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全文和二十四孝原文)

在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园”里,有一组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石雕。沿着通惠河一路向西,看到的第一个石雕很吓人。我看到一个古代人拿着一个粪桶,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旁边

在朝阳区高碑店村的“孝园”里,有一组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石雕。沿着通惠河一路向西,看到的第一个石雕很吓人。我看到一个古代人拿着一个粪桶,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旁边的解说牌上刻着四个字:尝粪忧。

原来,这是齐国中南部著名人物黔娄《二十四孝》的典故。看到这样的雕塑,让人不禁“怀疑人生”:都2019年了。有必要用这样的“孝顺”来举例吗?

吓人的《二十四孝》

看完《吃屎的烦恼》,往前走几步,意思是“为母埋子”。这是《二十四孝》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它讲述了东汉时期郭巨一个贫穷家庭的故事。为了省下口粮养活母亲,他不得不活埋三岁的儿子。结果,在挖坑的时候,郭巨挖到了一罐金子。从此,一家人不再为口粮发愁,郭巨本人也因其孝顺而闻名天下...在这座名为“为母亲埋葬儿子”的雕塑中,郭巨手里拿着一把锄头,脚下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高度还原了故事场景。

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全文和二十四孝原文)插图“为母葬子”旁边,是“蚊子满身是血”。这也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晋代吴孟八岁的时候,因为家里穷,没有蚊帐,担心父亲被蚊子咬,就守在父亲床边,让蚊子吸自己的血。雕塑中,吴梦的身上爬满了蚊子,看起来十分恐怖。

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全文和二十四孝原文)插图(1)看似不合理的是“哭着要笋”和“躺在冰上要鲤鱼”...在高碑店村这些雕塑的底部,刻着这样一句话:为了教育村民“以孝为先”,特制作《二十四孝》教导后人。

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全文和二十四孝原文)插图(2)然而,人们对这样的“教育”并不买账。一位带着女儿游览通惠河的父亲告诉记者,竖立这些雕塑是为了宣扬孝道。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雕塑背后的故事却无法细细琢磨。“很多故事,就是听到故事,现在的孩子根本不会做,也不会模仿。就说“苦蚊满血”,点蚊香就好。没有人会自己喂蚊子。”他说《二十四孝》里的故事有的可以模仿,有的一看就是编的,根本站不住脚。在景区负责保洁的刘大姐说,她无法理解“给妈妈埋个孩子”的故事:“一个三岁的孩子能吃多少粮食,埋了他能省多少粮食?”

其实鲁迅先生在《二十四孝》中就曾经批评过这种耸人听闻的故事,说它们“谤古断代”。

“原封不动”被诟病。

然而在今天,北京的一些社区,甚至街头巷尾,不加区别地搬出“二十四孝”来“教育”市民的现象并不少见。

在望京文化广场,有一面绘有“二十四孝图”的文化墙。在这里,“二十四孝”的每一个典故都以水墨画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虽然配文是文言文,但配上生动的彩色图片,内容一目了然。

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全文和二十四孝原文)插图(3)对于文化墙上的内容,年轻的父母并不太“感冒”,甚至不时能听到调侃的声音。一位家长说,时代变了,这些内容对现代人已经没有指导意义,甚至已经失去了参考价值。“比如‘玩着玩’和‘浑身是血’听起来就怪怪的。”

然而,现场的一些老人却有不同的理解。“就因为时代不同,问题就不能这么看!”张大爷,77岁,退休教师,对“二十四孝”颇有研究。他说,这些故事都是有据可查的,堪称“有鼻子有眼”,但不是编出来的。“如果非要较真,这些内容真的没有讨论价值。”张大爷说,时代在变,观念也在变。传统的“二十四孝”虽然借鉴意义不大,但至少说明中国人的孝道从古至今一直传承,深入人心。

对于这个观点,很多市民都表示赞同。大家都认为“二十四孝”的故事有历史局限性,但它所承载的孝文化却从未过时。“如果你批注一下,指出哪些是好的,哪些是‘愚孝’,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位老人说,如果把“二十四孝”原封不动地搬到公告栏里,其实是一种“懒政”。这不仅不能发扬传统美德,反而会引起人们的反感。

新的《二十四孝》要出来了。

记者注意到,在养老机构的宣传栏里,很少看到“二十四孝”的内容,但丰富多彩的养老生活是展示的重点。一些社区也意识到了“二十四孝”的争议。在宣传传统美德的同时,他们也开始思考如何为孝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上周,记者在嵩屿南路看到,当地街道的小区外墙上立起了一组“新二十四孝图”,画出了现代人应该如何孝顺的图画,并进行讲解。与古代的“二十四孝”相比,新的“二十四孝”没有隐晦的语录,也没有真理。这更像是一个朋友的建议。

郭巨埋儿(二十四孝全文和二十四孝原文)插图(4)比如《新二十四孝图》最后一张图,描绘了带父母看一部老电影的场景。生动的画风,朴实的语言,让孩子们兴趣盎然,拉着大人提问。

高碑店村“二十四孝”雕塑西侧,竖立着一组新雕塑。这套新雕塑展现了“常回家”、“带爸妈去旅游”、“假期多陪陪爸妈”等温馨的生活场景,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拍照。

“直接把‘二十四孝’拿出来肯定不合适。但我们需要思考新时代的孝道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养老文化高级研究员程华认为,在古代,“二十四孝”的精神内核不是“孝”,而是三纲五常的维护,所以出现了一些反人性的故事。“今天,当我们谈论弘扬传统美德时,我们必须回归人性。”

他认为新时代的孝道应该尊重人权,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友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才能让大家接受并效仿。

什么是“新孝道”

作为孝文化论坛的组织者,程华对养老文化和养老理念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新孝道的核心精神应该包含六个关键词,即关心、支持、理解、自由、尊重和学习。

他说,子女要孝顺,就要学会如何照顾好老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白衰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才能真正敞开心扉接纳老人。“衰老的状态不是你说出来就能理解,而是你必须学会理解。”

程华说,孝敬亲人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国社会的基本文化,也是团结每一个中国人作为家庭单位的核心力量之一。即使在居家养老方面,孝文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全社会都在关注养老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从产业的角度去关注,而忽略了养老背后的文化内涵。他呼吁,全社会应该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和总结:新时代孝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来源:北京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9390.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