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医生(骂医生没有医德的句子)

新华社基加利10月5日电。简讯:医生善良真诚互帮互助——记帮助卢旺达的中国医生。新华社记者李稷9月22日,中国第22批援卢医疗队队员陈志强在卢旺达东部省基戈医院

新华社基加利10月5日电。简讯:医生善良真诚互帮互助——记帮助卢旺达的中国医生。

新华社记者李稷

什么的医生(骂医生没有医德的句子)9月22日,中国第22批援卢医疗队队员陈志强在卢旺达东部省基戈医院为患者实施术前麻醉。新华社发(黄万清摄)

9月下旬的一天,在卢旺达东部省基戈医院的手术室里,麻醉师陈志强从护士手中接过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一名中年男性患者的椎管内。过了一会儿,外科医生李俊生实施了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一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与此同时,在另外两个手术室,妇产科医生陈洪友配合卢旺达同行,为一名妇女实施了紧急剖宫产手术;骨科医生马晓峰正在为一名少年做手术,移除他手上的肿块。

9月22日,中国第22批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在卢旺达东部省基戈的医院为患者做手术。新华社发(黄万清摄)

这是中国第22批卢旺达医疗队队员在基层医院工作的日常场景。

这是李俊生第六次访问卢旺达。在他看来,“做好援外医疗是一种情怀。卢旺达非常需要医生,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往往得不到及时治疗。我们在中国的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技术确实可以帮助当地的患者”。

2007年,李俊生第一次去卢旺达接受外援,他在与当地医务人员沟通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由于文化的差异,从开始的互不了解,到现在,我们在工作中逐渐与他们达成了“心灵的默契”。在相互合作下,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顺利。

Pierre Nsengymva是基础Ge医院的护士长。他和李俊生共事多年,他们已经成为老朋友了。Nsengymva在采访中告诉记者,“我们需要像李医生这样的专业医生,我们希望与他合作。我无法想象他会离开我们。”

Nsengymva钦佩李俊生的专业精神。“即使李医生下班了,如果医院叫他,他也会一直说,‘我准备好了,’”他说。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会帮助我们。"

9月23日,中国第22批援卢旺达医疗队队员李俊生在卢旺达东部省的基格医院接受检查。新华社发(黄万清摄)

Nsengymva说,整个卢旺达的骨科医生都很稀缺,马晓峰医生的到来为医院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果我们没有骨科医生,一些病人将不得不被转移到遥远的医院,他们可能没有钱去其他地方。在这家医院住院期间,我们离家人很近,可以得到很好的护理,还有来自中国的专家团队。”

周二和周四是中国医生的手术日。平均每个手术日,李俊生要完成6次外科手术,最多的时候,他要做8次手术。他经常在下午两三点钟吃午饭。对此,李俊生非常高兴:“我一上手术台,就浑身是血,精神焕发。我只专注于操作。”

很多经济困难的病人来医院看病。路途遥远,山路艰险,往返路费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李俊生明白这对这些病人来说并不容易。“患者因为常见病、多发病找到我,排了很长的队。每次去诊所,我都尽力解决一次,这么多年,我养成了一个习惯。”

9月22日,中国第22批援卢医疗队队员李俊生在卢旺达东部省基戈市的医院为患者书写病历。新华社发(黄万清摄)

凭借丰富的外援经验和热情大胆的性格,51岁的李俊生成为医疗队的“老大哥”。“你一定要兢兢业业,医生也是好心。”他说,非洲的工作环境和技术条件,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如中国。“这时候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地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缺乏临床微创医疗设备,中国医生不得不依靠过硬的技术,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将切口做小;术后危重病人没有ICU护理,术后医生查房频率更高,护理时间更长。当病人在术后恢复期间因经济困难无法加强营养时,中国医生给他们自己做饭。

经过多年的努力,李俊生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医生,能够治病救人,获得患者和医院的肯定,已经实现了我的个人价值。”他说,“人心是相通的,建立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是我们援外医疗的意义所在。”

自1982年以来,中国一直向卢旺达派遣医疗队。第22支赴卢旺达医疗队来自内蒙古自治区,于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援外医疗任务。截至9月底,第22批医疗队共收治各类患者9500余人,完成手术近千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374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