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蜀记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

日记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展现,所以成为文学类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出现得更早。在西方,据说日记可以追

入蜀记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插图

日记是日常生活的记录。因为它的内容和形式不受约束,可以自由展现,所以成为文学类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它都出现得更早。在西方,据说日记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纪年历。这种“编年史日历”是一种记录行星和天体运动的历书。它已成为农耕和游牧民族预测季节变化的重要依据来源。

当然,早期的日记也记录宗教庆典等公共事务,不像今天专门记录自私的事件。到公元初,西方日记开始具备现代日记的特征,如日常生活经历、个人内心表达等。文艺复兴之后,日记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佩皮斯的日记已经成为西方日记中的经典。

佩皮斯生活在17世纪。他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现代英国海军的创始人。他留下了厚厚的一百多万字的日记,其中宗教虔诚、情感表达和对世界敏锐的认知能力构成了这本日记最有趣的组合。佩皮斯的日记当时用密码缩写,直到1825年才被破译。直到20世纪,未经编辑的版本才得以出版。

入蜀记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插图(1)

除了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佩皮斯日记》,还有一部日记备受后人关注。是Het Achterhuis。它的作者是荷兰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日记于1947年以《密室》的名字用荷兰语出版。然后被翻译成英文,作为《安妮日记》出版。《安妮日记》记录了1942年至1944年安妮与家人和几个朋友的生活,为了躲避纳粹法西斯对犹太人的迫害,她躲在阿姆斯特丹一家工厂仓库的密室里。当时外面到处都是屠杀犹太人的纳粹,随时都有被发现的危险。在里面,他们不得不忍受八个人在一个狭窄的房间里的痛苦。这种非人的生活并没有摧毁这个可爱的女孩内心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梦想。她用幽默和娴熟的风格描述了她所看到的一切。可惜安妮没有等到纳粹法西斯倒台。二战胜利前一年,也就是1944年,她被告密,被纳粹俘虏,最后在集中营被杀。安妮死时只有15岁。二战结束后,她的日记被世界上许多国家翻译成中文,在世界各地传播。

外国日记的历史悠久,中国日记的历史也是如此。现在能看到的是商周时期根据枝枝日记记载的甲骨文,应该是日记体最早的记载。虽然充满了占卜,但仍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最早的日记记录。据《隋书经籍志》记载,西汉武帝时期,有《禁中学初注》。虽然是按月编的,按年代体记录,但实际上是一本有“日记”的日记。此外,《唐淑怡·文志》记载唐凯有一卷《每日录》。《宋史·艺文志》记载了唐朝第二年的历法。可见,在受甲骨文影响的官方史书中,无论是人员还是对象,都有一种日常编年史的风格。自南北朝以来,官方史书的日记逐渐用于个人写作或编年史。例如,南朝宗楚的《孟静隋年谱》记录了特定日期的风俗习惯。据唐代记珠冯至“童年读书,数珠记记,日日复一日”,有现代日记体。

入蜀记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插图(2)

到了宋代,日记开始流行。不仅作品数量增加了,质量也有了很大发展。南宋学者周宣曾在《清波》杂志上撰文说:“元代人人都写日记”。可见宋代的文人墨客在记日记上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他们大多关注旅行记录。欧阳修被贬夷陵时,写了一本书《宇易志》,记录沿途所见所闻,广交朋友。当然,不是所有的日记都记录旅程,也记录生活。比如黄庭坚被蔡京陷害贬益州时写的《益友嘉诚》,是了解他晚年的重要著作,内容涵盖了他的所有亲友、饮食起居。后来,连陆游、李日华、叶等人都一再引用它的内容。

北宋亡国后,“赵氏家族”跑到江南,建立了南宋。领土变小,游牧民族不断骚扰,朝廷无力应对,只能媾和。民众和官员对现状极为不满和愤怒,周必达的日记《亲征录》对这段时间做了详细的记录。南宋时期,除了周必达的亲征之外,还有楼姚的《北行日记》、陆游的《蜀中之行》、范成大的《吴记》,都是当时重要的日记。元朝建立后仍存在于世的日记非常罕见。好像只有郭碧的《云山日记》。这本日记记录了他从元朝八月到次年十月在镇江、杭州等地遇到的人,以及当地的名胜古迹、寺院、街道、集市、园林等。是珍贵的地方史料。

入蜀记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插图(3)

明朝建国后,国家稳定,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日记增多。他们中的一些人记录了战争的经历,如张轩、、龚、等。有些记录日常出行,如徐洪祖、马远雕、黄宗羲的日记。也有记录国家大事的典故,如文的日记。这些数量众多的日记为研究明朝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源。尤其是公安派三袁之一的袁中道的《幽居实录》,记录了十余年书画鉴赏过程中所见的人情世故和奇闻异事,文字隽永,淡然处之,让后人不仅能从日记中增加对当时社会的了解,更能从文字中获益良多。

除了袁中道,谭潜的《北游记》也是晚明最好的日记。谭谦,浙江人,生活在明末清初。他出身贫寒,学习非常努力。明朝亡后,他开始关注明朝的历史。据说“六变手稿寄百卷”,并写了厚厚的《国阙》,署名“江左遗民”,以表达对前朝的哀思。在1653年至1656年访问北京期间,他写了《北游》。这本日记记录了北京的气候、地理、景观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入蜀记翻译(入蜀记二十六日发大溪口)插图(4)

到了清朝和民国,日记已经兴盛起来。从朝廷高官到普通有文化的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例如,王士祯、林则徐、翁同龢、吴汝纶、张謇、鲁迅、周作人等都写过日记。他们的日记风格各异,但都记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在后人回顾的过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历史的温度,也感受到了大时代的变迁。鲁迅甚至以日记的形式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从日记的历史发展演变来看,日记似乎记录的是小事件,但包含的却是大内容。佛家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佛”。伟大的历史,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变革,都是从最小的点上揭示出来的。见微知著,关爱日记,其实就是关爱世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0554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