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线调水工程(大西线工程马上开工)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后续水源陈1,佳智2(1)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2.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郑州450003)中国西北干旱缺水。在水利部的领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后续水源

陈1,佳智2

(1)黄河水利委员会,郑州450003;2.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郑州450003)

中国西北干旱缺水。在水利部的领导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开展了西部调水研究。通过大规模的调查和勘测,提出了西部调水的总体布局框架和各种调水线路方案。在20世纪70年代,黄色委员会进行了一些调查和研究。在西部调水总体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前从长江主要支流向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的发展战略。1987年,国家计委决定开展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200亿立方米调水的超早期规划研究。这项任务于1996年6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规划阶段。最近社会上有人提出了一些关于西线调水的新观点。根据黄河委员会的工作经验和近年来总体布局的研究成果,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后续水源提出一些看法。

1西部调水的工作流程

早在1952年,黄河委员会就组织了通天河向黄河调水路线的调查。同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了黄河委员会领导关于引江济黄设想的汇报后,曾说:“南方的水比北方多。如果可能的话,可以借点水。”

1958年至1961年,根据上级指示,黄河委员会组织1000多人对西部地区进行了调查,范围东至四川盆地西缘,西至黄河、长江源头,南至云南石鼓,北至甘肃定西,面积约115万平方公里。研究的引水河流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涪江、白龙江。除黄河中上游外,供水范围东起内蒙古乌兰浩特,西至新疆喀什;引水方案上线为黄河通天河引水至卡日曲,下线为西藏沙布-虎跳峡、金沙江-康定、大渡河-毛文、岷江-甘肃定西。上线和下线之间研究了大量的方案(目前社会上提出的所有调水方案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内,或者有当年方案的痕迹)。当时主要代表方案是金沙江玉树至积石山加曲入黄河的榆济线;从金沙江到洮河的恶道线;怒江下游至黄河定西、洮河,远至新疆、内蒙古等地的多条引水线路,如怒江沙埠—甘肃定西。每条引水线路年引水量为220亿~ 1400亿m3。

同时,由原水电部、中科院牵头组织了由工程地质、矿产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物、森林、动物、水生动物、工业、农牧、交通等专业700余人参加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综合考察组,考察整个调水区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经济状况;原水电部水利科学研究所也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行过渠道渗漏试验。

通过几年的研究,野外工作完成了47 425 km2的地形测量、44 814 km2的地质测量、62 888 km的路线测量、405个大型建筑物地址的勘探,获得了大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数据。

在这项工作中,从1960年开始,国家遇到了暂时的困难,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此外,西部调水工程规模庞大,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到1962年,所有的野外工作基本停止,但内部资料整理却持续了几年。

黄河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有关单位对西部地区调水进行了3年多的考察和调研。研究范围广,投资单位和人员多,规模多在空之前。从北方缺水现状、黄河断流和西线调水规划来看,当时对西部南水北调水资源短缺的宏观估计是正确的,开展南水北调研究工作是有远见的。当时提出了西部地区调水的总体布局框架,从宏观上控制了调水的范围和供水的面积,为以后的阶段性发展规划奠定了基础。当时的大规模调水研究,初步了解了工程技术上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工程方案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978年后,黄河委组织了多次西线调水调查,对1958年至1961年的西部调水方案和研究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结论是:第一,通过前期的大量工作,我们对西部地区调水有了宏观和全面的认识,提出的总体布局框架具有良好的控制功能;其次,引水点越靠近下游,引水能力越大,工程规模越大。考虑到技术和经济的现实,水量调度和工程规模应有一个适当的界限。第三,西北地区缺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相应地,调水工程应分阶段发展,从小到大逐步扩大。因此,在原有的西部大规模大规模调水总体布局框架下,不妨缩小研究范围,从靠近黄河、适宜调水、工程难度相对较大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为今后西部大规模调水积累相应的工作和建设经验。基于这一思路,提出了规划引水线路方案。

国家计委、水利部和专家肯定了这一思路,并于1987年7月决定将西线调水超早期规划研究列入“七五”和“八五”计划。历时10年,黄河委员会于1996年完成了超早期规划的研究。1996年下半年开始规划阶段,要求2000年完成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报告,提出了早期工程开发方案。

2.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后续水源初探

2.1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及后续水源总体构想

目前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每年从长江干流向天河、雅砻江、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的方案,是西部调水的组成部分。后续水源是从长江主要支流调水的延伸,可以延伸到澜沧江、怒江,再延伸到雅鲁藏布江,从而形成从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六条河流调水的西部方案。

这六条河流水源丰富,水量可调,多年平均年径流量分别为通天河124亿m3,雅砻江604亿m3,大渡河470亿m3,澜沧江740亿m3,怒江689亿m3,雅鲁藏布江1654亿m3,合计4281亿m3。当然,引水点不能设在河口地区和河流出口处;考虑到这条河的开发,下游的用水和技术难度,不可能设在低海拔的下游。它只能位于合适的标高,有合适的工程规模,才能获得合适的水量。除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年调水200亿m3外,初步研究假设怒江、澜沧江年调水200亿m3,远期雅鲁藏布江年调水200亿m3,6条河流共600亿m3。

考虑分阶段开发引水工程。以毗邻黄河、开发建设条件相对较好的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为一期工程,以远离黄河、地质条件复杂、基础工作较少的怒江、澜沧江为二期工程设想,以更远、更艰巨的雅鲁藏布江为三期工程设想。

这样才能满足我国不同发展时期对水资源的需求,适应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在高海拔、高寒缺氧、技术复杂的条件下,逐步积累前期工作和施工经验,保证阶段性工程各阶段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2.2西部调水一期工程。

1987年,国家计委在对西部调水30年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西部调水列入“七五”和“八五”计划,并要求黄河委用10年时间进行规划前期研究,重点研究每年从通天河调水100亿立方米、雅砻江调水50亿立方米、大渡河调水50亿立方米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共计200亿立方米。在国家计委的文件中,每年从长江干流向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调水200亿立方米的方案被命名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根据任务要求,黄委会组织数百名勘察、规划、设计专业人员,在调水区及邻近地区40多万平方公里,克服了高海拔、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等困难,开展了大量的勘测、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社会环境等基础工作。

为加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建设,国家计委统一部署地质矿产部、国家地震局、国家测绘局、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四川省国土资源局、国家计委国土规划院、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六省(区)计委、水利厅, 陕西和山西,以及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参加工作,并作出了巨大努力,与1000多人合作。

根据任务要求,黄河委员会于1989年提交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初步研究报告》,提出了开展规划前期研究的提纲意见,并经水利部审定。1992年9月,雅砻江调水工程规划研究报告提交,并经水利部审查批准。1996年6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研究综合报告》完成,上报水利部。同时开展各种专题研究,完成专题报告138份。规划前期研究工作于1996年上半年完成,并及时转入规划阶段。

经过研究,从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中选择了几个引水线路方案。其中主要组为雅砻江、通天河、大渡河及雅砻江支流年引水190亿m3的方案,如图1所示。该方案有三条引水线路。第一个是从雅砻江长旭坝址引水到黄河支流恰公弄,简称长恰线。二是从通天河童嘉坝址引水至雅砻江再引至黄河的自流方案,简称通雅黄自流方案。本方案包括通雅线和雅黄线,其中雅黄线与长茶线平行;三是从雅砻江支流大曲、尼曲,大渡河支流色曲、都克河、马克河、阿克河引水至黄河支流甲曲,简称大甲线。该组合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大西线调水工程(大西线工程马上开工)插图

图1南水北调西线调水线路布置示意图

(1)靠近黄河,水量调节和工程规模适宜。

(2)可以分期开发河流,先开发大渡河或雅砻江。

(3)技术上可行。上述引水方案有两项关键技术:高坝和深埋长隧洞。根据国内专家对工程方案的考虑,虽然当地环境有特殊困难,但在寒冷地区修建200~300 m高的大坝,以目前的筑坝技术是可以克服的,技术上是可行的。关于长隧道工程,中国已建成长江至沁河输水隧道总长,在建的黄河至晋江输水隧道总长超过200公里。从宏观角度来看,开挖长隧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4)工程方案扩展性强,可与后续水源怒江、澜沧江连接。

一期工程的实施,即从长江主要支流调水190亿m3,可解决黄河流域青海、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山西六省(区)主要缺水地区的缺水问题,解决黄河下游断流问题。可获得显著的城市生活供水和工业供水、农业灌溉效率和发电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更加显著,对于促进西北地区丰富资源的开发,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强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时可以增加植被面积,控制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2.3西部调水二期工程

黄河委在开展西线190亿m3调水研究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怒江、澜沧江调水的研究。

怒江发源于西藏北部唐古拉南麓的安多县吉格帕附近。它在中国的面积为135 984平方公里,干流长度为1 659公里,年径流量为689亿立方米。

澜沧江发源于唐古拉北麓的青海省杂多县。它在中国的面积为164 376平方公里,干流长度为1 826公里,年径流量为740亿立方米。

根据地形特征,怒江嘉鱼大桥河床高程为3 100 m,澜沧江昌都河河床高程为3 200 m,比黄河入口加曲低200~300m。自行调水到黄河,需要从怒江的嘉鱼河和澜沧江的昌都河上游调水。以下河段调水不仅需要抽水,而且扬程高,工程规模大。而怒江嘉鱼、澜沧江昌都以上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两河年径流量约300亿m3,可调节水量约200亿m3,占两河出水量的14%。

怒江、澜沧江引水至通天河后,与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有两种衔接方式。一种是自流连接,从这里沿金沙江左岸输水至雅砻江热巴河,再经大甲自流线汇入黄河;另一种是抽水连接,从芳芳经通天河抽水至220 m水头的雅砻江,再经长恰重力线流入黄河。

二期工程的实施,即每年从怒江、澜沧江调水约200亿m3,可继续补充和解决青海、甘肃、宁夏、蒙古、陕西、山西6个省(区)的缺水需求,也可解决新疆部分地区的缺水问题。

2.4西部长期调水工程第三期设想。

从雅鲁藏布江干流向北方调水难度很大,因为海拔低,距离远,工程相当艰巨。设想从雅鲁藏布江以北的支流杨妮河调水。白坝坝址选在这条河流上,河床高程3 100 m,年径流量184亿m3。将修建一座320米高的大坝,年调水约150亿立方米。随着一条65公里长的隧道将水输送到雅鲁藏布江支流本多,本多的河床海拔3 000米,年径流量120亿立方米,并将在这里修建一个330米高的大坝。

以上项目每年调水约200亿m3,水头740 m,180 km隧道(本多至永坝115 km隧道)至怒江永坝。

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雅鲁藏布江北调工程异常艰巨。如果导流点移至干流下游,河床高程会更低,工程规模会更大。如果你向上游移动,水量就会受到限制。更何况,引水区地处寒冷、缺氧、恶劣的气候区,引水线路将穿过念青唐古拉山。地震烈度高,断裂多,需要研究工程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所以,我们这里所说的只是一个长期的假设。

如果三期工程能够实施,可以基本解决包括新疆在内的西北七省(区)的缺水问题。

一期工程与二期工程相连,年可调水量约400亿m3。需修建7至8座大坝,最大坝高330 m,最小坝高150 m,输水隧洞长度729至789 km。工程一、二、三期贯通时,年可调水量约600亿m3,需建9 ~ 10座大坝,输水隧洞长888~969 km。

3一些理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986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