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军有多少人

众所周知,1955年,我军第一次对全军干部进行了职称评定,史称“五五”。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时,共有1631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仔细查看获奖名单,有人惊讶

众所周知,1955年,我军第一次对全军干部进行了职称评定,史称“五五”。到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时,共有1631人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

仔细查看获奖名单,有人惊讶地发现,来自原第25军的开国将军竟然达到了97位,占所有开国将军的6%,相当于每17位开国将军中就有一位来自原第25军。一个将军,两个将军,六个中将,八十八个少将。

要知道,红25军离开鄂豫皖苏区长征之前,只有2900多人。即使在陕北,也是靠着沿途扩大知名度才增加到3400多人。相当于每35个人就有一个未来的将军。

这还不包括那些在被任命之前就已经换了工作的干部,如程、、张体学等。如果这些人服役时还在从事军事工作,那就有上百颗来自红25军的将星。

红25军长征前不到三千人,为何建国后涌现近百名将星

由于将领众多,在红25军有一个关于将军班的传说,即陈先瑞、韩先楚、刘震是红25军手枪团一个班的战友。其中陈先瑞为班长,韩先楚、刘振为士兵。20多年后,曾经的军人成了开国将军,老班长成了开国中将。

为什么红25军涌现出这么多将星?基于自己对军事史的粗略研究,与读者分享我的看法。

首先,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红25军之所以有那么多能打仗的军队干部,军长徐海东将军和政委吴焕先烈士功不可没。

这两个人在指挥作战上有几个特点。首先,他们喜欢带头。1934年11月,红25军在河南方城县遭到敌人伏击。危急时刻,部队政委吴焕先、军长徐海东各掏出一把大刀,冲了上去。他们带着部队击退了敌人的伏击。南有泾河支流弥河,遭敌35师208团突袭。吴焕先带领数百人进入敌人的后方,进行了激烈的反击。徐海东负责带特务连与敌前掩护部队对峙,渡河。吴焕先英勇牺牲了。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和徐海东在旅途中身负重伤,徐海东的头部甚至被子弹击中。幸运的是,部队护士周少兰救了他,活了下来。

红25军长征前不到三千人,为何建国后涌现近百名将星

领导喜欢带头冲锋陷阵,自然下属都很努力。红25军的基层干部总是喜欢亲自上阵英勇作战,就连政治干部也不例外。日后的开国大将刘振,是从政治干部做起的。红军东征时任团政委,跳船冲在渡河先锋营前面。它率先登陆,指挥先锋营消灭守敌,占领滩头阵地。

二是善于与强敌作战。徐海东在鄂豫皖苏区时被称为徐老虎。红军时期,我军处于劣势,一般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但是徐海东经常不按常理出牌。他不玩就玩精英。长岭岗战役,一个团两个营截击东北军第115师,歼灭两个团,上交枪支900支,使参战部队直接以枪换枪。在陕南,徐海东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吃了杨虎城的警察1、警察2、警察3三个旅。此后,它向西到终南山,威胁Xi,动摇关中。到达陕北后,指挥老山战役,围歼地盘援助,歼灭东北军110师,随后攻克榆林桥,吃掉107师一个团。

徐海东的风格影响了红25军很多人。不管这些干部将来去哪个战略要地当将军,都被评为智勇双全。当年担任红25军团长的韩先楚,日后去东北指挥四保和临江作战。杜的七个师向进攻,上级要求暂打最弱的滇军二十二个师。一拍桌子,韩先楚以美协王牌第13军89师首发。结果7个小时就解决了战斗,歼敌9000人,而我军只有9人死亡。

红25军长征前不到三千人,为何建国后涌现近百名将星

第二个原因是干部普遍年轻。据统计,红25军干部和战士的平均年龄只有17岁,大多数作战指挥员在成年前都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考验,成长得非常快:刘震上将20岁就当了团政委,中将·张池明当军事作战科长时才17岁。21岁时,中将·陈先瑞带着红25军一个连在鄂陕边区的郧西、杨珊、镇安等地打游击,很快发展到2000多人,组建了新的红74师。少将·王诚汉当主力团团长时才19岁。年龄是优势。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人不到30岁,那时我军正在大发展。这是展示他们人生抱负的大好时机。

第三是机遇。抗日战争爆发后,根据国共达成的协议,陕北红军统一编入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其中红15军团改编为115师344旅,原红25军的部队也编入344旅。进入东太行后,组建了689团、特勤团、独立团。

红25军长征前不到三千人,为何建国后涌现近百名将星

1940年,八路军第二纵队成立,以344旅旅部为纵队,下辖344旅、新建的第1旅(由344旅688团和晋边、边宇129师游击支队改编)、死囚第3纵队、河北人民军第4团、新建的第2、第3旅。44旅在短短三年内由旅级升格为师级。

随后,344旅和新建的2旅5、6团南下华中,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后来成为新四军第三师。没有南下的部队留在了河北、山东、河南、太行山根据地。

红25军长征前不到三千人,为何建国后涌现近百名将星

抗战胜利后,新四军第三师已发展到3.6万人。原来留在河北、山东、河南、太行根据地的部队也发展到六万人。新四军第三师挺进东北后,在东野发展第二、第六、第七纵三个主力,留在太行的部队在中野发展为第六、第九纵和第七纵、第二十旅。就这样,344旅从前面的两个团发展成了后面的五个主力纵队。一大批干部因为表现突出,被转业到其他部队岗位。

可以说,东进抗战给了这些年轻战士一个成长的舞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997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