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gdp(孝感gdp)

历史性的一刻!全新的一步!1月25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达到2541.31亿元,按可

黄冈gdp(孝感gdp)插图历史性的一刻!全新的一步!

1月25日,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达到254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8%,增速快于全省0.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武汉都市圈第一。

这标志着黄冈交出了新世纪以来最好的成绩单,实现了“十四五”的良好开局。

这说明一年来,全市经济持续稳步回升,从一季度的整体落后到四季度的加速追赶,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发展布局的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有力的、有效的。

这意味着黄冈不仅为全省经济发展重回“主轨道”做出了新的贡献,也为黄冈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41.31亿元,浸透着超乎寻常的努力。

艰难困苦,玉如成功。

241.31亿元的经济总量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进行的不平凡的奋斗,充满艰辛,来之不易。

2018年,我市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2020年,该市遭受严重疫情,GDP从2019年的2322.73亿元下降到2169亿元。

2021年,第十四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们要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恢复应有的增长。但是,一季度我市经济运行面临倒退的危险,落后的隐忧,发展的困难。

思想的总阀门不打开,发展的活水就永远流不出来。一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坚持以理念破冰,以发展为重点,以发展开路——

先发优势优化发展机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办法》等9项政策、6项“一业一策”密集出台,对症下药,推动力度空前。

先力提升干部能力:连续举办五期政府系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训班,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经济治理能力。

以高质量发展为英雄,实行月度(季度)集中晒发展业绩,半年培训考核,年底结账...在黄冈,以前思考发展,谋求发展空的激情高涨。

去年7-8月,在疫情后的加速恢复阶段,我市又遭受了一轮输入性疫情和舆情的冲击。

从低谷中崛起,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灾后重建,疫后振兴,黄冈打了一场又一场仗,步步为营,以“一人十人百人百人百人百人”的腾飞劲头,拼回了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刷新了发展的新高度。

3.8%的增速从2021年第一季度的第14位、2021年上半年的第13位、2021年第三季度的第5位跃升至全年第3位,标志着黄冈全省经济发展被动落后的局面得到扭转,步入了加速赶超的“快车道”。

241.31亿元,蕴含赶超和跨越的密码。

擅长你所做的,但只做你所做的。

241.31亿元,传递着跨越式发展的信号,蕴含着赶超的密码。

发展不足是黄冈最大的现实。黄冈在哪里?黄冈是怎么做的?

从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到市第六次党代会,黄冈在对标表中确定了“坐标系”:

理念层面是展望未来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办实事,加快振兴,谱写新篇章,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

宏观层面是承担使命的功能定位:“一区两城”;

中观层面是掌控全局的“城市发展布局”:主城区崛起,两带协调,多点支撑;

微观层面是科学明确的“基本路径”:工业化、工业化、城市化。

“四位一体”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构成了黄冈发展思路的系统完整体系。

一年来,全市上下以此为引领,紧盯工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千方百计锻造长板、补短板、铸新板,增强发展动力、提升发展质量。

“相同”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黄黄高铁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唐家渡港区一类水港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人民药业、TCL智能制造等同链条标志性项目加快推进,光谷科技走廊黄冈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

加快在规划、交通、产业、科技、民生等重点领域全面融入大武汉,加快同城化。

“入”的动能持续增强——

为项目之王跑“黄冈速度”:大力推进专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开展9次“集中签约+集中施工”活动。全市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95个,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73个。民间投资增长20.8%,工业投资增长19%,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6.6%。

编制全市“1+10”产业地图,建立重点产业链“双链长”制度,努力延伸补充链条;以黄冈高新区为主体整合都市工业园区,促进都市经济、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农业产业经济的竞争性发展。

一个“强”磁场逐渐形成——

对于一流的一体化改革,“一企一策”解决了问题,促进了营商环境建设的转折。全省综合营商环境评价排名第八,较2020年跃升5位。

受营商环境强磁场吸引,2021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5.56万户,居全省第二。

“稳”的形势在不断好转——

GDP实现历史性突破;上海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位居全省第二。固定资产投资、社会福利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3.6%、22.1%、35.6%,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扭转了去年初经济运行中全局性、整体性落后的被动局面。

241.31亿元,进一步坚定了全市发展布局的信心。

区域竞争的主体是城市竞争,越强的县越强的黄冈。

“主城区崛起,两区协同,多点扶持”——从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到市六次党代会,再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黄冈这个市辖区的发展布局一再被强调。

谁是英雄,谁是英雄?让我们看看如何开发该领域。

2021年一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各县市主要经济指标排名表刊登在《黄冈日报》头版。今年1月,在各县市举行“3322”比赛,鼓励人们迎头赶上。

城市发展的布局使黄冈各地有了方向和目标,涌动着发展的势头,涌动着振兴的浪潮。

承担起“主城崛起”的历史使命,黄州区、黄冈高新区、黄冈琳琳空经济区、光谷黄冈科技园全方位融合发展、产城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经济、总部经济、飞地经济,打造第一城;

对于全省“三个一百工程”,麻城市、武穴市分别通过建设全国石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市、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千亿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力争挺进“全国百强”。

……

有胸就能进前九。担负起加快振兴的使命,黄冈儿女正在奋起直追,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拔节生长,积蓄成势,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2021年,黄州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达到301.6亿元,总量由去年的全市第四位上升到第三位。增速达到16.5%,位居全市第二;

2021年,麻城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达到410.25亿元。增速达到16.6%,位居全市第一;

10个县市,1个花了400亿,2个花了300-400亿,4个花了200-300亿,3个花了100-200亿。

这组数据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主城加快引领,南北共舞齐飞,多点发力、全面开花的全新格局正在形成,这进一步坚定了我市深入实施城市发展布局的信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699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