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和李宁哪个档次高(李宁和安踏哪个档次高一点)

记者|乔·编辑|施一颖2022年3月中下旬,国内运动品牌陆续公布了2021年度财报。李宁品牌、安踏品牌增长近六成,带动国产运动品牌营收破千亿大关。3月18日,李

记者|乔·

编辑|施一颖

2022年3月中下旬,国内运动品牌陆续公布了2021年度财报。李宁品牌、安踏品牌增长近六成,带动国产运动品牌营收破千亿大关。

3月18日,李宁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年报。集团全年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25.72亿元,同比增长56.1%。

3月22日,安踏体育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年报。集团全年收入同比增长38.9%至493.3亿元。其中,安踏主品牌增长52.5%,单个品牌年营收达240.12亿元人民币。

位于国内体育用品第一矩阵的李宁和安踏,总营收超过700亿元。

与此同时,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3月16日发布的年度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达100.13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百亿;3月23日,361度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公布2021年年报,同比增长15.7%至人民币59.33亿元。第二集团的两个国产品牌都在2020年挣脱了颓势,交出了成长成绩单。

耐克和阿迪达斯被抛弃,国产运动品牌放出涨幅。全球第一运动品牌耐克2021财年营收445亿美元,市场预估增长5.3%。截至今年6月的2022财年营收预计约为470亿美元。

就全球市场而言,安踏和李宁短期内无法冲击耐克的霸主地位。但在中国市场,以耐克为代表的国际运动品牌已经进入下行区间,而国内运动品牌却在大步前进。

自2021财年最后一个季度(2021年3-6月)以来,耐克在大中华区市场的营收持续下滑:2022年3月发布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大中华区营收为21.6亿美元,同比下滑5%,成为该季度唯一的负增长地区。具体类别,鞋类产品下降4%,服装产品下降11%,设备产品下降8%。

阿迪达斯3月初公布了2021财年财报:年营收首次突破200亿欧元大关,达到212.34亿欧元,增长15%。然而,中国市场全年营收为46亿欧元,同比仅增长3%。

过去,中国市场引领全球潮流。与此同时,阿迪达斯在大中华区连续第三个季度营收负增长,仅第四季度就亏损约4亿欧元。

2021年,多个国际运动品牌先是因“新疆棉”事件陷入一波抵制,后在下半年接连受到供应链打击。

从增速来看,李宁和安踏都已经完成碾压耐克和阿迪达斯。2021年,国内运动品牌彻底释放了前一年受疫情影响的成长期空。

2020年,安踏和李宁同比增长仅为4.7%和4.2%,连续几年高速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2021财年,相继公布年报的李宁和安踏分别交出了56.1%和38.9%的同比增长。

某种程度上,2021年是中国体育消费市场的拐点——国际巨头正在走向没落,国内运动品牌正在全面吞噬市场红利。

专业咨询公司大学咨询(Daxue Consulting)表示:“除了线下渠道,耐克和阿迪达斯在电商领域的头部地位也受到了安踏、李宁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强烈冲击。"

李宁、安踏的头名之争未完待续

与此同时,国内品牌头名的争夺愈演愈烈。

李宁和安踏分别于2004年和2007年登陆香港股市。作为国内最大的两个运动品牌,安踏在过去的一年里通过奥运赞助赢得了巨大的人气,而李宁则继续以高效率实现高速增长,从而在各自的主战场站稳脚跟。

李宁财报显示,新品在零售水中的占比从79%提升至86%,意味着运营效率有所进步。

一年内相继举办的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帮助安踏主品牌走出困境。

2020年,安踏集团355.1亿元营收中,斐乐品牌贡献174.5亿元,同比增长18.1%。但2021财年,在安踏集团493.3亿元的营收中,安踏品牌贡献最大,贡献了240.12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2.5%。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14年里,李宁和安踏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采取“单品牌、多品类、多渠道”策略的李宁集团,交出了2021年国内运动品牌乃至全球运动消费市场的最高增速。

安踏集团凭借安踏、斐乐、迪桑特、所罗门、Atomick的多品牌矩阵,连续十年实现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收入第一。

从2020年开始,斐乐品牌优势明显。到2021年,安踏品牌、李宁品牌、斐乐品牌年营收均首次突破200亿大关,三强争霸的格局已经确立。

短期来看,安踏与李宁的“冠名之争”仍将主要集中在安踏、斐乐与李宁之间。

但如果把时间线拉长,阿玛芬体育旗下的所罗门和始祖鸟,李宁旗下的安踏、Ago和Danskin,以及双方旗下的童装产品线也可能成为变数。

大家都想抄斐乐,但安踏集团年营收近500亿,只有一个斐乐。安踏主品牌和旗下斐乐品牌加起来贡献了近460亿元。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财报占比最高的斐乐,2021年已不再是集团最赚钱的品牌。

2021年,斐乐营收同比增长25.1%,至人民币218.22亿元。与此同时,安踏主品牌营收上涨52.5%,至人民币240.12亿元,占斐乐总营收的比重超过斐乐。

可以看出,虽然斐乐对总营收份额的贡献依然可观,但增速也在放缓。

斐乐于20世纪10年代在意大利成立。2009年,大中华区业务被安踏收购,随后进入中国市场。斐乐引入中国后,定位于高端消费人群,门店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由于安踏的多品牌战略,斐乐在获得资源倾斜的同时,也处于高端运动时尚的细分市场。抓住了摊子的斐乐,这几年做的很成功。

2015年,斐乐中国实现盈利,随后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上半年,斐乐营收首次超过安踏主品牌。

但2021财年,在安踏品牌强势的同时,以迪三特、科龙体育为代表的其他品牌对安踏总营收的贡献略高于7%,但增幅为51.1%,接近安踏品牌,远高于斐乐品牌。

迪桑特在高客单价下保持增长,意味着消费者对高端运动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

事实上,斐乐更像是安踏打开中高端市场的钥匙,其他品牌能否成长为更大的体量与其市场地位高度相关。

不同的是,斐乐主打运动时尚,迪桑特、所罗门、始祖鸟则倾向于滑雪和户外。

据天空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全国现有冰雪相关企业2.15万家(关键词为滑雪、雪上、造雪、冰雪),其中2021年新注册企业数量达到十年来最高,为3933家。

菲拉的成功可能难以复制,但迪桑特有机会书写新的故事。

在冬奥会将刺激冰雪消费,为赛道上的选手创造有利条件的前提下,国内市场对新品牌的反应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甚至安踏集团也不是唯一一个想再造一个斐乐品牌的人。2021年,国内许多体育用品集团试图收购或重启国际体育品牌。

“自燃”自救难逆转,外援当兵可行吗?一年前,在“新疆棉”事件的大背景下,消费者涌向国产品牌。作为当时营销反应最快的品牌之一,红星鸿星尔克抓住了流量红利,拥有了短暂而耀眼的亮点时刻。

然而,作为国内首家因财务造假而停牌退市的海外上市运动品牌,红星鸿星尔克似乎仍未找到扭转困境的钥匙。当消费者的情感型购买行为回归平静时,红星鸿星尔克却突然退出了这场国内大秀的主舞台。

欧睿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十年间,红星鸿星尔克的市场份额从2.9%下降到1%。与其他几个同类国产品牌相比,红星鸿星尔克被甩出了一段很长的距离。2020年,安踏市场份额为15.4%,李宁市场份额为6.7%。

其实不难找到红星鸿星尔克红了又冷的经历。虽然热搜、捐赠等非核心因素带来了一时的口碑,但作为品牌根基的产品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起色。

2010年之后,红星鸿星尔克再也没有摆脱亏损。2020年,红星鸿星尔克净利润依然为负,亏损2.2亿元。

行业品牌每年能支出的大量营销和R&D费用是红星鸿星尔克无法承受的。

“野消费”之后,钱包紧的红星鸿星尔克前途未卜。

商标纠纷的拉锯战尘埃落定后,中乔体育自救迫在眉睫。

中侨体育,原名乔丹体育,成立于2000年。但由于品牌名称与NBA名宿迈克尔·乔丹的中文翻译相同,乔丹体育与乔丹本人和飞人乔丹品牌对簿公堂长达十年。

2020年12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迈克尔·乔丹姓名权纠纷案进行一审宣判,判决乔丹体育公司停止使用“乔丹”商号。

所以在国产品牌爆发的2021年,中侨体育没能赶上这波浪潮并从中受益。

2010年,风靡中国街头的乔丹体育递交了上市申请,并被证监会受理。业界普遍看好乔丹体育将成为国内体育用品第一股。

然而,随着“商标案”官司接踵而至,乔丹体育的上市之路突然陷入停滞,错过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

现在,扭转中乔体育的压力来到了它的品牌茵宝。

2020年8月,乔丹体育宣布其全资子公司香港乔丹投资有限公司与美国品牌管理公司Iconix Brand Group Inc(艾肯尼斯)完成对茵宝中国股份的收购,交易金额为6250万美元。

成立于1924年的茵宝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87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2007年,运动品牌耐克以5.83亿美元收购茵宝;2012年,它以2.25亿美元的折扣价被出售给了Aikonis。

2013年至2016年,由于经营不善,茵宝一度退出中国市场。并入中乔体育后,茵宝的命运和希望显然会不同寻常。

千亿大关近在眼前,下一个目标呢?

截至2022年4月2日,国内多个运动品牌天猫旗舰店的粉丝数已经达到数千万。

李宁官方网店粉丝最多,接近2600万;安踏的官方在线商店排名第二,拥有2100万粉丝。星尔克、特步、361度旗舰店的粉丝数分别在1300万、1000万和800万左右。

2021年12月,安踏发布新十年战略,由之前的“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更新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对于被完全收购的阿玛芬集团,它提出了加强中国、北美和欧洲的计划,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50亿欧元。

2021年9月,特步发布第五个五年计划。预计2025年主品牌收入达到200亿元人民币,2025年新品牌收入达到40亿元人民币。

无论是顶级品牌的争夺战,还是中心品牌的稳步前进,还是逆境中尾部品牌的自救,都走过了2021年的转折点。对于国内运动品牌来说,要从国际品牌手中攻占本土市场,2021年李宁、安踏近60%的增幅意味着千亿大关指日可待,但下一个目标呢?

全球体育消费市场的核心也没有什么不同。最终是提升产品力,品牌力,全方位高效运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6142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