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

拜伦是19世纪早期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恰尔德·哈勒游记》、《唐璜》、《东方叙事诗》等。在他短暂的、充满争议却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一段经

拜伦是19世纪早期英国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之一。他最著名的作品有《恰尔德·哈勒游记》、《唐璜》、《东方叙事诗》等。在他短暂的、充满争议却波澜壮阔的一生中,有一段经历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他离开英国,环游欧洲。

拜伦出生于贵族家庭,10岁继承爵位和家族财产。他在剑桥大学学习文学和历史。他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向往自由和民主。拜伦一方面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战役感到幻灭,另一方面又厌倦了长期的奢华生活。1809年,他愤然离开英格兰,踏上了一次强有力的旅行,一路经过葡萄牙、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直到希腊、小亚细亚和君士坦丁堡。当他于1811年返回时,他的自传体长诗《恰尔德·哈勒游记》(以下简称《游记》)的前两章与他一同出现。次年,《游记》出版,在英国引起轰动。第一个月就印了七版。连拜伦都忍不住感叹:“我一大早醒来,一夜成名,成了诗歌舞台上的拿破仑。”

在《游记》中,拜伦塑造了一个虚拟人物——蔡尔德·哈洛尔,用哈洛尔的嘴来表达他在欧洲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拜伦不和满足于现实生活的人交往。只有狂野的自然风光才能抚慰他的灵魂。当他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时,他看到了波涛汹涌、岩石嶙峋、森林茂密、海洋深邃,他仿佛看到了不羁的自己。在古迹的废墟之间,拜伦感叹“兴衰长,花开花落”。可以说,游记是诗人厌世的真实写照,完整地记录了诗人从追求理想到接受失败的情感变化。

游记的成功不仅给拜伦带来了名气,也带来了女人的追求、暗恋、复杂的婚姻和丑闻。1816年,在各种诽谤和攻击中,拜伦再次离开英国,再也没有回来。他在日内瓦生活了一段时间,然后去了意大利六年,先后完成了《游记》的第三章和第四章,在这三章中他表达了对个人尊严和意志自由的坚持。1824年,拜伦变卖了所有英国财产,买了一艘军舰,热情支持希腊反抗土耳其帝国的革命战争,后病逝于军中。

虽然一些评论家批评拜伦的游记装腔作势,但他确实表达了他同时代人的愿望。游记中进步的民主观点、激昂的情怀、流畅的诗句,也是这部作品至今拥有读者的原因。游记的中译本于1956年首次出版,修订版于1990年出版。近日,这首自传体长诗在绝版30多年后再版,并配有拜伦权威传记作家莱斯利·a·马尔尚(Leslie A. marchand)的精彩导读。经出版社授权,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在此发布部分章节介绍,以飨读者。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插图《恰尔德·哈勒游记》简介(节选)|莱斯利·a·马尔尚译|董毅

对于那些没钱旅游的人来说,《恰尔德·哈勒游记》是一个画廊。但它的魅力不在这里。《游记》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中一部伟大的自传体诗歌,也是厌世的真实写照。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拜伦和他同时代的人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战役彻底失望了。正因如此,游记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其影响贯穿了整个19世纪大西洋两岸。1809年10月,拜伦前往约阿尼纳特(今希腊西北部一城市),触景生情,开始撰写游记的第一章。他一边旅行一边写作,当他于1810年3月到达士麦那(现在土耳其的西部城市)时,他完成了第二章。在那之前,他一直在读斯潘塞的诗。受此影响,他的朝圣采用了斯潘塞的诗歌风格。

拜伦式抑郁症及其原因和影响在游记中得到充分反映。所有的情感活动,无论多么跌宕起伏,百感交集,都归结为浪漫的自我欣赏。这个自我让他进退两难,非常痛苦:在现实世界中,他想要追求的理想社会和完美状态并不存在。游记完整地记录了从追求理想到接受失败的情感变化,有痛苦,有忏悔,有甜蜜的悲伤,有冷嘲热讽,有无奈的隐忍,最后因为疲惫而放弃。拜伦的朝圣之旅将会无果而终,但会继续。他的朝圣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沿途令人眼花缭乱的异国风情和名胜古迹让他欲罢不能。这些美丽的景色终于随着他的靠近逐渐失去了想象中的光环。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插图(1)理想主义者的困境拜伦追求天真的美,尤其是那些稍纵即逝的美。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同时也知道现实世界无法满足他的理想。他早期的诗可以说明这一点。《游记》第七版(1814年)第一章有一段话是献给Ianthe的,即牛津伯爵夫人唯一的十一岁女儿夏洛特·哈利:

啊!愿你永远保持现在的样子;

你是如此美丽,温柔,单纯,

就像丘比特的诞生,只是少了一对翅膀,

你纯洁无邪,超出了希望女神的想象!

比她大一倍的拜伦称安迪为“西方之美”(佩里,波斯神话中的仙女或女妖),看到她身上有一种成熟的美,他颇为自豪。但在1814年之前,他已经对安迪失望了。当然,他没有把这种失望写进他的诗里。前年4月5日,他写信给子爵夫人墨尔本(即1812年后成为拜伦情人之一的卡罗琳·兰姆),说夏洛特“如果我能永远十一岁,我会爱她一辈子。如果她成年了,我仍然可以娶她,但我不能让她变得像其他女人一样庸俗”。

任何光鲜亮丽的外表似乎都是一层欺骗,离理想和完美相去甚远,不尽如人意。想来,拜伦心里有说不尽的郁积。拜伦想逃避,或者至少明白这种困境。拜伦是一个高度敏感的人,同时又充满理想。这样一个人不得不被迫接受冷酷的现实和残酷的幻灭,拜伦感到非常痛苦。深思熟虑这种痛苦,并把它写出来,是一种安慰自己的方式。或者,假装心态平和,藐视红尘,忍让克己,玩世不恭;他渴望精致的生活和完美的爱情,但现实世界一次次让他失望。面对这种挫败,采取神一般的超然态度,也是一种解脱。拜伦把这些情感活动写成精彩的故事,导入游记,后期还有两个比较成熟的篇章。前两章的基调真的很感伤。后来的评论家指责他装腔作势,夸大自己的罪恶和悲伤,刻意包装自己。不过,虽然他的措辞刻意古板,但他确实再现了自己和所有同时代人的心理困境,至少在这一点上他是诚实的。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插图(2)让我们仔细研究一下拜伦式角色设计和故事中的浪漫困境之间的关系。在第一章的开头,诗人坦率地说他厌倦了奢侈的生活,充满了负罪感。单凭这些话就把诗人称为“撒旦式人物”,这并不完全错误,但也说明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源。他的话多愁善感,陈词滥调,这是由于他的风格。18世纪优雅华丽的文风深深伤害了拜伦。这种写作习惯根深蒂固,他很难改掉。但他确实“陷入了醉生梦死、饱食终日的抑郁境地”,“在罪恶的迷宫里跋涉了很久”。其实这就是浪漫主义学者面临的最严酷的现实——人性的缺陷。

然后就是一个“孤独者”的形象。“孤独,他一个人流浪。”他非常敏感。虽然他还什么都没做,但是因为他的优越感,他总是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他不和满足于现实生活的人交往。在这种态度下,华兹华斯的湖光山色的美景配不上他。只有狂野的自然风光才能抚慰他的灵魂。当他来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时,他看到了波涛汹涌、岩石嶙峋、森林茂密、海洋深邃,他仿佛看到了不羁的自己。

看到人性的脆弱,他感受到了。在此之前,拜伦曾为约翰·皮戈特(拜伦的剑桥校友)写过一首诗,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但在《游记》中,语气比以前更加悲伤。

姑娘如飞蛾,只爱灯火辉煌,

有时候财神赢了,莎拉却失望了。

翻译注释:

财神,基督教神话中象征贪婪的神;六翼天使,Seraphim,专职守护。

此外:

在我看来,男人不了解女人的心思,

如果他认为他需要叹气来赢得好感…

连温柔都不要表现出来,要想聪明;

谈爱情的时候,满满的自信永远是最精神的药丸;

你要从冷到热努力,你最终会赢得她的青睐。

所有美好的人和事,都因为悲伤的过去,变成了现在的回忆,而这些美好而悲伤的回忆,都渐行渐远,变得模糊,这是浪漫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在失意时的表现。“缚在地上,却望着天上。”

接下来是对比鲜明的景物描写,深受拜伦的喜爱,其间经常赞美过去,赞美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从塔霍河对岸看里斯本,白色的建筑坐落在山肩,一时间美不胜收。但当他走近时,他对“葡萄牙是一个骄傲而愚蠢的国家”和“不修边幅的居民在垃圾堆中”感到极度失望。在对葡西战争的壮丽描述之后,拜伦开始思考莎士比亚笔下福斯塔夫那样的光辉价值。英雄“不过是暴君的工具,/成千上万被无情抛弃”。只有塞维利亚女孩的美丽被他保护着不暴露。天堂里的美女,不比“黑眼睛的西班牙女孩”强多少。“连戒酒者都不得不佩服这样的美女”。之后对加迪斯城斗牛的描写也遵循了先扬后抑的模式。一开始,拜伦用骑士战争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盛况,直到马被折磨得血肉模糊。“在普通人眼里,这一幕太好吃了”。

没得到的才最美

曾经有人认为“sic transit gloria mundi”是贯穿游记的主题。事实上,这个主题并没有出现在第一章。第二章虽然有“希腊曾经辉煌”的主题,但风格不同。第四章,拜伦看到古罗马的废墟,断言如果说古迹中有什么永恒的精神,那无非是在提醒世人,任何盛世终将消失。这一点需要现代谦逊的希腊人去理解,向古希腊文明学习过的世界应该理解,而偷走古希腊石雕的埃尔金勋爵更应该理解。在第二章中,当他看到古希腊的废墟时,他在感叹现代希腊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祖先的精神:

你的英雄和先贤现在在哪里?

全没了;穿过过去的阴霾,

你仍然可以看到他们的影子,模糊不清。

拜伦发现,任何繁荣的文化和宗教最终都会消亡:

但是看看这个地方——一个古老国家的坟墓!

这里曾经是上帝的居所,现在已经断了香烟。

上帝的方式必须改变——宗教必须改变;

以前的希腊宗教已经让位于伊斯兰教;

将来会有其他的学说,

除非人们明白烧香献祭都是徒劳的-

而那些怀疑而死的人,你们的希望就像芦苇一样脆弱。

最终,困扰拜伦的是希腊“失踪的不朽和不朽般的人”:

这里到处都是鬼魂出没的圣地;

你的土地没有一寸土地是平凡的,

全方圆都很神奇,

缪斯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不是梦;

只是我们的眼睛因为惊讶而疼痛,

我们少年时代梦想的美丽风景;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插图(3)浪漫的向往一次次受挫,而其他的情感活动就是这种挫败的结果。拜伦抨击暴君,试图摆脱束缚,向往精神自由。每当他赞美自己的美丽,向心爱的人倾诉时,总有一句潜台词:你得不到的,才是最美的(“爱神的好处,只有那些飞翔的翅膀”)。虽然几处美景(在爱奥尼亚海上穿梭的船队、奇查村的修道院、阿尔巴尼亚的群山、闪闪发光的德巴兰尖塔、穿着短裙围着篝火跳舞的阿尔巴尼亚士兵)都能引起一时的兴趣,短暂的骄傲似乎能让他暂时逃离无聊的现实,但从语气上,他自己也是半信半疑。这些美人在哪里,拜伦暂时忘记了幻灭的痛苦,但字里行间仍有一丝短暂的悲伤,于是他失望了,厌世了,又退却了。

总的来说,相对于后两章的阴郁和个人主义,前两章的意境是忧郁的,但又被美所平衡。拜伦的好奇心很强,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旅行只是为了放松,再好的风景也需要杂七杂八的文笔来补充。有一次在路上,Hallor“真的比天上的鸟还着急空”。他想忘记“自己在最可笑的幻想中度过的青春”,更客观地沉浸在沿途的风景中。

拜伦的文笔雄壮,插笔的地方很多。当一个气泡在这里被吹出来时,它在那里被戳破。当拜伦创作《唐璜》时,这种写作风格终于成熟了。未实现的愿望和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是旅行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在拜伦的游记中,浮华的世界被揭露,揭露了现实的阴暗面。这些阴暗面在《唐璜》中更是奇形怪状,我们不能过多嘲讽。

拜伦是哪个国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插图(4)霍布豪斯的朋友提醒拜伦说,面纱太薄,遮不住他的脸。如果游记的虚构性不够强,有人会把它当成诗人的自传。他的朋友们知道他的许多感情生活都被写进去了,所以他们在发表时提醒他,哈勒的《轻佻的姑娘们跳舞跳舞》中的“圣殿”才是真正的纽斯特德圣殿,拜伦家族的宅邸,每个读者都能看到。出于这种担心,拜伦在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序言中做了一些掩饰性的评论。“如果有人认为我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得出的结论,请相信我,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我自己也不配拥有那些经历……我为这个世界创造了这个英雄,他的事迹是我无法企及的。”

然而没有人相信他,甚至有人怀疑他在作品中轻描淡写了自己做过的恶。哈勒对暴行有着微妙的感情和同情。虽然他生性孤僻,但这并不妨碍他投身于反抗暴君的轰轰烈烈的事业。拜伦否认主人公是自己是对的,因为哈勒在某些方面肯定不像拜伦;他只是拜伦虚构的人物。在写的时候,拜伦溜进了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只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它的一举一动都偏离了拜伦所知道的常识。

本文节选自《恰尔德·哈勒游记》一书的引言部分,由原文删节而成。字幕由编辑自制,出版社授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0183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