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黄霉素说明书(灰黄霉素片的用法用量)

作者:基层医师公社资料来源:初级医生社区投稿人:小樱吃了这些药后不宜晒太阳!有些药物外用、口服或注射后,受阳光或类似光源照射,可使照射部位皮肤出现湿疹-皮炎样反

作者:基层医师公社

资料来源:初级医生社区

投稿人:小樱

吃了这些药后不宜晒太阳!

有些药物外用、口服或注射后,受阳光或类似光源照射,可使照射部位皮肤出现湿疹-皮炎样反应,这种反应称为光敏反应。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光毒性和光过敏两种。

光毒性反应

光毒性是指药物吸收的光能在皮肤中释放能量,导致皮肤损伤。与免疫反应无关,主要通过溶酶体酶的释放直接造成细胞损伤。

其特点是反应的强度与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及光毒性药物的皮肤浓度有关,去除光敏物质避光后迅速消退。

光毒性皮炎一般发生在首次用药暴露于阳光后,没有潜伏期。皮炎经常发生在受阳光照射的部位,如面部、颈部和手臂前的V形区域,有时也发生在前臂、足背和小腿。在轻微的情况下,它只是在阳光下呈红色,消退后仍有色素沉着。严重者可出现水肿、水疱和大疱,伴有瘙痒和不同程度的热感。

光过敏症

光过敏是迟发性过敏,是药物吸收光能后被激活,通过半抗原与皮肤蛋白结合,通过表皮细胞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而引起的。

其特点是不仅与药物有关,还与遗传和过敏体质有关。它只在极少数人身上发现,当小剂量使用光敏药物并暴露在微弱的阳光下时,它会发生。偶尔即使停了也可能是持续性的。光敏药物的敏感波长因结构不同而不同。

首次出现光过敏反应需要一定的潜伏期。一般在服药和接受阳光照射24-48小时后出现临床症状。皮炎可以在没有暴露在阳光下的远处看到。皮肤病变可以是水疱疹、湿疹或渗出,慢性病变可以是皮肤肥大或苔藓化。

服用后不宜暴晒的19种药物

临床上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抗真菌药物等。会引起光敏反应。

1.氟喹诺酮类

在临床上,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光毒性发生率为0.1%-3%,主要表现为发红、发热、瘙痒、疱疹等症状。照射皮肤,强度顺序为司帕沙星>:洛美沙星>:罗沙星>: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在该剂量下无光毒性反应。然而,出于安全考虑,应建议患者在使用时避免过度接触紫外线和阳光。

2.四环素类药物

这些药物引起的光敏反应类似于轻度烧伤,患者会出现红斑、水肿、丘疹、荨麻疹,甚至起泡等症状。在这些药物中,二甲双胍的光敏反应率特别高。其他能引起光敏反应的四环素类药物有金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美他环素和米诺环素,其中四环素本身的光毒性发生率较低。

因此,应接触阳光和紫外线的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时应注意光敏反应,出现皮肤红斑症状时应立即停药。

3.磺胺类药

主要有磺胺嘧啶和甲氧苄啶。这类药物比较特殊,其光毒性是由室外紫外线激活的。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避免阳光照射。

4.抗真菌药物

主要有灰黄霉素和伏立康唑,其中灰黄霉素说明书提到少数患者可出现光敏性皮炎,根据临床报道,还可诱发严重的光毒性。

对于伏立康唑的使用,长期使用可导致光敏性皮肤反应。因此,建议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避免强烈和长时间的阳光直射。

5.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也可引起一定程度的光敏反应,其中酮洛芬、吡罗昔康、吲哚美辛最易诱发。

酮洛芬有S和R两种异构体,都有光毒性。光毒性与酮洛芬产生的自由基对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作用有关,而吡罗昔康引起的光毒性因人而异。有些患者在治疗早期就有光毒性,有些患者在治疗后第14天才出现。因此,在使用吡罗昔康时应特别注意。其次,吲哚美辛也容易引起光毒性,主要与活性氧的产生有关。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应避免日晒。

6.噻嗪类利尿剂

这些药物主要包括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因为与磺胺类药物有交叉过敏反应,容易诱发皮肤损伤。同为复方制剂如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中含有氢氯噻嗪,使用过程中更应注意其可能的光毒性反应。

7.抗抑郁药

吩噻嗪类和噻蒽类是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其中氯丙嗪最为常见,发生率为16%-25%,主要与其分子中的酮氯键遇光分解产生的自由基有关,与体内蛋白质反应有关。此外,还与氯丙嗪的剂量有关。

临床应用后发现,急性光毒性反应剂量为每日≧400mg,长期使用后,光照区会出现灰蓝色色素沉着。

另一种经常引起光毒性反应的药物是丙咪嗪,它可以引起面部、胸部和背部的红斑和紫色皮肤。

8.视黄酸药物

在这些药物中,维甲酸最容易产生光毒性反应,容易出现皮肤色素改变。因此,治疗期间应避免阳光照射,并限制光照。

9.心血管药物

胺碘酮是最常见的药物,约50%的患者使用后会出现色素沉着。其光敏性与疗程和剂量有关,停药后皮肤板蓝色素沉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消退。

其次,奎尼丁可引起苔藓样湿疹、湿疹皮炎和ⅳ型超敏反应。因此,在使用上述药物期间,应防止患者在阳光下暴晒。

10.消化系统药物

泮托拉唑在个别病例中可引起光敏性皮疹。

1.抗疟疾药物

喹啉是第一个发现具有光毒性的抗疟药,其类似物伯氨喹可能导致红细胞溶解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在体外,喹啉产生的光解产物通过产生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细胞损失,具有很强的光毒性。另一种药物是羟氯喹,主要表现为暴露部位出现皮疹,停药后症状会逐渐消失。

12.抗高血压药物

降压药种类繁多,临床上最容易引起光毒性反应的是钙拮抗剂,其中以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最常见,具有较强的光毒性。

硝苯地平引起的光毒性主要与照射后的亚硝基衍生物有关。硝基衍生物在体外有较强的光毒性,但随着持续光解,光毒性几乎消失。临床发现氨氯地平会引起皮脂和色素沉着,而地尔硫卓最容易发生光毒性反应,如多形红斑和荨麻疹血管炎。然而,对于ACEI药物如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以及ARB药物如缬沙坦和替米沙坦,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光敏性皮疹。

13.降血糖药物

格列美脲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引起光敏反应。

14、降脂药物

辛伐他汀是最常见的药物。辛伐他汀偶有光敏反应,主要表现为慢性光化性皮炎和多形红斑。

15.抗焦虑药物

长期使用阿普唑仑在少数情况下可产生光敏反应。

16.抗肿瘤药物

伊马替尼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容易引起光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灼伤和色素沉着。抗肿瘤药物如达卡巴嗪、羟基脲、紫杉醇和长春新碱在某些情况下也产生光敏反应。

17.激素药物

激素类药物中,雌激素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最容易出现光敏反应。雌激素在极少数情况下会出现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等光敏反应,而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见。

18.中药

目前发现补骨脂素和雷公藤多苷易引起光敏反应。补骨脂素在紫外线照射下与DNA结合,产生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加合物,通过形成单线态氧或超氧自由基引起光敏反应。

在临床应用中,有报道称雷公藤多甙在使用过程中,眼周皮肤颜色会逐渐变为棕黑色,因此认为是日光照射引起的光敏反应。

9.其他人

氯霉素在使用过程中个别病例出现光敏反应,卡马西平在使用过程中个别病例出现光敏反应和皮肤变色。

使用建议

导致光敏反应的原因很多,药物是引起光敏反应的重要因素。所以作为医生或药师,要掌握容易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以保证用药安全。以下是一些建议:

1.为避免光敏反应的损害,使用前应先询问患者是否有光敏反应史。比如,当患者有过光敏反应史时,就要慎重选择容易引起光敏反应的药物。

2.光敏药物使用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应告知患者尽量少接触阳光,注意屏蔽阳光和紫外线。如有光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对症治疗。

3.避免两种有光敏反应的药物同时应用,以免增加光敏反应的发生率。

4.使用光敏药物的患者,尤其是易感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避免阳光暴晒,或通过缩短用药时间、减少药物用量、睡前涂抹等方法减少光敏反应的发生。

参考资料:

1.陈济生。新临床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年8月

2.陈等.新药理学(第1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月

3.傅弘毅。《新药物大全(第4版)》。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2017年7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卫生部门的观点和立场。如对内容及图片版权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guikequan@hmkx.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998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