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灵的副作用是什么(长期吃病毒灵的副作用)

孩子身体很好,但幼儿园老师在没有告知家长的情况下,长期给孩子服用处方药。最近备受舆论关注的“幼儿园小朋友吃药”事件刺痛了很多家长的心。请注意——“病毒灵”会让孩子生病吗?

病毒灵的副作用是什么(长期吃病毒灵的副作用)

连日来,陕西、吉林、湖北等地发生幼儿园给孩子喂“病毒灵”的事件。父母更关心孩子生气的时候吃什么药。对孩子身体有什么影响?

“病毒精神”一度被禁用。

“病毒灵”,俗称盐酸吗啉胍,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价格低廉。记者检索发现,该药对包括甲型H1N1流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在内的多种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疱疹、扁平疣。资料显示,服用该药可引起出汗、食欲不振、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孩子要根据体重定量服用。目前没有针对儿童、孕妇、老人的实验数据和参考文献,所以一般不给儿童使用。

记者查询发现,媒体报道称,1999年底,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曾下发《关于公布非抗生素类抗感染药和解热镇痛药地方标准品种论证结果的通知》,其中就包括病毒灵片。停用原因是处方不合理,疗效不确切。2002年以后,国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全国共有382家药品生产企业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病毒灵”用“中药准字”。

据北京朝阳医院崔药师介绍,目前大医院基本不用这种药,因为近年来很多疗效好、反应小的抗病毒药物已经取代了这些五六十年代出现的药物。但该药价格便宜,在一些基层医院和诊所广泛使用。虽然目前还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但是如果儿童长期服用,肯定会对肝肾产生毒副作用。

黄安红十字医院药剂科主任表示,“病毒灵”一般建议成人服用,因为这种药出厂时没有经过儿童临床试验,疗效不确定。为防止孩子感冒,建议多喝水,在通风的地方锻炼。如果真的要吃药,建议吃板蓝根之类的中药制剂或者抗病毒颗粒。

提高孩子免疫力不能靠药物。

幼儿园负责人解释说,“病毒灵”可以预防感冒,增强免疫力,所以给一些班级的孩子服用。事实上,许多医生和药剂师认为这种药对预防病毒感染和感冒没有任何作用。

Xi安儿童医院药剂科主任程华强调,这是一种有三分毒性的药物。“幼儿园把这种药作为没有生病的孩子的预防措施是不合适的。”北京和睦家康复医院药剂科主任纪连梅痛心地指出:医学是一把双刃剑。用了就是药,不用了就是毒!”除了疫苗,世界上没有预防流感病毒的灵丹妙药.”我国著名药理学专家、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也表示,孩子的免疫力是不能靠药物提高的。

“即使孩子确实免疫力低下,也要分清类型。在不知道免疫力低下类型的前提下,盲目使用药物或保健品来提高免疫力,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可能造成不良后果,比如破坏免疫平衡,引起身体其他异常变化。”北京某医院儿科的一位教授说,其实绝大多数生理免疫力低下的孩子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他们加强和平衡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运动习惯,他们的免疫状况就会得到显著改善。

专家认为,长期反复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继发感染,对人的听力、肝脏、肾脏等都有危害。,以及过敏和毒性反应。“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儿童健康专家刘惠娟说,例如,多喝水,充足睡眠,减轻压力,减少糖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坚持锻炼,少去公共场所,勤洗手。此外,充足的睡眠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夜好眠,保质保量,可以让免疫力“上一层楼”。

避免给孩子乱用药。

儿童滥用药物可能会有严重的后果。2013年《中国儿童药品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9%,新生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24.4%,分别是成人的2倍和4倍。对此,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医疗康复科主任常教授表示,这主要是两大原因造成的:一是家长缺乏用药常识,存在用药误区。另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儿童药品在国内相对匮乏。

众所周知,大部分药物在代谢过程中需要肝脏解毒,由肾脏排出体外。而3岁前的孩子各器官功能仍有待提高,用药不当对孩子健康的影响可想而知。

常群介绍,儿童安全用药要掌握三个原则:剂量不多不少、特殊药物安全性好、药袋标签最重要。

首先是剂量:剂量不足不会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剂量过大则会增加不良反应,甚至毒害孩子。比如抗生素:最好遵医嘱服药,尽量使用窄谱抗生素、单药,并足量、全疗程服药,避免自行用药。

其次,在考虑剂量的时候,也要考虑不同的给药途径,剂量也要调整。比如肛门给药,剂量往往是口服的两倍;皮下注射可以是口服的1/2,如果是静脉注射可以减少剂量。

此外,不仅要严格控制治疗性药物的用量,也不能滥用一些“保健药品”。有的家长长期给孩子大量服用鱼肝油,导致累积中毒。

最后,常提醒,给孩子吃药的时候,一定要看清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存放方法。冷藏期间,切勿让药物暴晒或受潮,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310453.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