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小时候养尊处优,以少爷的身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这位少爷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但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15岁的巴金就

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小时候养尊处优,以少爷的身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

这位少爷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但在五四运动爆发的1919年,15岁的巴金就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受新思想的影响,他开始转变成一个新青年。他正式想写点什么的时候,大概是1927年在法国留学的郁闷岁月(在法国蒂埃里堡,巴金觉得“郁闷无处发泄,于是写小说。”1929年完成第一部小说《家》(原名《死》),抗日战争爆发后,陆续出版《春天》。这三部小说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激流三部曲》是一部以巴金的四川家庭生活经历为题材的代表作,描写了传统封建家庭高家的衰败。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1)

家,作为巴金的第一部小说,我觉得他的语言很一般。虽然他能流畅地跟着单词走,但并没有什么精彩之处。在后两部小说的创作中,可能是为了保持与《家》人物的一致性,《春秋》的语言采用了平实质朴的风格,但却比《家》更为成熟。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2)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3)

读了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内心经历了从震惊、不屑到敬佩的巨大变化。当我读到巴金《家》的前三分之一时,我首先被它的文字所震撼。我不相信巴金用如此平淡的文字写出了这三部令人惊叹的杰作。读到1/2的时候,我对他封建家庭里三个少爷(尤其是觉慧)的鸡毛蒜皮的争吵感到不屑;但当我把整本书读回家时,我对巴金产生了由衷的敬佩。我真的很佩服他作品中的人物,有如此鲜活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的形象。忘不了封建家族觉新最后一个守墓的叛逆者觉慧,也忘不了素质高、温柔贤惠的瑞珏,忘不了多愁善感、受压迫的梅。

首先不得不说,《家》里的文字真的平淡无奇。作为一代文学大师的处女座,里面的文字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至少不能为他的文章加分。我甚至在书上看到了下面的话:

一个乞丐小孩,穿着一件又脏又破的衣服,靠在石缸上,在低声哭泣。他埋着头,蓬松的头发散落在水面上。

这段话只能说是恰如其分,但并不出彩。我的大学老师也承认,巴金对风格的贡献并不大,是用自己的热情创造出来的。但谁能仅凭一段文采斐然的文字就否定巴金的才华呢?

所以,第二点,我要为我之前的无知向巴金道歉:我不应该仅凭一个文学大师的第一部小说的文字,就放肆地否定巴金的才华。你不应该在没有读完一本书之前就对它发表评论。

幸运的叛逆者—觉慧

在看到觉慧离开之前,我以为觉慧只是一个无知的少爷。就像曹禺话剧《雷雨》中和周家的结合。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4)

他信奉人道主义精神,不坐轿子,而是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生活规则,不能与之完全决裂。

他爱上了他的女仆,但在和秦之间摇摆不定。他充满浪漫和激情的幻想,天真得可笑。比如仅仅因为一本书的影响,他就认为不应该轻易挑起自己的情绪。后来,在冯明最需要他的时候,他没有注意到冯明的异常,因为他沉迷于自己的理想世界。

虽然从根本上说,鸣凤的死是因为残酷的家族封建主义。但在某种程度上,冯明的死与觉慧对她的忽视有关。甚至在那天晚上,冯明也跳进了湖里。觉慧想了一夜,最后决定放弃那个女孩,这也说明他对这段暗恋的不负责任。

如果后来觉慧没有逃跑,他就会从青年中的觉醒者变成妥协者甚至堕落者。没有新思想的洗礼,觉慧的故事和古代那些富家子弟和丫鬟的故事没什么两样。

我觉得下面的描述最能体现出觉慧孩子气的一面:

他最近在北京出版的半月刊《奋斗》上读到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最后,作者像教训一样告诫年轻人:“你们要反对爱情,不要轻易挑起爱情。”虽然这篇文章的理论基础很薄弱...觉慧颤抖着读了这封信。他极为感动,发誓要像作者希望的那样做一个年轻人。

我觉得对这个地方的描写最能体现出觉慧的天真。这充分说明觉慧有时缺乏辨别新事物的能力。他对新奇的追求不仅仅是受到新事物的启发,也意识到了新事物的优越性,以及青年的求异思想和追求新潮流的心理。

同时,觉慧的离开是偶然的。毕竟他缺乏斗争的策略,在封建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你没有去世的高父;在家里排名第三,能够接受基本正确的新式教育,他很难走出贵族家庭,过上自立独立的生活。

但是很明显,觉慧自然有他的可爱和尊重。看了我的书的后半部分,我开始佩服这个大胆而幼稚的觉慧,但是他会继续成长和成熟。虽然他有各种缺点,但他愿意不断提升自己,坚持正确的方向,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为了追求自由民主,他付出的最大代价是与生他的家庭决裂,只身前往上海。

有很多地方体现了觉慧的进步思想。书中有两个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点:

“我三哥一直怕别人说他坐轿子,他是人道主义者。”

总是那句老话“你要我死,我不死不孝,一个父亲要儿子死,不死不孝”,“万恶之源,万德之孝为先”。我越读越生气。后来,我忍不住撕掉了这本薄薄的书。我想撕一个,也能少伤害几个人。

他如此公开反对封建礼教,我想这里不用我分析了。

觉慧是幸运的。鸣凤的死唤醒了他,而不是让他沉沦。后来又目睹了梅表姐和瑞玉被封建家族和吃人的礼教迫害致死的悲剧。亲人的牺牲和牺牲并没有使觉慧麻木,反而使觉慧更加愤怒。他没有在沉默中死去,而是选择了在沉默中爆发。最终,他毫不犹豫地与封建家庭决裂,投身于波澜壮阔的革命运动。

苦心经营的叛逆者—《春》中的淑英和觉民

如果说觉慧的离开还是偶然的话,淑英的离开和觉民在春天的奋斗都是苦心经营的结果。

淑英本来就是一个活泼的女孩,在小说《家》里很活泼。可是春天,因为克明把她安排给了陈克家的次子,她郁郁寡欢,变得懦弱悲观。陈家二少爷道德败坏,爱赌博,是个花花公子。淑英听命于父母,嫁给陈家二少爷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般来说,性格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淑英的天性本来是乐观向上的,但在《春》这本书里,由于后天因素的影响,她的性格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这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性格的扭曲。

淑英叹了口气,缓缓答道:“其实不管选哪个都一样。我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事情。”这有点悲哀,类似于闫明。

淑英的意思是她根本决定不了自己的婚姻,选哪个都一样。)

以上是舒颖在《春天》一书中的表现。其实不止这一个。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这样的描述比比皆是。巴金不仅运用了语言描写,还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刻画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然而在家里,淑英无忧无虑,喜欢对觉民守口如瓶。比如《家》描述了淑英吹笛子的场景:

淑英看见觉新吹笛子,就从觉民手里接过来说:“笛子太安静了。让我吹笛子。”悠扬的笛声击败了微妙的笛声...

(当时他们在吹苏轼的《水调歌头》)

这样一个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甚至有点大胆的小女孩,因为一场不自愿的婚姻,变得多愁善感,真的很可惜。如果没有秦和觉民的帮助,她也许会像梅和云一样,在她最美好的年华里凋谢而死。

幸运的是,她从未放弃希望,坚持学习先进文化,比如学习英语,阅读西方小说。终于,在自己的努力和外界的帮助下,她在结婚前几天脱离了这种令人窒息的封建环境,成为觉慧离开后的第二个叛逆者。

觉慧走后,觉民成了觉慧的性格,但他比觉慧更成熟,也更有战斗策略。同时,他也是一个坚定的“激进派”,成为后期整个人物中的关键人物。他是新人们中的佼佼者,是这个死气沉沉的封建家庭中诞生的新生力量的骨干。他帮助淑英逃跑,拒绝和琴行办旧式婚礼,帮助舒华去新学校读书,都体现了这一点。

其实在《家》中,觉民是一个介于觉新和觉慧之间的人物。他温柔谦逊,不像觉慧那样冲动幼稚,也不像觉新那样软弱无力地追求“低头”和“无为”。面对家庭纠纷,他有时会选择妥协,但面对原则性问题,他不妥协。比如他和秦的婚姻。

后来在《春》中,云、梅少爷的家庭悲剧,柯安的荒唐事,使他的性格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变得更加反抗,最终成为家族中的“激进派”。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5)

双面性格的人物—高觉新

觉新是我最可怜的人物。他接受了新的教育和新的思想,但他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他软弱的性格和社会、家庭不利条件的压迫,使他成为封建礼教最后的守墓人。他反抗的最晚,但觉醒的最早,所以受的苦最大,受封建礼教毒害的时间最长。

但这些不是我想说的。

因为在最后,我也看到了巴金给他的希望。他在信中坦率地说:

“我的志向没有死。”

我觉得这是巴金在这篇文章中给他的最大亮色。虽然觉新有黑暗的过去,但我在觉新身上看到了封建的不幸,但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新生活的希望。因为长子的地位,他不能顺从自己的心,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但他帮助觉慧逃走,为觉慧和淑英提供路费,这一切都说明他的野心没有死。高家分崩离析后,觉新将开始新的生活。他不再是高家的长子,而是新家庭的一员,这是他改变的机会。我相信他有能力抓住这个机会。

最后,关于觉新,我觉得他是最真实最合适的人,所以他也是最能打动人的人。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6)

关于次要人物和文章色调

沈师爷和梅是我既可惜又讨厌的角色。他们是封建礼教的陪葬品。一方面是无知,一方面是因为无知在害人,自己却不自知。我可以可怜他们,但我更讨厌他们。因为他们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

底层还有一些真的很穷的人,比如张碧秀这种穷演员,这里就不赘述了。

同时,这个系列小说是以新派人物的视角展开的,所以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难免带有新派人物的色彩和价值观。比如秋天,我们总是用一种憎恨和怜悯的态度看着它们。他们从柯安和丁可的丑闻中吸取教训。就独特群体而言,模仿成年人的行为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未来可能会有改进的希望。

《激流三部曲》虽然小说主题严肃沉重,但整部小说却因为这群叛逆者而充满了理想信念。无论是觉民、觉慧、秦、淑英、淑华还是云、鸣凤、翠环、栖霞……这些人都是那么单纯可爱。黑的是黑的,白的是白的,主要的灰色人物很少,只有觉新和克明。这种普遍的亮色也体现了一种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种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的生活态度。如果说鲁迅的希望是在绝望中生出希望,那么巴金的希望就是他对希望的坚定信念。前者冷而尖锐,后者温而尖锐。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7)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巴金被授予什么称号)插图(8)

激流三部曲与《红楼梦》

激流三部曲,一气呵成,激荡人心。尤其是《家》的结尾让我哭了。《激流三部曲》确实充满了巴金的写作激情。就算他在风格上没有太大贡献,也可以叫大家。

《红楼梦》和《激流三部曲》都是关于家族兴衰的小说,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前者有反抗封建礼教的色彩,后者有深刻的反封建礼教的主题。《红楼梦》因为时代的压迫,看了疯狂,看了难受。与之相比,激流三部曲更是斗志昂扬,色彩鲜明,给人一种读完之后的力量和勇气。

同时,看完《红楼梦》,再看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估计大家都会有一种大煞风景的安慰感。贾宝玉和林黛玉朦胧而崇高的觉醒意识,以及他们找不到出路的低声徘徊,真的成了《家·春·秋》中燎原的星火和康庄大道,让我们相信未来永远是美好的,让我们对生活充满希望。

这是鲁迅先生说的:

世上本没有路,但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了。

#巴金# #文学# #经典阅读# #经典文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8246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