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什么意思(处暑的来历)

封面记者李玉新“从夏起,云开雾散,凉风习习。”当然,我感觉到早晚的微风伴随着凉意,当炎热的天气逐渐减少,凉爽的初秋真的来了。说到秋天,也许人们会想到凉爽的天气和

封面记者李玉新

“从夏起,云开雾散,凉风习习。”当然,我感觉到早晚的微风伴随着凉意,当炎热的天气逐渐减少,凉爽的初秋真的来了。说到秋天,也许人们会想到凉爽的天气和舒适的温度。这些都成为了人们热爱秋天的原因。

8月23日,夏季节气到来,这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于酷暑就是“脱离酷暑”,也就是离开酷暑。因有“暑”之名,夏季常被视为节气,但此时已是秋季。在《二十四节气》中,他写道:“停,停,酷暑止于此。”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对暑热节气的解释,就是酷暑即将过去,暑热将要结束。

虽然酷暑不是酷暑,但在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中,这个节气还处于炎热的“最后一天”,还要过两天才能“走出来”。即使熬过了又长又热的三伏天,我们还是要担心“秋老虎”。此时天气由热转凉,要注意反复高温。“成都人爱说‘秋老虎二十四只’。说明酷暑前后,仍有‘秋老虎’的残余,酷暑难消。”民俗学专家刘小嫦这样说道。

处暑什么意思(处暑的来历)粮食正值秋收季节(来源网络)

先喂狗庆祝秋收的独特仪式。

“一只等待的鹰是一只鸟的祭品;等待天地启动;侯何乃登。”在古代,人们把酷暑分为三个时期,意思是:在这个节气里,鹰开始大量猎鸟;天地间的一切开始枯萎;“禾乃登”是粟、黍、稻、梁类作物的意思,“登”是成熟的意思。天气转冷后,粮食就要收割了,秋收就要开始了。

可以看到,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果和农作物逐渐进入成熟阶段,农民加紧采摘,抓住农时,进行水稻施肥、除草等田间管理。在南方,这也是收获中稻的繁忙季节。因此,在古代,享受夏季节气的民俗大多与祭祖和迎秋有关。因为是庄稼收获的时候,农民们不得不举行各种仪式来感谢地主。

“夏天,成都的农民会用新收获的水稻举行盛大的‘尝新’仪式。”刘小嫦说,在西南一隅的成都,这里的农民把收割水稻叫做“打谷子”。人们首先在田里收割水稻,然后用搅拌桶人工脱粒,使小米和稻草分离。“小米做好以后,把湿的小米铺在竹席上,翻过来晾干。最后,把小米挑到磨坊磨成新米,高高兴兴地扛回家。”

有了新的收成,自然要庆祝,而“尝新”的民俗,就是把新米煮成好吃的饭,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享用。“老成都郊区的农民在夏节前后‘尝新东西’是一种时尚,而这种吃新米的仪式行为作为一种农耕习俗传承了几千年。”而且新米煮出来的饭,一开锅,满屋都是香,邻居都能闻到。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项“尝新”的特殊内容,就是在吃之前,要盛一碗用新米煮成的米饭,喂狗。刘小嫦强调,这是全家人“尝试新事物”时必须做的第一件事。“有些人还在喂狗的米饭上放两三块肉。主人双手把这碗白花花的新米放在自家院坝的屋檐下,叫自家的狗来吃。”刘小嫦还解释说,“尝试新事物”之所以要先喂狗,是因为在古代民间谚语中,人们相信种下的米是狗带来的。“传说古时候百姓没饭吃,一只狗跑到西方世界,在饭里做了几个卷,上面盖着小米。被天兵发现后,立刻坠入大海。幸好它翘起了尾巴,尾巴上有几粒米,给人们留下了珍贵的食物。”

吃鸭肉和鱼以获得适当的肉类和营养。

鸭汤(途远网)

“七月鸭,八月芋”,在平时的年份里,夏天的节气一般都接近中秋节,所以很多习俗都差不多,比如祭祖迎秋,点亮河灯等等。同时,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有营养,所以在中秋节和夏季吃鸭子成为这个季节特有的饮食习俗。

同时,农村有一种说法叫“夏季各家送鸭,无疾而终”,表示在盛夏时节,亲朋好友以鸭为礼互赠,认为吃鸭可以保健康,无病无灾。不过,也有人说,人们在夏天有吃鸭子的习俗。原因是鸭肉味甘性凉,秋天可以进补。如果适当多吃点肉,鸭子会成为不错的选择。

在一些地区,鱼在夏天也很重要。此时天气已经开始转凉,鱼肉肉质鲜嫩。另外,酷暑前后,又恰逢捕鱼季节,正是钓鱼的好时机。渔民出海收获自然礼物,可以吃到很多鱼。

“夏日无三日,新凉满金。”虽然在盛夏时节,人们还是会面临“秋老虎”的炎热天气。然而,酷暑过后,秋意渐浓,正是大地在乡间畅游、赏秋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凉爽的初秋正在向人们逼近。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旦被采纳,将会有奖励。举报微信关注:ihxdsb,举报QQ: 3386405712】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3463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