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以前”用英文怎么说(第一的用英语怎么说)

“真实”与“诗意”的翻译艺术——评张谷若译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作者:尹模仿、借鉴或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或典故,历来是中外文学创作的一大传统。比如曹雪芹在《

“真实”与“诗意”的翻译艺术

——评张谷若译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

作者:尹

模仿、借鉴或改编经典文学作品或典故,历来是中外文学创作的一大传统。比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使用了中国的古典诗词,莎士比亚在诗歌和戏剧创作中使用了古罗马诗人。在文学翻译中,在目的语中使用本土文学或典故的合法性一直存在争议。然而,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许多译者都遵循了这一文学创作传统。被誉为“翻译的典范”的著名翻译家张谷若,也算是一个典范。有学者指出,张谷若在其翻译的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中,以一种充满中国传统散文风格的优雅的风格翻译了乡村风景描写和关于生命思考的抒情段落。小说中的“天下英雄,今居太平”,是借用苏轼《前赤壁赋》中“天下英雄,今居太平”的句子翻译的。

如果这些零散的言论还不足以充分说明张谷若遵循了这一惯例,那么他翻译的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就可以作为有力的佐证。

“以前是以前”用英文怎么说(第一的用英语怎么说)插图《维纳斯和阿多尼》是莎士比亚的第一部长诗,发表于1593年。张谷若的译诗收录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全集》中,署名朱生豪等人,是对朱生豪译莎士比亚作品的补充。与他翻译的英文小说相比,这首诗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因此,很少有人注意到其翻译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借用。

张谷若的译诗《典雅端庄,细腻传神(石梁)》,充分展示了他在翻译中对汉诗语言的高超把握技巧。比如在语音学上,我们巧妙地运用了中国歌词、歌曲的押韵,大量使用了复音词、叠字、叠音词。词汇方面,广泛使用并列结构的四字格;在修辞结构上,这首诗充满了对仗、对称、排比等。但他对中国成语典故的模仿、借用和改造,使译诗具有了本土化的诗情画意。

首先,使用中国古典文学典故或成语。比如诗的第25节:“我也会聊天对答,做一朵甜蜜的释花;//我也会向精灵学习,在绿色的沙滩上轻踏;//我也会学水中仙女,长发飘飘,//用平沙做舞帘,却没有留下脚印。(第145-148行)“解说花”是五代王人禹《开元天宝遗》中的字典,历代戏曲、诗词中都有使用,比喻善解人意、聪慧可爱的美女。这里原诗的意思是“迷醉你的耳朵”。张谷若直接运用这个中国读者熟悉的典故,突出了维纳斯,爱情女神,吹嘘理解。同时,诗中“轻踏青沙”“用平沙跳舞,却不留痕迹”的词句,也令人联想到“赵掌中舞”(江)的典故,使诗中的爱神维纳斯有了一个中国本土化的美人形象。

其次,转化中国文化典故或成语。比如全诗开头,爱神维纳斯遇到了急于打猎的美少年阿多尼,并对他痴迷不已。她主动追求:“金星偏单恋,匆匆亦步亦趋,//却以女儿为耻。以她的厚颜无耻,她想演凤凰求凤凰。(第5-6行)”这里的“凤求凤”显然是对“凤求凤”的典故。众所周知,在汉代,司马相如为了追求卓文君而写下了《秋凤黄》这首诗。后来,“秋凤黄”在中国的诗歌、小说、戏曲和其他艺术形式中不断得到解释,它是一个男人向一个女人热烈求爱的隐喻,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这里的原诗是“向他求爱”的意思,是维纳斯作为女性对阿多尼的追求。张译的这一转变不仅符合原诗中的性别倒置,而且更容易被中国读者理解和接受。

第三,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提炼词语。比如“那是一种罪,比兄弟间的争斗更恶劣。(第764行)《兄弟阋墙》说《诗经·潇雅唐棣》:“兄弟阋墙,外防之。“指兄弟之间的纷争,比喻内部纷争。这首诗是用来翻译“家暴”的。比如“这不是‘爱’。因为世间的放荡,//篡夺了‘爱情’的名义,‘爱情’逃向了天空。(第793-794行)《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尤三姐在梦中告诉尤二姐:“这也是情理之事。你我有生之年失去了才华,所以人失去了生命。所以,就有了这份报纸。“此外,译诗中还有一些古语,如:伏洽(15行)、悄悄隐形(343行)、风月斋、花柳珍(595行)、邓贤(888行)、干泪(966行)等等。

虽然张谷若这样翻译莎士比亚有过度本土化的倾向,但不得不承认,他从中国古典文学中吸取了养分,语言的形式美符合中国传统,贴近人们的欣赏趣味。这也符合他的“正宗”翻译原则。他在给《德伯家的苔丝》译者的序言中说:“我翻译这本书的理想是用地道的中文翻译出原汁原味的地道英文。换句话说,就是用适合汉语语法的汉语来翻译适合英语语法的英语。”1980年,他在《翻译通讯》上发表《真实的原文,真实的译文》,明确提出“原文是真实的语言,译文也要翻译成真实的语言”。显然,在张谷若看来,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成语典故的模仿、借用和运用,才是“汉语语法习惯”的地道翻译。从小就广泛涉猎中国的古典著作,时不时能背出来,而且语文功底深厚,有这样做的基础。有学者评价张谷若翻译的《德伯家的苔丝》时说:“译者张谷若能以中国的通俗文章和流畅优美的修辞介绍给中国的文学读者,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这段话无疑也适用于对张谷若翻译莎士比亚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的评价。

(作者尹是中国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来源:光明。com-文艺评论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778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