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学报(贵州财经大学学报初审)

晋商转型发展的历史经验(32):晋商学的建立与研究对象崔满红等一,山西商业学的建立(一)80年代:学术研究热潮商代研究兴起于上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这一

晋商转型发展的历史经验(32):晋商学的建立与研究对象

崔满红等

一,山西商业学的建立

(一)80年代:学术研究热潮

商代研究兴起于上世纪初,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纵观这一研究的历史长河,既有国内学者的成果,也有国外学者的关注。在上个世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晋商的创新成就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关注。各界爱国学者抱着“实业救国”的爱国理念,对晋商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先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废墟中的新中国,一批批爱国专家学者在“实业兴国”思想的指引下,投身于晋商理论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晋商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现阶段大量的论文和著作相继发表,形成了浓厚的“书院式”研究氛围。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开始在神州大地吹响,全国进入改革发展期。各界人士揭竿而起,开始“摸着石头过河”。其中不乏一些热心晋商历史传承、思想先进的爱国学者。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他们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晋商研究,希望为中国的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主要有孔祥义著《近代历史上的晋商与商业资本》(近代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田、刘存山合著《晋商的赚钱之道》(中国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郝建贵《中国历史上票号兴盛的奥秘》(财贸1986年第11期);赵汝庸《晋商的独特经营艺术》(经济问题1987年第6期);秦·《清代晋商的发展、性质和历史地位》(贵州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刘敏善《鸦片战争前后天津票号的兴起与发展》(《天津年谱》1988年第3期);张《清代晋商的股薪制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9年第1期);《明清晋商资料选编》(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张、葛宪辉、薛惠林等专家合著;此外,这一时期还有一项重要成果:山西财经大学金融系和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部分学者三十年来编撰的《银行家史料》,于199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至此,晋商研究有了第一本专业的史料工具书。

这一时期,除了上面列举的国内学者的著作外,国外学术界尤其是日本学者对晋商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做出了一系列的研究。主要代表成果有:、张、孙译《晋商发展的原因》,《晋阳研究》1983年第2期;《晋商研究——明代商人与商业资本》(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司龙新主编,张、严守成译;滨下武志票号和书信集(东洋研究系列60)...这些国外学者和国内学者的著述对当时晋商研究的深入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1]。

(2)90年代:政界的关注和工业化的推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晋商研究在国内尤其是山西再度升温,形成了持续的晋商研究热潮。在这一阶段,晋商研究经历了两大转折:第一大转折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晋商研究走出了书院,进入了普通大众的视野;第二个重大转折是,从这一阶段开始,晋商理论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1.政府对此非常重视。要真正让晋商研究走出书院,进入普通大众的视野,还得从90年代初两位学者和山西省委书记的一篇文章说起。今年是1991年。这两位学者是山西财经大学教授孔祥义先生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张先生。省委书记是王茂林先生。回忆起当年发生的事情,孔祥义教授是这样说的:“1991年夏天,时任省委书记的王茂林同志亲自为我与张同志合著的一篇文章(《晋商及其历史启示》)写了一千多字的按语。作为内部参考,发表在山西省委《工作与研究》上,发给县、团级干部学习。晋商问题优雅走出书院,干部和知识遍布全省。两位学者一致认为,1991年是晋商研究走出学术圈的划时代的一年。从那一年开始,正是由于省领导的重视,晋商研究脱去了“书院气息”,优雅地走出书院,逐渐步入普通大众的视野,掀起了晋商研究的群众性高潮。

紧接着,1992年2月,山西省文史研究馆组织召开了晋商文化研究座谈会,《文史研究》杂志还出了三期晋商文化研究专刊。1993年,在理论界和金融界的共同推动下,晋商文化研究会在太原成立,进一步促进了晋商研究和学术交流。同年8月,晋商文化研究院、山西文史研究院、太原工商银行共同组织召开“晋商国际研讨会”。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海外学者以及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四川、山西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交流研讨,有力推动了晋商研究。1995年,原山西财经学院正式成立“山西商业金融史研究中心”。

这些事件都表明晋商研究在步入大众视线后,进一步发展、规范、逐步完善,充满了组织性和计划性。因此,现阶段晋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代表性的有:山西财经大学著名学者黄建辉著《票号史》(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山西师范大学史若敏著《票商兴衰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1998年第2版);王尚义等《明清晋商与货币金融简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李喜增《晋商史料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1996);张《晋商兴衰史》(山西古籍出版社,1995年)、《晋商与经营文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年);孔祥义教授《金融与贸易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和《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穆《晋商史料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等。

2.文化产业繁荣。著名的晋商研究专家张先生是这样说的:晋商研究离开学术界后,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其中之一就是晋商研究对社会文化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而这种推动力的集中表现就是晋商文学、电影、戏曲的不断出现。

随着晋商研究的深入,晋商热也开始在社会文化领域流行起来,大量展示晋商个人生活、社会关系、商业活动的通俗读物和影视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通俗易懂,生动细致,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晋商现象,更加贴近普通大众,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普通大众对晋商的认识和了解。

在这些文化作品中,第一个不得不提的是著名学者于的散文《对不起山西》。余先生这一万字的字里行间,无不真实地流露出他对晋商先民的敬仰和对历史现状的惋惜。本文通过对晋商崛起的深入剖析,再现了被历史遗忘的中国第三产业社会分工划时代的宏大图景,从而拉开了晋商文化产业的大幕,为山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可以说,于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山西晋商文化产业崛起的重要开端之一。

此外,于先生的《对不起山西》出版后,许多有关晋商生活的通俗读物和作品相继问世。这些作品涉及晋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描述晋商大院文明、晋商家族发展、晋商经营管理活动、晋商银行金融史、晋商先进人物传记等。

这一时期描写“四合院文明”的代表作有胡的《三晋巨匠——喜剧乔家大院》和耿彦博的《王家大院》等。这些作品将笔触伸向院落深处,生动地描绘了生活在院落中的晋商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向读者展示了隐藏在院落深处的晋商文明;描写晋商家族发展历程的代表作是郭的《九州辉煌——谈晋商巨擘太谷曹氏》,该书生动再现了晋商家族兴起、兴盛、衰落的历史过程,弘扬了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不畏艰险的晋商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描述“晋商的经营活动”的代表作是麦格雷迪所著的《晋商经营世界的64种策略》一书,该书以晋商的经营活动为中心,全面分析和总结了晋商独特的商业文化和经营方法,因而对现代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描写晋商票号金融史的代表作是著名作家程颐的小说《白银谷》。这部作品将史实与传统故事相结合,生动再现了晋商最初的金融传奇,涉及晋商的商业活动、社会关系、个人隐私等多种形式。此外,王一典的《日升昌票号》和石军的《汇通天下晋商》也是描写票号的代表作。描写晋商先进人物的代表作有王充的《屈》、《昌赞春》和张培智的《祁县乔氏创始人乔贵发》。这些作品对晋商优秀先辈的生平、事业、个人品格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介绍,向读者展示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与此同时,文艺界刮起了一股晋商热,一系列反映晋商活动的电视作品和音乐剧被搬上银幕和舞台。这一时期著名的电视作品有《长津园票号》、《骆驼路》等。,音乐作品有《晋商之旅》等[2]。但在这些文学作品的叙述中,出于艺术创作的需要,部分内容与正史有较大出入。因此,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客观性,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3.文化旅游产业在大院崛起。如前所述,晋商研究在离开书院后,对文化产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就山西而言,由于历史呈现的独特的大院文化,在文化产业中,大院文化及其带动的旅游业发展是受影响最大的。自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晋商博物馆、门票博物馆和民俗博物馆在晋中的建立,旅游业应运而生。在晋中地委的大力推动下,晋商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晋商文化成为晋中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和巨大舞台。

提到晋中旅游业的崛起,就不得不提到两个标志性的文化事件:一个是于先生散文《对不起山西》的出版,向我们展示了被遗忘已久的晋商文化。在余先生的笔下,不乏对晋商古迹的震撼与哀叹;另一个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上映。虽然本片主要表现的是江浙一带富裕家庭的四合院生活,但张艺谋导演在选择实景拍摄地时,还是被乔家大院的气魄所吸引,情不自禁地将镜头对准了山西的这个大院。于是晋商大院和晋中的明清建筑第一次通过镜头呈现在世人面前,乔家大院也从这一刻开始第一次被广泛赞誉。

以上两次文化事件后,“复合旅游”大热。被历史遗忘、鲜为人知的晋商宅院开始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为人们所熟知。晋中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晋商大院为主体的晋商文化旅游产业,晋中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1995年,晋中市委邀请中国商业史学会专家到榆次开会,研究建立晋中四合院文化旅游走廊,促进晋中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这次会议的召开,把晋中旅游业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旅游业开始加速发展。

说到山西晋中的旅游业,就不得不提晋商大院文化。晋商大院是近代山西社会的一个缩影。从这些院落的气势和突出等级的结构中,我们可以领略到晋商的辉煌和豪迈,晋商文化在建筑上的体现,从侧面展示了晋商的繁华。显赫的晋商家族用建筑表达了文字和语言无法比拟的文化内涵。晋商大院是器物、制度、观念三层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历史文化的支撑形式。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5座晋商大院。虽然这些力求恢复原貌的修复工程并不能完全还原旧景,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遗憾,但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直观地感受晋商文化了。这五个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祁县曲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王嘉大院、榆次东阳镇车王村常家庄园、长治西白兔乡中村沈家大院。其中,长治西白兔乡中村沈家大院的发现和开发较晚(21世纪初),但出于对大院文化的尊重,在此略作介绍。

乔家大院是最早修复开放的晋商大院,因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享誉海内外。几乎成了晋商大院的代名词,连很多没去过山西的外地人都知道:“皇族看故宫,洋房看乔家。”专家说:乔家大院充分体现了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是北方民居建筑中的一颗明珠。1985年,祁县人民政府利用这座古宅,建立了祁县民俗博物馆,并于1986年1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山西省十佳旅游景区;1998年被省旅游协会评为山西省十大优秀旅游景区;2001年,它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旅游景点。

曲家大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东街33号,明清时期经济繁荣,商人富庶。它被称为“曲板城”。屈的祖上以行走于长治、祁县之间的“货郎”起家,发展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成为晋中八大富豪之一。曲家大院开发于1993年,经过三年的筹备,于1996年9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瞿家大院现已开放为晋商文化博物馆,这是中国第一个展示晋商文化的博物馆。该馆以七大系列28个展厅向游客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晋商的发展和衰落历史。

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间艺术瑰宝,王家大院自1997年对外开放以来,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中国民居第一居所”、“中国故宫”、“山西故宫”。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名声——“王家归来不看院”。1999年,王嘉大院被评为“山西省十大著名优秀旅游景区”、“省级文明景区(点)”;2002年初,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质量万里行”示范单位;2003年被评为“中国(首选)十大文明示范旅游景区”;2004年被文化部命名为山西省唯一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2月15日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07年,被中国民俗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评审委员会评为“中国民俗文化遗产旅游示范区”。

常家庄园,位于太原市东南部晋中市榆次区,是清代晋商巨头常氏家族拥有的私人庄园,也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儒商第一故居。如果说山西的四合院文化是通过乔家大院第一次为国人所知,那么常家庄园则是将四合院文化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00年春,为响应榆次区人民政府招商引资的提议,山西卓根电力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开始联合投资开发常家庄园旅游景区。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常家庄园景区于2001年9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

沈家大院是鲁商文化的代表。相对于晋中的四合院,发现和发展较晚。虽然明代的沈思孝在《陆瑾》中指出:“平阳、泽、为天下之主,数十万人不称富。”然而,数百年来,商辂的研究一直缺少物理载体的支持。2006年10月,在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中村发现一处大型古民居建筑群。2007年5月27日,在长治市郊区区委区政府组织的“商辂与沈家第二十四所”学术研讨会上,省内多位资深晋商研究专家一致认为,西白兔乡中村沈家第二十四所的发现,填补了文化研究的空空白,成为破解文化的“金钥匙”,具有极高的保护性和旅游性。沈家大院的开发于2009年正式启动。沈家大院的发现和发展,纠正了人们长期以来对晋商是晋中商人的误解,为鲁商是晋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主要证据。

这一时期,旅游业的兴起表现为晋中地区的庭院文化和平遥地区的银行文化。平遥古城是中国辉煌金融史的浓缩。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中部晋中平遥,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与云南阆中、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也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整个古城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县城。1997年12月4日,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平遥古城被海内外游客广为人知。2001年,在国务院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平遥古城首次创办了平遥国际摄影节。摄影节完全按照国际规范运作,国内与国际标准、传统与现代的互动,让平遥古城的独特风貌、淳朴民风和形式多样的摄影活动相得益彰,在国内外产生意想不到的轰动效应,让平遥古城享誉世界。2009年,平遥古城被世界纪录协会授予中国最完整古县城,再获殊荣;2011年10月13日,大型演出项目《印象平遥》签约暨启动仪式在平遥古城隆重举行,2012年底竣工。《印象平遥》以场景电影的形式展现山西和平遥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促进国内外游客对山西文化的认知和欣赏,推动平遥古城乃至整个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3)21世纪后:重塑晋商精神

20世纪90年代,晋商研究开始走出书院,走向社会,为山西文化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注入了新鲜的发展动力。进入21世纪后,晋商研究及相关活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迎来波澜壮阔的转变:2003年8月,山西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2004年,山西财经大学成立晋商研究院;2005年,首次提出“新晋商”概念;2008年,新晋商联盟正式成立...这种华丽的转变进一步体现了晋商研究已逐渐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晋商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将晋商研究推向一次又一次高潮。

1.2003年,山西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2003年8月,山西正式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这一战略的核心内容是“充分挖掘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再造一个新山西”。此后,在“文化强省”战略的指引下,一大批以晋商为主题,展现风采的电影、影片、歌舞相继上映。这些优秀文化作品成为新时期山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初,一部全面、直观反映晋商辉煌历史和独特深厚商业文化的七集电视人文纪录片《晋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部纪录片,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牵头,历时三年,行程千里。它走访了晋商的步道、遗址、故里、民居,采访了晋商权威专家,收集了大量珍贵资料,以全新的视角和独特的立意,全景式地展示了晋商500年后的辉煌及其在中国商业史上的重要影响。通过一批晋商创立的百年老字号,向人们说明了晋商恪守的商道。

2004年4月27日,大型历史剧《立秋》在中国首演。这部历史剧由山西省话剧院创作演出,山西黄河风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代理《立秋》取材于中国金融业鼻祖——平遥日升昌票号。通过发生在农历立秋之日的民国初年山西丰德票号马家大院的故事,勾勒出晋商衰落的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兴衰、晋商文化史和特定时代的精神变迁史。自2004年首映以来,《立秋》已经走遍了全国和海峡两岸。它以鲜明的主题、深刻的立意、丰富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深深地感动和感染了每一位观众,创造了中国戏剧表演的奇迹,被专家学者誉为“新世纪中国戏剧的里程碑”。

另外还有很多晋商的电视作品,比如乔家大院,龙戳,白银谷,白银帝国等。,已在中国上映。内涵丰富、晋商事迹可圈可点的晋商故里再次进入大众视野,晋商文化传遍全国。需要注意的是,毕竟文艺作品和史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对晋商更准确的认识不能只靠文艺作品。

2.2005年:山西提出“新晋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弘扬曾经引领近代中国商业文明的晋商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当代山西商人也因此成为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主角。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晋商”的概念最早是由《传媒(应该是山西青年新晋商杂志)》在2005年通过一个研讨会提出来的。从此,“新晋商”这个新概念迅速在山西乃至全国火热起来。无论在政界、学界,还是在普通民众中,“新晋商”的概念和内容都备受关注。全国各地的晋商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组织,试图响应“新晋商”的号召,弘扬晋商精神,重现明清晋商的群体优势。

3.2007年:晋商研究院成立。山西财经大学晋商研究院是教育厅建设的山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崔满红教授任首任院长。自成立以来,在科学研究和利用科研促进教学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弘扬了晋商精神,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山西财经大学享有晋商优势,秉承晋商传统,发挥学术优势。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学校就开始研究晋商。1960年11月,开始收集和整理《银行家史》的资料。1964年编著了70多万字的《晋商史料》初稿。1982年4月,来自日本仙台东北大学的中国经济专家Takashi Teta来校讲学,做了一个关于晋商研究的专题报告。1986年,孔祥义教授出版了《近代历史上的晋商与商业资本》,推动了晋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此后,对晋商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96年,山西财经大学的前身之一山西财经大学正式成立了晋商与金融史研究中心,这标志着晋商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研究阶段。学校涌现出孔祥义、、葛宪辉、郑晓时、崔满红、卫奕信、颜、张雅兰、等一大批著名的晋商。

孔祥义教授,孔子第七十六代传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史学家,票号与晋商研究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发起建立了晋商学,并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存在,这标志着晋商学科体系的形成。

在孔祥义教授的带领下,山西财经大学形成了票号研究、晋商文化艺术研究、晋商经营思想研究、中外商帮研究、金融史研究、晋商研究六大领域。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甚至获得了国际声誉。突出晋商特色和学校独特的学科优势和地位。晋商研究真正把学校的学术优势和山西的地方特色结合起来。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在省部级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在国家级出版社发表学术著作50余部。

4.2008年:新晋商联盟成立。2008年12月17日,新晋商联盟成立大会在太原召开,新晋商联盟正式成立。太原新晋商联盟是以太原的企业和企业家为基础,以各地的山西企业和山西企业家为主体,联合社会各界相关组织和人员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据调查,目前已有135家企业、21家晋商组织、223名企业家加入太原新晋商联盟,其中上海晋商商会等省外晋商组织8家,美国山西联谊会等境外晋商组织5家。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太原与省内其他省市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太原对外开放和科学发展的进程;同时,为海内外所有晋商组织和企业家集聚晋商之都,搭建投资、交流、合作、共赢的多元化发展平台。

二、晋商的研究对象

晋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包括一些宏观问题,比如为什么晋商主导的“重商主义”没有使中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晋商对山西的社会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晋商的研究对象也可以是一个非常微观的问题,比如晋商的一个具体人物或者一家商号。但研究微观问题要“意识到微观问题”,这与宏观问题是一致的。

晋商研究需要从晋商发生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入手,探讨晋商现象的历史必然性;研究晋商活动的基本层面,如活动阶段、贩卖贸易、经营活动、管理技术、内部组织、行会约束等。研究晋商经营的基本经验和教训;还要从贸易地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会计、珠算、行为科学、人力资源管理、哲学、戏剧、教育、文化、建筑、民俗、武术等成就和贡献等多个角度分析晋商在各个科学领域的活动、技术创新和理论成果,形成全面系统的综合体系。

研究晋商学不仅仅是为了研究,更应该是一种现实关怀。目前,晋商文化已经是山西省的文化品牌之一。研究晋商,不仅可以促进晋商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孔祥义先生认为,理性社会的形成需要思想家和政府的引导,需要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交媒体向大众传播。晋商文化、伦理道德和商业文明是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晋商的学问、晋商的精神和华商的精神,是今天建设市场经济和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本。[3]

(此部分由山西财经大学孔祥义老师撰写)

[1]刘建生,,季福军,,马文静,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太原),2004年第06期,P30-37 .

[2]刘建生,,季福军,,马文静,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太原),2004年第06期,P30-37。

[3]孔祥义:《山西企业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第6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411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