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那什么意思(册那什么意思)

光明日报记者韩据佛山市民丁咚郑瑞昌收到一张借书单,上面有手机短信提示。她根据订单信息准备了书籍,第二天,在当地的地铁站,她将书籍交给了借书人彭小姐。“4.23世

光明日报记者韩据

佛山市民丁咚郑瑞昌收到一张借书单,上面有手机短信提示。她根据订单信息准备了书籍,第二天,在当地的地铁站,她将书籍交给了借书人彭小姐。“4.23世界读书日”前后,郑瑞昌接到的图书订单比平时多。

郑瑞昌不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她在一家企业做营销工作。郑瑞昌爱读书,家里有320多本书。但是,很多书看了一遍就束之高阁。

去年8月的一天,郑瑞昌去佛山图书馆借书,意外发现图书馆推出了“易书”项目:市民在网上注册后,可以上传自己的闲置书籍供人借阅,也可以借别人的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郑瑞昌注册了“易书”平台账号,开始在平台上传图书信息。不可思议的是,那天晚上她收到了第一份订单。

让家庭闲书流动起来。

像郑瑞昌这样,家里有书的人还有很多。以广东为例,2019年被评为“书香世家”的家庭大多拥有3000册以上的书籍,最多的达到4.5万册。2021年,广东佛山家庭平均藏书115册。很多家庭图书馆没有书,市面上也买不到,比如家谱、地方文献资源,这些都是宝贵的、独特的文化资源。

一方面,很多家庭的书闲置在书架上;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不能满足全社会的阅读需求。比如,目前佛山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不足1.5册。2019年9月,在佛山图书馆“邻里图书馆”微信群里,一位市民发来消息询问:“如何盘活自己的书,像图书馆的书一样扫描出来?”这则新闻引起了书友们的共鸣,也引起了佛山图书馆的关注。

为盘活市民家中的馆藏资源,实现家庭藏书在全社会的共享流通,去年4月24日,佛山图书馆推出家庭藏书共享平台,并命名为易书(易书的谐音)。易的意思是“交换”,同时也是“容易”的意思,这表明了通过图书交换来共享家庭藏书的核心思想,以及

佛山图书馆馆长黄百川表示,市民注册加入“易书”后,图书馆工作人员会上门对家庭图书进行编目,然后个人可以扫码上传图书供他人借阅,也可以借阅他人上传的图书。借书有两种方式:快递和面对面。市民在上传图书时,还可以选择多种流通模式:一是限时借书,借书人必须在收货后60天内归还图书;二是可以漂移,书籍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漂移,除非上传者决定召回书籍;第三,可以赠送,下单的人可以获得书的所有权;第四,可以用来展示,不可以对外借用。

家书进入公共流通领域会不会流失?黄百川表示,在技术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借助分布式记账、共识机制、智能契约等区块链技术优势,电子书平台可以保证家庭图书安全可靠地进入社会文化资源领域,可以解决服务主客体之间的约束机制和信用安全问题。

缓解公共图书资源短缺

“易书”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业界的关注。佛山市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陈艳介绍,截至今年4月10日,“电子书”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4万人,公众上传图书超过2.4万册,产生借阅订单超过6000笔。预计今年将有2万多人注册,新市民上传图书3万多册,新增流通订单1万份。

因为“换书”使家庭图书和公共图书馆图书一起流动,实现了家庭图书在全社会的共享和流通,极大地丰富了社会图书资源的供给。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欣认为这种做法很有新意。

参与全市居民家庭图书流通,将大大增加公共图书馆可供流通的文献数量,丰富图书流通资源类型,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缓解公共图书资源短缺的局面。黄百川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佛山140.8万户家庭每人拿出5本书投入流通计算,将有704万本书投入流通。即使1/10的家庭参与,也有70.4万册图书可以供全市居民共享。以每本35元计算,将节约财政资金2464万元,有效弥补政府单方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黄百川说,“易书”打破了公共图书馆的馆藏边界,促使公共图书馆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从图书文献提供者向文化资源协调者转变,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和资源的覆盖面;它突破了目前公共图书馆主导的图书流通中的时间空限制,扩大了社会参与的范围。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供给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公共阅读资源的有效补充。

通过书籍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近年来,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引下,公共文化领域正在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全社会共享公共资源,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电子书”把公共阅读资源的蛋糕做大了,让个人成为图书资源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对于很多人来说,加入“电子书”平台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通过从家庭藏书中借出一些书籍来为拥挤的书架腾出空间,还在于能够通过平台借到图书馆难以借到的好书,还在于通过共建共享获得更多的快乐和获得感。

卢伟强是第一个进入“易书”平台的市民。他常说,一个人不如一个人快乐。目前,他已经上传了260多本书到电子书,并通过电子书向他人借阅了200多本书。读者“会打字的猫”是一位了不起的白领,多次通过“易书”向卢伟强借书,并经常交流阅读经验。渐渐地,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儿童绘本阅读指导老师吴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家里收藏了1000多本书,现在已经通过“易书”平台上传了730多本属于自己的书。她主要为儿子借儿童书籍。“我之前给孩子买了很多童书。看完了就闲着,既费钱又占地方。”加入“易书”后,吴不仅和很多家长分享了童书,也认识了很多珍贵的爸爸妈妈。他们经常一起“遛娃”,交流育儿经验、人生阅历、人生感悟。

专家指出,“易书”工程推动了文化资源下沉,是推动阅读领域去中心化,实现自我管理、自我供给、自我服务的新探索,因为它不仅增加了公共领域的图书资源,而且使公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

《光明日报》(2022年04月25日09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756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