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绵居残片。直到这一地区的两个统治者,在迷雾时代强行通过!久居四川的诗人李白写下《蜀道之难》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就在离他纵情歌唱“成都九天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绵居残片。

直到这一地区的两个统治者,在迷雾时代强行通过!久居四川的诗人李白写下《蜀道之难》这本书的时候,并不知道,就在离他纵情歌唱“成都九天开,千家万户来画图”的地方不远的川西平原沃野之下,埋藏着这样一个瑰丽而神秘的“三星堆王国”。

3月20日,“中国考古学”重大项目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新闻通气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会上宣布,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遗址有了新的重大考古发现。1986年发现的两个“祭祀坑”旁,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了金面具、鸟形金饰、金箔、彩绘青铜头像、巨型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玉琮和玉器等。今年是中国现代田野考古100周年,三星堆的最新考古发现是对中国考古百年最好的致敬。

3月30日,经四川省文物考古厅批准,《中国报道》记者陪同从事考古发掘工作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走进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现场,亲身体验了这一世界罕见的考古发掘。

科幻迷的“考古温室”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1)△三星堆遗址考古大棚。

从成都市区最繁华的春熙路向东北方向驱车50公里,来到三星堆遗址“祭祀坑”考古现场。

沿着马路走,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三星堆”的标志。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两公里,鸭河南岸不远处,遗址祭祀坑前一片田园风光。一大片绿色的麦田被野花环绕,田野间竖立的褐色建筑标志着这个地点的独特性。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区周围有一圈高墙,一扇大门将内外隔离。

1986年,震惊世界的三星堆一号坑和二号坑就从这片沃土上被发现。3.95米高的青铜神树、2.62米高的铜像、1.38米宽的青铜面具等数千件稀世珍宝,将广汉这座2000年古城的历史推向了更遥远的人类文明源头。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三星堆遗址迎来了新一轮考古发掘的高潮。

进入发掘现场,看到的景象与记者以往采访经历中“背对黄土,背对天”的传统考古发掘现场完全不同。在一墙之隔的发掘区中央的高地上,一座大型考古温室赫然耸立,黑色的钢结构建筑在一片空广阔的田野中显得格外壮观,像是高科技产品的现代化作坊,身着防护服的考古人员就在其中一个温室里。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2)△考古温室中的考古室呈“L”形分布。

考古大棚覆盖了所有6个新发现的“祭祀坑”,不受风雨影响。每个按数字编号的考古小屋对应一个发掘坑,整体呈“L”形分布。这些坑都是长方形的,面积从3.5平方米到19平方米不等。记者看到,一号坑至八号坑都有K1至K8的标志,1986年挖掘的一号坑与二号坑之间的距离约为30米。

据介绍,在21世纪的前10年,三星堆遗址被勘探过两次,没有重大发现。直到2019年底,考古学家在为展示1号坑和2号坑而建造的平台上有了意外的发现,冰山一角在3号坑露出,这导致了进一步的挖掘,从而逐渐发现了6个新的“祭祀坑”。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辛中华向《中国报道》记者指出,此次发掘的6个坑与1986年发现的1号坑、2号坑在形状、朝向上基本一致,都是东北向西南走向,只是坑的大小、深浅不同。被挖掘的一号坑和二号坑原本用玻璃罩覆盖,但为了满足这次考古工作的需要,已经临时回填。目前考古发掘还在继续,预计会陆续有更多新发现出来。

考古室的“黑科技”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3)△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在3号“祭祀坑”工作。摄影/蒋虹静

在三星堆遗址发掘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类似“手术室”的考古发掘室。“每个‘祭祀坑’都有单独的发掘舱,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出土文物的环境与发掘前一致。”辛告诉记者。

为了尽可能避免外界对考古环境的影响,考古发掘室采用防紫外线双层中空玻璃,通过专业水冷空调节设备保持恒温恒湿。箱内温度控制在20℃~25℃,湿度控制在80%,波动小于5%。温室和挖掘室之间的地面铺着一张大地毯。在进入发掘室之前,考古工作者需要更换防护服,戴上头套和鞋套。

身着白色防护服的考古人员在发掘舱里紧张地做着各种工作,他们有的一起记录、讨论数据;有的用单反相机和反光器材拍摄坑内文物;有人合作操作设备进行探坑;一些人正在采集土壤样本;有的躺在下沉的平台上,用竹刀一点一点清理文物上的浮土…

《中国报道》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些坑内的一小部分炭象牙已经露出顶部,坑底散落着一些圆形的金箔和待出土的玉器。其中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的三号坑最为引人注目。大口方形雕像和圆形雕像等青铜器物可以看到与倒下的青铜人物层层叠叠。精美的纹饰依稀可辨,有的青铜器上还能包上象牙。辛中华说,每个中大型器皿取用前,都需要用保鲜膜从外面包好,然后放入专门的转移架,填满海绵。将3D建模石膏固定并风干以进行整体提取。

发掘舱的另一项“黑科技”是安装了强大的工作视频记录系统,8台400万星级网络摄像机和1台工业全景摄像机,可以全方位无死角记录考古全过程,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而且可以实时传输到现场应急会诊室,还可以通过专家会诊系统实现远程文物会诊功能。每个考古发掘舱都配备了双桁架结构,装载了载人系统、KBK升降装置、纹理采集和3D/光谱信息采集系统,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30多年前的发掘受条件限制。当发现大量文物堆积成‘祭祀坑’,无处可去时,为了保护文物,起初只能安排最轻的女队员下坑,踩着象牙小心翼翼地工作。大立人在被齐新下坑的时候也被大家的配合耽误了,难免对文物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现在,所有的考古学家都成了“/[/]。有着几十年田野考古经验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工作站站长于蕾向《中国报道》记者感叹,“这次我们真的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的最前沿。”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4)△考古人员正在现场工作室工作,桌上放着3D建模文物提取“外衣”。

考古大棚另一侧,应急检测分析室、有机文物应急保护室、无机文物应急保护室、微量物质应急保护室、应急保护设备室、考古工作室、文保工作室一字排开。实验室里,3d扫描仪、多谱仪、便携式X射线荧光、扫描电镜、超景深显微镜等设备一应俱全。这些设备是专门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搬过来的,一些分领域的研究团队都在自己的实验室里。负责检测的肖青告诉记者,每挖掘10厘米,就要做三维扫描和土样提取,现场检测土壤的酸碱度、含水量等参数,判断文物的保存环境。应急保护室的工作人员分别对出土的无机文物、有机文物、遗迹进行现场应急保护和整体提取,便于移至实验室后进一步研究保护。

唐飞介绍,过去包括良渚考古发现在内的很多考古项目中,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工作是分开进行的。当一线考古人员的野外工作完成后,提取的文物和环境样本被送往后方实验室进行后续研究、分析和文物保护。考古发掘现场将文物保护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实验室就在现场。将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全过程紧密结合,在最佳时间保护文物,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干扰,为下一步考古发掘提供最丰富、最准确的信息参考和指导,从而有助于得出更准确的结论。这是一项重大创造。

空昔日强大的“多兵种”联合作战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5)△考古人员用电脑查看新发现的象牙雕刻并记录。摄影/沈博涵

从去年9月开始,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的专业队伍进驻三星堆“祭祀坑”考古发掘现场。参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发掘和文物保护的工人约200人,其中“90后”150多人。

“上海大学的团队主要进行了三号坑的发掘,这是目前发现文物最多的一个坑。大量青铜器和象牙叠放在一起,这里发现了大口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负责4号坑,发现了大量象牙,尤其是一层竹灰,值得进一步调查;川大主要负责5、6、7号坑,5号坑发现半个黄金面具;北大的团队负责8号坑,这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坑……”辛中华如数家珍。记者注意到,每个工作人员的防护服手臂上都有各单位的标志,背面标明自己负责的具体工作,有的还画了海贼王等各种俏皮的卡通图案,一看就是“90后”。

“除了我们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这个考古工作前后高校科研团队同步工作的规模是空。”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执行组长冉红林说。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6)△来自高校的“90后”考古学家正在努力。

“这次参与三星堆发掘,是我学术生涯中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估计以后很难超越参与考古工作。”来自上海大学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许告诉《中国报道》,这次来现场的团队由上海大学文学院考古系和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所的人员组成。作为此次新发现中发现最早的坑,三号坑的填土已经清理完毕。保守估计有青铜器109件,象牙127件,玉石器8件。青铜器包括跪像、方形雕像、神树和祭坛。上海大学后方还有一个更大的团队,目前正在实验室对返回的样品进行密集的同步分析检测。

作为考古发掘的“东道主”之一,四川大学专门组建了一支由15名教师和21名学生组成的庞大队伍,主要任务是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共同发掘5号坑、6号坑和7号坑。此外,川大组建了包括冶金、植物学、环境、体质人类学、动物、文物保护等研究领域专家在内的庞大科技团队,为现场提供实时支持,必要时将第一时间飞往现场。

据四川大学考古队介绍,在5号坑还发现了象牙和象牙制品、金箔以及金器、铜器和玉器,并出土了一个大型黄金面具。6号坑发现疑似“木盒”和“木器”,木盒内部涂有朱砂,是目前发现的8个坑中最特殊的,引起学界诸多猜测,其中面积较大的7号坑出土的器物是今后最值得期待的。

“我非常兴奋地看到许多来自各个大学和研究小组的北大高年级毕业生,如于蕾和颜洪林,分别担任考古负责人和执行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秦宁告诉记者,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派出的工作组包括4名教师和10名学生。北大的“后援团”相当强大: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华教授、前院长雷兴山教授坐在后面担任学术顾问;为解决三星堆遗址年代长期存在的争议,国内碳14测年领域的权威团队吴晓红教授承担了三星堆遗址的系统碳14测年工作。此外,多位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方面的专家也作为学术和后方保障团队深度参与。

秦宁《中国报道》记者称,北大的团队主要负责8号坑的发掘。八号坑是目前发现最晚、面积最大的坑。坑口长5.1米,宽3.8米,坑口面积约19平方米。目前进展不快,但也发现了一些可能与建筑结构有关的玉器高脚杯和遗存,包括红烧土块、炭化木、碎石等。

“根据前期进行的探地雷达和高灵敏度金属探测结果,八号坑下部有大量高密度金属堆积,推测是以青铜器为主的祭祀品,非常令人振奋。”秦宁说,“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4月底就能清理到主要器皿的堆积层。我相信会有惊喜。”

多学科专家“飞行指导”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7)△考古人员正在坑内作业,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每一件文物。

此外,还有大量“飞行专家”前来指导。五号坑金面具发现后,中国国家博物馆两名文物保护专家飞赴现场,在文物保护实验室开展了金面具的研制、校正和文物样品的分析检测工作。在具有丰富象牙考古经验的湖北省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吴顺庆的指导下,工作人员在发现的象牙上铺上湿毛巾并包裹保鲜膜,避免了以往象牙被空气体脱水后迅速粉化的遗憾。

鉴于可能发现的丝绸痕迹,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周云提前飞赴四川培训考古人员。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专家组的指导下,工作人员首次从4号坑部分青铜器上成功提取出疑似腐朽纺织品的残留物,并进行了高景深显微镜测试,找到了清晰的纹路。然后,通过提取样本土壤,检测丝蛋白残留物,证明三星堆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使用丝绸…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8)△无机文物应急保护室内,考古人员正在认真讨论。

“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有明显的火烧痕迹,这项研究成为重点研究项目。是焚烧还是故意焚烧,是在坑内还是坑外点燃,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用什么助燃剂熔化了青铜器……为了了解当时祭祀坑的燃烧情况,我们还第一时间引入了消防领域的专家参与研究,以解开谜团。”辛中华说。

“这种规模的多兵种群作战,在中国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唐飞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早前设计三星堆遗址新发掘方案时,对整体发掘工作进行了深入思考和构建,确定了“文物保护与考古发掘并重”、“多学科融合”、“开放合作”的理念。

此次,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家的33家学术机构深度参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和研究。“这种规模的多兵种群战,在中国考古史上还是第一次!”唐飞说,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是同时发掘的,采取了多专业、多队伍密切配合,以“实验室考古”的方式把实验室摆在了场前。尽快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了解全方位的信息,最大程度地保留出土文物的原貌,同时对出土文物的温湿度、土壤成分、光谱等进行科学研究。

“这样的规模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堪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发掘典范。”唐飞说。

三星堆的“上新”文物在哪里?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9)△全新的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博物馆即将开馆。

随着三星堆继续“出圈”,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发掘的新文物在哪里,何时能向公众揭开面纱,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

“目前,新发现的重要文物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库房里。三星堆博物馆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联合建立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预计4月份试运行,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正式开放。修复后的三星堆‘上新’文物将在这里展出。”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荣在接受《中国报道》采访时说。

最近几天,三星堆博物馆和与三星堆密切相关的金沙博物馆的参观人数也急剧增加。3月31日,记者在三星堆博物馆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正在建设中的三星堆开放式文物修复博物馆位于原文保中心,新的馆名已经揭开。内置文物储藏室、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金属修复室、象牙修复室等。目前正在紧张装修,门口竖起了一块宣传板,上面写着“我正在三星堆修复文物”。朱亚荣说,这是受到“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启发。

考古一派论坛新地址(考古最新进展)插图(10)△三星堆开放文物修复馆内崭新的文物修复展板。

未来,“上新”文物将在博物馆内复原,由玻璃隔断。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文物修复者修复文物的过程、方法和技术,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了解文物修复和保护的知识。此外,随着大量重要出土文物的修复和展出,如新现金面具、巨型青铜面具、青铜圣树、象牙等,三星堆博物馆也将更新升级。

随着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增多,修复后需要一个大规模的系统展示场所。三星堆目前正准备新建一座博物馆。2020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已向全球征集新馆概念设计方案,57个国内外顶尖设计团队参与评审。方案敲定后,新馆建设将正式启动,预计未来几年将建成代表中国多元一体文明象征的高水平博物馆。

作者/图片:中国报道记者汪哲

来源:中国报道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901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