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简称闽怎么读(闽这个字读什么音)

福建简称“闽”,又叫八闽,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由于历史上朝代更迭,七民、九民、十民的称谓鲜为人知。很多人认为福建之所以有“闽”这个缩写,是因为母亲河闽江。其实这

福建简称“闽”,又叫八闽,早已为大家所熟知。但由于历史上朝代更迭,七民、九民、十民的称谓鲜为人知。

很多人认为福建之所以有“闽”这个缩写,是因为母亲河闽江。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闽江最早记载于南北朝时期。据《李周下关》记载:“官党掌管天下地图,以统天下之地,据理其邦和都城:四夷八夷。福建、九明克、吴荣、刘荣的人民……”这是我们对“福建”最早的记载(我觉得《山海经》不够官方[呲牙])。东汉郑玄注:“福建颇异……四、八、七、九、五、六,周所服国数。”此时的“七闽”应该是中华文化进入福建之前福建的七个部落。地区应该是福建全境,浙江和江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广东东北部和潮汕的部分地区。清代蔡永健(1776 ~ 1835)在《西山杂记》中指出:“福建省周代有七省,其地区为全郡佘氏、三山户、建州高山、邵武武夷、张延龙门、张钧南部吴泰、甘婷越山。这七家叫做七个福建。”高山族和武义族是岷江上游的闽越人;三山一族不仅在福州(福州别名“三山”,即玉山、五山、屏山),在泉州、漳州也有,又称阿妈,即闽江下游及沿海水系的闽粤人;泉州的畲族大多分布在安溪,离漳州华安很近。与南台坞周边的漳浦、龙海蓝星社、龙岩龙门同属一个源流,都是畲族,即历史上的畲族或瑶族。汀芷客家人,又名越山,传统上被闽南人称为“客家人”。所以这个地方的客家人不等于今天的客家人,而是客家汉人进入闽西之前的土著,和赣南、粤东北基本属于同一个分支。

汉文化进入福建后一直到北宋,设置了福建路,现在就设在福州。此时有6州2军47郡——福州12、建州7、泉州7、南建州5、汀州5、漳州4、邵武军4、兴化军(1979年起)3。此后,福建长期保持8个国家级行政区划。但这一时期福建又被称为“七闽”,用来指福建周边地区。比如北宋年间,福州人蔡伯熙四岁就能写诗,是个神童。赵恒、宋真宗对他的诗《赠蔡伯熙》大加赞赏。诗的第一句“七闽山水皆美景”高度概括了福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杰地灵,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大文豪苏东坡在《送张芝芳姬府赴福建六和殿曹办事》诗中说:“空使吴公子怨不留人,青山长,七条福建路长。”此外,苏东坡在《乾州八卦·序》一文中还说,江西赣州的地理位置是“东有福建七省,南有五岳”。直到南宋,“八闽”才正式取代之前的七闽,成为福建的别称。福建最早被称为“福建八杰”的是南宋状元、乐清人王和南宋大学者朱。王在孝宗道四年(公元1168年)任泉州知府时,在州衙门写道:“八闽为天下第一处,人文天下第一郡”。朱还在闽清白岩山题写了“八祖”四个大字。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福建分为福州、建宁、延平、邵武、兴化、泉州、漳州、汀州八州。成化九年(1473年),恢复废弃为郡的福宁府(今福建省宁德市,今宁德市霞浦县),直属布政司。明朝末代,福建有八郡一州,“九闽”的别称应该始于明朝。

清代,福建承袭明制,设置福建行署。省内有福州、兴化、泉州、漳州、延平、建宁、邵武、汀州、符拔和抚宁。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改夏门为“思明郡”。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改台省为东都,设承天府,设天兴、万年郡,并在澎湖设绥靖部。郑景治台省时,改称杜东东宁,以天兴、万年两县为州。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廷统一台湾省后,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三县一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府升为福宁府,这应该是福建别称“十闽”的开始。台湾省和福建有血缘关系,所以在台湾省可以听到闽南话、客家话、福州话。顺带一提,清初由于郑之龙与满清勾结,放弃福建阵地,抢攻分水关、仙下关(一个小日本打不过的关口),满清进入福建。建宁府(南明首府,今南平建瓯)发生大屠杀。我一直认为建宁府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逐渐失去了福建的都城,这种类似南京大屠杀的悲剧是重要原因之一。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政府另立行省。这时,福建又回到了九夫之师。

最后,希望台湾省早日和平统一。[笑][笑][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777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