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在哪里(沅江经过哪些城市)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金中吉张尚武

通讯员胡增荣钟祖标

[字段类]

学习科目:制作芦笋和采摘芦苇蘑菇。

学习地点: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师傅名片:江德辉,露小妹公司蘑菇基地负责人。

[现场记录]

场景1:维护芦苇

目前,洞庭湖正处于丰水期。大大小小的湖泊,远远望去一片碧绿,像是水面上的“森林”。

5月11日,记者来到南洞庭湖沅江市七星洲,跟随鲁小妹公司的姜德辉师傅学习芦苇养护方法。

说起芦苇,蒋德辉如数家珍:元江芦苇占地45万亩,拥有亚洲最大的芦苇基地。

上世纪末,元江造纸厂效益不错。依托芦苇造纸产业,沅江市一度跻身全省十强县(市区)。

芦苇作为支柱产业的兴起,也给沅江留下了污染问题。2018年底,沅江市关停大小造纸企业。当时有400多艘船装满了芦苇,在码头停了半年。

芦苇产业何去何从?市领导绞尽脑汁为芦苇场寻找出路:用芦苇生产酒精,结果发现废气刺鼻,污染更大;用芦苇加工板材,7吨芦苇加工一吨板材,原材料比成品还贵,吓跑投资者。

芦苇皈依之路在何方?经过反复论证,该市统一思想,依托芦苇资源优势,着力扶持“二苇”(芦笋、芦蘑)产业。

沅江位于南洞庭湖腹地。湖州水位“春浅夏深秋枯”,是芦苇生长的天然宝地。但苇田一度荒废,维护苇塘,管好水肥,更新复壮,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大自然的馈赠,你要付出才能收获。”蒋德辉说,低产苇田要施氮磷钾肥,防治蚜虫和病害。

“芦苇场应该每年更新。割完上一茬,下一茬长得好。”他打开芦苇解释说:秋冬割芦苇时,要留5厘米的茬,有利于新梢生长。

走在芦苇丛中,芦苇极其尖利。蒋德辉说,割芦苇要戴手套,全身防护。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声音。芦苇看不见人,却闻到人的声音。蒋德辉说:这是村民采摘粽子的芦苇叶,一天能挣200多元。

场景2:加工芦笋

上半年当地农民进出芦苇,主要是采摘芦笋和芦苇叶。

说起芦笋,姜德辉兴致勃勃:春天的芦笋鲜美可口,可与河豚媲美。“藜蒿长满了短芽,正是河豚想上的时候。”古诗词里的“路雅”不是文竹吗?

“可惜过季了。”他告诉记者,从3月初开始,芦笋采摘进入旺季。人们采摘芦笋,剥芦笋,品尝新鲜的湖水,芦苇丛中欢声笑语。

五一假期过后,洞庭湖的芦笋随着气温“飙升”:一天能长20厘米,芦笋变成了芦苇。

“虽然现在不是采摘的季节,但我们可以去看芦笋加工.”姜德辉带着记者来到鲁小妹公司的加工车间,体验芦笋的制作过程。

鲁小美公司总经理付志红介绍,公司采购、储存鲜芦笋3000多吨,可以满足全年均衡生产。今年已加工芦笋900吨,销售额6000多万元。

在加工车间,芦笋经过腌制清洗、去皮分级、蒸煮杀菌、调味、包装等10多道工序加工成一包包泡菜。

现代化的生产线,人工参与的环节并不多。记者跟随姜师傅从腌制池中取出腌制好的芦笋,洗净去皮。白嫩嫩的芦笋大小不一,需要分等级。

芦笋采摘后容易变老。蒋德辉说:皮肤木质化的部分要用剪刀去掉。

“熟练工人只需看一眼就知道如何移动刀子。如果不确定,可以用手捏一下。”他边说边示范,教记者用手捏,用刀把硬的部分去掉。

“芦笋一等品大小一致,长短一致,切面平整,笋身紧密,形状完整。”蒋德辉告诉记者,腌制芦笋,一次装500克,只需要冲洗一下,挤出来,或炒或炖。口感酥脆爽滑,营养丰富,被誉为“洞庭虫草”。

场景3:采摘芦苇蘑菇

芦苇丛中的财富一直在延续。除了芦笋,还有芦苇菇,让人记住“一个好吃的味道”。

“气温回升,结果期即将结束.”蒋德辉带着记者来到菇棚,摘下最后一颗芦菇。

温室内垂直竖立着六层菇床,占地约2000平方米。每一层菇床上,金黄色的芦苇菇像一把把“小伞”一样丛生。

蒋德辉递给记者一个排水盆和一把剪刀,踩着竹架,来到菇床前。他摘下手中嫩嫩的芦菇,然后用剪刀剪开根部,把芦菇放进一个排水盆里。

记者亦步亦趋,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丛芦苇蘑菇放在手心里仔细看:这蘑菇只有纽扣大小,不好摘。

一个多小时,记者挑了小半锅芦苇菇。姜师傅笑道:“不错。”

在市场上,芦苇菇价格不菲,鲜菇500多克100元,和羊肚菌差不多。

眼前的这种芦苇菇,学名为Pholiota gelatinosa,在被驯化之前,是芦苇丛中的一种野生菌类。只生长在春秋两季,采摘期一个月左右。

2017年,该省食用菌专家努力攻关,成功驯化出胶盖伞。次年,沅江市的造纸厂全部关停,种植芦蘑成了理想的替代产业。

沅江市两路办事处工作人员熊立波说,从广义上讲,以芦苇为基质栽培的食用菌,可以称为“芦菇”。

“做强两苇产业,品类要多,链条要长。”熊立波介绍,围绕芦笋和芦苇菇的加工,开发了盐渍芦笋、干芦苇菇、芦苇菇酱、芦笋面条、芦笋罐头等系列产品,市场供不应求。

说起新品,熊立波专门推销“鹿仙道”水饺:里面塞满了芦笋和平菇,手工制作,鲜香可口,嫩滑有嚼劲,吃过的人都说好!

[学习经历]

里德和绝地突围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金中吉

“草是绿的,白露是霜。”笕甲,苇也,最早见于《诗经》。小时候看电影里的芦苇很清爽。这次去走马南边的洞庭,真的看到了芦苇丛和一望无际的绿纱帐篷。进去的时候,身材走样了。

让我震撼的不仅仅是芦苇的壮丽,还有它的壮丽和悲壮,尤其是绝地的突破。

洞庭里,芦苇茂盛,眼前葱郁的片片就是见证。仅沅江芦苇面积就有45万亩。这里是亚洲最大的“路虎芦苇场”。

前几年生态战,沿湖造纸厂关门,上百艘芦苇船停运。

壮士断腕的勇气拯救了一湖碧波。然而,芦苇的出路在哪里?

沅江的探索给了人们深刻的启示。他们用绿色生态的理念,重新审视芦苇资源的开发,采摘芦笋,种植芦苇蘑菇。芦笋罐头、芦笋饺子、芦苇蘑菇面和芦苇蘑菇酱成了市场上受欢迎的“湖鲜”。芦苇产业转型是把凉山推向顶峰的一种方式,也是生态富民的一种方式。

山迭水流曲折正愁无路可走,柳绿花开间突然出现一个山村。面临绝境的芦苇和芦苇又焕发了生机。原本废弃的芦苇场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在芦苇丛中劳作的人们的笑声,飘荡在辽阔的洞庭湖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696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