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脸识别排名()

《AI先锋周刊》是先锋电子旗下的新媒体,专注于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技术落地、边缘应用的学术研究。欢迎广大热爱AI的同道中人阅读、评论、转发、投稿。记得点击“关

《AI先锋周刊》是先锋电子旗下的新媒体,专注于人工智能、产业生态链、技术落地、边缘应用的学术研究。欢迎广大热爱AI的同道中人阅读、评论、转发、投稿。记得点击“关注”随时获取最新全球AI动态。

近两三年来,AI“独角兽”占据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的各个风口,各种关于融资、算法排名、人才招聘的新闻满天飞。

5月底,商汤科技宣布获得6.2亿美元C+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0亿元;6月,依图科技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高成资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加入阵列;7月,有传言称,旷视科技公司Face++ Company将在近期融资至少6亿美元,投资者包括阿里巴巴和于波资本。

然而,7月份,一份《2018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研究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AI创业公司累计融资超过500亿元。然而,2017年AI创业公司100强累计收入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AI公司亏损。一方面,投融资高潮迭起;另一方面,AI初创企业的商业落地一直举步维艰,两者都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格局。

在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初期,技术水平和资金是拉大人工智能企业差距的首要因素,涉及的关键内容包括算法的先进程度、核心技术人员的实力和融资的多少。但随着AI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技术带来的窗口期已经无法支撑一家公司在市场上长久立足。“任何不能商业化的算法和技术,无论多么耀眼,都是无用的。”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

目前各种AI创业公司在动态人脸、人像识别速度、背景对比计算等技术指标上差距不大。谁能构建出基于大数据、基于软硬件的细分场景进行商业化,建立起前景良好的商业模式,谁就最终掌握了行业应用市场。

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能否实现自己的愿景,能否在自己的优势行业实现大规模场景落地,取决于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以安全为例。长期以来,安全以其海量的数据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成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落地点。目前,国内众多图像识别领域的AI初创企业已经聚集在业内——易图、田芸李飞、旷视、智慧眼、商汤、从云等。也可以说,安防是AI初创企业重合度最高的行业。

临近年底,各种行业“十佳名”满天飞。在这里,边肖还根据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最近的应用和商业前景,统计了10大人工智能公司。

易图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1)

成立于2012年的依图科技,在这个行业算是比较早的初创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也很吃香。继今年6月12日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后,依图科技又于7月16日完成1亿美元融资。

但是,对于依图科技的高层来说,融资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依图联合创始人朱龙曾表示,实现算法的场景化落地,并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是其目的。目前依图科技面临的行业市场主要有金融、智能安防、医疗、智慧零售场景。今年,易图携手百丽集团,开启智能新零售场景。

金融一直是按图索骥深耕的领域,产品覆盖面面取款、智能网点、远程核解决方案等。,已经覆盖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汽车金融等多个领域。例如,易图科技与招商银行合作,在全国100个城市的ATM设备上实现“刷脸取现”。2017年初,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的首台“刷脸取款”ATM在浙江省分行上线。

智能安全也是ITU的工作重点。2017年,电联科技发布了覆盖多场景的城市级公共安全解决方案,具体涵盖应用于大型活动安保项目的“移动人像作战平台”和“酒店人员身份智能验证系统”,火车站、机场、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区域人员身份智能验证方案。依图科技官方微信官方账号近日的一条消息显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通过依图人工智能技术在浙江台州识别抓捕犯罪嫌疑人1520人,破获一批重大历史案件。

从官网了解到,人像画像平台已经服务了近30个省公安厅、150多个地方公安系统、海关边检站。包括浙江省公安厅、江西省公安厅等。

尚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2)

相比其他几家成立于2014年的初创企业,商汤在时间上并无优势,但在人才、资本等领域却风生水起。

一直以来,商汤都在积极吸纳全球计算机视觉相关人才。据粗略统计,近年来已吸纳150多名AI人才。融资方面,去年7月,商汤B轮融资4.1亿美元,今年4月,商汤宣布C轮融资6亿美元。截至目前,商汤科技融资总额超过16亿美元,估值45亿美元。可以说,商汤一直在刷新融资纪录。

比如文章开头,无论是人才量还是融资量,最终都要实现场景化和商业化。

与其他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服务的初创企业不同,近年来,商汤依靠算法授权获得收入,并已表示2017年实现全面盈利。据了解,商汤整体营收的30%来自智能安防领域的算法授权。另外60%来自智能汽车和移动互联网,剩下10%来自新业务。其中,在手机业务领域,商汤与芯片厂商联发科、手机厂商一加、OPPO、VIVO等都有合作。,并将其应用于手机人像成像。

近两年,由于传统安全企业算法团队的陆续成立,商汤的算法授权正遭遇一些挑战。与此同时,商汤正试图通过与业内传统安防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的方式,更快地进入垂直市场,如与中兴力维、新疆莱昂科技在安防领域的合作。“4+6”已经逐步建立,即安防、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车载等。,还包括教育、新零售、机场、金融、楼宇、运营商市场等垂直业务线。“1+1+X”商业模式是指“1(基础研究)+1(产业组合)+X(产业伙伴)”的商业模式。

今年9月,科技部宣布依托商汤集团,建设智能视觉国人工智能新一代开放创新平台。商汤已成为继阿里云、百度、腾讯、科大讯飞之后的第五大人工智能国家开放创新平台。是对商汤的充分肯定。

师旷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3)

最近,国内人脸识别公司Face++预计将融资至少6亿美元,包括阿里巴巴和于波资本。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是较早成立的几家初创企业之一。最早是以“Face++”的名字为外界所知。

与商汤多行业不同的是,旷视科技对于行业的场景化应用一直遵循Allin的态度,从行业前端到后端都有所衔接。同时,在场景应用上,旷视始终坚持做一家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公司。

2016年从互联网金融起步,逐步扩展到安防、手机、新零售、机器人、工业IOT等行业。在线上,匡被视为提供身份验证的泛金融行业;在线上房产、零售、安防、交通等应用场景中,旷视以“云+端”的形式建立AI+IoT的基础物联网感知体系,通过智能前端将脱敏数据转化为可用数据,为行业决策提供支持。在金融、商业、安防等领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金融行业,FaceID远程身份验证平台是通过忽略核心的人脸识别技术创建的。目前,平安银行、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北京银行、支付宝等多家金融机构相继实现线上或线下智能科技赋能,全面推动金融行业进入“刷脸”时代。同时,旷视在智能物流、教育安防、智能交互等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案例和实践。

在安防领域,旷视科技与天津市测绘局总队深化警企合作,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分析、车辆识别等技术在图像分析领域的综合实力,加速强化天津局警务智能化转型。

智慧眼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4)

在国内AI圈,成立于2009年的智慧眼比较低调。然而,这家低调的AI公司已经在国内身份认证领域耕耘了近十年。依托人脸识别技术在人类社会领域的应用,慧眼成为国内最早实现人脸识别技术产业化的公司之一。

智慧的身份认证业务覆盖人类社会、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服务人群超过2亿人。其营销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省份,协助相关部门完成7亿生物特征数据库建设,拥有国内最大的人脸识别应用。其中,基于手机开发的人脸识别社保资格远程认证项目Laolai.com获得了国家发改委“互联网+”重大项目的支持。

近年来,在公共安全领域,智慧眼依托自身领先的计算机视觉技术,结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智慧脑、智慧眼”的模式驱动,开发了“警眼”视频结构化综合管控防控平台、人像大数据研判平台等一系列平台系统。这些平台已在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慧监狱、智慧社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公共安全领域的立体化治安防控提供了精准的视频数据支撑。目前,智慧眼拥有二十余种AI产品和十余个大型行业系统平台,打造了一系列成熟完善的“AI+行业”解决方案,成为国内AI场景落地应用的践行者。

2017年,由智慧眼建设的中国海关总署移动面单布控系统在全国15个海关口岸上线部署,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今年11月,智慧眼再次中标海关总署监控指挥视频人脸识别综合应用系统。作为国家的守门人,Smart Eye的人脸识别技术再次得到了肯定。

云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5)

背靠大树好乘凉,2015年创立的从云科技,在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所孵化。这些AI初创企业成立较晚。但依托中科院资源,从云科技先后承担了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应用平台的建设任务,并与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智能视频分析研究中心。

目前,云技术的技术应用涵盖了国内银行、安防、航空空等领域。以银行业为例。在国内121家有能力自建系统并已完成招标的银行中,从云科技中标88家总行平台,覆盖14.7万多个网点。在安防领域,从云科技通过公安部重大项目开发了火眼人脸大数据平台等智能系统,相关产品已在数十个省份投入实际应用。

目前人脸识别在金融和安防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从云在其重点金融和安防领域的应用仍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无论是商汤、旷视等少数初创公司,还是海康威视、大华等一些传统安防公司。

同时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安防、交通领域的老牌厂商,从云的重要股东杜佳科技在场景应用、大数据支持等方面为从云提供了重要支持。其中,广东省公安厅已采用从云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在地铁、车站、重点小区等重要场所进行布控和实战。

平安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6)

平安在人工智能领域一直保持比较低调的态度,但现在已经形成了包括预测AI、认知AI、决策AI在内的一系列解决方案。涵盖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医学图像AI阅读、动物识别、多模态生物识别等智能认知技术矩阵。,并逐渐应用到行业中。目前,平安科技相关产品已应用于安防、医疗、金融、能源、教育等多个场景。

在行业拓展方面,平安科技也追求对行业进行深入持久的投入,然后逐一赋能到其他场景。这两年,平安科技专注于安防领域。在交通方面,平安科技通过与深圳机场的深度合作,推进了人脸识别和大数据分析在防暴安检方面的试点。目前已在海口机场和全国其他机场实施安检。在教育方面,平安科技已经为河南近百所中学提供了智慧校园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线上+线下综合安防信息平台;此外,在社区安防、金融安防方面,平安科技推出了多种系统级产品,并实现了应用。

相比其他初创企业,平安科技在金融领域有自己深厚的背景,业务拓展相对容易,但在安防和医疗领域仍面临诸多竞争。

田芸·李飞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7)

2014年,由两位海归和田在深圳创立的公司,凭借基于视觉智能和机器学习处理器的动态人像识别,投身于创业大潮。基于与华为的合作,其田芸“深目”动态人像识别系统于2015年研发成功,并在深圳龙岗实现商用。通过与深圳龙岗警方的合作,将在地铁站、火车站、城中村、超市等地建设“深目”系统。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这套系统陆续被复制到深圳的机场、地铁、等行政区域,并成为城市级实时互联网络,成为目前业内最大的AI商业化案例。

到2017年,这套系统已经复制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全国20多个省市,服务于杭州G20西湖核心安保圈。此外,还包括乌镇互联网大会、全国双创周、博鳌论坛等一系列大型活动和比赛。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制度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也已实施。

目前,这套人脸抓拍系统在全国已有1万多台前端设备,已破获案件近5000起。全国范围内,警方已经收集了超过80亿条动态人像数据,并且这个数字每周都在以上亿的速度递增。

同样,在人脸识别技术落地的过程中,田芸李飞还面临着与众多初创企业竞争的格局,传统安防企业也是其必须面对的一道门槛。但是田芸·李飞有了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的另一把钥匙。正在为嵌入式端开发的边缘人工智能芯片IPU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8月,IPU已成功流片,将于明年上半年正式商用。

申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8)

近日,沈星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因为安防是最重要的垂直行业,所以被业界广泛关注。

深醒科技研发的“深醒大数据综合防控平台”,结合动态人脸、静态人像、车辆识别技术,为公安系统在白名单识别、黑名单刑事追逃、案件侦破、反恐防控、重点人员监控等方面提供动态轨迹分析的预测、预警和管控方案。该制度已在17个省不同程度地实施。一年来,该系统已帮助公安在全国各地抓获犯罪分子2000余人,AI警务在公安领域的应用准确率达90%以上。

特别是沈星科技在“青海省公安厅防控工程系统建设项目”中中标,支撑青海形成全天可控、智能化的大数据安防体系。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9)

格林申通于2013年成立于北京,是一家专注于深度相机应用领域的机器视觉创业公司,特别关注产品和应用。联合创始人兼CTO赵勇博士曾表示,支撑品牌的关键在于成功的产品、高质量的用户反馈、健康的市场份额和可观的收入。对于Gling深瞳来说,你带的产品是公司的根本。

目前,Gling深瞳的主要切入点是安防领域和商业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深瞳摄像头、好眼行为分析仪、好眼车辆特征识别系统、好眼大数据分析平台。已应用于安防监控和智能交通领域。

6月在上海举行的2018亚洲消费电子展上,Glint Deep Pupil与现代集团达成ai领域的战略合作关系。现代集团运用Glint深瞳视觉识别人工智能算法、智能硬件研发技术和“端+云”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生产管理、生产线机器人、汽车配送服务、未来智能汽车基础设施协同系统等四个方面。

申团科技

国内人脸识别排名()插图(10)

2012年,神变科技成立,是较早布局AI技术的安防企业。依托于车辆识别技术,神七科技推出了全面的车辆平台。目前已经能够识别5500多辆车的车头和3500多辆车的车尾,基本覆盖了目前在中国道路上行驶的所有车辆。后期深圳推出视频结构化平台,方便公安机关实现后期快速调取管控的目的。此外,神七科技还开发了一些嵌入式模块,连接到传统的IPC进行视频结构分析。

目前,神七科技已经构建了车载集成平台+视频结构化平台+智能摄像机+嵌入式分析仪的产品布局。而且在浙江桐乡、Xi安、郑州等地,已经为公安部署了人工智能安防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公安构建高效智能的情报研判系统,协助办案人员精准跟进案件进程,实现警务效能的优化。接下来,深变科技将从警用市场拓展到楼宇、医院、银行、停车场等民用场景,逐步构建自己的生态。

总结

目前技术快速迭代的过程中,强者能否平衡,弱者是否会被淘汰?不完全是。随着行业进入大浪淘沙阶段,单纯依靠技术或融资一技之长是不现实的。要实现AI落地的应用,无论是算法初创企业还是传统安全企业,都只能一步一步往前走。只有从行业细分的角度,以客户业务为核心,拓宽基础产品,深度整合解决方案,才能真正实现AI的应用。

当然,目前业界更愿意看到的是算法初创企业和传统安全企业保持开放的态度,共同推动AI在安全领域的落地。未来发展如何,值得等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035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