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父母简介50字(袁隆平的父母简介)

众所周知,“导弹之父”钱学森曾经列出了十七个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人,他的母亲张兰娟在这十七个人中排名第一。无独有偶,对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母亲华静的言行也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袁隆平父母简介50字(袁隆平的父母简介)

年轻的袁隆平

很多人可能觉得袁隆平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这并不奇怪。袁隆平看上去又黑又瘦,经常在烈日下弯腰把自己埋在稻田里,汗流浃背,还在仔细观察稻田里的稻穗。在外人看来,这绝对是农民的形象。没想到,袁隆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袁隆平的母亲华静出生在扬州一个富裕的大家族。她从小就被父亲送到英国的教会学习。这使得华静不仅接受了西方的礼仪和文化,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毕业后,华静在一所学校教英语,这所学校的校长袁兴烈后来成了她的丈夫。

袁隆平蹲在稻田里

袁兴烈毕业于东南大学中文系,与华静结婚,育有五个孩子。他们的二儿子二毛,就是后来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当时正处于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虽然全家不断流离失所,但他们从未停止对孩子的教育。1936年全家定居汉口,父亲袁兴烈在平汉铁路局工作。短短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袁兴烈加入冯玉祥的军队,担任团长秘书。此时,他的妻子华静不得不辞职在家照顾五个孩子。

袁隆平(左)和母亲、哥哥。

后来,袁隆平回忆起这几个小时:“我来自战乱和饥荒,童年是在侵华日军轰炸重庆的那些年里度过的。日本飞机飞得很低,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机上所有的飞行员。看到日机投下的炸弹,我一头扎进嘉陵江里躲起来……现在想起来都觉得紧张。但是,这场战争也让我从小懂得了一个道理:弱肉强食。为了避免被别人欺负,我们中国必须强大!”

袁隆平(左)

袁隆平六岁以前一直住在城里,对农业没有印象。直到他六岁的时候,妈妈带他去郊区的一个农村果园郊游。他只是第一次接触农业,但那时他只对果园里的桃子、葡萄和不常见的西红柿感兴趣。因为它们让六岁的袁隆平流口水。但是,这段经历给袁隆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当时妈妈的一句话让袁隆平产生了兴趣。他的母亲告诉他:“我们餐桌上的食物是土地种植的,我们身上的衣服是土地种植的棉花制成的。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土地。”当时母亲说这些话只是为了让儿子增长见识,却不知道“土地”二字从此在儿子心里扎下了根。

袁隆平扎根于这片土地

感激母亲的英语启蒙

为了儿子的教育,母亲华静最擅长英语。袁隆平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他读英语,然后慢慢让袁隆平跟着读。长期下来,袁隆平的英语越来越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学后,袁隆平觉得英语是最简单的课程。他也是班上英语最好的学生。所以,无论他什么时候考英语,都不需要临时抱佛脚,从容上阵,都能考出高分。这个时候,袁隆平没有想到,自己的英语水平会在以后的农业研究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十六岁时,袁隆平进入汉口博学中学,读高中。这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基督教学校。除了外国人教英语外,物理和化学课也是由外籍教师用英语教的。这就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好在袁隆平的英语水平不仅适应了这些课程,还通过英语教学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高中的时候,袁隆平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能看懂七八成英文电影的水平。毫不夸张的说,即使是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达不到这种英语水平。

袁隆平父母

多年后袁隆平在培育杂交水稻时才真正意识到英语对自己的极端重要。因为在育种工作中需要及时了解国外最新的科研方向,所以需要及时浏览国外的相关资料,同时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查找大量的国外资料。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有很好的英语基础。袁隆平的英语水平足以满足这些需求,这无疑让他在科研上事半功倍。

当一个人的新思想、科研成果需要国际交流时,用英文介绍水稻育种是很自然的。因为水稻育种专业性强,需要专业的英语词汇,即使是专业翻译也很难做到恰当准确的翻译。这就需要专业的科研人员掌握与其专业相对应的英语翻译。袁隆平英语水平扎实,科研持之以恒。因此,在国际学术交流中,无论是参加学术研讨会还是合作研究,他都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并用英语进行技术指导和宣读论文。

袁隆平的英语演讲

工作后,袁隆平非常感激母亲当年教她的英语。他曾经给母亲写过一封信,真诚地问道:“我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我怎么可能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以超越那个时代的眼光去寻找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可以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的成功,离不开母亲的辛勤栽培。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母亲一开始对儿子务农还有些顾忌,怕一直生活在城里的儿子在田里吃不了苦。

母亲对儿子心疼又欣慰

19岁,袁隆平从博学中学高中部毕业,如愿以偿考上了当时的西南农学院,主修农业领域的科学知识。这对一直生活在城市的袁隆平来说是一个挑战。他没有退缩,因为这个梦想从小就在他心里,现在终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在大学里没有浪费任何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他顺利大学毕业,跟随自己的心,成为了湖南省千阳县安江镇农业学校的一名教师。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

一开始我妈不理解,学校极其偏僻。她把脸贴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才知道学校的大概位置。同时,她最大的担心是儿子吃不了那种苦。我心疼妈妈袁隆平的选择,忍不住当面对他说:“儿子,你去了就要吃苦了!”

后来袁隆平回忆说,“我之所以选择学农业,和我从小经历的饥荒年代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学农业成了我的人生志向。我申请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是学农业。后来我选择了在农校教书,但是我妈不同意。我也和她争论过农业的重要性,说吃饭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农民种地,我活不下去。”

袁隆平和学生

母亲心疼儿子即将开始艰苦的事业,欣慰的是儿子不怕吃苦。看到母亲的担心和担忧,袁隆平坚定地说:“我已经决定了。”母亲遵从了儿子内心的选择。然而,让袁隆平意外的是,他的母亲为了帮他带孩子,选择和他一起去了一个小山村。至此,又轮到袁隆平为母亲担忧了,因为他知道母亲一直生活在城市,她也习惯了城市的繁华。突然,她会不适应农村。

袁隆平试图劝阻母亲不要去,但母亲对他说:“我劝不了你,你也劝不了我。”我妈已经下定决心,要从城市搬到乡下去住,帮儿子带孩子。就这样,这位曾经生活在城市的母亲心甘情愿地跟着儿子来到了教学点。然而,在这里,袁隆平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

袁隆平的家庭和父母

袁隆平对红薯情有独钟。为了提高当地红薯的产量,他开始研究红薯的杂交方法。但在袁隆平的实验失败了,因为当时对杂交甘薯的经验很少。这让袁隆平非常沮丧,一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此时,陪伴他的母亲对他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这句话是别人对他说的,袁隆平可能无动于衷,但他妈妈不一样,她妈妈是他人生道路上的指示灯。他妈妈的话让他豁然开朗,重拾信心。这种信心一直持续到他后来的杂交水稻实验。

袁隆平和他的稻穗

后来,袁隆平回忆母亲时说:“那时候,母亲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女性,我从小就受她影响很好。小时候她教我英语,晚上检查作业。她非常虔诚,工作一丝不苟。”不可否认的是,袁隆平在水稻研究领域的显著发展,也是因为童年时母亲的谆谆教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8380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