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面怎么养殖虾(基围虾养殖方法)

高产室内封闭循环水养虾取得新突破,水产养殖将进入4.0时代。文/水产前沿实习编辑叶季良图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从开始的两连作24 k

高产室内封闭循环水养虾取得新突破,水产养殖将进入4.0时代。

文/水产前沿实习编辑叶季良

图片/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从开始的两连作24 kg /m3的单位面积产量,到现在的2800m3养殖水体成功养殖南美白对虾六连作,一年可以养八茬。循环水养虾不仅产量高而且稳定!”孙建明说。

水产养殖在我国一直是朝阳产业,每年水产养殖产量都创新高。但是,可利用的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发展可持续的高密度高效设施水产养殖是我国的必由之路。

据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近日在对虾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上取得新突破。《水产前沿》采访了项目负责人,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孙建明,希望了解他们在循环水养殖方面的工作进展,以及未来循环水养殖的发展前景。

家里面怎么养殖虾(基围虾养殖方法)插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孙建明研究员

研究成果和工作进展

边疆:你好!孙老师,听说你在对虾封闭循环水养殖技术上有了新的突破。你能告诉我当前的文化成就吗?

孙建明:循环水养殖是我们研究团队的主要任务之一。我们在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方面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自2017-2018年闲置海参育苗改造为凡纳滨对虾循环水养殖以来,团队不断攻克矩形养殖池污水高效收集、死虾和虾壳自动收集、生物滤池定量设计、变流量养殖、间歇回水工艺等难题和关键技术。通过工艺技术装备的打造和流程再造,2018年成功实现了凡纳滨对虾的规模化封闭循环水养殖。连续两次作物产量超过24公斤/立方米后,分别通过了中科院沈阳分院和辽宁省水产学会组织的两次现场检查。2019-2020年,团队不断升级技术、设备和工艺,在国内首次开创了大规模封闭循环水、清水高密度对虾养殖模式,推广示范了8套循环水养殖系统,养殖水体2800m3,连续成功养殖6尾凡纳滨对虾作物。

水产前沿:你目前在循环水养虾方面有哪些努力?

孙建明:我们已经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和成果已经系列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循环水养虾系统的工艺和设备优化及建设

开展水力模型模拟和现场试验研究,优化各类虾池结构和水动力参数,达到污水高效收集和养殖的目的;优化循环水养殖各关键环节的控制参数,研发具有自动控制功能的各类循环水养殖设备,优化配置循环水泵、微滤机、生物氧化塔、泡沫分离器、曝气消毒、pH调节等设施设备。

(2) R&D及新型水产品无小梁基质空膜日光温室建设。

利用水产养殖温室中的热空气体提高水产养殖水温,开发了气/水换热技术和设备,在提高水产养殖水温的同时降低水产养殖车间的室温,并去除水产养殖水中的CO2。

(3)循环水养殖车间智能耗能设备及节能技术研发。

R&D适用于高效养殖和节能减排的各种设备的控制过程;构建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智能控制系统。

(4)基于循环水养殖的R&D及水产养殖管理机器人的应用。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凡纳滨对虾

一年种8茬高效节能。

水产前沿:您设计的对虾封闭循环养殖系统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孙建明:如下图所示。

对虾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工艺流程

水产前沿:您自主研发的全封闭循环水系统与市面上传统的循环水系统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孙建明:区别在于,我们首先搞清楚了鱼虾循环水养殖的区别和关键技术;然后,设计了带回水的防止虾逃逸和收集死虾、虾壳、污物的技术和装置。在防止活虾逃逸的前提下,系统可以自动收集死虾和虾壳,防止回水堵塞。此外,我们的系统具有间歇式大流量回水技术和水产养殖回水设备,大大提高了污水排放效率;根据不同的养殖阶段和养殖水的浊度,采用变流量循环水模式,水处理效率高;利用浊度变化控制水质,控制反应快,效率高,水质稳定;智能管理和控制能源消耗,节约能源,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以太阳能加热为主,电加热为辅,在养殖过程中节约能源。

优点是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减少设备不必要的能耗;养殖效率高,单位产量24公斤/立方米以上,一年可养殖8尾对虾;稳定性好,育种成功率高;养殖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动物保护和微生态制剂产品,降低了养殖生产成本;清水养虾有利于观察和管理;虾的质量高;养殖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劳动消耗少。

可以稳定地生产淡水。

前沿:这整个系统的投资成本和养殖成本是多少?

孙建明:包括养殖车间、PP养殖池、养殖设备,预计2500-3500元/m3。成本与规模有关,规模越大,单位水体投资越小;养殖成本13-15元/斤。

水产品前沿:系统的稳定性如何?系统日常使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孙建明:一般来说,稳定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系统化养殖生产的稳定性。在设备稳定性方面,我们研发的单台设备已经运行了十几年。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单体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在完整的系统方面,早期的循环水养鱼系统已经运行了8年,现在仍在使用。完整的循环水养虾系统,从2017年开始,已经运行了3年多。经过3年多的研究工作,不断升级,现在已经趋于完善。在养殖稳定性方面,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单位产量为160-200 kg /m3,循环水养虾系统已连续成功养殖六茬。

水产养殖前沿:养虾需要一定的盐度。这种制度对于内陆地区的青虾养殖是否可行?

孙建明:南美白虾是中国重要的虾养殖品种。它能适应很宽的盐度范围。能在盐度为0.5‰-35‰的水中生长,淡化后能在淡水中生长。随着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淡化养殖已成为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模式之一。

我们在海水(22‰-30‰)条件下进行南美白对虾循环水养殖取得了初步成功。取得成绩后(2018年底),一些内陆养殖企业不断和我们讨论淡水循环水养虾。由于循环水养殖模式设备投资大,没有高产量和养殖效率,很难保证投资回报。然而,目前还没有南美白对虾淡水循环水养殖的成功报道,南美白对虾淡水养殖能否实现单位面积高产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警告水产养殖企业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要谨慎投资。

由于内陆地区对淡水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有很大的需求,为此,我们团队于2019年年中开展了淡化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盐度降至5‰以下时,南美白对虾将大量死亡,死亡率达50%以上,单位产量受到严重影响;盐度在7‰以上时,凡纳滨对虾正常生长。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如果在内陆地区将养殖水的盐度调整到7‰以上,该系统可以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进行海水淡化。

水产养殖前沿:循环水养殖的核心是水处理单元,用于处理含盐度的水,用于养殖南美对虾。需要注意什么?

孙建明:用这个系统进行淡化南美白对虾的循环水养殖,水处理过程与海水养殖没有太大区别。但需要注意的是,南美白对虾的盐度要逐渐降低,但不能低于7 ‰第二,养殖用水的配置要准确,混合均匀,尽量减少盐度波动。

循环养虾的难点是做好污水处理。

水产前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技术在中国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但大部分都是养鱼。养虾有哪些技术难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孙建明:在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在回水口加一个逃生网,防止鱼虾逃跑,这是常识。与对虾的循环水养殖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在养殖过程中,每天都有大量对虾蜕壳,防逃网的设置带来了虾壳严重堵塞回水口,导致养殖水无法循环的问题。如何及时方便地排出虾壳、死虾和污物是循环水养虾的难点,也是养殖成功的关键技术。其次,在对虾养殖过程中,饲料配比高,鱼类的饲料配比通常为生物量的0.7%-1.5%,对虾的饲料配比为生物量的3%-7%,约为同等鱼类养殖生物量的4倍,因此水处理系统负荷高。第三,虾小,所以需要的水流速度小,水流小不利于污物堆积和污水排放。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我们采取了变堵为疏的策略,研发设计了“虾壳、死虾、污物清除技术及设备”,其原理是将回水设置成一条长狭缝,狭缝的宽度可以根据养殖池塘中虾的大小进行调整,使虾壳、死虾可以通过,但大部分活虾不能通过。在养殖水面上设置集污架和防逃虾网,收集虾壳和死虾。其次,开发了具有浊度检测功能的微过滤器和生物氧化塔的定量技术和设计,提高了系统的颗粒去除和生物氧化能力。三是开发了“利用水动力学模型的污水收集技术与设备”、“间歇回水技术与设备”、“变流量循环水养殖技术与设备”,利用回水和进水的速度变化,提高污水收集和排放能力。

水产品前沿:疾病(弧菌、孢子虫等。)是一个大问题。在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如何防控病害?

孙建明:在循环水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对虾养殖的病害防控是关键,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关闭虾苗,购买无特定病原体的虾苗;关掉水源,养殖用水需要消毒后才能使用;关好饲料,选用优质配合饲料和无对虾特定病原体的生物饵料,保持饲料符合食品储藏要求,最好冷藏保存;管理好,养殖车间要与外界隔离,防止人带来病原体;专用养殖设备,定期消毒;及时清理台球桌和过道上掉落的饲料。

水产养殖前沿:作为一个水产养殖新手,如果想投资工厂化循环水养虾,有什么建议?

孙建明:学习对虾养殖的基本知识;明确循环水养殖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循环水养殖与传统养殖和絮体养殖的根本区别,不要把各种技术混在一起。充分调研,选择有实战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团队进行设计和指导;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把碳源和各种生物安保产品扔进系统的行为。特殊情况需要时,咨询有循环水养虾经验的专家;保持养殖池塘的水始终清澈;定期维护和保养养殖设备。

水产养殖前沿:目前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面临水处理成本压力,仍以流水养殖和半封闭循环水养殖为主。真正封闭的循环水养殖企业很少。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孙建明:目前国内循环水养虾成功的案例很少,所以我们对养虾的成本不是很了解。

与池塘养殖相比,从表面上看,其养殖成本较高,但从综合养殖成功率、养殖季节限制、养殖面积限制、养殖效率、土地占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来看,情况并不那么悲观。可以说各有各的优势,不可互相替代。据我们所知,相比小棚养虾,养虾成本并不高。用电量方面,小棚养虾所需风机功率为每1000立方米水15-22kW,与循环水养虾用电量基本持平。大棚养虾过程中需要添加各种生物安全产品和微生态制剂,成本不低,而循环水养虾则不需要。冬季小棚养虾,如果养殖成功,养殖水的取暖费用为4-5元/公斤,循环水仅为1-2元/公斤。此外,循环水具有尾水处理、水产品安全、虾品质高等优点。

水产前沿:制约工业化循环水发展的问题之一在于前期基础设施投资成本高。你认为如何降低成本?

孙建明:普遍认为,养虾循环水基础设施投资大,养殖生产运行成本高,是制约工业循环水发展的问题。投资不是问题,问题是投资回报率是多少?解决循环水养虾投资大、回报率高的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这只是一家之言。

事前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初步设计,不要急于上马,杜绝重复的工艺变更和修改、设施变更、设备追加和工程返工;循环养虾的工艺参数要量化,设备配置要准确。不允许拉车或推车。提高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系统的利用率。

提高系统利用率有几点建议:进行周年水产养殖生产;选择育种周期短的菌株;充分发挥系统的培养能力;厂内繁育系统规模合理,小系统小苗,中系统中苗,大系统大苗;在养殖阶段进行多阶段养殖,缩短养殖周期;养殖系统达到养殖容量后,不再一次收获虾,每天收获与投喂量相同重量的虾,收获期延长10-15天。

水产养殖前沿:近年来,产业化水产养殖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真正落地的实践并不多见。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孙建明:主要原因是成功的案例太少,大家都在观望。需要优秀的案例示范和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水产养殖前沿:在水产养殖转型升级的路上,您认为中国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未来应该如何发展?

孙建明:从中国水产品供给的结构来看:一是捕捞,包括越洋捕捞和远洋捕捞;二是养殖,包括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养殖和基于人工生态的养殖——工业化养殖。

跨洋捕鱼:全球渔业资源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从近年来捕捞产量的统计和渔业资源的逐渐萎缩来看,增加越洋捕捞量是不可能满足我国国民需求的。远洋渔业:中国近海渔业资源几近枯竭。容量控制法可以有效恢复近海资源,但短期内效果不会很明显。因此,发展水产养殖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养殖:我国常见的养殖方式有池塘养殖、近海和小网箱养殖、工厂室内流水或换水养殖、多营养水平养殖、海洋牧场、滩涂养殖、稻田养殖等。这些耕作方法可以归类为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耕作方法。这些耕作方法取决于天气。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耕作区的耕作能力和生态容量的评估工作。根据评价结果,应划分禁耕区、限耕区、耕作区,以及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的界限。因此,在未来水产品供给的数量增加方面,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养殖方式很难有所作为。

人工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是一种人工生态养殖,为养殖生产提供一个可控的生态系统。不同于自然生态水产养殖,它在这种生产体系的生产过程中具有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具有计划性、高效性、稳定性和规范性。循环水产养殖具有生产效率高、管理方便、无污染、水产品安全放心、占地面积小、不受季节变化影响、人工成本低、效益好等特点。因此,它是未来我国水产养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循环水养殖的发展历程

水产养殖1.0:以人工、天然池塘、小型近海网箱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传统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2.0:通过厂房、简易养殖设备、天然种质、大量使用生物安全产品和农药等方式进行工厂化养殖,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水平;

水产养殖3.0:以引进新品种、杂交育种、成套循环水设备设施为手段,大幅度提高生产水平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时代;

水产养殖4.0:信息将成为生产要素,是以水产工程种质、自动化设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应用的创造为特征的智能渔业时代。

【关键词】:循环水对虾养殖4.0水产养殖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46499.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