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效果评估包括(社会工作需求评估方法有哪些)

作者:胡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为促进二氧化碳排放

作者:胡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二氧化碳峰值排放碳中和”。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它为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的碳中和提供了根本依据,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双碳”工作为总体牵引,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一,深刻理解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推进“双碳”工作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但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容量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石油、天然气和部分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能源资源安全压力不断加大,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面临多重困难和挑战。如果我们继续使用粗放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资源和能源将无法支撑,生态环境将难以承受。突破可持续发展瓶颈,必须以“双碳”工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增强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从源头上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坚实的资源环境保障。

(2)推进“双碳”工作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的任务艰巨繁重。产业链供应链仍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当前,新技术快速迭代,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我国产业门类齐全,新能源、新业态、数字经济势头良好,具备率先转型的有利条件。同时,实现“双碳”目标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和消费需求,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广阔市场。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必须以“双碳”工作为牵引,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和融合发展,不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 推动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迈向中高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全面的绿色转型。

(3)推进“双碳”工作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迫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美丽中国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仍面临不少矛盾和挑战,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还不牢固,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以碳减排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必须以“双碳”工作为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源头减碳作用,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减污减碳协同效应,加快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转变, 保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为人们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4)推进“双碳”工作是主动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广泛共识,各国都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大力推进自身碳减排的同时,积极参与多双边对话与合作,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我们必须以“双碳”工作为重要契机,始终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占据战略主动,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加强绿色低碳领域的多边和双边沟通与务实合作,展现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好的世界。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绿色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全社会高度关注节能减排,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扎实进展。

(1)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过去10年,我们已经退出了超过1.5亿吨的过剩钢铁产能,取缔了1.4亿吨的地条钢。一、二、三产业比例进一步优化。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型转型步伐加快。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1%,比2012年提高5.7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无废城”和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过去10年,中国主要资源产出率增长约58%。

(2)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立足煤炭基本国情,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煤炭消费减量替代。2021年,我国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5.5%,比2012年提高11个百分点;煤炭消费量降至56%,比2012年下降12.5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5月,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已超过11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非化石能源装机首次超过煤电。

(三)能源效率水平稳步提高。制定“十三五”和“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规划,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大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实施节能减排重大工程,推进重点行业节能改造,推广节能高效产品和设备,完善能效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高能效水平。10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强度累计下降26.4%,能源消费年均3.0%的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相当于少用了约14亿吨标准煤。

(4)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增速从“十五”的12.5%和“十一五”的6.1%下降到“十二五”的3.3%和“十三五”的1.7%,排放增量也以每五年6亿吨左右的速度下降,“十三五”只有6.7亿吨。过去1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约34%。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8.4%,超过前一阶段承诺的自主贡献目标。

(5)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10年来共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2021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94.9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50.32%,湿地保护率达到52.65%。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森林资源增长最大的国家,同时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减少,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减少。

同时,我国能源结构偏向煤炭,产业结构偏向,资源利用效率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依然巨大,深刻演变的国际形势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新的挑战。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在世界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世界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实现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到碳中和的转变。这无疑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需要极其艰苦的努力。

第三,扎实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重点任务。

党的二十大对“双碳”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扎实推进二氧化碳排放高峰时期碳中和各项重点工作,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格局,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加强工作统筹协调。把系统理念切实贯彻到“双碳”工作的全过程,注意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目标、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双碳”工作,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不急于求成、不激进。把“双碳”工作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展现抓铁有痕的力量,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从我国现状实际出发,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按照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1+N”政策体系的相关安排,科学把握推进节奏,战略上稳中求进,行动上坚定不移,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十大行动”。继续深化对“双碳”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跟踪国内外新情况、新趋势,组织重大问题研究,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加强对地方工作的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倾向,坚决制止借体育“充碳”“减碳”。

(2)深化能源革命。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坚持统筹兼顾,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实施燃煤发电机组节能减碳改造、弹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储量,提高产量。把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新能源体系规划建设,加大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以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为基础,以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可靠的UHV输变电线路为支撑的新能源供消纳体系规划建设力度。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坚决落实能源供应责任,巩固国内能源生产基础,加快油气和煤炭储备能力建设,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3)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持增量存量并重,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积极放量,牢牢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继续优化存量,大力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建立和更新行业能效基准水平和标杆水平,引导和鼓励相关行业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依法合规退出落后产能。同时,抓住资源利用的源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推进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发展以铁路、水路为骨干的多式联运。推广节能低碳汽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化升级,共同推进交通运输智能化、绿色化。鼓励集约使用车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建设慢行交通设施,引导低碳出行。着力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广绿色设计,推广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和绿色施工方式。优化建筑能耗结构,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推进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农房节能改造,继续推进农村清洁取暖。

(5)提高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坚持系统观,推进景观、林、田、湖、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化管理,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构建有利于“双碳”工作的地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巩固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继续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强草原和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扩大林草资源总量,增强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建立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核算体系,监测和评估碳汇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成效,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六)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狠抓关键技术,组织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工程示范,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构建有利于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科技创新体制和机制,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绿色低碳技术评价和交易体系,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双碳”专业人才培养,完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碳中和高等教育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规范社会培养,不断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把“双碳”工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内容,推进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

(七)完善“双碳”基础制度。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开展国家和省级碳排放统计核算,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和重点产品碳排放核算方法,统筹编制全国温室气体清单,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碳中和的标准、计量、检测和认证体系。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统筹建立科学合理的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完善相关交易规则和会计准则,加强对经营机构和重点排放企业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完善自愿温室气体减排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8)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和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统筹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坚持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坚决维护中国的发展权益。积极开展绿色低碳领域的务实合作和技术交流,参与碳定价机制和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国际宏观协调。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高海外项目环境可持续性,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胡飞)

来源:经济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5412.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