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叶珙桐()

李茂清花了近40年的时间收集整理资料,帮助长阳林业局在家乡湖北长阳郎平镇乐园村建了一个博物馆,而这个博物馆只和一棵树有关。

光叶珙桐()

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一棵高15至20米、树皮呈深灰褐色的树,矗立在鄂西南的原始森林深处。两个雪白的苞片,一长一短,中间包着像雄蕊一样的“眼睛”,像鸽子一样挂在枝头。这些“飘落”在枝头的珙桐花也开始等待微风过后的摇曳。

珙桐。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珙桐又名“珙桐”,是我国特有的属植物,是国家一级濒危保护的珍稀植物。它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的残余植物,也被称为植物界的“活化石”。今年5月19日,位于湖北长阳郎平镇天堂村的欧美珙桐原产地天堂博物馆开馆——这是中国首家珙桐历史博物馆。

欧美珙桐原产地天堂博物馆外景。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该博物馆的创始人李茂清一直在探索珙桐的前世生活。如今,馆内陈列着122年来来自3个国家、13所高校的19位专家教授参观长阳乐园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作品、论文、照片和碑文,揭示了珙桐生长、繁殖和迁徙的历史真相。

欧美珙桐原产地天堂博物馆展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5月19日,客人参观欧美原产珙桐博物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李茂清向观众讲解珙桐的历史。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10块钱换了一份调查论文当午饭。

1981年,李茂清第一次知道珙桐是“宝贝”。

同年9月中旬的一个星期六,在长阳郎平镇乐园村二顿岩山脚下的大吉岭中学,李茂郑晴在监督四个没有背完课文的学生。窗外的昆虫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临近下午3点,几个背着帆布包,七分书生模样,三分农民装束的人,走进了校门。

来的人自述:“我们是武汉的一些老师,在你们二顿岩考察珙桐。我们还没吃午饭。你能提供一个方便吗?”主讲人是华中师范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生物系的班继德副教授。

班德告诉李茂清,他们刚下山,看到山麓飘扬着一面五星红旗。他们决定要么是一个机构,要么是一所学校。于是,几个人朝着国旗的方向寻找。

李茂清回忆说,他用土豆和腊肉做了一顿饭。一行人吃完饭后,李茂清和专家们一起向郎平方向走去,用大巴车把他们送回武汉。

途中,专家告诉他,天堂村二墩岩有许多珙桐,俗称“鸽子树”,是中国特产的珍稀树种。还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在这里发现了5000多平方米的珙桐群落,其中就有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铁杉、铁杉和鹅掌楸。

已被科学普及的李茂清感慨道:“我才发现我住在宝宝的窝里”。去陈嘉岙时,班继德给了他10元钱,他拒绝了。另一个叫孟宪兴的专家说,既然李茂清不肯收伙食费,他也教书。如果他感兴趣,他会给他寄一份去年写的研究论文。李茂清高兴地向他们道谢。

1983年9月,李茂清升任所在学校校长。在县城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时,县教研室主任、他所在师范学校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李炜给传达室打来电话,让李茂清去他家一趟。

“你什么时候认识了武汉的一些教授……”李炜从书房里拿出一张蜡纸的油印本,用铁笔刻在钢板上。“这是华师大某些教授点名给你的这个材料”。他恍然大悟,这是三年前命运的延续。

李茂清一看,是一篇题为《中国特产珙桐群落》的论文,作者是班继德、孟宪兴、宋建忠。详细介绍了新发现的鄂西南长阳乐园珙桐群落,并对珙桐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和群落结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文中提到:“珙桐群落是经过长期的自然演替和与其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植被类型。其地理分布明显是在残遗物种中经历了第四纪冰期的严峻考验并在以后发展起来的植物群落,是我省(湖北)的宝贵财富。”

李茂清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从专业和理论的角度获得对珙桐的认识。之后,他在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想建一个珙桐博物馆。

“外国人”和“非常人”

其实早在1980年,华中师范大学的班继德、孟宪兴、宋建忠等专家学者就带着他们的学生,踏入长阳乐园二墩岩,进行了一次野外科学考察。但他们还是跟随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的脚步,来到了额尔敦延的深山里。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英国著名的植物学家、探险家和作家,于1900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同年4月25日,在爱尔兰外交官、奥古斯丁博士的指引下,他在湖北巴东找到了葱坡。并在西沙河水蛭坡发现了珙桐。可惜一年前被主人砍成了横梁,儿子结婚盖了新房。

李茂清第一次听说威尔逊这个外国人是在他8岁的时候。李茂清的叔叔李惠庭,1921年出生,民国时期任联保主任。上世纪70年代初,有一次,李茂清陪着身体不适的叔叔李惠庭到黄雪怀家会诊。途中,他路过一条从康家湾流下的小溪,在小溪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一旁,年轻的李茂清把路边的桐麻叶折成船形的容器,从小溪里舀水给叔叔喝。

喝完水,李惠庭指着不远处的康家湾说,这里出了个“伟人”(有大成就的人),来了个“洋人”。后来李茂清从班继德教授那里得知,他叔叔口中的“外国人”指的是威尔逊,“很好”指的是康家湾村民康元德。

122年前,一个陌生人和一个“外地人”突然来到深山农村的土家小屋,让所有村民大吃一惊。后来,村民康元德带领威尔逊打猎,在二顿岩北麓名为“大湾”的森林中发现了花期的珙桐。

“据康元德的第五代孙女康祖美说,她曾听父亲说过,家里有一个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大男人。”李茂清说,他通过文献详细查阅了威尔逊来到天堂康家湾的全过程:从1900年到1909年左右,威尔逊一行三次造访康元德在天堂康家湾的家。

尤其是第三次,威尔逊来到康元德家,一呆就是21天。“通过大量史料考证,根据阳历,威尔逊、搬运工、助手、翻译等16人于1909年1月15日住在康元德家,直到2月5日才离开。”李茂清说,1909年1月15日恰好是1908年腊月二十四,正好是土家族的新年,而1909年2月5日是1909年正月十五,也就是元宵节。威尔逊一行在康元德家度过了整整一个“中国年”才离开。

1911年5月,天堂树珙桐的后代在英国维基的苗圃里第一次绽放。

溯源专家现场还原地貌进行第二次拍摄

根据威尔逊在1913年写的《贵族花园——珙桐的故事》第十五章的记述,他从天堂村康家湾培育并成功移植了一万三千多颗种子,成为欧美珙桐的起源地。

为追溯珙桐在欧美的起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尹开普研究员于2008年至2013年三次前往长阳康家湾乐园考察。凯普在同一个地方按下相机快门,试图通过二次拍摄还原威尔逊历史照片中的场景。

“尹教授从威尔逊在中国西部拍摄的2000多张照片中,精心挑选了400多张。但由于地形的变化,成功拍摄了200多张照片。”李茂清告诉记者。

据了解,同样是沿着威尔逊的足迹,银开普从湖北到重庆、四川,以与威尔逊照片原始位置相同的角度和方位,拍摄了280多张照片,与威尔逊百年前拍摄的照片相对应。

2010年,尹凯普的《百年追寻》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简单介绍了威尔逊的生平和在中国拍摄照片的过程。涉及湖北的照片有58张。为了突出对比效果,书中的黑白照片都是威尔逊当时拍摄的场景,而彩色照片则是尹凯普后来拍摄的。

之后的2013年,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殷开普、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馆长麦可·道森·曼博士、中国《威尔逊》摄制组来到天堂康家湾,与帮助威尔逊采集珙桐种子的康元德第五代孙女康祖美一起回忆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

“现在,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官网上,威尔逊晒出了他与康元德、珙桐、世外桃源康家湾民俗风情的合影。”李茂清说。

据史料记载,早在1869年,法国传教士谭维道就在四川宝兴首次发现了珙桐。十几年后,在宜昌海关工作的英国医官奥古斯丁(中文名韩二利)也在宜昌附近发现了珙桐的变种珙桐。西方植物学家早就认识到它的园林价值。

从1899年到1918年在中国近20年的旅行中,威尔逊收集了65000多种植物标本(共4700种植物),并把1593种植物种子和168种植物切片带到西方,扩大了濒危植物的栖息地,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他在美国哈佛大学任教时,指导前来学习的中国留学生陈蓉编写了《中国树木分类学》,成为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之作,从而奠定了陈蓉先生作为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的地位。

二岩珙桐群落的生长面积有十几平方公里。

据野外调查记载,珙桐现主要分布于我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其中湖北主要分布于长阳、兴山、五峰、恩施、利川、建始、巴东、宣恩、鹤峰、神农架等地。

长阳林业局野生动物保护负责人李元镇告诉记者,长阳县有两个野生珙桐群落,分别是崩尖子自然保护区和二墩岩自然保护区。其中,珙桐原产欧美和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珙桐生长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百年以上的珙桐树有25棵。

20世纪80年代初,湖北省人民政府对二墩天堂岩实行严格的封山育林管理。201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批准建立天堂二墩岩自然保护区,为原生植物保护群落,以珙桐、莲香、茶条槭、鹅掌楸、牛膝等珍稀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

为依法保护生物多样性,长阳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自治县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部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单行条例的决定》,依法严惩毁林等破坏生态环境的大案要案。

据李元镇介绍,目前已有近230株由基层林农培育的珙桐幼苗被移植到欧美珙桐原产地博物馆附近的小路上。根据规划,戴维森珙桐绿化道路带、秦香观珙桐绿化道路带和王振武路正在建设中。在崩尖子自然保护区,林业部门还建立了100亩珙桐抢救繁育基地。

此外,林业部门还专门成立了一支50人的护林员队伍,编制了珙桐、红豆杉等珍稀植物的电子档案,完成了本地区上述珍稀动植物的野外调查,以及珍稀植物的标记、挂牌和保护、界线测量和埋桩工作。

为了防止游客进入核心区带入火种,戴维森寻找戴维森的乐园康家湾特别开放了戴维森戴维森的观赏地,建设了中国戴维森故里纪念广场、欧美戴维森起源乐园博物馆、威尔逊和康源德纪念亭,并开放了消防通道。

新京报记者张建林

编辑刘倩贤校对茜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2188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