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陆军学院是几本(南京陆军学院分数线本科2022)

1950年,经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在原华北、华东军政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院校——军

1950年,经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在原华北、华东军政大学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军事院校——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

南京陆军学院是几本(南京陆军学院分数线本科2022)

1954年8月26日,军委公布了战役部第一期52名学员名单。从全军各大单位选拔的52名高级干部年龄均在40至50岁之间,均为军级以上干部。很多人甚至从朝鲜回来后直接到南京报道。他们的到来,成为南京军校战役系的第一批学员。

南京军事学院教员构成

对于第一届竞选部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构成以及之后在学院的学习过程,曾是竞选部学生的中将·廖汉生回忆说——

“…我们这期的学生来自各个“山头”,有的是刘伯承院长的老部下,比如陈锡联、张震、秦基伟,大部分不是。但是大家都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老师。他能打仗,办学校,亲自选拔了一大批人才充实学院的师资力量……”

南京军事学院初创时期,教师队伍基本上由三块组成:

一是学院成立初期自己培养的师资力量。比如从基层部门、政治部门毕业的师、团级年轻干部中选拔合适的人才留校任教。主要教军事政治理论课。

二、建国后特招大学生主要教文化、科学、外语课。

三是原国民党起义、叛逃、被俘的高级将领,以及原国民党军各技术兵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这些原国民党军官大多在外军院校学习过,具有扎实系统的军事和军种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这部分人员专门教授海军、空陆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等技术兵种的专业知识,以及军事地理、军事测绘、军事工程等相关课程。

这三位老师组成了南京军事学院的教员队伍,形成了几十个各学科的教授会。

所以在医院初期,尤其是1955年全军授衔后,这些老师被学生们私下戏称为:教下级上级,教一个上尉的将军,教有胡子的没胡子的人,教打败仗的打胜仗…

下级教上级

入学前,第一战役部的52名学员都是军级以上干部,都是经历过血战、死里逃生、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共和国英雄。

1955年9月全军授衔时,52人全部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其中,杨得志、陈锡联、李天佑、韩先楚、刘震被授予上将军衔;廖汉生、张震、秦基伟等23人被授予中将军衔;何金年、丁胜和肖永银被授予少将军衔。

学院的大部分年轻教师被授予校官和司令官军衔,许多原国民党军官继续担任教师,直到1958年2月8日。

这就导致了一种特殊的师生现象——讲台上的老师是校尉军官,教室里的学生却是将军。

比如教通信的老师是大校,这个大校老师也是老红军。中将·廖汉生在红二军团第六师担任政治委员时,这位大校老师当时是第六师通信处的参谋。战争期间,他长期是中将·廖汉生的老部下。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

按照规定,军衔低的是下属,军衔高的是上级。下属见到上级,首先要敬礼。

但是按照教学标准:老师进教室,学生必须集体起立,先向老师敬礼。

针对这种特殊情况,刘伯承元帅要求所有学员都要放下将军的架子,记住自己是以“学员”的身份来军校学习的,而不是“首长”。面对老师,不管是校官还是下级军官,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每节课,班主任都要喊“起立”,带领全班同学立正向老师敬礼,汇报当天学生的实际情况。

刘伯承元帅倡导的尊师重教一直传承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也依然传承着这一优良传统。

尉官教将官

因为军校党委和战役部门党支部狠抓尊师重教,学员们才能自觉遵守和执行。但是有时候,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插曲…

在一堂课上,一位曾在国外飞机制造专业学习过的特招机长老师正在讲授“空军事技术”这门课程,一位一般学员突然提出了一些“空军事战术应该如何与空军事技术搭配”的问题。

年轻队长坦言,“我是技术员,不太懂战术。”

但提问的一般学生不干了,当场反驳老师:“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战术是基础应用。你只讲技术不讲战术。这门课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当场那个刚被专门叫进部队的留学生和小队长老师就尴尬了,中途离开教室回办公室哭了一场…

这个普通学生来自中将·张震的小组。事发后,张震与这名学生谈话:“教学是有分工的,哪个老师负责教哪个科目受专业限制。你不能指望每个老师都精通36种武术。况且人家是专门从本地招的,还这么年轻。你这样下去以后人家怎么面对班上的学生?”

一般学生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队长老师再次上课时主动道歉,还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了自己的错误行为。

没胡子的教有胡子的

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第一届学员年龄在40-50岁之间,教政治课的老师多为建院初期。学院培养的教师是从基层部门和政治部毕业的师、团级年轻干部中选拔的。这些老师大多才三十多岁。

有一次上课,一个中校老师手里拿着学生花名册,在课堂上点名提问。凡是叫到名字的,立刻站起来回答“到”,立正,当场回答问题。如果你不能回答,你会被老师批评。

这位名叫杨得志的中校一连三次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当时杨得志虽然是个学生,但也是战役部部长,肩上扛着三颗闪烁的将星…

但是,面对这位年轻的中校老师,杨得志上将每次都很快站起来回答“到”,并且立正回答问题,没有一丝不悦,为所有战役系的学员树立了好榜样!

教文化、科学、外语的老师,很多都是专门从地方招聘的大学生,很多都是年轻的女老师。他们专业技能扎实,教学方法生动实用,深受竞选部学生的欢迎。

虽然这些老师都是年轻的队长或者少校,虽然一般学生私下里开玩笑说“没胡子的人教胡子”,但是他们都从心底里尊重这些老师。

打败仗的教打胜仗的

当时南京军校的教师中,有一批人是原国民党军官的留用教师。比如、原国民党首都警卫师的、原国民党第35军将领朱、原国民党第68军副军长等。

他们中的一些人还担任各种教授协会的主任和副主任。结果很多竞选部的同学在入学之初就私下议论:怎么回事?输的人教赢的人?败军会教胜军吗?

刘伯承院长听到后,亲自到竞选部的教室,以学生的身份坐在板凳上,听一位前国民党叛逃将军的讲座。期间按规定起立,立正,敬礼,向老师问好…

院长刘伯承以身作则。从此,同学们之间再也没有类似的不利于团结的私下讨论。

对于战役部门的一般学员来说,他们在入伍之初就从刘伯承院长那里学会了如何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处理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树立尊师重教的品质,并加以继承,最终成为我军的优良传统。

军事学院的学习生涯,为学员们担当大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竞选部的52名学员来自不同的部队,大部分都没有过去共事的经历。但是在整个学习期间,同学们在功课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到1957年7月,52名学员全部通过了严格的考试,圆满结束了学习生涯,并顺利获得了国防部长彭签署的命令:考试合格,准予毕业。

1957年底,中央军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开始给第一战役部的毕业生分配工作。

其中,中将·廖汉生接替老院长刘伯承元帅,毕业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第二任院长。

中将·张震还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副院长。

其他学员大多在各大军区和军种担任领导职务,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这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成为我军历史上的里程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22578.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