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原创稿“以氢能为重点突破口,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体系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原创稿

“以氢能为重点突破口,对于保障能源安全、推动能源体系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会长毛宗强在接受《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氢气生产国,其氢能产业正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初步掌握了氢能制备、储运、加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等主要技术和生产工艺。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随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五”规划》和《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实施方案》相继发布,氢能产业迎来重要机遇。

“氢能是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过渡的绝佳枢纽”

“在很多领域,氢能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氢’。”毛宗强说,在清洁能源中,氢气既可作为工业原料,又可作为能源载体,来源广泛,清洁无污染,安全性可控。它是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过渡的绝佳枢纽。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时的碳中和目标,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但是清洁能源的替代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统筹规划。我们坚持先立后破,有序推进。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载体,在能源转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根据产生的来源和制氢过程中的碳排放量,氢能可以分为三种:灰氢、蓝氢和绿氢。目前我国氢气的主要来源是化石能源,制氢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属于灰色氢气。同时,中国还有大量的工业副产品氢气,即蓝氢;绿色氢气是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从源头上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是一种纯粹的绿色新能源。

毛宗强说,目前灰氢的制备工艺成熟,成本低廉,可以利用这一点先拓展氢能的应用市场。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发展,预计2025年后,灰氢将逐步过渡到蓝氢和绿氢,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成本将降低到与化石能源相同的水平,可促进绿色氢的大规模和产业化应用。

“实现氢能的高效生产和利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氢能可以在石油炼制、煤化工、钢铁冶金、电力系统、储能、交通运输、民用建筑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毛宗强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基础,各方面积极性高,业务流程快。可以按照“以推进交通领域为先导,以突破核心技术为关键,以氢能基础设施为支撑,以氢能供应体系为紧密衔接,其他行业逐步跟进应用”的路径,逐步构建绿色低碳的工业体系。

去年8月,我国将上海、北京、广东三个城市群列为全国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今年2月,河南、河北示范城市群获批加入,“3+2”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格局形成。毛宗强认为,很多地方已经具备了示范城市群的条件,可以在“3+2”的基础上扩大到7到9个示范城市群。同时,鼓励布局城际氢能交通基础设施,率先实现氢燃料电池商用车区域渗透,充分发挥氢能交通的减碳效应。

实现氢能的高效生产和利用,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毛宗强说,一方面,要重视风能、太阳能等能源制氢,支持绿色氢在化工、冶金领域的应用,推动耗氢量巨大的工业领域节能减碳;一方面可以构建新型的氢动力系统,发挥氢储能的特性。出口时“氢适合氢,电适合电”。根据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可以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的新型产业。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氢能经济体系”

“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要重点布局国内国际市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氢能经济体系。”毛宗强表示,此举将为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强观察》栏目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在能源发展规划中提出聚焦氢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创新:6月,北京发布《十五期间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氢能生产、储存、运输、加工、使用全产业链布局;8月,上海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制定发布《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旨在打造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创新高地...

“目前,碳中和的目标促使各国的能源结构向低碳、无碳和清洁的方向转变。氢能可以是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转型和能源供应安全的综合解决方案。”毛宗强强调,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扩大中国海外氢能合作,构建国际氢能循环体系。

毛宗强建议,一方面,构建国际氢能循环体系,加强与氢能产业强国的技术交流,促进双方氢能贸易,推动中国绿色氢能和先进氢能设备技术出口,共同制定氢能国际标准, 利用氢能产业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战略方面的合作,推动基于氢能技术的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产业化和相关基础设施投资; 另一方面,应建立国内氢能循环经济体系,重点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重点推进绿色氢在钢铁、石化、化工、重载运输等传统耗能行业的应用,为上述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路径选择。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140646.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