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的演变顺序(中国文字的演变顺序视频)

一本书里的“行”字,就是走来走去的意思。如果把楷书比作“站立”,那么行书就是“行走”。行书是适应书写方便的书,写起来比较快。行书有三个特点:第一,行书既有楷书的

中国汉字字体发展中的流派与风格之行书

中国汉字字体发展中的流派与风格之行书

中国汉字字体发展中的流派与风格之行书

一本书里的“行”字,就是走来走去的意思。如果把楷书比作“站立”,那么行书就是“行走”。行书是适应书写方便的书,写起来比较快。行书有三个特点:第一,行书既有楷书的体态和点画,又有草书的古朴和灵动,书写快捷。第一,身体灵活多变。楷书的要素叫行书,草书的要素叫行书。它没有楷书创始人的束缚,也没有草书的省变与放纵。所以,行书在写作上可塑性更强。第三,容易识别。行书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书法风格,自诞生以来一直流行。它不仅受到普通书法初学者的喜爱,也受到历代书法家的重视。相传这种行书是汉末刘德盛所创,但由于没有书法作品流传后世,很难考证。一般认为,真正创造和完成行书艺术的是二王父子。

1.《晋人韵》——二王行书:行书是最能体现书法魅力的风格。所谓“晋人韵”,主要表现在晋人的行书上。晋人行书也是中国三千年书法艺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晋代几乎每个书法家都有优秀的楷书,大家都以行书闻名。

王羲之(307-365),出身于晋代名门望族,是我国书法的集大成者,成就斐然,历来被尊为“书法家”。《兰亭序》是王羲之书法的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是我们迄今为止见到的最早的行书。这件作品本身就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杰作。纵观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他的行书是最高的成就,因为他所有的行书都符合书法的规律。《兰亭序》共34字28行,每行11至13字。有行无列,长短有长短,错落有致,赏心悦目,“传神”贯穿始终,文笔从容淡定,“晋人崇韵”在《兰亭序》中得到充分体现。王羲之以后写《兰亭序》,都比不上当时写的,也和当时创作的心境有关。真可谓超凡脱俗之美的结果,也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精神。

《兰亭序》对后世影响很大。从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所有行书都受到《兰亭序》的影响。

王献之《跑草》《跑楷》: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人(344-386)。他是继王羲之之后的伟大书法家。他的书法源于他的父亲王羲之,但他的贡献有所发展。首先,王献之定义了“草书”和“草书”两种风格,并亲自完善了这两种最适用、最洒脱的书法风格。

2.唐代行书:唐代虽然以楷书为主,但行书也相当流行。初唐时期,因为唐太宗喜爱王羲之的行书,尤其是《兰亭序》,所以行书作家都以晋人为范本。直到中唐颜真卿问世,不仅楷书改革成功,而且在行书艺术上独树一帜,有别于二王,补充了晋代以来行书的另一大流派——颜体行书。颜行书的出现为唐代以后众多行书流派和风格的出现铺平了道路,丰富了内容。颜真卿的行书在书法史上的贡献不亚于楷书。

颜行书是颜体书法的精髓。行书在二王书法中已经到了极致,想要改革难度很大。楷书在二王的书法中是小写而不是大写的,所以颜真卿的改革是容易的,也是成功的。通过实际观察,颜真卿还发现,二王的优秀行书中缺乏“泼墨”的阳刚之美,这是二王行书的不足之处。于是颜真卿在二王的行书中加入了这种“泼墨”的笔、墨、结。同时,他把楷书结构作为一个“正象”展现出来,并使之成为颜体行书。在行书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晋人(包括六朝和初唐)的行书,字多珠多石,而颜氏之后的行书(包括《)除了珠玉之外,往往以苍劲有力的笔墨让人读之。自从颜体行书出现以来,几千年来,所有的行书作者都在参照颜真卿的方法写作。

《侄儿手抄本》是颜真卿行书的杰出代表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的《祭侄稿》是在极度悲愤状态下进入极高艺术境界的杰作。书法苍劲有力,墨色干涩或厚重,用笔多为干涩。笔法浑圆苍劲,笔法蕴含于画心,力度走样。作者并不在意写作,而是激情澎湃,百感交集地陷入痛苦回忆的悲剧意境。颜真卿的行书代表作有《争席》、《祭叔》等。它们与《祭侄》一起,被称为历史上著名的《晏殊三书》。当然,颜真卿还有很多代代相传的草书,为后人所珍藏。

李咏(678-747)是唐代另一位擅长书法的书法家。《云晖将军碑》是他的楷书杰作。这块碑文笔力挺拔,势横力壮。陆柬之的行书《文赋》始于Xi的《兰亭序》。书法充满风格和精神,字生动,笔画圆润。

3.五代行书:五代时期很短,但有两位著名的行书作家,杨凝式和李建中。

杨凝式(873-954):《九华帖》是他行书的墨迹。从王羲之的《兰亭序》开始,他的文笔苍劲稳健。

李建中(945-1013):《穆图帖》是他代代相传的行书墨迹。此帖用笔构图,章法严谨,结构憨厚,体态优美圆润,深得二王笔法。可惜他的墨宝很少流传下来。

4.《宋四家》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根据不同朝代书法流派和风格的不同,书法上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姿,清人尚变”的说法。我们已经讨论过“劲韵”和“唐法”,“宋人重意”是指宋人把书法作为一种表达精神的工具,这种精神往往通过书法家个人的知识、感情和心灵在书法中表现出来。“宋人重意”主要体现在“宋四家”的作品中。

王、颜、杨(浓缩)为宋人行书提供了最好的学习和借鉴内容。所以宋人的行书成就很大,出了“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1)苏轼(1036—1101):号东坡。在书法艺术上,他善于向古人学习,更善于结合古人之长,博采各家之长,为己所用,从而创造了“苏字”。他学识渊博,在古文、书法、绘画方面都很有成就。苏字是一种行书,其风格自然洒脱、自然趣致、清雅敦厚。《黄州寒食帖》是苏东坡草书墨迹的代表作。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寒食节第三年苏思被贬黄州的人生感叹。诗苍凉悲凉,表达了此时的惆怅与孤独。这幅书法也是受了这种心情和情境的启发。整幅书法跌宕起伏,辉煌奔放,没有潦草的笔法。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行书风格各异,流派纷呈,但他们都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传世的行书佳作。

(2)黄庭坚(1045-1105):在宋代,他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由“变”到“韵”,风格独特。黄庭坚的书法以颜真卿和杨凝式的书法为基础,又得益于全鹤鸣,他对《兰亭序》的精神也有着深刻的理解。《松风阁诗》是他的行书代表作,充满了朝气和力量。其长笔画有明显的波势,结在密处排列巧妙,突破了晋唐以来的方形。用点画的手法,使强茂中宫的衔接看起来雄伟美丽。在点画的延伸上,大胆飘逸,所以优雅飘逸。

(3)米芾(1051-1107):他的行书以晋人神韵为主,又吸取唐代颜真卿等行书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颜》是他的行书代表作。他的笔法进退自如,点画跳跃剧烈,变化多端。他那常常扭结的笔法和扫笔,表现出强烈的笔法,顿挫含蓄,结构端正,笔法流畅。苏东坡对其书《心平气和》的评论,揭示了米芾行书的风格特点。

(4)蔡襄(1012-1067):师从颜真卿,师从任堇。此墨是蔡襄行书的代表作之一,笔法稳重流畅,易用轻重缓急,易受挫折。整部作品妩媚帅气,有绕圈飞的趋势。

5.元代行书:元代出现了行书,赵孟頫、冼虞书。他们一方面努力追求晋唐风格,另一方面注重个人气质、态度、情趣的渗透,令人印象颇深。其中,赵孟頫的行书飘逸优美,不仅涵盖一代,而且流传千年,影响力不亚于二王。

赵孟頫:字昂,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法流派的书法家之一。他的行书直接继承了二王书法的精髓,在雅俗共赏、极其实用的基础上,博采各家之长,成就了自己的风格。他流传下来的行书作品很多,如《秦序》,结构严谨,用笔清雅,流转圆润,很像《兰亭序》。从这幅书法墨迹可以看出他的功力之深。赵孟頫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特殊家庭,夫妻、父子都是书法家。

冼玉书(1256-1301):写行书时,常以腕笔独走龙蛇,气势磅礴,力透纸背。他的书法受晋唐书法风格影响很大,没有狂习。《清新枢草》结构严谨,笔触优美,用笔居中,浑圆有力,风格飘逸流畅,可见其深受唐人影响。总的来说,墨迹滴落,很牢固。

6.明代书法:在坤书法风格的影响下,明代书法基本遵循雅与实用两条道路。行书体现了所谓“尊人之姿”的风格,其中文徵明和董其昌成就斐然。

文徵明(1470-1559):他的行书以宋人的笔法为基础,后来又吸取了金人的神韵,走了赵孟頫的路子。文徵明的《王腾亭集序》写得浑厚流畅,超凡脱俗。其沈峰姿态明朗,苍劲秀丽,爽朗豁达,笔锋飞扬。尤其是每个字的绳结处理都很有思想,韵味十足。绑线接头也是相当的自然和开心,可见功夫在笔端的功力。

董其昌(1555-1636):他的行书圆润优美,既有飘逸灵动的一面。他的行书趣味虽与元代赵孟頫不同,但文风相同,后人称他为“赵东”。董其昌行书,书写流畅飘逸,转折有力,布局流畅匀称,魅力无穷。它的墨色变化也很奇妙,精神饱满。

7.清代行书: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末清初,历代书法家写的善举很多,如傅山、任丹等。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康熙、乾隆都提倡书法,被称为书法家(另有一本关于御用书法家的专著)。在他们的影响下,清中叶出现了一些颇有成就的书法家。其中,王铎、钱南园、何三人的行书成就突出。

王铎(1592-1652):他的草书多为竖写,节奏快而强,气势流畅。一笔一划,有时多达10个字,如狂风暴雨;白布疏密有致,用笔讲究轻重和变化,故有“王铎”之誉。代表作是王凤朵的自撰。

钱南园(1740-1795):继颜体楷书之后,真正发展颜体行书的是钱南园。他写了颜真卿的《席帖》,长14米(见田家英的《小芒仓藏清代书画名家作品集》)。一气呵成,独具匠心,进一步发展了颜体行草书。横画主笔,如八蛇矛,左右拉弓,横扫千里;长压,长卷,背朝前面像小鸟看肚子,中间刚软;平浪和曲折;失意,节奏勇往直前;横钩刚劲有力,如力士之拳;点如磐石,稳重威严;画坚如千年松,坚定自强;强钩横折如壮士捧金,力大坚不可摧;大转弯如蛟龙翻腾。这些特点在严的草书中并不突出。后人如能学习颜的“帖为座”,从南苑入手,就能很快掌握颜体行书的特点。

何(1799-1873):他的终身学习书籍,尤以颜真卿、钱南元为著,从周秦碑刻到六朝,无所不学,所以功力非常深厚。到了晚年,他用篆书写的行书特别精彩。何兴的书法,妙趣横生;体密而密,相融,从容起伏,风神凛然。字与字的结合含蓄优雅有趣。前人曾评价他的行书“如弯铁萎藤,雷霆落石”。

8.现代人的书法:在当代书店里,有很多擅长书法的人,如于右任、沈、、等。,都是出类拔萃,有成就的人。

沈(1883-1971):中国当代书法界的统帅。他的行书从文徵明、米芾开始,再从智勇、褚遂良,再回到二王,获得了皇家书法。沈的毛主席词行书,优美、苍劲,善用笔、善抬腕,格调高雅,为人们所称道。

(1897-1982):大书法家,造诣很高,与沈并称“南沈北吴”。他以渊博的学识发展书法,专精二王,自成一派。用笔洒脱,却又不习惯,或简或美,或飘逸,令人神往。

书法从晋代二王开始,一直流传到今天。因为它比楷书更易写,比草书更易认,所以易写方便,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且写作领域广,容易发挥,表现力丰富。在楷、曹、李、篆中最为浪漫多彩,流传至今的行书流派和风格也最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5331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