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有哪些(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6月2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并解读了《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与疾病2021》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五分之二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疾病。据

6月23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并解读了《中国心血管疾病健康与疾病2021》报告。

心血管疾病有哪些(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报告指出,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五分之二的死亡是由于心血管疾病。

据估计,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为3.3亿,具体而言:

有1300万中风患者,

冠心病患者1139万人,

890万人患有心力衰竭,

500万人患有肺源性心脏病,

487万房颤患者,

25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

200万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有4530万人患有下肢动脉疾病,

2.45亿高血压患者。

同时,报告还指出了影响我们血管健康的五个因素,即烟草使用、合理膳食、体育活动、健康体重和健康心理。①②

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五个因素

1.烟草使用:2017年,中国吸烟导致260万人死亡。

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因吸烟导致的死亡人数为260万,占全球因烟草使用导致的死亡人数(830万)的近三分之一。2018年二手烟暴露率为68.1%,其中35.5%的人几乎每天都接触二手烟。

但是,吸烟,包括二手烟暴露,对心血管系统是有害的。吸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中风和死亡的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心脏联合会和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于2020年9月22日联合发布的报告指出,五分之一的心脏病死亡是由烟草引起的。每年,全世界有190万人死于由烟草引起的心脏病。这一数字在短短20年间增加了20多万。③

提醒:戒烟15年后,冠心病风险与不吸烟者相同。

戒烟对健康的好处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显现,并持续几十年。戒烟15年后,冠心病风险可降至与从未吸烟者相同。③

世界卫生组织微博图

2.饮食结构不合理:吃肉越多,饮食越油腻。

报告指出,动物性食物摄入增加,如猪肉;但是,谷物和蔬菜的摄入量减少了,鸡蛋、鱼和奶制品的摄入量仍然很低。②

此外,脂肪能量比呈上升趋势,农村脂肪能量比首次超过30%的推荐上限。②

食用油明显增加,家庭食用盐减少,但食用油和食用盐消费量远高于推荐量。②

提醒:做好6点,东方饮食模式更有益。

尽可能尝试“东方饮食模式”:

(1)增加粗粮,减少精米和面粉;

(2)推荐植物油,低温烹饪;

(3)增加白肉减少红肉,推荐豆制品;

(4)蔬菜越多越好,要保证适量的水果;

(5)推荐适量的坚果和牛奶;

(6)强烈推荐蒸、煮、涮。

3.运动量太少:20-39岁的人参与率最低。

报告指出,从1991年到2009年,中国成年人平均总体力活动量呈下降趋势。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居民经常锻炼率为33.9%。除70岁以上人群外,20-39岁人群规律运动率最低,60-69岁人群规律运动率最高。②

2007年,中国居民因缺乏运动(未达到世卫组织建议的标准)直接导致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癌症和二型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12.3%、15.7%、8.5%、11.3%和13.5%。②

提醒: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可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王兴2022年4月在人民日报健康版上说,运动不仅能预防三高,还能锻炼心肺功能和骨骼肌;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运动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建议你尽量坚持锻炼,每周5次左右,每次至少30分钟。运动强度以适中为主,如打球、跑步、骑车、游泳、跳绳、健美操、快走等。选择一项自己喜欢并能坚持的运动。④

4.变得太胖: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腹部肥胖。

报告显示,成人和儿童的超重和肥胖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国每3个成人中就有1个是腹型肥胖。其中,一项针对270万35-75岁人群的调查显示,女性年龄标准化腹型肥胖(腰围≥ 85cm)率为32.7%;男性(腰围≥ 90cm)为36.6%。②

提醒:腹型肥胖者一生要做好三件事。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主任屈伸在2019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腹型肥胖危害更大,可导致胰岛素抵抗,引发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问题,即代谢综合征。他提醒腹部肥胖的人应该:

(1)生活规律,不要熬夜。熬夜后,人体容易产生饥饿感。饿了就想吃,越吃越上瘾。

(2)坚持耐力运动,包括无氧运动、肌肉锻炼等。,使脂肪从腹部转移到外围;

(3)让自己感觉舒服,因为心情不好很容易导致炎症,进而让脂肪储存。⑤

5.心理健康: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报告指出,重度抑郁症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住院患者抑郁患病率为51%,其中0.5%-25.4%为重性抑郁。对社区冠心病患者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病率为34.6%-45.8%,其中3.1%-11.2%为重度抑郁症。②

2017年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刘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介绍。研究发现,平时精神压力大或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合并心理问题的心脏病患者,在没有心理问题的情况下,预后很差。其机制可能与精神应激增加可引起心律失常,增加血小板聚集,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关。⑥

提醒:心大了,一切大事都小了。

人的一生不可能完全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注意控制情绪,尽量乐观面对。我们总以为事件引发情绪,其实是我们内心的想法引发了情绪。还是一样的。不同的观点带来不同的情绪。

有时候,心态决定一切。心大了,一切大事都小了。

来源:健康时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5453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