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绑腿多少公斤合适(负重跑步是绑腿好还是背心好)

打底裤绝不是简单的装饰。对于步兵来说,它是缓解长期急行军导致腿部血液积压而产生疲劳的利器;在蚊虫和灌木密集的高寒草原,可以降低阻力,避免毒虫叮咬和刷刮。如果你受伤了,绑腿就是在缺乏医疗卫生物资的前线临时包扎。

负重绑腿多少公斤合适(负重跑步是绑腿好还是背心好)

关键时刻还能当担架、绳子、火绳,简直是革命战争年代人民军队最不起眼的制胜武器。那么,军用打底裤的历史渊源从何而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过程?

徒步行进所必需的

虽然只是绑在腿上的一块不起眼的布,但是军用绑腿的存在时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绑腿自古有之。因为交通工具的匮乏,生活在冷兵器时代的古人可以选择骑马驾车,也可以在水网、运河发达的地区赶上可以乘船的“幸运儿”。大多数农民和小商人仍然不得不选择步行。睿智的古人早就知道绑腿的重要性。毕竟他们出门挑重物,山路崎岖,难免腿部积血时间长了会酸疼。古人很快发现,把布绑在腿上是为了减轻长期行走的痛苦。按照现代医学的说辞,就是“小腿腓肠肌与绑腿的相互作用,可以使肌腱变得强壮,既可以防止肌腱因长期行走而受损,又可以缓解静脉曲张,以及长时间站立时的静脉曲张塌陷”。在南方,低矮灌木杂草丛生、坚硬岩石密布、蛇虫横行的山区,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和村民不仅可以缓解酸痛,还可以防止小腿受伤。毕竟小伤也有可能在长期的山地徒步中变成大灾。冷兵器时代,很多农民出身的士兵将这种习惯带入军队,使得绑腿的形式在军队中迅速流行。绑腿的证据在雕塑、绘画、器皿、坟墓和其他历史遗留下来的物品中被发现。比如燕初神农的形象就是绑腿,商周的青铜陶器上、秦代的兵马俑上都有绑腿的痕迹。

到了近代,绑腿在欧洲军队中也开始流行。拿破仑说:绑腿可以防止泥土和小石子进入我们“爱国”的法国裁缝缝制的劣质鞋子,还可以减轻士兵的脚痛。它们是非常必要的设备。所以拿破仑的步兵、军官、士兵都打了欧洲军队中最长的绑腿——膝盖以上。虽然总司令很重视绑腿,但因为长途行军少,不守纪律的法国官兵不领情地把“又蠢又丑”的绑腿装进背包,或者干脆糊弄过去,甚至扔掉,为战利品和食物腾出空间。但在机械化部队普及之前,行军方式以徒步为主,一天走几十公里是很常见的。这时候打底裤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成为战士们的最爱。

很多影视作品里,红军战士都是穿着打底裤的。其实早在黄埔军成立之初,绑腿就与新生的国民革命军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规定布条长度在1.5-2米左右,后勤条件好的部队用结实的帆布,条件差的部队用素布。绑腿通常一端扁平,另一端分叉。军人打绑腿一般都是站着的。从脚跟开始,他们绕着膝盖以下的腿弯曲。很多新兵打绑腿打得太紧,导致小腿血流不畅,腿疼。有的太松,保护不了小腿,防止杂物进入鞋内,激战中容易突然脱落,说明打底裤还是有技术含量的。有经验的老兵打绑腿松紧适度,老兵用两双绑腿玩出新花样:一双打在小腿较细的部分,一双包裹小腿其余部分,达到整个小腿粗细一致,外形美观。1931年中央苏区成立后,从总司令朱德到一名普通红军战士,每天都要做两件事——打草鞋和绑腿。两双草鞋,一条绑腿,成了红军指战员的标配。在当时的中国,交通条件非常糟糕,战争时期士兵徒步行军数百或数千公里到达指定地区后立即投入战斗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弱小的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困下,日夜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行军数十公里,早已超过正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如果不是打底裤,恐怕没有多少人能完成这个壮举。

关键时刻的救命神器

绑腿不仅在长途行军中弥足珍贵,在医疗条件极度匮乏的战争时期,也是关键时刻的救命神器。

首先,它可以在绷带不够用的时候作为临时绷带使用。早些年,粟裕曾被国家机枪击中手臂动脉,鲜血立刻涌出数米远。苏羽本人立刻晕倒。要不是经验丰富的救护队员立即扯掉绑腿,试图扎死动脉伤口,估计苏宇很难活下来。可想而知,很多中国士兵被绑腿绑住后都保住了性命。绑腿除了用作纱布,还可以用来制作简单的担架。如何在伤员多的位置把伤员送到后方?担架不足时,绑腿就成了临时担架。战士们扯掉绑腿,找来两根棍子和树枝,一个简易担架就成了。在紧急情况下,无数士兵被绑腿担架救了。老兵们回忆,在武汉会战和庐山附近的山地战中,很多战士都是用绑腿做成的简易担架抬着去野战医院的。这些士兵受了重伤,他们的血洒了一地。但他们一路上也挥舞着拳头,鼓励着冲在第一线的战友们:不要怕,兄弟们,就算你们跟他们打起来,就算是小鬼子也不会有两条命!

很多时候绑腿也可以当绳子用,解决大问题。当红四方面军突袭雪山南麓的让桑川军时,川军被彻底击溃,试图翻越雪山逃跑。因为红军很急,川军来不及爬山逃跑,所以很多战士把绑腿连起来,绑在树上,然后沿着绑腿滑下山。红军进攻腊子口天险时,正面进攻无法进行,被迫从两侧近90度的悬崖峭壁上攀爬。红军没有足够的绳索,战士们带着绑腿爬山,最终在腊子口击溃了鲁大昌守军二营,为红军北上陕北苏区开辟了道路。除了以上功能,绑腿也被缺乏单兵装备的中国军人熟练使用。在一些伏击战中,国军在复杂地形架设集束手榴弹,他们用绑腿当绳子拉到很远的地方。一旦有一小队日军离开伏击圈,国军就远距离拉响这些集束手榴弹,给日军造成相当大的伤亡。淞沪之战,中国士兵用绑腿拖着集束手榴弹在街上埋伏,炸飞了孤军奋战的日军骑兵。

绑腿很有效,受到国军士兵的好评。就连抗战初期戴着德国M35头盔的德国机械部队,以及后来去印度拉姆加接收外国新装备的中国驻印部队,也不能免俗。早期国军的精锐装甲兵,头戴德国M35头盔,身披仿毛瑟的中国官方步枪,脚穿当时少见的胶底鞋,但仍穿着传统绑腿。到了后期,美国的机械师士兵穿着美国的毛衣,背着美国的通用子弹袋,带着美国的头盔,带着美国的M1·汤姆森冲锋枪,但是他们的美国军靴上也套着绑腿。

中国驻印部队都是英美装备的,除了英美军队的装备还是绑腿。当时士兵一到印度,就拿到了一顶布帽和一顶钢盔,两套英美军服,一件毛衣,两套棉内衣,两双袜子,一双胶鞋和皮鞋,还有毛毯、雨衣、水壶、手电筒、毛巾、饭盒等全套英美装备。但有意思的是,中国士兵还得到了一条绑腿。战士们反映这些绑腿很实用。在缅甸的丛林和山地战斗中,日军的威胁只是一个方面。驻扎在印度的中国士兵不得不与缅甸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可怕的原始密林,崎岖的山脉,幽深的山谷,急流,数不清的悬崖,都比日军可怕。从某种意义上说,绑腿在这些地区比步枪更重要。

在国共内战中淡出。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爆发,双方开始放弃绑腿。因为此时战争模式发生了变化,现代战争的火力和新型燃烧弹最终决定了士兵应该能够快速穿脱衣服,绑腿应该逐渐退出军队。电影《北战》是一部拍摄于1952年的军事电影,也是我迄今为止看过的最真实的军事电影,几乎接近纪录片。影片中,解放军在演自己。从影片中,我们很少看到有人打打底裤。这部电影反映了五年前的孟良崮战役。于是,1947年解放战争时期,打底裤已经无足轻重了。

抗美援朝初期,志愿军战士还穿着绑腿。后来因为美军飞机频繁向阵地投掷凝固汽油弹燃烧弹,溅到身上引燃火势,无法迅速清除,造成人员伤亡。再加上当地冬天的寒冷条件,打底裤原本的一些缺点被放大了。本来人体和衣服之间就有一定空的间隙,可以延缓人体热量通过衣服向外扩散。但是穿上打底裤之后,就没有这种差距了。此外,冬天雨雪后,裹着打底裤的裤子不容易干,人体会感觉更冷。此外,以帆布为主要质地的打底裤透气性也较差,在热带炎热地区容易引起湿疹和皮炎,部队不再要求打底裤。

然而,绑腿并没有从此立即消失。我军60年代中期推出的65式绑腿,在大练兵时代风靡一时,甚至在机械化、摩托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七八十年代也是如此。1979年,自卫反击战中除了传统的绑腿之外,还出现了带有弹力编织的袖子绑腿,类似于现在NBA比赛中的那些绑腿。由于从森林到连续战场行军需要较长时间,云南西线很多有山地丛林作战经验的战士都穿着三米多长、十厘米宽、缠绕紧密的传统绑腿。他们在打底裤的使用上积极发挥解放军的优良传统。除了防止山虫钻进裤腿,被荆棘树枝刺伤时可以作为临时绷带使用,还可以在陡坡需要攀爬和降落时连接几条绑腿作为绳索。

今天,虽然随着单兵新装备的快速发展,新装备也能起到绑腿的作用,靠徒步行军打头阵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装甲运兵车和步兵战车的出现,长期行军更加依赖履带和推进器,但是绑腿这种重要的小东西在我军还是可以看到的。在边防部队和山地师的大量演习部队中,仍然可以看到改版快穿绑腿的身影。可见打底裤的价值是存在的,但以今天的科技水平发展,新一代打底裤应该是什么风格,如何更完美的解决血液循环约束,提高肌肉运动能力,提高快速穿脱的便利性,解决放水、防风、散热、散湿、保暖等问题。,这些都是打底裤生存的根本。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41909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