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的意思)

作者:彭伟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变身“倒计时器”,从下雨开始倒数到立春。每个节气都配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传统

作者:彭伟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变身“倒计时器”,从下雨开始倒数到立春。每个节气都配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向全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的传统智慧和浪漫美学。这些古诗词出自哪里?你读过里面的《时间之美》吗?

节气中的“诗情画意”

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开幕日恰逢立春节气。当一帧帧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图片和诗词出现时,人们不禁感叹,“这是最美的中国文化。”其中古诗词补充了节气的风光。

为了解读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魅力,记者采访了上海文史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旭。“古人把一年分为365天,分四季,做了一个24节气的轮回表。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是农耕文化的产物。”他说,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人们对天、地、自然、四季的认识,提醒自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己特有的“时间节奏”与天、地、宇宙、自然的四季互动。

在他看来,这个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表,就是人与自然、人与景物、人与农业生产、人与社会制度(包括祭祀活动等)的关系。).所以中国诗歌的整体性质和语言的节奏都与此有关。

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中的节气诗词为例。雨水节气,配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出自唐代杜甫《春夜喜雨》。雨水节气是降雨开始并逐渐增多的季节,逐渐进入“待耕”。春雨在夜晚随风悄然而至,悄悄滋润着大地万物。《清明节之气》配诗《清明时节雨纷纷》,选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它是流传千年的著名诗歌之一,提醒我们记住老朋友的季节到来了。

与春天相比,夏天的诗歌是一种不同的风格。盛夏节气,“青筠犹含粉,圆荷叶始散香”的诗句出自唐代魏的《北池夏至》,描绘了盛夏节气的风情。“绿筠”是翠绿色的竹子,竹子新生的竹节上覆盖着白色的绒粉,而圆圆的荷叶开始散发香味。竹子和荷叶在夏天给人凉爽的心情。夏季节气,配以“桂轮子夜开,萤时照空”的诗句,出自唐代元稹《夏六月中旬二十四气》诗。酷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在这样一个炎热的夏天,诗人想着如何避暑。他看到午夜明亮的银河,清澈的月光,还有其他季节看不到的萤火虫。

白色节气,配诗“他知今夜露珠将霜,家中月色多明!”,出自唐代杜甫《月夜忆兄弟》,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首诗。节气外露的夜晚,让人感觉凉飕飕的。在瞭望塔上的鼓声和迷途大雁的哀鸣声中,杜甫对家人的思念变得更深更浓。宋代陆游《时雨》说:“时雨,芒果种子,种遍天下。家家有美餐,处处是长歌。”也描述了芒果季的热闹景象。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最后10秒,倒计时加速。画面中有中国的壮美风光,有节气的循环,有雪和柳,有红雨和桃花的飘落,有杜鹃的声音又回到了春天。倒数的最后一秒是留给立春的。二十四节气,充分舒展了中国诗画。

诗人和节气是自然语言。

“春雨震春清谷,夏满山夏相连,秋露霜降秋,冬雪雪小冬寒。”二十四节气,甚至成为一首朗朗上口的节气歌曲。

曹旭的二十四节气被形象地比喻为人们一年中必须走过的24个站。长途汽车一年运行365天,途经24个车站。有四个大站,即春季站、夏季站、秋季站和冬季站。这四个大站又细分为24个小站,每15天左右到达一个小站。每个站的季节、气候、物候、景色都有规律的变化。

“人是自然和节气的一部分,诗人也是自然和节气的一部分。”他说二十四节气是自然语言,所以诗人用文字和诗意的语言来对应自然语言和节气的语言。其实,诗人也是在不同节气来临的时候,叙述、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这种表达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

例如,诗人是自然的产物。面对自然,他有话要说,有感情要表达。赞美和歌颂自然风光和生态,四季的变换是诗人不同的“诗歌提示”。

有自然风光,有温度,有搭配的花束,春天的牡丹,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天的梅花等。一草一木都是四季的“代言”,古往今来的诗人都已无法下笔。诗人抓住了这些对花草的描写,使诗歌成为四季二十四节气的象征。这些都是节气诗的重要内容。

比如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的诗意因素,既有气候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性、节日等社会因素。春夏秋冬都有节日,这些节日本身就有很多“诗意的素材”和诗意的元素。比如通过清明雨的表达,表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怀念。

在曹旭看来,诗人是社会的一员,所以当自然节气与社会地位和自身境遇相交时,他就用不同的节气写不同的诗。比如杜甫的《从北京到丰县,吟诵五百字》等诗,将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与诗人本人及家人受冻挨饿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写出了一部抑郁失意的壮丽佳作。

是天地之性,宇宙之性。这种自然也包含了地理因素,比如河流、山脉等。在24个不同的节气里,变化更多的脸和风景,就像小孩子的脸。这种不同的变化也赋予了诗人写作的主题。就像唐代孟浩然在《与友人登雁山》中所写的“世事轮回,古今往返”。河山之荣,不变也,从此迹可证”。诗人把它写了下来,留下了一代又一代的诗篇。

节气是有规律的,诗人的表达是多样的。

“节气就像原点,能放射出无数诗句。”在曹旭看来,诗人的感情是发散的和多样化的,他们的表达也是不同的。因此,与节气有关的诗歌是多样化的。

比如白居易在《看割麦》中写道“家闲月少,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麦盖黄河。”他用节气来描述生活,表达感情。唐代诗人刘长卿写了一首诗“初霜洪声欲听,秋来客思念迷”,通过初霜节气中的断洪声,表达了游子对旅途的思念。

四季的景色和物候是固定的、有规律的,但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却是千变万化的。

例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特别令人愉快的季节,但杜甫写道:“虽然一个国家被分裂,山河长存,春天树木和草再次变绿。花瓣像眼泪一样落下,孤独的鸟儿唱出它们的悲伤。”那时候长安陷落,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被茂密的植被覆盖,诗人却对国家大事多愁善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鸟儿的鸣叫,本来是美好的,但在那个时候,却是震撼人心的,只会让人感到悲伤。

比如冬天天寒地冻,百无聊赖。但柳宗元在江雪写道:“百山无鸟,千路无脚印。一只小船,一件竹斗篷,一个老人在冰冷的河面上钓鱼——雪。”在大雪纷飞的节日里,诗人用这首诗来衬托自己被打击后不屈的人格和精神。

“每个季节,每个节气,诗人的感情都是多样化的。代入自己的感受,让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一个诗人也写10首春诗,文笔和情感可以不同。”曹旭说。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我们用二十四节气和相关诗词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伟大和辉煌。满月和短月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白天更长,夜晚更短?冰融了,河开了,风来了,雨来了;虫子什么时候能醒过来,土地什么时候能耕种,庄稼什么时候能生长……正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所说,“世界上可能没有人会这样数数字”,但我们有信心,这是一种深厚的文化自信。

一年四季,节气流转,冬去春来,古诗词中的“时间之美”被染成无数美妙的画面,隽永而灵动。(彭伟)

来源:解放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141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