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哪里人(莫言的一生简要的人物简介)

司马南不姓司马,莫言不姓莫。司马南出生于1956年,原名李煜,祖籍山东,在东北长大。他很可能是突破东方的传人。莫言,1955年出生,本名关,山东高密人,是一位失

莫言哪里人(莫言的一生简要的人物简介)

司马南不姓司马,莫言不姓莫。

司马南出生于1956年,原名李煜,祖籍山东,在东北长大。他很可能是突破东方的传人。

莫言,1955年出生,本名关,山东高密人,是一位失势的作家。

两个年龄相仿的人,都是山东人,应该是同一个声音。

但司马南对大他一岁的莫言只字未提,时不时扯出来。

2014年底,莫言被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在颁奖典礼上,莫言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其中有一段是经典的:

“我有一种偏见,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会成为唱圣歌的工具。文学应该揭露黑暗和社会不公,它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的黑暗面和邪恶的因素。

讲真话无疑是一个作家可贵的品质。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应该是正面的,揭露黑暗丑恶的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也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全面分析人性,人才能完成自我救赎。"

正是这段话,也成为了莫言攻击的把柄。

最近不甘寂寞的司马南跳出来挑战莫言:

“为什么文学作品不能歌颂?为什么不赞美社会主义?赞美美好的生活?为什么只能揭露黑暗?”

此外,莫言的作品被司马南贬得一无是处,他说:

“不怕得罪莫言,听说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去看了获奖的书,没想到会看。我去厕所看了,还是看不懂。…根本没有读下去的欲望。”

面对司马南咄咄逼人的挑衅,莫言老先生眯起眼睛,装作若无其事。他每周一晚上9点发自己的微信官方账号,很开心。

用郭德纲的话说,如果莫言和这样的人讲道理,他一开口就输了。

莫言虽然没说话,但是他的粉丝看不下去了。有人专门把司马南叫来争论了很久。

这个粉丝太老实太坦白了。通过打这个电话,她实际上让司马南获得了成功。

谁是司马南?

一个与天斗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一日不斗则苦的人。

儿子儿媳在美国,一个糟老头没什么好怕的。

如果不是河南的红马,唐山的烧烤店,丹东的警察袭击,司马南肯定会获得另一波流量,获得更多的关注。

可惜炒作的时机把握不好,白费口舌。

我相信再过50年,莫言的名字还会闪闪发光,能记住司马南的人会很少。

这是两个人的区别,也是他们的宿命。

莫言哪里人(莫言的一生简要的人物简介)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靠红高粱,也不是靠胸臀,而是靠生死疲劳。

这部55万字的小说,他只写了43天。

余华坦言,看完《生死疲劳》,觉得自己太嫉妒了,简直太牛逼了!

小说里有一句经典的话:

“极度夸张的语言是极度虚伪社会的反映,而暴力语言则是社会暴行的前兆。”

这应该是莫言的切肤之感。

早在1996年,某杂志就连续发表了10多篇文章,集中批评莫言的作品。

在被批判羞辱了16年之后,他走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

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并没有因为一部文学作品而变得更丑,而是越来越自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好。

莫言越来越丑,变成了一个头发少、满脸皱纹的秃顶小老头。

他那些奖金连在北京买套房都买不到。

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莫言继续讲故事,讲东北高密人渣的故事,讲给自己留下终身心理阴影的故事。

莫言说,他妈妈捡麦穗的时候,被生产队的看守发现了。一个耳光打得她嘴角出血,她没收了妈妈捡起来的麦穗,吹着口哨走了。

这个自证其罪的故事让莫言成为众矢之的。

有人认为莫言是在捏造事实,故意抹黑和捏造那个时代。

在他们眼里,正在捡麦穗的莫言妈妈,分明是在偷东西,活该挨打。

但是,在别人口中讲同一个故事,是一种光荣的传统。

袁隆平曾回忆说,种在地里的秧苗,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每天都会看一眼。结果有一天晚上有人偷偷把所有的秧苗都拔了,扔到一口井里。

他还说,在饥荒年代,在山脊上见过饥饿的人常常吃不饱。

袁老说的和莫言讲的故事发生在同一个历史维度。

相比之下,饿死人的故事更不光彩。莫言只讲了“偷”麦穗。

不是所有经历过同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坦然面对过去。

与莫言同龄的张红兵,一直带着痛苦和愧疚入土。

莫言哪里人(莫言的一生简要的人物简介)

1970年,16岁的张红兵举报了他的母亲,两个月后她的母亲被枪杀。

后来,他成了一名律师。

2001年,在公开场合,当着张红兵的面,有人提起他举报母亲的旧事。

这让张红兵非常生气,他认为这只是个人隐私。

无论是隐私还是伤疤,恐怕张红兵不是唯一一个举报自己母亲的人。

从母亲的苦难来看,作为儿子的莫言是真实清晰的,而张红兵是难以救赎的。

否认莫言无非是想抹去张红兵那段不光彩的过去。

包括司马南,他是对莫言的作品漠不关心,还是想刻意忘记那段特殊的历史?

选择性遗忘历史是恶的延续。

莫言的作品里,苦难太客气了,现实世界比小说更陌生,更悲惨。

当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他看重的不是他的文学才华,而是他的良知。

歌颂功德的人终将消失,只有人性和良知的光芒永不熄灭。

好在有莫言这样的作家,能写出可读性强的东西,让后人不至于戳脊梁骨。

司马南也写了一些书。不知道50年后他的作品和莫言的作品哪个还会留在书架上?

最后,本文以莫言的一句话结尾:

这个世界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狱,

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

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如何制造它。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512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