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

文/刘勇(苏三纪念馆的一组图片)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这是妇孺皆知的不争事实。苏东坡是眉山人的骄傲,“三苏文化”是眉山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但关于苏东坡具体出生地眉

文/刘勇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

(苏三纪念馆的一组图片)

苏东坡是四川眉山人,这是妇孺皆知的不争事实。苏东坡是眉山人的骄傲,“三苏文化”是眉山着力打造的城市名片。

但关于苏东坡具体出生地眉山,众说纷纭:

最常见的说法是苏东坡出生在眉山市山子行,即苏三寺,自元代建立,历代都在修;

第二种说法是苏东坡生于眉山阴街;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1)

第三种说法是,“三苏”都出生在眉山城西70里的楚古寺,在那里“形如飞凤,别有一番风味。”民国时期的眉山县志认为“三苏”都是出古寺出身,后迁至眉山纱场。

苏东坡出生在眉山哪里?“苏三”的诞生地在哪里?

按理说,苏东坡在眉山的具体出生地无关紧要,不值一提。但由于涉及苏东坡少年时代的经历,也引起了人们的特别关注。甚至有人认为他的少年时代直接决定了他后来的人生沉浮。这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这些问题,认真再讨论。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2)

(一)耕读传家的眉山“搢绅”

其实解铃还需系铃人,答案就在“三苏”本身。

“三苏”在各自的文章中都打下了自己的印记:眉山苏洵、眉山苏轼、眉山苏哲。“苏三”的发源地是无可争议的,就在眉山。

但“苏三”并没有交代他在眉山出生的具体地址,埋下了“烟雾弹”。如苏东坡在《李居图后记》中说:“余本家人,虽为士绅,养犹农”(见《东坡后记》卷五)。苏辙晚年写的《董祺斋》诗中也说:“我生在山涧,却生在弱冠。当你生来没有豪华的房子时,你会对你去的一切都感兴趣。”。而且“三苏”在很多诗里都说自己“在乡下”,“在乡下”,苏辙甚至在《自画像赞》这首诗里说自己内心是道士,身体是农民。各种叙述都在强调自己的农民身份,似乎表明他们都出生在眉山农村。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3)

“三苏”长期出国为官。他们在诗中把眉山称为“村”、“乡”、“国”是很自然的。而苏东坡在碑文中说自己出身于田家,重点却是为了表明自己的“乡绅”身份。说白了,“乡绅”就是地主阶级。

古人20岁称为弱冠,苏辙19岁为秀才。为什么他还住在茅草屋里?可见这些只是谦虚的说法。

苏辙在《唐成》诗中说得很直白:“三代读书,粗耕”。“三苏”是耕种传宗接代的地主阶级。他们住在眉山市,在农村有土地和房产,这并不稀奇。

《红楼梦》中的贾家就是一个例子。贾家占有大量良田,靠出租过着奢侈的生活。大观园里有稻香村,公子哥贾宝玉偶尔会秀一些农民服装,以示豪情。可见,“渔樵耕读”的形象在古代文人眼里是一件很骄傲很时尚的事情,与现代人对鄙视农村的理解完全不同。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4)

(二)眉山城儿时的传奇经历

苏轼和苏辙于1069年离开四川,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在许多回忆少年时代的诗文中,展现了他们在眉山城的生活场景,诗书传世,其乐融融。兄弟俩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度过了少年时代的美好时光。他们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永恒的青春记忆。

留给后人最大的疑问,是苏东坡在《记住第一夫人,不要留在西藏》一文中的记述:“从前我的第一任夫人君夫人,住在眉,作绡。”

“住”就是租房。于是有人推论:既然是租房,梅城纱店肯定不是苏家的故居。东坡先生的话其实是在表达他母亲在梅州城里租房子做纺纱的生意。这怎么能证明苏家在梅州市没有住房呢?

据司马光《程夫人为东坡母亲所作墓志铭》记载:“程夫人姓梅山,大理寺程之女。.......也就是我把衣服用光了(用尽了),打光了(卖光了)维持生计,所以没几年就成了富家子弟。你要全身心投入学习,成为一名大学者。”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5)

在古代,婚姻是适合对的人,成夫人通过自力更生帮助丈夫成才。她的事迹很感人。但说“苏穷极了”就有点夸张了。如果苏家没有经济来源,又如何帮助自幼游手好闲的苏洵,到了二十七岁还能好好读书,继续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梦想呢?

苏东坡的故事《记住第一夫人,不要留在西藏》的结局是“夫人的侄子听到后问她想干什么。我会搬家,所以我会离开这个家。挖了一尺多,看不到骨灰盒在哪里。”可见苏东坡一家生意做好后又搬家了。程太太的侄子程继续租用这家纱店做生意。她还打算去探寻成太太不肯据为己有的“宝藏”,却一无所获。

“三苏”世世代代在眉山市生活居住。他们都出生在眉山市,这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苏东坡请文学家曾巩为其祖父苏绪撰写墓志铭,记载了北宋初年王小波、李顺起义时,苏绪镇守眉山城的事迹。这期间,苏旭抽空处理父亲的丧事。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6)

苏辙在《龙川简史·卷一》中说:“余有居其乡,从其子学以庆天。”

天清寺是北宋著名道士张驻扎的道观。没有记载它位于眉山的什么地方。有人说,天清寺,又称天清宫,位于单玲县北龙虎山。

距离眉山城80多里,苏轼和苏辙小小年纪就远道而来求学,似乎是不可能的。《东坡支林》也有记载:“我八岁入小学,师从张道士。孩子有几百个,老师单独叫我和陈太初。当初眉山市就是一个人的儿子。”

很明显,天清寺就位于玉梅山城附近。而同学陈太初是眉山市街头的孩子。陈太初也是北宋著名的道士。晚年的苏东坡相信他的同学已经升天成仙了。他后悔自己没有像同学陈太初那样坚持修道,以至于到老还在人间受苦。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7)

(三)“拨股祠”引发的误会

事实上,“三苏”皆出博古寺,后迁至梅山纱店的说法,相传是清代少数文人杜撰的。这种说法之前没人认可,更别说文献记载了。

清代《梅州志》记载:“苏三父子生于拨股寺,后迁于纱行。”阿清人刘洪典写道:“梅城沙英线有苏三庙,据说是苏三的旧居,州西七十里有博古庙,据说也是苏三的旧居。据说苏三父子都出生在拨股寺,又转战到了织纱行,所以相处融洽。......自察院和明朝以来,这里就有苏三庙。现在,这个始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的所谓场所,是以苏三寺命名的。说到股份分配,不是云分配一个宗族,就是云分配一个祭祀,所以是要考的。”(见民国十二年《眉山县志》卷五。)显然,清朝的国家编年史和清朝人的笔记只是推测,并不充分。

据说,在眉山城西七十里的一个叫寺的地方,有一个所谓的苏家的农村私宅。

古慈寺又名古慈寺,位于东坡区三苏场三苏场(《光绪版单玲县志》卷二亦称东坡场),距眉山县城70余里,距单玲县城仅10里。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8)

据当地传闻,苏家最早定居眉山修文。后来由于家族兴旺,其中一人从家族田地中拨出一块地方,迁移定居在今天的三苏场。为了纪念这次重大事故,这个宗族立了庙名,分了股纪念。

"自元明两朝以来,这里就有苏三祠."也有可能是苏三的祖先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而建造的。

但这个传说毕竟来自民间,有点仓促。于是有人在苏东坡和其弟苏辙的诗中,以及宋人的笔记中引用。他们在苏东坡的诗《停徐州到南京,动笔即刻送你儿子给你》的五首诗中找到了石佛山,并考证出它就在博古庙附近。

据《眉山县志》(民国版第1卷):“诗佛山,治西,山中有石佛造像。东坡送子一首诗:‘步天要什么,石佛山南路。’指的就是这个。”基于此,他们更加坚定了“三苏”都是祖庙出身的观点。事实上,“三苏”根本就没有生活在这座诗佛山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因为人们误以为东坡送子这首诗是一首诗写的。(作者还有一篇专门介绍苏东坡的诗《停徐州去南京,动笔送子由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张观戴笠,这个“石佛山”不是另一个“石佛山”!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9)

可惜的是,这些鼓吹“三苏”都是清朝以来楚古寺出身的人,也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实:楚古寺所在的苏三乡,自隋炀帝黄凯十二年(592年)建县以来,历经唐、宋、元、明,一直到清朝,一千多年来一直归单玲县管辖。直到清康熙六年(1667年),梅州知府赵会亚以“梅州狭事难,难任徭役”为词,才将原单玲东厅、盘岙镇所辖地区(包括楚古寺所在的苏三乡)划归梅州(今眉山市东坡区)管辖。

奇怪,考证归考证,这个“苏三”根本不是眉山人,而是单玲县人!

此外,如果“三苏”真的出生在这个叫博古寺的地方,他们也不可能故意隐瞒这个事实。

有人争辩说,古人说籍贯大多有以州(县)代县的习惯。事实是,这并不是苏三在大量诗歌中所写的。

苏辙在亡弟詹端明墓志铭中把苏东坡描述为“家眉山人”,在亡妻王墓志铭中把王符描述为“绿眉人”,在护士墓志铭中把描述为“眉山人”。作为一个眉山人,县城籍贯很清楚。所以这种“州(县)不是县”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就这样,所谓的“三苏”都是在拨股寺诞生的,后又迁到眉山的纱店。这种错误言论可以休矣!

三苏是谁(唐朝三苏是哪三人)插图(10)

作者简介:刘勇,现就职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税务部门,爱好文史,从事文同、苏轼研究,出版有《文同评点》等书籍。

提示: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评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271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