人布置了由电网、地雷和机枪组成的阵地。红军缺乏重武器,不能久攻不下。于是有人想借用战国时期“火牛破阵”的方法,就是在牛角上绑一把尖刀,然后在牛尾巴上绑上沾有煤油的旧棉花。战斗开始后,指挥官命令张震和其他人点燃棉花,迫使痛苦的公牛冲向敌人的防线。

然而,当时张震不同意:“古代我们用剑和枪打仗,现在我们用枪打仗。火牛阵如何能成功?”

不出张震所料,火牛阵还没冲进凹凸不平的地面,就被敌人的机枪疯狂扫射,冲到前面的牛纷纷倒下。其余的牛都逃回去了,背对着彼此,但它们自己也乱了阵脚。经过这场战争,张震认识到,任何战术都要考虑到时间、地形等客观条件的变化,绝不能简单效仿先辈。

凭借这种勇气和智慧,张振声迅速崛起,并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战场上,张震不仅重视战斗,而且非常重视心理战。我早就明白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

广昌第五次反“围剿”中,张震任红十团代理营长兼三营营长,防守蜡烛形阵地。当时敌人和我的距离只有四五百米。张震在坚决防守的同时,还派宣传员分化瓦解敌人,高呼“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受我军启发,敌军被说服,双方约定互不射击。敌督队蓝衫社一上来,对方就朝天鸣枪。不仅如此,双方还在山沟里进行了一次没有枪支的“小聚”。

一天,对面阵地的敌人突然大喊:“红军兄弟们,你们辛苦了。我们去防守吧!”听了这话,张震马上意识到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很明显,对方因为某种原因已经放弃了两军的攻守同盟,于是马上向团部求援,要了两挺机枪。

次日拂晓,敌军集中三个团,猛攻我军。

国民党用重炮轰击我们的阵地,辅以飞机轰炸。不久营指挥所被吹倒,电话线中断。危急时刻,张震命令号手吹响号角,并调来7连帮助。

然而,小号手睁大了眼睛,一动不动。张震马上意识到他的耳朵聋了。于是他焦急地用手比划了一下,这让小号手恍然大悟。然而,号手吹响了号角,张震却听不见。显然,他的耳朵也聋了。

七连到达后,立即展开反击,将密集的敌军击退。到中午时分,三营弹药耗尽,全营只剩下几个人。正当张震集中全部力量,尽力与敌人战斗的时候。但是上级发来命令,要求张震出去突围。

张震当机立断,立即展开突围动员:不许说话,不许咳嗽;不使用手电筒,要求取下灯泡统一存放;为了防止行军壶碰撞,他还要求用毯子把行军壶包起来。甚至彻夜默默行军,迅速跳出包围圈,及时参加战斗打开缺口。

在惨烈的广昌战役中,红军惨败,伤亡5000多人,而张震的红三军团伤亡2700多人。在这次战斗中,张震中弹受伤,并患有疟疾,他被送往后方医院治疗。

不久后,师政委黄克诚来到医院看望伤员。见到后,黄将军鼓励道,“你是吧?你不仅勇敢的战斗在第一线,而且有自己的方式。小伙子太厉害了!”

黄克诚一眼就看出了张震手下的人才。因此,他要求张震和他自己回到前线,担任第十团的作战参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张震随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艰难的青春时光。湘江战役中,张震担任前卫三营营长。当时,国民党广西第7、第15军向我光华铺阵地发起猛烈进攻。能否坚守光华店,关系到党中央、中央革命军委和后续部队能否顺利渡过湘江。

这场战争中,第10团团长喝子弹死了,张震所在的第3营也打得很辛苦。全营指战员纷纷效仿,视死如归。因为伤亡惨重,一度被调到团第二梯队。然而,由于情况紧急,他们在短暂休息后又投入了战斗。

付出惨重的伤亡,突破湘江天险后。张震随部队去了云贵川,爬了雪山,过了草原,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度过了一生中最艰苦、最难忘的青春时光。抗日战争爆发时,张震已成为八路军总部的参谋。

抗战初期,国共关系缓和,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有一定的行动自由。张震已经离家8年了,他非常牵挂平江老家的亲人,于是他向周恩来请了探亲假,坐上火车回到了平江。

在长寿街,张震见到了日夜思念她的母亲。她老了很多,精神恍惚,目光呆滞。我母亲告诉张震,红军走后,红军家属自然成为被惩罚的对象,张震的父亲被国民党迫害致死。因为生活的艰辛,邓华妹和一个男人同居,已经有了一个4岁的男孩。如今,家里只剩下一个母亲。

看着她生病的母亲,张震突然大哭起来,并感到内疚。但是,敌后抗战是很危险的。你怎么能带你妈妈一起走?于是,他把从周恩来带来的20块银元塞进母亲的怀里,安排好了她的生活。怀着离别的心情,张震回到了武汉。经过反复考虑,张震又给邓华妹写了一封信,说:“你和别人有了孩子,我们离婚吧。你照顾了我父母这么多年,以后我们就是兄弟姐妹了!”

随后邓华美的弟弟来到武汉为两人办理离婚手续。

完成家务后,张震进入河南朱沟,与彭雪枫一起建立新四军游击支队,张震任参谋长。在两人的配合下,竹沟被称为“小延安”。张振惠后来回忆起抗日战争。平均每五六天就有一场大战,小战役不计其数。将军指挥的新四军游击支队成立仅一年,就歼灭日伪军6000余人,缴获枪支1700余支,子弹4万余发,巩固和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内战全面爆发后,张震作为第九纵军长,参加了抗击国民党全面进攻的战斗。在张震手里,第9纵成了不折不扣的王牌部队。1949年改编后,9军成为著名的27军。

解放战争中,张震将军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第三野战军参谋长。这位将军足智多谋,致力于帮助陈毅和粟裕参加指挥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军史曾高度评价张震的参谋才能:“万事皆参谋,妙计出”。张震的计划和计算成为陈粟无敌军队的基础。

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张震和粟裕共同提出了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牵制在徐州及其周围并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被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解放上海的战斗中,主要作战命令都是由苏州第三野战军的张震根据陈粟的指示起草的。将军,淞沪会战攻克上海是他经历的最复杂的一场战役。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斗争,也是一场政治、经济和外交斗争。

在上海战役中,要把上海的敌人尽量移出外围去打。在攻击期间,应努力减少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和损害,包括公共和私人建筑。还明确规定,部队在城市作战时不得使用火炮等重武器。战斗结束后,上海完全回到人民手中,并没有因为战争而变成一片废墟。

上海解放后,虽然军事任务依然繁重,但生活相对稳定。的妻子马和她的孩子被送到了南京,全家人终于停止了奔波和挣扎的痛苦。

下班后,张震从未停止过对母亲的思念,每晚都会梦见她慈爱的脸庞。为此,他曾经写过一首诗:

亲爱的默祷者,眼泪和鲜血,古老的征将被重复。穷人不抱幻想,很难做到精忠报国。

俗话说“忠孝自古难两全”,张震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随着湖南的和平解放,张震认为他终于有机会再次见到他的母亲了。于是他摆脱了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让他派人去寻找他母亲的下落。

不久,传来了回声。在一个破碉堡里,有关人员找到了张震的母亲,现在她已经成了一个乞丐,神志不清。后来,邓子恢亲自给张震打电话,说他已经买好了机票,把母亲送到了南京。

得知这个消息,张震高兴地彻夜未眠,童年的苦难和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场景一一浮现在她的眼前。旧社会多少骨肉分离,家破人亡的悲剧啊!作为革命军人的家属,他们受到的残酷待遇是十倍以上。很多战友和家乡取得了联系,但家庭破碎,妻离子散。张震的母亲以乞讨为生,她能活到现在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带着这种心态,张震于1949年12月22日凌晨来到下关,等待母亲的到来。接到母亲后,立即送她回家,而她的儿媳妇马则迅速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他穿上。妈妈的衣服太破了,根本没法洗。轻轻摩擦之后,它们变成了布条。

经过交谈,张震从她母亲关于她11年悲惨遭遇的零碎话语中得知:在她父亲去世后,童养媳离开了她。单靠亲戚朋友的支持是难以为继的。首先,她卖掉家用电器谋生,最后,她卖掉了一把她父亲去世时准备留给张震作为纪念品的可鄙的小刀。为了逃避债务,母亲不得不住在破碉堡里,过着流浪的生活。

正当张震高兴地与母亲团聚时,一封信从她的家乡寄来,信中说吴明远不是张震的亲生母亲,她在长寿街有一个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张震相当不解:“我妈对我那么好,那么关心,只有我亲生骨肉才会这样。”因此,张震没有理会这些信件。

后来老家的人不断来信说实话。谣言引起了我父母的不满和指责,老邻居也写信证明。张震非常恼火,他给家乡写了一封信,请求当地党组织帮助他进行调查。结果证实了这样一个事实:

”本姓吴,家境贫寒,父母收养他到张家,无儿无女。张震的生母于多莲仍然健在。”

不久后,我的生母给张震写了一封信,告诉她自己40年的生与死。今年我80多岁了,还有几天就能活了。因此,“如果我希望我能看到我的脸,我永远不会恨你。”张震证实了于多莲确实是他的亲生母亲。

风度固然重要,但培养风度更重要。张震对她的养母的爱是如此之深,以至于每次想起她都会热泪盈眶。她的养母吴明远无法适应城市的生活。只住了半年,她就吵着要回长寿街。再加上我有精神病,一不注意就到处跑。

此时,张正忙于解放台湾、舟山和金门的战争,他的工作仍在继续。除了假期,我没有时间陪妈妈。他担心母亲被车撞了,只好同意母亲回老家,住在表哥家。政府会给他一些养老金,张震也会每月寄一些钱。

下班后,张震总是带着妻子和孩子回老家看望老人。当她的孙子长大后,她的养母总是开心地笑着。1960年,张震专门带母亲来长沙,玩了三天,给她买了棉衣棉被,还留了生活费。没想到,这是母子俩人生的最后一次。1961年10月,78岁的养母不幸去世。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张震放声大哭,整夜未眠。

对于生母,张震也很关心。因为担心养母接受不了,伤了她的心,张震总是趁着养母回来的时候,在晚上去看望生母,平时也会送钱送东西来报答她生下孩子。最终,亲生母亲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以99岁的高龄离开了人世。

张震认为他的两个母亲既不幸又幸运。多少革命军人的家属死于敌人的屠刀,死于饥寒交迫,死于贫困潦倒,从未看到人民当家作主的那一天。张震的两位母亲幸存了下来,看到他们的儿子成功了,他们的孙子和孙女长大了,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情。他们临死前都说:“我能活到现在,还能过几天好日子,多亏了共产党。”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们都是幸福的母亲。

注:张震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张震被恢复上将军衔。2015年,张震去世,享年101岁,成为100多位将军中最长寿的中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6851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