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贷服务平台(哪些借贷平台)

“停止寻求帮助。我借了4次,都成功了。感谢你分期借给我15.9万,金额可以循环使用……”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贷款广告吗?9月12日,一位北京市民向北京商

“停止寻求帮助。我借了4次,都成功了。感谢你分期借给我15.9万,金额可以循环使用……”最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过这样的贷款广告吗?

9月12日,一位北京市民向北京商报记者反馈。最近他在微信朋友圈频繁刷贷款广告。以一家名为好分的贷款平台为例,宣称年化利率10.95%-24%,最高可贷20万。最近已经有308人申请了。

借贷服务平台(哪些借贷平台)20万元的贷款额度,低至10.95%的贷款利率,对于很多手头越来越紧的消费者来说很有诱惑力,但正如微信朋友圈的广告页提醒的“贷款有风险,借款需谨慎”,这个网贷平台真的靠谱吗?

直到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对好分期平台进行亲测,才发现平台的另一面。一是宣传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贷款利率高达35.94%,已远超其宣称的10.95%-24%;二是信息保护藏忧,个人信息授权一键绑定已涉及侵犯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另外,在贷款过程中,反复推荐所谓的征信报告和svip。虽然它被命名为设置金额,但在消费者眼中,它实际上增加了更高的贷款成本...

贷款利率高达35.94%

“我最近没有申请贷款。大数据是怎么发现我的‘穷’的……”一位北京市民开玩笑道,但同时,他更疑惑了。微信导流推荐的这么好的分期贷款平台靠谱吗?

对此,北京商报今日记者点击了该市民发来的分享链接,进行了一系列测评。

这条朋友圈的分享链接页面显示,厦门郝伟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门郝伟”)的贷款产品分期不错,隶属于北京蔡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蔡威科技”),该公司宣称并非大学生团体贷款。资金来源为重庆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贷款机构为厦门郝伟。

根据页面提示信息,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只需填写手机号,输入验证码,并同意注册服务协议和隐私协议,即可测算个人贷款额度,最高可贷20万元。但经过一系列操作,页面并没有给出额度,只显示记者已经注册成功,然后说需要“激活App,预计获得20万额度,立即下载领取”。

20万的贷款额度对很多急需资金的消费者来说很有诱惑力,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诸多不符之处。比如,记者下载分期App,进一步查看约定分期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后,页面提示可以贷款20万,而不是上传身份证进行身份验证和贷款评估。估计他能贷10.64万。

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在上传身份信息后,被平台引导添加了银行卡号信息,并进一步填写了学历、行业、工作岗位、月收入、婚姻状况、居住地址、通信方式、联系人等个人隐私信息。大约一分钟后,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收到齐昊发来的短信,告知他是该平台优质用户,获得贷款1.2万元。

操作猛如虎,最后付款一万二。从最初的广告页20万元到身份验证前的10.64万元再到实际支付1.2万元,好分期的这一波营销操作令人费解。

但是,除了贷款金额,还有贷款利率。

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注意到,该平台首页并未明确披露贷款的真实利率,但用户必须点击“去借”,才能在还款计划中显示贷款的年化利率。据记者实测,好分期给出的12000元贷款金额,估计是三湘银行发放的,年化利率35.94%,还列出了2462元的综合贷款成本。

借贷服务平台(哪些借贷平台)广告宣称贷款金额20万,列为优质用户。为什么实际贷款金额只有12000元?1.2万元贷款,为什么24%以内的实际贷款利率高达35.94%?462元的综合成本从何而来?对此,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浩粉、蔡威科技以及预估出借人三湘银行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应。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田今日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根据最高法的司法解释,金融产品包括利率、复利、罚息在内的综合成本不得超过24%。营销展示过程中不超过24%、实际利率达到近36%的做法已经存在合规风险,超过24%的利息部分很难得到司法支持。

“实际利率可能高于宣传利率的事实,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同时也违反了金融营销宣传中的如实告知原则。在行业内利率普遍降到24%以下的大环境下,35.94%的贷款利率确实畸高。”易观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也表示。

关于贷款产品的利率水平和计算方法,其实近两年监管机构已经做了很多规范和要求。例如,最高法将民间借贷利率的保护利率设定为最高4倍LPR利率。此外,央行还明确要求金融机构明示网贷产品的年化利率。

“目前在实际贷款中,大部分平台的综合利率已经基本控制在年息24%以内,少数在36%以内。但是,产品利率的高低一定要说清楚,给借款人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零点研究院院长余百成评价道。

另一方面,在法律层面,北京闻仲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好分期宣传的利率与实际利率不符,从广告法上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根据现行的民间借贷利率法规,最高不得超过LPR的4倍,35.94%的贷款利率是不正常的高。在他看来,综合费的设定是因为贷款平台需要从中获利。如果平台的各种综合费用和贷款利率之和过高,使得贷款人的贷款成本过高,则可能被判定为不合规。

一键绑定授权存在隐患。

除了贷款利率差异较大,北京商报记者在亲测过程中遇到的多项一键绑定授权也令人费解。

例如,今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好分期”申请贷款的过程中,虽然贷款页面显示提前还款贷款人为三湘银行,但实际上要同意查看“全额贷款协议”。

除了三湘银行的个人综合信息查询授权、征信授权、人脸信息处理授权、个人借款合同外,还需要绑定并核对厦门市小额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担保咨询服务合同、北京鲍忠国鑫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的委托担保合同、个人信息处理授权。

此外,全套贷款协议中捆绑的协议还包括:上海爱建信托有限公司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新网银行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书、重庆黑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个人信用查询及申请授权书、朴道郑新个人信用查询授权书、北京小微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等,获取的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个人财产信息、金融信用信息等。

借贷服务平台(哪些借贷平台)以新银行的个人信贷授权书为例,其中提到该授权的目的主要是审核我的贷款申请,办理贷后管理事务,处理我的信贷异议。

为了避免不测,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还邀请了多位用户进行实测,也遇到了同样的一键授权操作,贷款年化利率高达35.94%。

一键捆绑多个平台服务合同和信息授权。这个操作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对于这种情况,小微金融科技也没有给出回应。

对此,余百成今日对北京商报表示,贷款申请过程中的一键授权,在一些借贷平台的协议中经常出现,因为最终的借贷机构可能是不确定的。然而,这种做法也很可能侵犯消费者的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过度借贷营销诱发风险的警示》明确提醒,部分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在从事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未能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如通过默认同意或一般授权等方式获得授权,侵害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安全权。

“因此,平台在对具体个人信息进行授权的过程中,需要在合规的前提下,给予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进行明确提醒,细化授权内容,或者另行授权。”余百成说。

“正常情况下,如果出借人仅为三湘银行,借款人只需授权三湘银行开通必要的个人信息查询权限。”金田今日还向北京商报表示,授权给多家机构的“一键捆绑”操作并未遵循最小化原则,也存在合规问题;如果三湘银行并未实际掌握核心授信环节,而是外包给小微金融科技等互联网合作机构,则存在其他可能违反助贷监管要求的情形。

苏进一步指出,实际上,这并不符合“断网直连”的相关标准,个人信息的收集、传输和共享存在漏洞。

事实上,《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有明文规定,向其他方提供个人信息的,需要征得用户单独同意,不能捆绑成套餐。李亚今日向北京商报表示,一键绑定多个平台服务合同和信息授权,已经违反了《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对于这种行为的整治,李亚认为,“目前来看,仅仅依靠某个部门的监管或者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工信部、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治理。同时,应完善立法,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信息采集’黑名单企业数据库”。

推征信报告引发争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和多位用户实测过程中,好分期平台曾多次向用户推荐信用报告和svip。虽然名为设置金额,但在消费者看来,实际上是给贷款增加了更高的成本。

比如北京商报记者在注册App、上传身份信息、等待额度审批等多个环节都被平台弹窗推荐信用报告。此外,点击首页“风险监控”、“我的信用”等板块,再次弹出“正在查询信用”的提示,平台多处提醒“信用查询有助于更快付款”、“上传报告可提高审批率”。

借贷服务平台(哪些借贷平台)然而,北京商报今日记者进一步发现,这份所谓的“个人风险报告”需要用户单独支付29.9元。该报告由天下信用提供。内容主要显示个人信息,手机号,住址,身份证号等。的用户。此外,报告摘要还显示了现有的风险项、天下点、性能信息、消费需求、公共信息、财富信息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份报告与央行提供的个人征信报告有本质区别。根据天下信用客服的信息,这份风险报告主要用于个人的简单了解,展现更多的大数据信息。

但这也引发了消费者的疑问:“为什么这样收费的大数据信息报告在贷款过程中频繁被强烈推荐?如果经常查询或点击,个人信息会不会再次泄露?”

对此,今日北京商报记者采访了浩粉和蔡威科技,但未得到回应。其他公开资料显示,天下征信是鹏元征信有限公司搭建的平台,主要提供个人数据报告查询、企业报告查询等服务。北京商报今日多次联系好分期平台上的天下信用客服,询问举报目的和收费是否合规,但对方也未给予回应。

事实上,天下征信无法向用户提供征信报告,主要是因为鹏远征信不具备开展个人征信业务的资质。2020年12月30日,央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鹏元征信未经批准从事个人征信业务活动;对企业征信机构委派的高级管理人员未及时备案的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917.55万元,罚款62万元,共计1979.55万元。

李亚今日向北京商报表示,平台为了规避法律,往往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有意隐瞒超高的利率,变相增加出借人的负担和成本。根据央行发布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不允许以“向信息主体收费”的方式采集征信信息。因此,相关机构以征信报告的形式收取费用是违法的。

“如果平台后续需要继续为用户提供征信服务,必须取得央行颁发的个人征信机构牌照,不允许为此向用户收费。”李亚说。

腾讯:联系广告主求证。

虽然只是一个贷款广告,但经过一系列的顺势操作,结果可能是伤害到“钱”和“个人信息”。“真的很吓人!”在被北京商报今日记者告知一系列风险后,前述北京人感慨万千。

据北京市民反映,她最近其实没有贷款需求,也没有贷款操作,只是在微信朋友圈频繁刷贷款广告。“本来想点击关闭的,但是发现越点击越频繁,刷的越多,很无奈。”

此前,央行等七部门进一步规范金融产品网络营销,提出营销宣传不得影响他人正常使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以弹窗页面形式进行营销的,应明确标注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不得欺骗或误导用户点击金融产品的营销内容。

对此,除了好分期,贷款广告展示平台腾讯今日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回应北京商报今日记者,朋友圈广告明确标注“广告”,并设置反馈投诉入口。如果用户收到不感兴趣的内容,可以点击外层右上角的“广告”进行反馈或关闭当前广告,平台会尽快跟进优化推荐内容。

经核实,腾讯广告表示,上述贷款平台在广告主资质、广告内容等方面符合国家法律和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此外,鉴于实际贷款利率与宣传利率不一致,腾讯广告出于保护用户的目的,正在积极联系广告主进行核实,虽然广告主的实际经营行为不属于广告发布者的审核义务范围。腾讯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全力协助用户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为了更好地规范投放后广告主的经营行为,腾讯广告表示,已经建立了《腾讯广告贷行业违法处罚规则》,对于广告主违法泄露消费者信息、违法跳转登陆页面链接、违法收取手续费等违法行为,腾讯广告建立了封停、冻结账户等处罚机制,以更好地规范广告主的经营行为。

关于后续贷款平台的合规管理和推广营销,苏表示,后续,机构在金融营销宣传方面,要加强相关宣传规范,向金融消费者如实披露各类监管信息;在个人征信方面,需要遵循“断接直联”的规定;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要认真听取消费者反馈的相关问题,建立健全客户沟通机制,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体验。

对于好的分期后续贷款产品和营销宣传,北京商报记者将持续跟踪关注。

北京商报金融调查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904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