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字旁一个山(禾字旁的字有哪些)

傅抱石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照片由作者提供。傅抱石国画《险峰无限风光》江西新余傅抱石纪念收藏照片作者提供。作者提供的江西新余抱石公园照片。傅抱石,中国现代著名画

米字旁一个山(禾字旁的字有哪些)傅抱石创作《江山如此多娇》的照片由作者提供。

米字旁一个山(禾字旁的字有哪些)傅抱石国画《险峰无限风光》江西新余傅抱石纪念收藏照片作者提供。

米字旁一个山(禾字旁的字有哪些)作者提供的江西新余抱石公园照片。

傅抱石,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以山水画闻名。祖籍江西新余县(今新余市),一生数次回乡。热情的乡亲们,带着浓浓的乡愁,抚慰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滋养着他的艺术,每当有佳作问世,他欣喜之时,往往以“新喻画家”、“新喻县人”、“新喻”的篆刻向世人公布。他的家国情怀和艺术精神一直被家乡人民纪念和传承。

一个

盛夏,我再次来到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张汤村,见到了97岁的老人付,他对过去记忆犹新。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年底,南京危在旦夕。战争期间,傅抱石一家从南京乘船,匆匆南下,定居南昌。两个多月后,湖口、马当失陷,危及南昌。

1938年仲春,张汤村的村民收到了保石从南昌寄来的一封信,当他们得知保石要回老家时,都非常高兴。他们清楚地记得,1921年夏天,傅抱石考上南昌省第一师范,回到家乡,不是报喜,而是借钱。傅氏族人认为这是大事,钱是小事,于是决定对傅抱石实行最高礼仪——访乡。17岁的抱石坐在一匹高马上,和旅游团队一起,先绕着张汤转了一圈,然后往前走到邻近的花田村。按照当地的风俗,我已经参观了“福时轮堂”的十个村庄。然而,我害怕我会厌倦抱石,所以我只和傅姓一起去了张汤附近的几个村庄。虽然鲍石小时候随父母回过张汤几次,但印象不深。这一次,他从心底里感受到了他的人民的淳朴和他的家乡张汤的美丽。回村后,他拿起笔墨,画出美景,并在画的右上角题写“故乡居图,为山川村野幽景,农家无闲人”;左边写“新俞傅抱石”,表达村民的赤子之心。1933年,傅抱石打算去日本留学,但经费没有着落。他的家乡再一次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张汤村的人们卖掉山上的松树,收集了100多枚银币,送给了宝石。

多年后回老家。罗夫人、儿子小石、二石、婆婆和奶妈乘船从南昌到樟树,再回到元和到罗坊。

傅发13岁那年,跟着村里人抬着轿子,推着十几辆土卡车,到十里外元和的铁树下渡口接他。回到家,村民们以最隆重的礼仪欢迎远道而来的乡村贤者,接连鸣放了三声土炮。包石因为从小跟着父亲在南昌,家里没有房子,所以村民把村里最好的房子腾出来,安顿了他一家。当时其他村的人都以为他很有钱。其实他的十几个箱子里大部分都是书和相册,只有几件衣服和东西。这些书画视抱石为生命。为了保证他的安全,白天晚上都在他家门前屋后挂灯笼,还派人通宵放哨。

抱石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爱恨分明,对敌人恨之入骨。回到家乡的第二天,他的人告诉他,国民党头头胡经常带人到村里抓丁拉夫,动不动就把人捆起来打人,开枪恐吓村民。鲍氏听后非常生气,立即给胡写了一封信,请他来见自己。胡深知包石当时的威望。当他收到信时,他一点也不敢疏忽。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来到了张汤村,战战兢兢地站在包石的家门前。包石听说胡要来了,所以他故意在床上起不来。胡出了一身冷汗,老老实实地站了一个小时。包石推门出去,一开口就给胡上了一课:“你这个狗毛乡长,以后不许欺负村里的人。如果你再来,我不会饶了你。快回去!”胡连连点头称是,灰溜溜地走了。周围围观的村民开心地笑了。

抱石训斥胡乡长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街坊四邻,来找抱石求助的穷人络绎不绝。一九三○年十月,彭指挥红军攻克新隐喻,并在那里停留了一段时间。在此期间,张汤村附近的石山桥村的两个男孩曾经给红军送过猪和酒。后来,因为他们得罪了于家堡的一个大地主,被告被指控“通公”,被派出所带走了。他们被关在南昌,家里老少都没人管。石山桥派人向抱石求助。他立即给一位在国民党省政府工作的朋友写了一封信。石山桥的人把信带到南昌,两人很快被释放。

鲍士一家在张汤村住了一段时间后,老朋友傅家忠带他们去了桥上村。这个村子为了保护教育被提升了一级,抱石经常去那里散步。有一天,该校校长蒋永清见到鲍适,热情地招呼他到学校里坐坐,并真诚地说:“鲍适先生,你难得回来一次。这一次,你必须为我们画一幅画作为纪念。”包石欣然同意。曾就读于鲍学、曾为鲍适磨墨的廖杰,清楚地记得作画的场景:鲍适回到住处取来纸和笔,慢慢摊开宣纸,拿起笔作画。但是,我一提起笔,就觉得力不从心,又放下了。因为没有大笔的钱,我让人在一棵棕榈树上砍了几块棕色的衣服,绑成一个小扫帚,用锤子敲打。然后一手拿着掌笤帚,一手拿着装满墨水的竹筒,飞快地在这里画几笔,那里画几笔,大家看着都有点发呆。包石画完之后,人们还不知道他画的是什么。抱石放下掌笤帚和竹筒,满意地笑了笑,然后把画挂在墙上,对围观的人说:“站远点,站在集市的另一边看。”大家撤退的时候不禁惊呼,原来画的是一棵松树,上面站着一只鹰。松树的枝桠苍劲有力,雄鹰栩栩如生,目光深邃,傲然向前。苍鹰多好的画面啊!这幅画一直挂在学校里,可惜学校取消了,画也不见了。

包石在老家生活的时候,对求画求字的人有求必应。在张汤村附近的桥上村,一个名叫傅光祖的人开了一家旅馆,店主请他用巨石作画。包石为他做了十几面山水花鸟的条幅,挂满了酒店,生意十分红火。一个朋友在罗坊镇的街上开了一家餐馆。开幕当天,他被邀请写了一个牌匾。抱石很高兴去了罗坊镇,写了《大家开心》。

在村,族长从阁楼上搬下了玉洞傅堂的家谱。他说,1938年夏,鲍适亲笔书写了傅氏家谱图,并补充“傅中州,本名清远,本名鲍适,生于光绪三十年(公历1904年)八月二十六日,长子益君,本名小石,生于2011年八月十日(1932年九月十日),次子益居,本名二石,生于2015年四月十八日(6月7日

在家乡生活期间,包石仍然非常关心前方的战争,思考着祖国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的命运。他多次去新余市打探消息,一封封寄出。当他得知国民党政府已迁至重庆,并接受共产党提出的联合抗日建议时,他无法抗拒爱国之心,决定在抗日的洪流中离开家乡,报效祖国。1939年早稻播种季节,包石把书画留在家乡,带着妻儿从新余经桂林到湖南,再到重庆。直到新中国成立,土改时的工作队才找到包石的家书和书籍。鲍氏夫人罗在《往事如昨》一文中回忆说:“抗日战争时期,我把他在日本和南京中央大学写的一箱子信,装起来,寄到我舅舅在他老家新余县张汤村的家里。土改时,专案组发现这是傅抱石家的一封信,非常重视。当特使把这箱信和几箱书送到南京时,我们非常感动。”可惜在“文革”中被烧了。如果保存到现在,是研究抱石的珍贵史料。

张村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牌坊,上面刻有傅二石题写的“抱石之乡”四个大字。牌坊后面是“傅氏宗祠”,离宗祠50米处,有一间青砖平房,是抱石的故居,里面陈列着抱石一家的柴米油盐、书画,还有抱石的长子、妻子王如玉、女儿、次子等。目前,“抱石故居”是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张汤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付春平介绍,每到寒暑假,中小学生尤其是热爱艺术的学生就络绎不绝,他们在这里写生画画,希望能呼吸到大师的气息,得到艺术的真传

我经常去位于新余市宝石公园的“傅抱石纪念馆”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公园东广场上,巍然屹立在高山上的傅抱石汉白玉雕像栩栩如生,傲然挺立在苍松翠柏之中,与百万新余人日夜相伴,与青山绿水日夜比肩。

1963年10月,包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到江西考察。他密切关注家乡的发展。新余1960年因钢铁工业而建,1962年撤市。大量江沪人才聚集于此,成为移民城市。他希望他的家乡加快发展。后来新钢成为江西最大的钢厂,新余被誉为“赣西明珠”。包石看到当时《新余报》刊登的报道后,非常激动,他画了一副国画《更赏岷山千里雪》,赠送给《新余日报》。新余报在报纸头版刊登了这幅国画,家乡人民欣喜若狂。

新余于1983年重新开放。1985年,城市复建之初,新余十分重视城市公园的建设,计划在城北新城和城南老城各建一个公园。城北的公园名字叫北湖公园,城南的公园名字有争议。有人说新余是钢城,叫钢城公园。有人说新余刚刚重新开放,所以叫浮士园。93岁高龄的时任新余市委书记张为此举办了文化论坛。当时与包石有交往、与傅家子弟交往密切的文化工作者张林,听说云南玉溪(聂耳故里)刚以音乐家聂耳命名了一个公园,新余又是傅抱石故里,就建议命名为“包石公园”。这个想法当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认可,上报省里,并写信给中宣部请示。中共宣传部转文化部审批,正式命名为“抱石公园”。抱石的好朋友、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高兴地用四个大字写下了“抱石公园”。因此,新余有了中国第一个以现代艺术家命名的城市公园。

在“抱石公园”落成仪式上,抱石夫人罗赠送了抱石的两幅画作《雨后奔向春天》和《峡江的雨雨》,题词为:“抱石给新余市的遗产”。后来在新余纪念包石诞辰90、100周年活动中,罗带领子女捐赠了《山居图》、《宋雪》、《蔬菜》三幅画,现珍藏于新余博物馆,成为新余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为了建设一个名副其实的巨石公园,除了园内的傅抱石纪念馆,还邀请了巨石的学生出谋划策,用巨石的精神和他们作品的意境设计了20多个景点。《抱石公园赋》写道:“复市之初,建公园,秀秋灵川六百余亩,邀士百人,以山川之美,展丹青画景。”宽阔的园门上镌刻着赵朴初题写的“抱石公园”。2004年,当地政府将公园恢复到700多亩,增加了30多处景观,并修建了景观塔和北门广场。随着城市的发展,宝石公园已位于新余市中心,成为广大市民游览、欣赏、休闲、下棋、弹琴、学画的好去处。

步入抱石公园深处,我在松柏掩映的傅抱石纪念馆里,慢慢凝视着这位画家的真迹,勾起了我对这位国画大师的文化追求和心灵触动。这座纪念馆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融合了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富有园林建筑特色和地方风情。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还有一个专门的房间,还原了抱石工作室“南石斋”的场景。这期间的每一块砚台都让人联想到宝石案上泼墨的风格。说起“南石斋”,这个名字还是当年郭沫若取的。郭沫若1958年在《傅抱石画序》中说,“我尝过中国画,有南北两石,北石为齐白石,南石为抱石”,故名“南石画室”。书房上的匾额也是郭沫若亲自题写的,上面写着傅抱石和郭沫若的友谊,一画一画,彼此欣赏。傅抱石纪念馆被列为全国、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更多的人去寻找多彩的过去,去瞻仰一代宗师的风采。

生根的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抱石的艺术成就也是需要挖掘和扎根的。1988年,时任新余董事长的孙奇珍赴宁,与妻子罗和儿子、见面,商谈出版《傅抱石》事宜,并邀请“三亲”(即亲眼所见、亲身经历、亲耳所闻)中熟悉抱石的专家、学生和亲属撰写回忆录,生动地挖掘和总结了抱石的艺术成就。该倡议一经发起,就得到许多响应。一年之内,关山月、宋振庭、石凌河、常书鸿、赵清阁、黄苗子三位名人的31篇文章被江西人民出版社收录出版。

看《傅抱石》,可以看出,鲍石不仅是一个高超的艺术家,也是一个普通的性情中人。鲍士罗夫人回忆说,中央大学迁到重庆后不久,鲍士罗就回到了学校教书。一周去一次学校,大部分休息时间在家做学术研究,画画。学生们经常翻山越岭去看望他们的老师。大家惊讶地发现,老师总是一边喝一杯白水,一边用香茶招待他们。一问才知道,他喝的是白酒,不是茶。小屋里有一个半埋在地下的大酒坛。每年春节,他都在四川买泸州大曲,放在坛子里储存一年。每次画画都要先喝水。酒里作画,正如李白的《斗酒诗百首》。包石从小爱书,各种题材的书从不放过。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也在微弱的油灯下孜孜不倦地学习。一旦他沉浸在书本中,无论外面战争如何激烈,没有人能打扰他。偶尔有一天,他感叹道:“今天的饭白吃了。这杯酒我很抱歉。”抱石就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大师。

在关山月的《难忘的追忆,难得的伴侣》中,也写了一手拿酒杯,一手作画的场景。众所周知他有一枚著名的印章,上面刻着“常醉”四个字,这是他的代表作中通常使用的,相当自嘲!

在傅益瑶的《家庭风格》中,他说:我父亲经常在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点燃一支香烟。突然,他对我们说:“快坐下。我的故事已经从胸口爬到喉咙了。”我们立即在他旁边坐下。他讲得最多的是历史故事,讲的是王波二十出头的时候路过江西南昌,在燕公宴上大胆动笔作序,让想让女婿大显才华的巡抚很生气。他经常讲述在家乡生活的故事。比如住在隔壁的胡太太,就拿起自己丢弃的稿做鞋样,送给他一双结实的布鞋。也有人说,张汤村是个“青蛙旱死,老鼠饿死”的地方,有时候喝的水还得去10里外挑...和傅想起了父亲讲的“水”的故事。20世纪90年代,他们回到家乡张汤村,见证了当地的缺水问题。回到南京后,姐妹俩共捐款120万元帮助张汤村安装水管。张汤村也成为当时城市中第一个有自来水的村庄。

孙奇珍,现在已经93岁了,还坚持参加文艺活动,让我能经常和他见面。在一次活动中,我采访了抱石和新余周边的孙老。他说,从1985年到1994年,新余举行了两次盛大的抱石纪念活动,傅二石都参加了。市博物馆将两次活动捐赠的国内外书画家作品160余幅(包括包石书画5幅)编辑成画册,命名为《爱在翰墨》,在包石百年诞辰之际出版。

傅二石在《书法自序》中说:“新余作为我父亲的故乡,从未忘记它。作为证明,他总是在作品中写“傅抱石的新隐喻”。因为海内外的人喜爱我父亲的作品,不惜重金收藏,新余(新余)这个地名也随着他的作品走向世界。可以说,他的作品也体现了画家对家乡的深情。《莫寒情》这本书的出版,也体现了家乡人民和海内外画家对父亲的崇敬和怀念。”

1989年,新余作家胡志良准备写《傅抱石传》,孙奇珍非常重视。他从市文联借调到CPPCC,专门从事《抱石》的文史资料收集和编纂工作。给保石在南京的亲戚写一封介绍信,让他多次采访。还为他提供了工资基金,往返北京、重庆、上海、广州、南昌,行程数万公里。他走访了鲍氏的数百位亲友、学生和同事,收集第一手资料。1992年,40多万字的《傅抱石传》初稿完成。时任市委书记的阎先烈和时任市长的张海如立即决定拨出专项资金,满足创作和出版的需要。这本书的创作和出版,享受这样的恩情,既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包石的尊重。1993年出版的《傅抱石传》深受读者欢迎,并获得首届(1990-1994)中国优秀传记文学奖。

新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也是抱石艺术创新发展的温床。

1930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宝石县故里罗坊镇主持召开了红军前委和江西省行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史称“罗坊会议”,制定了“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把红军的战略战术原则提高到一个新阶段。并写出了著名的《兴国调查》。

1938年,当包石住在他的家乡张汤村时,张汤村离罗坊的陈嘉垴不到十英里。抱石经常去罗坊街给小店写招牌,或者去戏班拉镜湖。他经常走过沅水浮桥,到对面的淖,寻找罗坊会议旧址和兴国调查会议旧址,切实向提出“诱敌深入”的方针。实地参观让鲍氏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不仅是一种历史的巧合,也是一种现实的机缘,这也就成了日后鲍适创作毛泽东诗画的渊源。

鲍石在《创作毛主席诗词插图的几点体会》一文中写道:“抗战时期我刚从老家到重庆,就在朋友家里看到主席写的《长征七法》之一。后来得到一本《西行漫记》,初步体会到长征诗的精神和革命的乐观...而我读的是名著《沁园春·雪》。”“去年年初(1957年——作者注),《诗刊》发表了毛主席诗词十八首,引起全国关注,在世界上也有影响。当时看了一下,特别是井冈山,大年初一,会昌,大白地都是江西写的。我感到更加亲切,决心把它画出来。”这就是鲍氏深入研究毛泽东诗画的动机。

2008年,傅二石在新余论坛上专门谈到了毛泽东的诗画《抱石》:

1950年后,我父亲继续画古代诗人的诗,并开始创作毛泽东的诗。这一年,他根据毛泽东的《清平乐·六盘山》创作了第一幅诗画,从此便乐此不疲。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他关于毛泽东的诗意画的数量无法统计,据估计不下200幅。其中最著名的是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巨幅国画《山河有这么多美人》(与关山月合作),然后还有《虎龙和龙盘胜昔》、《最近的花》、《芙蓉国日出》、《翻越雪山》等等。

2014年,在第三届(新余)傅抱石文化艺术节上,新余学院举办的“艺术与生活——我对艺术的感悟”讲座中,傅二石谈到了傅抱石对毛泽东诗画的创作。他说抱石是用精神作画的艺术家,并介绍了日本一个关于抱石的有趣故事。1934年5月,包石在东京举办书法篆刻个展。流亡日本的郭沫若为他主持了展览的开幕式。包石精湛的艺术和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作品在日本引起轰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品中有两幅一寸鸡血石版画,其中一方文字上刻有2500字的《离骚》。放大镜下字体清晰美观,充满韵味和美感,没有石头般的毅力和滴水穿石的耐力是完成不了的。一个日本人惊叹这是中国艺术的奇迹,称赞宝石是“篆刻手”。他想用巨款买下它,被抱石婉言拒绝。有人问他怎么刻的,包石幽默地回答说:“我用灵刻的。”于是,第二天的报纸上,出现了这样的新闻标题:“艺术家用精神雕刻”。

正如这个新闻标题所说,包石是一个非常注重精神诗意的艺术家。中国的成立,在鲍氏眼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价值。这个时代“为浪漫主义提供了理想”,“为现实主义赋予了灵魂”。艺术家要充分体验和感受新中国特定时代的特征和氛围。毛泽东的诗歌包含着爱国爱世的丰富象征内容,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其现实内容和精神特征。石涛所谓“笔墨当与时俱进”,鲍石把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毛泽东诗画创作的宗旨和目的,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精神意象为主旋律,从而创造了毛泽东诗画雄壮险、绮丽瑰丽、激越瑰丽的绘画境界和审美意象。

有据可查,包石是第一个探索和创造“毛泽东诗画”的中国画家。在中国传统诗画向现代诗画过渡的过程中,他为中国画提供了新的文化价值和象征内涵,成为中国画创作新的文化母体,深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历史记忆和时代情怀,也成为民族精神和文化符号的象征和标识。

陈嘉的《罗坊闹》、沅水浮桥、一望无际的沅水,见证了抱石在中国画中不断寻找能量和生命力的艺术追求,也见证了这种艺术风格的孕育。2018年,傅抱石美术馆在抱石故里罗坊镇建成,集艺术欣赏、艺术交流、艺术教育、艺术活动于一体,成为抱石书画鉴赏、人文魅力展示的场所。傅抱石美术馆毗邻罗坊会议纪念馆和兴国调查遗址。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新余市委市政府在包石家人的全力帮助下,编辑出版了大型画册《山河有这么多美——毛泽东诗画集》,这既是对毛泽东的深切缅怀,也是家乡人民对包石的诚挚纪念。这也是我们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往开来,追求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难写的是精神”。无论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游子潜在的精神轴心。抱石这种热爱艺术创作、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家乡人民的品质,已经成为新余市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年,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新余市委市政府将举办第六届傅抱石文化艺术节,大力传承和弘扬爱石、爱国、创新、开拓的精神,让爱石精神和艺术之光沐浴几代人的心灵。

(作者:周民生,江西省新余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化学者。)

来源: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21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