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作者简介(朝花夕拾作者简介)

名著阅读指南《采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它的原名是《追忆似水年华》。共有十部作品,前五部写于北京,后五部写于厦门。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这些作品是“凭记忆抄

名著阅读指南

《采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散文集。它的原名是《追忆似水年华》。共有十部作品,前五部写于北京,后五部写于厦门。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这些作品是“凭记忆抄来的”。

感情深不怕岁月长。在《采花夕拾》这本集子里,鲁迅把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以清新、质朴、深情、舒缓的笔调,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示了家乡的风土人情,回忆了许多难忘的人和事,表达了对昔日亲友的思念之情。

01

[裁判]

我提起过去。

●吴英海

我当师范生的时候,文选老师经常在课堂上提到鲁迅的作品,希望同学们有空多读鲁迅的文章。很多人积极响应,成为“鲁迅迷”,我也是其中之一。我经常去图书馆搜鲁迅的书,一本一本地看。

记得第一次去图书馆借鲁迅的书时,看到了《傍晚采花》这本小册子,但觉得太薄了。我翻了翻目录,只有十来篇,都是童年的回忆,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本书“毫无意义”,随手扔到了一边。看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小说集,以及《齐杰亭随笔》、《南腔北调》等散文集,有同学说《晨花夕拾》这本书其实不错,决定借出去读。

那时候,因为经验不足,读鲁迅的杂文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在看《朝花夕拾》的时候,就被书中充满童趣的情节深深吸引了。《狗、猫、鼠》中“我”与藏鼠的和谐关系,《阿昌与山海经》中“我”对山海经的巨大渴望,《郑武会》中父亲突然要求“我”背书时的紧张与痛苦;《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挖何首乌、采覆盆子、雪地捕鸟的快乐与憧憬,以及《藤野先生》中“我”弃医从文的前因后果……哪一个不引人入胜!

我忘不了的是书中的民间传说和轶事。例如,狗、猫和老鼠的童话,《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的老和尚用智慧治疗一条美丽的蛇的传说,《五雷轰顶》中的梅姑在死后篡夺他人丈夫的故事,以及《阿昌和山海经》中的人面兽、九头蛇、三条腿的鸟和有翅膀的人。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这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独特的文化窗口,让我从中了解更多。

记得当时花了一个下午,一口气看完了《傍晚采花》。晚上躺在床上,还在回味书中的内容。一个愚昧、迷信、单纯、善良的大母亲;不修边幅却能平等待人,极具人格魅力的藤野先生;方正、朴实、博学、严而不勤的老师寿吴京;心灵觉醒却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的范爱农;不诚实、自私、喜欢推卸责任的衍太太...一个个人物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挥之不去。当我想到白草花园的美景时,我突然有一个突发奇想:我家旁边有一个废弃的旧住宅区,里面也长满了各种植物和昆虫。小时候,我和朋友们经常去那里玩,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我何不学学鲁迅先生,写一篇《我的白草花园》?过了几天,文章写好了,投到了学校文学社的刊物上,实际上两周后就发表了。闻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刊物,读着我的第一部小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澎湃。不久,我模仿藤野先生写了一篇文章《我的老师》,发表在校报上。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生活其实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写作宝库。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坚持到今天,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散文和随笔。现在,每每回首往事,我都在感激《晨间采花》,它悄悄地把我引上了文学之路。

毕业后,我开始教初中语文。由于《朝花夕拾》中的一些作品选自语文课本,我决定重读这本书。这本书再读一遍真的很好。我读的很认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查阅相关资料,有时还会在书上写一些感想。整整一周看了十篇文章,获得的收获是同学们无法比拟的。通过书中那些令人难忘的美好往事,通过一幕幕让人向往的民俗风情画,围绕着众多鲜活的人物背影,我可以清晰地看到鲁迅学习成长的轨迹,更重要的是看到他对摧毁和扭曲人性的旧封建礼教、旧道德、旧制度的批判性审视,明白鲁迅写这些文章的真正目的。

也感受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注入的真挚感情。他对童年趣事的真挚怀念,对恩师的敬仰、感恩和向往,对强国复兴的强烈渴望,对迂腐自私的资产阶级文人的批判,对爱国文人的深切悼念,对旧民主革命的强烈不满和失望……无一不令人感动,令人产生共鸣。

当我去上课,和同学分享我的读书感受时,学生们都被迷住了。我知道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也会和我一样,爱上鲁迅的作品,甚至走上写作的道路。

悄悄地,我也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

02

[经典演示]

■兄弟,我给你买了带图的《三哼经》!“我好像遇到了晴天霹雳,所有人都惊呆了;去拿来,打开纸袋,里面是四本小书,微微一翻,一个人面兽,一条九头蛇,...果然。这给了我新的尊重。别人拒绝做或做不到的事,她都能成功。她真的很有神力。从此彻底消除了谋杀藏鼠的怨恨。这四本书是我最先也是最心爱的宝贝。

——《阿昌与山海经》

[欣赏]

阿昌是鲁迅小时候家里的保姆。她实际上不叫昌。真正的阿昌走了之后,大家都没有因为习惯而改变主意。小时候的鲁迅对阿昌的很多行为感到厌烦甚至厌恶。比如她谋杀了一只隐藏的老鼠,喜欢八卦,总是抱怨,睡觉的时候在床上放一个“大”字,要求遵守各种规则。但是,阿昌的性格是复杂的,这也导致了鲁迅对她的感情的变化。尤其是鲁迅对《山海经》感兴趣,什么都不要的时候,阿昌居然从某处买了一套《山海经》。对鲁迅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我好像遇到了一个霹雳,所有的人都惊呆了;赶紧接过来,打开纸袋。”通过这样的描写,不难感受到鲁迅心中的狂喜。因为这件事,阿昌在鲁迅心中变得可敬,甚至抹去了她“谋杀隐鼠的怨恨”。这种孩子般的心理实在让人难以忍受,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和单纯。

■其次是所谓的“高跷”、“举亭”、“马头”;里面还有犯人,红镣铐,还有孩子。当时我觉得这些都是很光荣的事业,听说的都是很有运气的人。-我可能羡慕他们炫耀。我想,我为什么不大病一场,让我妈去庙里许个“演犯人”的愿?......但是,我到现在都没有和游戏发生过关系。

——《五次撞车》

[欣赏]

《阿昌》、《山海经》中的过年“规矩”,《五雷轰顶》中的比赛场景,《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的拜师礼仪,《无常》中的乡村遇神等,都是该集中对民俗的描写。因为这些内容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可以说鲁迅的描写如数家珍。虽然文笔不多,但是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周围。在这简洁的文字中,一种强烈的童趣总是扑面而来。比如上面的片段,“我”很羡慕那些以囚犯身份出风头的同龄人,希望自己能得个病,好让妈妈去庙里许个“演囚犯”的愿。如果不是年幼无知的孩子,怎么会有这种特殊的心理?

■薄雪不行;它必须总是用雪覆盖地面一两天,只有当鸟儿长时间没有地方喂食时才是好的。扫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根短棍支起一个大竹筛,底下撒些谷壳,棍上系一根长绳。人们会从远处拿着它,看着鸟儿下来啄它。当他们到了竹筛的底部时,他们会拉绳子并盖住它。不过大部分是麻雀,也有两颊发白的“张飞鸟”。他们没有耐心,不能整夜不睡。

——《从百草到三潭印月》

[欣赏]

香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在这个花园里,他一年四季都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玩耍。毫不夸张地说,这个花园充满了作者童年的快乐。所以他开始写百草园的时候,心情一定是很放松的,文字一定是特别优美的。无论是文章开头对百草园植物和昆虫的描写,还是上面提到的雪中捕鸟的描写,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心中流淌的诗意,以及作者对百草园和童年生活的深深怀念。

03

[现场讨论]

■老师:同学们好!《采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散文集。文集里的十篇文章写于1926年,1927年编辑成书,正式出版。虽然这些文章都是90多年前写的,但作者写的那些往事、场景、人物,还是那么吸引人。当我们走进这些充满真情实感的文字时,会在其中流连忘返,感触良多。现在请大家踊跃发言,和大家分享一下阅读《晨花被采撷》的感受、体会和感想。

陈润清:散文集《采花夕拾》主要讲述作者童年生活和求学中难忘的人和事。它既深切怀念亲人、朋友、老师、同学,又强烈抨击旧社会和保守反动势力,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艰难。我最喜欢的是集子里描写童年幸福生活的文章。比如《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在百草园的那些日子,鲁迅是快乐而天真的。他整天与花草为伴,与昆虫和鱼为伴,吃桑葚,听蝉鸣,看皇帝飞上天,欣赏油杯里的蛐蛐鸣,寻找人形何首乌,采摘覆盆子,雪后用竹帘捕鸟...那是怎样一种诗意的生活?即使在无聊的三潭映月,你也可以在放学后折腊梅花,在树上找蝉,捉苍蝇喂蚂蚁,甚至在课堂上用纸甲在指甲上做游戏,画满绣像的画。这一切真的很有趣。

吴辉:我在《采花夕拾》里读到了作者纯真的童心。不是吗?在《狗、猫、鼠》中,我感到了“仇恨”,因为猫吃了“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藏的老鼠。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我想象着看着花和昆虫。在五速成俱乐部,我热烈期待迎神运动会的到来。在阿昌和《山海经》里,我被大妈妈烦到尊重,这一切都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和可爱。因为这些孩子的兴趣,这部作品能在今天一下子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

邹云龙:《朝花夕拾》中个性鲜明的人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愚昧、单纯、善良的大母亲,还是固执、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却命运悲惨的范爱农;无论是方正、淳朴、博学、严而不勤的寿吴京,还是不修边幅却能平等待人、关心弱国人民学习的藤野先生;无论是表面善良,专干坏事的衍太太,还是看不起、侮辱弱国学生的所谓“同学”,都历历在目,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不难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面貌,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怒哀乐。

孔贝贝:在这本集子里,除了回忆和赞美,还有揭露和批判。如《二十四孝》中,作者通过分析“卧冰求鲤”、“哭笋”、“葬子郭巨”等孝道故事,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并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作者对比了百草园的快乐与三潭印月的平淡,揭示了封建私塾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束缚,表达了孩子要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此外,还有《父亲的病》中对所谓名医、巫医无知、故弄玄虚、勒索钱财、漠视人命的揭露,《无常》中对打着“正义”、“公道”旗号的“君子”的辛辣讽刺,都值得我们关注。我觉得这些既体现了鲁迅散文的思想性,也是一种战斗性。这和鲁迅杂文中的批判精神是一样的。

郑:我看《采花在晨》的时候,发现这十篇散文除了按照创作时间排序之外,在内容上也是有关联的。比如第一篇《狗、猫、老鼠》中,写的是“阿昌妈妈”踩死了她藏起来的老鼠,第二篇杂文中,鲁迅主要回忆的是阿昌;在第七篇散文《父亲的病》的结尾提到了衍太太,而作者在第八篇散文《笔记》中详细介绍了她。这种“链接网格”的排列方式使得每篇文章既独立又相互关联,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吴毅:我觉得鲁迅在《采花》中善于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作者在《阿昌与山海经》中写道:“夏天她睡觉时,伸开手脚,在床中间摆一个‘大’字,使我没有翻身的余地。睡了很久的角垫,被烤的好烫。推她,不要动;叫她,也不闻。”在范爱农,他写道,“这是一个高个子男人,留着长发,白眼睛多于黑眼睛。他看人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在《从百里大草原到三潭印月》中,他写道:“他总是微笑着,他抬起头,摇一摇,又弯回来……”这些细节虽然写得不多,却特别生动。这种写法值得学习。

辛:我从这本集子里的一些文章里读到了一点杂文的味道。比如作者在藤野先生的开头写道:“东京无非如此。上野樱花盛开的时候,看起来就像彩霞一样,但也不乏清朝留学生的速成班。大辫子放在头顶,学生帽顶高高耸立,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把辫子解散,弄平的。除了摘掉帽子,看起来亮晶晶的,跟小姑娘的发髻一样,还要扭几下脖子。真的很漂亮。”仔细读,不难读出强烈的讽刺意味。

■老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畅谈了看了《晨花夕拾》后的心得和收获。有些角度还是很新颖的,观点也挺独特的。不难发现,你读得很认真,在阅读过程中也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这种阅读方法值得推广。感谢你们的发言。如果有同学有什么想说的,请课后继续交流。

04

[语言分析]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味道

●王波

鲁迅先生是青年人的导师,新文化的战士。他的批判精神和“立人”思想在杂文中尤为出色,但他的批判意识和讽刺幽默在散文中也随处可见。如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中,就用了1926年4月10日陈西滢在《现代评论》上发表的《杨德群夫人事件》中鲁迅的影射来讽刺陈西滢的性格。鲁迅先生用别人的话来讽刺别人的人品,妙不可言,可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不仅把别人的话合理准确地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还把讽刺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在《五雷轰顶》中,鲁迅引用了当时统治者的愚言和暴虐政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顺带讽刺了军阀统治者。在《藤野先生》中,作者用一个“标致”将“清朝留学生”的丑恶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他对那些没有知识和技能的留学生的愤怒和无奈,对那些留着小辫子、扎着发髻准备回国做官的人的讽刺。鲁迅先生曾经在杂文中使用过这种反讽的语言和词汇,但在这本回忆散文集《采花夕拾》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鲁迅先生在杂文中的反讽文风。这也成就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不是感伤的伤感,而是一种寄于讽刺与批判的深深希望,值得细细品味。

(摘自《青年作家》2013年第33期)

供稿|吴英海

来源| 2020年《中国语文报》第一版第1-8期

编译|尤然

对|艾岩

化妆|毛毛

副主编|文隽荷花厂路

编辑|李大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196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