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滔个人资料(王韬闰画家)

史美伦史美伦文|马风牛(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冯仑马风牛)蚂蚁集团新任独立董事中,史美伦的名字格外引人关注。2001年,应时任总理朱镕基的邀请,史美伦赴内地担任中国

王滔个人资料(王韬闰画家)插图

史美伦史美伦

文|马风牛(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冯仑马风牛)

蚂蚁集团新任独立董事中,史美伦的名字格外引人关注。2001年,应时任总理朱镕基的邀请,史美伦赴内地担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从香港聘请的副部级干部。在此之前,她供职于香港证监会,因其铁腕作风而被称为“铁娘子”。史美伦在大陆的任期是三年多,背后是一段激荡人心的时期。

01

「香港给你们多少,我们就给你们多少」

2001年史美伦到北京上任之前,最让人好奇的是她的工资。

在此之前,史美伦是香港证监会副主席,市场化年薪几百万美元。当时,朱镕基总理表现出很大的诚意:香港给你们多少,我们就给你们多少。

史美伦有个人可以参考。1999年,她的老领导,前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也被朱镕基邀请到内地工作,担任证监会首席顾问。当时梁定邦在港年薪接近百万美元,朱镕基承诺即使是百万美元也没问题。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梁定邦给自己定了一个工资:1元。

在后来的采访中,他说了几个原因:第一,我是局外人,当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二,我为国家工作不应该收钱。那些年我养活自己没问题。第三,当时证监会主席月薪不到一万,是正部级,我不能拿这个钱。

但是,副董事长是一个实际职位,和顾问是不一样的。史美伦选择了另一种工资发放方式:按照顺序领取全部工资,但他只拿到和其他同级官员一样的工资。剩下的年薪扣除在北京的生活费,全部用于设立基金支持证监会官员出国培训深造。网络资源也是史美伦提供的。

对于与朱镕基沟通的更多细节,史美伦保守了秘密。她刚说,对方就告诉她:大胆去做。

史美伦做到了。经济学家吴敬琏上任前不久,严厉批评中国股市操纵、投机、操纵股价,直言“中国股市连正规赌场都不如”。改革势在必行。

据媒体统计,史美伦上任一年内,51项制度相继出台,推动了内地资本市场独立董事制度、保荐人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等制度的出台。履职期间,她以“铁娘子”的作风,80余家上市公司、10余家中介机构受到行政处罚或调查,掀起了一场“监管风暴”。用史美伦的话说,丑闻发生的时候,是改革的最好时机。

史美伦拿着三九制药这个曾经被人央求“立功”的老牌企业,把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轰”了出去。PT水仙成为退市第一。上市公司投诉较多,史美伦被一些业内人士批评为“不了解国情”。她的解释是:不管你是不是成熟的新兴市场,所有投资者应该得到的基本保障都是一样的。

2007年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史美伦提起往事:“刚到证监会的时候,别人告诉我不能做什么。我总是问一个很傻的问题: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他们答不上来……结果我还是照做了,也没看到什么后果。」

如果一定要有什么“后果”,那就是二级市场的大起大落。也许是运气不好,也许是因为改革的痛苦。梅伦在任三年,市场经历了三年的大熊市——她上任时股指是2245,卸任时是1300。股市的暴跌成了批评者打击史美伦的一颗子弹。

讽刺的是,史美伦致力于规范资本市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却遭到了他想保护的股东的反感。一些投资者抱怨说,过去几年赚的钱都在她任职期间赔光了。

每次史美伦出来说话,股市就跌。2004年9月13日,史美伦任期届满离任。此后,上证综指连续两天飙升。不知道这个“不了解国情”的外援看到股东以这种方式为自己举行欢送仪式是什么感受?

但这位“铁娘子”坚持认为,她那三年的成绩目前无法评价,要交给后人去评价。

02

《与神话搏斗的人》

当时资本市场的监管,新闻界产生了一股与证监会并肩作战的力量。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被资本市场称为“铁娘子”的三位女性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除了史美伦,还有刘姝威和胡舒立。两人的其他故事要从朱镕基说起。

1998年10月,朱镕基来到中央电视台,与《焦点访谈》的编辑和记者进行了座谈。针对《焦点访谈》的“调查披露报告”,朱镕基明确表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现在揭露问题,改正问题,会给人民带来很大的希望。如果我们真的团结了人民,我们就会有信心。」

座谈会后,敬一丹小心翼翼地请朱镕基题词。很多人都知道,前总理一直不喜欢题字,但这次他破例为《焦点访谈》题写了16个字: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的镜子、改革的矛头。

白当时就站在身后。他一看到“舆论监督”这个词落笔,就开始使劲鼓掌。后来,白问,总理,你是即兴发言还是深思熟虑?朱镕基开玩笑说,我整晚都在想这件事。今天早上吃的,血压都很高。

那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代媒体人的黄金梦想。当时央视推出了很多突破性的新闻节目,除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就是其中之一。

有影响的《新闻调查》与证监会的“监管风暴”挂钩,报道了轰动国内财经圈的蓝田股份案。这个节目的题目是《与神话抗争的人》。刘姝威,当时是中央财经大学的研究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举成名。

蓝田股份自1996年上市以来,以5年股本扩张360%创造了中国股市的神话。2001年,刘姝威打破了泡沫。她用一篇600字的短文《对蓝田股份的借贷应立即停止》向蓝田神话射箭。

当时,刘姝威正在写一本名为《上市公司虚假会计报表识别技术》的书,并在寻找案例。蓝天股份进入了她的视野。当时证监会正在对公司进行调查。在研究了蓝天股份的财务报表后,她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家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弱,其1.27亿元的短期债务无法按时偿还,完全依靠银行贷款生存。

这个结论震惊了刘姝威,不仅因为明星公司千疮百孔,还因为它太明显了,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和复杂的方法就能得到——借钱给蓝田的银行不可能看不到。

在文章《应立即停止对蓝田股份的贷款》发表后不久,蓝田领导来到刘姝威,威胁她并对她提起诉讼。

在那期《新闻调查》中,刘姝威以捍卫真理和法律的斗士的身份出现,带着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忧郁。面对镜头,她在记者的要求下重复了一遍:蓝田已经是空壳了,很危险,对蓝田很危险,对银行更危险。

王滔个人资料(王韬闰画家)插图(1)

刘姝威一战成名,被称为“资本市场的良心”、“中国最危险的女人”,并当选当年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之一。

近年来,刘姝威认可乐视网,并担任万科、格力、玉柔科技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因为几个有争议的发言引起了小范围的关注,但是有些事情已经改变了。警示和关注“显而易见”的危险——当蓝田危机在1.27亿的第一个征兆被及时扼杀的时候,有多少更大的悲剧可以避免?

在那个“新闻调查”节目中,采访刘姝威的记者是知望。他以犀利的提问风格和一针见血而闻名。在众多央视记者中,他是一个独特的群体,是新闻专业学生的研究对象和榜样。2008年,知望出任云南省丽江市副市长一事再次引起广泛关注。

2014年,知望重返电视行业,加入陕西卫视主持一档文化节目。好久不见的知望和过去完全不同了,他的头发也不见了。很少有人知道他这几年经历了什么。

除了刘姝威,胡舒立也被称为“中国最危险的女人”。

与吴敬琏批评股市乱象、史美伦“监管风暴”同时,胡舒立和她创办的《财经》杂志成为上市公司舆论监督的又一阵地。2000年前后,《财经》的黑幕基金、银广夏陷阱、庄家吕梁等曝光报道影响巨大,也奠定了杂志在业内的地位。业内没有人知道胡舒立的名字。

三位“铁娘子”的履历有一些共性。他们的年龄差不多:史美伦生于1949年,刘姝威生于1952年,胡舒立生于1953年。三人最出名的年代也是在21世纪初,资本市场改革大幕徐徐拉开的时候。

它们同时出现不是巧合,而是自上而下的改革共识的结果。以史美伦、胡舒立、《焦点访谈》为代表的监管者是新闻界人士,而则是学术界人士——师从经济学家厉以宁,因倡导股份制改革而被冠以“李股”。

刘姝威的《与神话较量的人》节目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导师告诉我,不要做一个少年,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论点。只要你能自圆其说,只要你认为自己推理非常严谨,就可以说出来。

回顾过去,不难发现,20年前的“监管风暴”固然离不开最高层的支持,但也汇聚了来自新闻界、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到那时,“风暴”才能显示出这样的威力。

胡立与刘姝威有“中国最危险的女人”之称,与史美伦私交甚笃。梅伦曾多次接受胡舒立的采访,甚至是在她卸任证监会副主席之后。胡立独自创办财新后,史美伦常年是财新峰会的嘉宾。

施美伦还以个人名义在北京大学财经新闻研究中心设立了施美伦奖学金。该中心成立于2002年,胡舒立是创始人之一。史美伦在采访中特别提到了新闻媒体对资本市场监管的加持作用。“财经记者通过舆论监督,在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媒体对一些上市公司造假的曝光,不仅让上市公司重视自我约束,也让相关部门加强了这方面的监管。」

后来,史美伦还担任北大燕京学堂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2017年,她受邀在北京大学举办主题为“21世纪的全球公民”的讲座。

史美伦与胡舒立相识的时间和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但应该是在史美伦上任之前就来到大陆了。根据两个人过去时间线的交集,大概可以做出一个猜测。这是更早的动荡过去。

03

香港上市盛宴

1998年,胡舒立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电信(香港)上市始末》的文章。当时,胡舒立是《中华工商时报》的首席记者,不久后,他创办了《财经》杂志。

中国电信于1997年上市,被委以借香港上市之机推进国企改革的重任。此时也是香港回归,被视为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和电信市场开放的象征。中国电信赴港上市备受瞩目,堪称一场真正的“盛宴”。

此时,梅伦已经就职于香港证监会。上世纪90年代,史美伦有两大政绩:一是铁腕整顿香港资本市场,港媒戏称她的名字为“查史美伦”(傅聪姓氏)“查思友”;第二个对大陆很重要。她参与了上世纪90年代内地公司赴港上市的筹备工作。

1993年7月,青岛啤酒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两地的磋商在此之前就开始了。作为当时香港证监会仅有的两位中国高管之一,梅伦承担了向一位外国同事“安利”一家内地公司的任务。史美伦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回忆说,香港证监会的外籍高管普遍把中资企业和国企视为异类——内地的公司法直到1993年底才颁布,别说证券法,就连证监会也是1992年才刚刚成立。

史美伦用来说服外国高管的理由是,没有内地企业,香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那些外国大投行总是看不起香港,因为市场太小。

这也是施美伦至今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到的:如果没有h股,没有国企在香港上市,香港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

但史美伦也坚持一个原则:内地公司和其他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必须遵守同样的规则,没有例外。在与内地官员反复磋商后,这一原则最终得以实施。

为准备赴港上市,香港证监会专门为内地公司的董事会开设了专门的培训课程,甚至邀请了ICAC(香港廉政公署)就反腐法规和杜绝内幕交易的必要性进行授课。

香港的证监会不仅有内忧,还有外患——HKEx要和更强大的纽交所“抢客户”。本来第一家h股上市公司是中石化上海公司,但是美林半路杀出,说服了上海石化公司在纽约上市,于是青岛啤酒一错再错,成了“第一家h股公司”。

但直到1997年,中国电信才真正拉开大型国企重组改革的序幕,并在海外市场上市。作为当时的一线记者,胡立大概是在这个阶段认识史美伦的。

中国第一代投资银行家方就是当时上市的操盘手之一。他在后来的回忆文章《关于中国移动上市的那些事》(中国电信后来改名中国移动)中提到了一些有趣的细节:

中国电信(香港)上市有一个创举,就是引入了高盛发明的销售策略基石投资者(cornerstone investor)。这种做法被业界广泛采用。我们选择了李嘉诚、郑裕彤、郭鹤年、查济民、郭炳湘、李兆基、吴光正、李汉昭等8个家族集团作为基石投资者,以及中信和光大的港行。很快,这些投资者就“消化”了10亿美元的额度。这让高盛觉得不可思议。

没想到很快就赶上亚洲金融风暴,投资者忧心忡忡。我们邀请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在深圳五洲宾馆会见基石投资者,是为了鼓舞军心。李嘉诚虽然没有参加会议,但他在会前让次子李泽楷传话,“谁退股,我全拿。”

这篇叙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不仅是李嘉诚的“格局”,还有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文中提到了“八大家族”之一的甄,史美伦是他的二儿媳妇。“铁娘子”家庭背景显赫,夫妻双方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都为两地融合做出了贡献。

另一个巧合是,2012年,史美伦被中国电信聘请为独立董事(这个中国电信不是1997年上市的中国电信),而独立董事中,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的吴基传是当时推动电信业改革的关键人物。十年前见证中国移动上市的两个人,再次有了奇妙的交集。

时至今日,史美伦虽然早已卸任证监会副部长,但她一直与内地保持密切联系。她曾在宝钢、中国电信等国企担任独立董事。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种“惯例”——独立董事制度是她在内地任职期间推出的诸多改革措施之一。

日前,这位“铁娘子”被任命为蚂蚁集团独立董事,被外界解读为“在合规的道路上更进一步”。

史美伦一直说,香港金融市场是连接内地和世界的桥梁。事实上,她自己也扮演着连接内地和香港的中介角色。史美伦的最新职务是HKEx的董事长,从过去的“监督者”变成了“推动者”。

继她在本世纪初深度参与大型国企赴港上市,以及2018年HKEx发起的“同股不同权”改革后,小米等新经济公司开始新一轮赴港上市潮,再次为HKEx注入活力。对香港来说,蚂蚁集团将是一笔不能错过的“超级大单”。

去年10月,史美伦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已有1351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内地和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以上,HKEx内地企业总市值超过75%。

香港需要内地,香港更需要内地。

今年2月4日,农历年初四,新年的开幕式在HKEx举行。董事长史美伦和首席执行官欧主持了发布会。随后,发布了一个短片,其中梅伦和欧分别用普通话和英语向公众致以新年祝福。短片最后,两人都用普通话说:“恭喜恭喜!」

王滔个人资料(王韬闰画家)插图(2)

参考资料:

[1]《中国证监会前顾问梁定邦访谈:中国资本市场有很多成熟的市场结构,唯一缺乏风险意识的》来源:界面

[2]《铁娘子》再出发》来源:财新

[3]《亲爱的史美伦》来源:财经

[4]《南方周末》“史美伦再谈内地股市监管”

[5]“内幕披露朱镕基例外焦点访谈题词”来源:中国青年报

[6]“刘姝威:一个与神话抗争的人”新闻调查

[7]《铁娘子》史美伦:监管一阵风吹来》来源:上海证券报

[8]《方:中国移动上市时发生了什么》来源:中国证券报。

[9]《史美伦:在证监会工作远比香港复杂》来源:凤凰卫视

图片来自互联网

作者|鹏鹏编辑|王涛

编辑|顾问陈|王书麒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7402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