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高的建筑(中国高楼排名前十)

“万国建筑群”“所有民族的建筑”在上海的外滩,矗立着一座租界洋房,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现在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群,堪称“

上海最高的建筑(中国高楼排名前十)插图

“万国建筑群”“所有民族的建筑”

在上海的外滩,矗立着一座租界洋房,汇集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现在是上海的标志性建筑群,堪称“网络名人打卡景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外滩“第一高楼”外滩17号。

外滩17号-紫林西报业大厦

原《紫林溪报》大楼位于中山市东一路17号,是上海最早由外商创办、发行量最长的英文报纸《紫林溪报》的总部所在地。它是20世纪20年代上海最高的建筑。它是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成功结合,199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建筑的诞生:

1901年,上海大地产商马里斯以外滩17号地块为资本,入股《紫林西报》,折合成该报总股份的47%,从而担任拥有经营权的董事长。因为《林西报》这个词挺成功的,所以决定建一个新的报社大楼。该建筑由德国和外国公司设计,于1924年完工。

提到这栋楼,就不能忽略楼名里的林西报两个字。

《林西报》的前身《北华捷报》创刊于1850年,是中国第一份新闻报纸。报纸名称中的“北化”是什么意思?原来,在《南京条约》规定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上海是最北的一个,所以很多外国人都称上海为“华北”。因此,北街新闻得名。

1864年,《北华捷报》的发行人子林杨航扩大了该报1856年增加的副刊《航运商报》的业务,改名为《子林西报》,独立发行。《北京捷报》成为附属于《紫林西报》的周报。直到1870年1月,两家报纸合并。此后,《紫林溪报》逐渐成为上海公共租界工商所的喉舌,而《紫林溪报》在上海最早采用了路透社电讯,因此总能领先于其他外国报纸。

发展历程:

1900年,紫林杨航落户外滩17号时,还只是一栋三层的“东印度式”砖楼。大楼建成后,紫林溪通讯社只使用三层,其余出租给几家保险公司。主租户是友邦人寿保险公司。《林西报》在上海解放后继续出版,但因报道不实,受到上海军管会警告,1951年停刊。

该报停刊后,该楼被接管,由内河航局等单位使用,并改名为桂林楼。1957年移交上海房管局,上海内河管理处、丝绸公司等单位长期租用。直到1995年,友邦保险公司通过房屋置换取得了业主对该建筑的使用权,该建筑更名为“友邦大厦”。

建筑风格:

作为外滩的“第一高楼”,紫林西宝大厦的主体连同顶楼下的夹层、顶层塔楼和地下室,实际上是11层,总高度40.2米。

建筑的一层和二层布满粗糙的巨石,中间的三至七层采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装饰着古典的圆柱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为单调的平面增添了一丝活泼。巴洛克式的塔建在顶部的南北两侧。那么,如果在当年上海第一高楼前自拍,能拍出完整的照片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9105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