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故事情节(什么是故事背景)

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而是在努力讲述世界的故事和人类的故事,讲述中国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使命和责任。图为《流浪地球2》剧照。尹红《流浪地球2》

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而是在努力讲述世界的故事和人类的故事,讲述中国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使命和责任。图为《流浪地球2》剧照。

什么是故事情节(什么是故事背景)

尹红

《流浪地球2》不仅成为国内票房超过30亿元的春节现象级电影,还在海外实现了400多万美元的同步票房,这在近年来纯国产电影的海外成绩中也是罕见的。《流浪地球2》成为电影现象,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其惊人的票房规模,更重要的是拓展了中国电影的题材空,强化了中国电影的全球视野,呈现了中国畅想未来人类命运的视角。

四年前,当第一部《流浪地球》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时,人们意识到,它不仅填补了中国作为硬科幻电影类型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有了中国电影的新境界:中国电影不仅“回头看中国历史”讲故事,而且有“好古”、“厚古”的文化传统,中国观众不只是接受那些已经变得成熟的人。中国的电影是和中国的观众一起,“面向人类的未来”,面对变化,面对科技的发展,面对人类共同的不确定性;中国电影不再局限于讲述中国和中国人的故事,而是在努力讲述世界的故事和人类的故事,讲述中国人对人类未来命运的使命和责任。这可以说是两部《流浪地球》电影在视野上最重大的突破,其意义远远超出了它们对科幻电影的贡献。

宏大的科幻史诗和英雄血统的故乡情怀

依然是“带着家流浪”的未来想象。《流浪地球2》延续了未来人类命运的主题,故事可以说是《流浪地球》的第一部前传。经过四年的筹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流浪地球2》的创作更加宏大,世界观设定也更加细致。流浪的“小破球”仿佛是人类未来命运的寓言,整个地球成了宇宙流浪的“诺亚方舟”。在这一集中,影片对地球“流浪”的前因后果、前作中主要人物的前史、人类的千年流浪之旅都有完整的假设设计和呈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集真正形成了《流浪地球》的世界观和整体性,为以后这个概念的延伸、发展、延续和深化提供了一个无尽的矩阵,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科学框架和未来走向。所以《流浪地球2》其实是《流浪地球》系列的创世纪或者元故事。

这样宏大的叙事框架,当然需要有血有肉的人生故事。这一集依然延续了中国人用英雄抗灾,用“亲情”架构故事的叙事特点。刘培强和韩朵朵的夫妻亲情,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师徒情如子,父亲的无限坚持,战友的相互关爱,晚辈对前辈的尊重等等。,都有意识地编织成这部波澜壮阔的编年体科幻史诗,尤其是沙溢的师傅张鹏扮演的徒弟刘培强和吴京扮演的父亲等。刘德华饰演的涂于恒和他的女儿丫丫对生死的刻骨铭心的关注…这些可以说构成了这部电影大叙事骨架的血肉,而“我在这里,我一直在那里”的台词设计,以及张鹏对刘培强的多次“戳头”动作,其实都是在强化这种“情感”的概念,试图引起观众的共情。正是这些“情感元素”的设计,赋予了刘培强、涂于恒等英雄形象以人性的支撑,也为刘培强在第一部《流浪地球》中的牺牲埋下伏笔,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系列“流浪”英雄和英雄谱系。

在这部关于未来地球和宇宙的科学幻想想象中,人类如何面对灾难构成了这部作品的核心主题。在这一集里,我们看到了方舟空站、泰空电梯、工作机器人、仿生机器狗、无人战斗群、垂直起降战斗机、迭代量子计算机等科技未来,还加入了数字工程和人工智能对人类命运的影响。换句话说,未来人类不仅要面对“自然力”的冲击,还要面对“人造力”的影响。科学和幻想的主题在这部电影中有更多的社会学和伦理学的内容。所以《流浪地球2》既是一部硬科幻,也是一部硬派的未来电影,其丰富程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家族故事、末日寓言、科学假说、奇观、灾难类型、动作(爆炸)场景、人类后反省、英雄主义等等,都在这部173分钟的巨作中呈现。我们一方面惊讶于创作者的全面布局和执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一部作品几乎让人无法承受;一方面,我们赞叹造物主的深思熟虑和深思熟虑的设计,另一方面,我们很难不意识到理性设计已经失去的自然生动和魅力。也许这就是宏大叙事不得不面对的创作考验和问题。虽然《流浪地球2》已经尽力通过倒计时设计、字幕解读、人物命运情感解读来应对这种考验,但我们还是期待《流浪地球2》系列在完成《创世纪》的使命后,能够更加简化,更加赋予人物和故事本身的宿命感和生命力,更加深刻人性和人性。

“穿越时间、现在和未来”的勇气和眼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评论家认为《流浪地球2》体现了鲜明的中国观点和中国文化特色。比如这个地球流浪计划叫“移山计划”,显然来自中国“龚玉移山”的神话传说;“自古忠孝难兼得”“今人不见古月,今月曾随古人”等诗句中的许多古语、诗句,传递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世界观;影片中对中秋节和其他习俗的呈现提供了中国文化的背景和氛围。更重要的是,在这次流浪计划中,无论是中国的决策者,还是普通的中国科学家和宇航员,都在人类大灾难面前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牺牲、勇气和责任。即使在其他国家怀疑甚至无奈的时候,中国人也表现出了一种永不放弃的自信和坚韧。在影片最后一秒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中,李饰演的周哲之,似乎是“锤打江山”这种艰苦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的确,“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在《流浪地球2》中得到了自觉而充分的体现,其将人类故事作为中国故事来讲的主体意识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直接呼应了我们当下所强调的“文化自信”这一主题。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越来越多地面对同一个星球,人类的命运越来越紧密相关。当我们的电影在展现未来人类命运的故事时,在凸显文化主体性的同时,是否有可能超越某些国家立场和视野,在人类共同未来的共同体中寻找和尊重更多的其他文化、民族和传统,让人类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有更多的文化融合、互助与合作?影片中带有“同声传译”的电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促进不同种族之间交流的“巴别塔”,很好地体现了科学无国界、交流无国界的人类合作精神。不过影片中有一些刻意冲突的设定。事实上,当人类的命运如此相互关联的时候,人类的喜怒哀乐不一定体现在国家、种族、文化之间的冲突,更多的是普遍人性的差异,不同智慧的冲突,不同传统的选择。所以,电影如果能有意识地表达文化主体性,但又尽可能避免一些片面性,真正讲好世界的故事、人类的故事、未来的故事,就有了更广泛的、普遍的世界意义。

在影片的最后,周哲智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类的勇气可以跨越时间、现在和未来。”如果《流浪地球》系列能够在这样的视野中得到深化和升华,超越当年“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逻辑和思维,那么它或许会带着它的人性走向更加无边无际的星海。

(作者是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文汇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2298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