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人吸痰后会去世)

秋风习习,天气骤然转冷。中医认为,此时湿邪容易乘虚而入,产生咳嗽、痰多等痰湿病。中医的“痰”和西医的“痰”是一回事吗?生命时报采访了专家,详细解释了“痰”到底是

秋风习习,天气骤然转冷。中医认为,此时湿邪容易乘虚而入,产生咳嗽、痰多等痰湿病。

中医的“痰”和西医的“痰”是一回事吗?生命时报采访了专家,详细解释了“痰”到底是什么,教你如何祛痰。

受访专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内科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世东

韩栋,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副主任医师

蒲,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信息系副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青云

痰,分有形和无形

中医的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异常所致。水,即水,人体摄入水分后,要通过阳气“气化”,运化到五脏六腑,保证人体的正常运行。当水和液体的代谢异常时,人体会表现出许多疾病,痰就是其中之一。

这里的“痰”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由呼吸系统分泌的,可呕吐的,可见的痰,如黄痰、白痰、泡沫痰、血痰等。也指水、液在体内的分布和运化异常时,停止积聚或在脏腑组织间流动的“无形痰”。

痰最藏于肺、脾、肾。

中医认为痰湿主要受脾、肺、肾的影响,所以有“肺为痰之储器,脾为痰之源,肾为痰之根”的说法。

肺是储痰之器。

肺痰证最容易被人感知和感受,可分为热痰、干痰、寒痰、湿痰。

热痰表现为咳吐黏稠黄痰并伴有热象;燥痰量少而黏、咳吐不利、口鼻干燥;寒痰、湿痰均表现为痰液清稀量多,灰白有沫。

脾为痰之源。

脾虚生痰或寒湿困脾,往往是内外邪共同作用的结果,以运化功能失调为特征。临床上可分为痰热犯胃、痰浊阻络、痰瘀内蕴三型。

痰热犯胃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脘胀痛等;痰浊中阻表现为不思饮食、腹胀腹泻、体倦身重;痰瘀内结表现胃脘疼痛,日久不愈,或吞咽困难等。

肾为痰之源。

中医认为,人体最重要的阴阳都储存在肾脏,肾脏控制着水液的开关。开合不利,水湿就会汇成痰,所以从肾论治痰,可以防止痰湿再生。

临床上可分为肺肾气虚型和肺肾阴虚型。前者有浮肿畏寒,腰膝冷痛,后者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看痰能辨疾病

有经验的呼吸科医生往往可以根据痰液的数量、性状、颜色、气味来判断疾病。

透明痰

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前者发病时间多在一周以上,后两者常反复发作,有数月甚至数年的咳痰史。

由于气管、支气管腺体肥大,分泌量增加,粘液分泌细胞增多,痰液黏稠度增加。

脓痰

常见于化脓性支气管炎和大叶性肺炎患者。大量炎症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死亡形成脓液,同时混合大量粘液分泌物。

在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早期,痰由稀薄的泡沫状转为脓性。细菌性肺炎,痰常呈黄色粘稠状;肺炎链球菌肺炎,痰可呈铁锈状;绿脓杆菌肺炎,痰呈绿色;肺阿米巴感染,痰呈棕褐色,有恶臭;克雷伯氏肺炎,痰呈砖红色,胶状。

痰中带血

由于气道充血和水肿,毛细血管破裂导致出血。长期痰中带血或伴有胸痛、消瘦,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应警惕肺癌。陈旧性出血可见黑血痰,如果伴有胸痛、呼吸困难,要警惕肺栓塞的可能。

支气管炎,痰中有鲜红的血,常见于支气管炎。肺水肿,心功能不全患者夜间或劳累后咳出血性泡沫样痰,可见于肺水肿。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常有血痰,多为病变侵犯血管所致。

站立时大量脓痰分层。

多见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的急性感染期,痰量可达数百毫升。痰液可分为泡沫状粘液、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沉积物。如果痰有腥臭味,可能并发厌氧菌感染。

吸痰

白色念珠菌等真菌感染的患者,痰液白色透明,粘稠不易咳出,可被拉成细丝状。多见于免疫力下降的人群。

大量水样痰

多见于肺炎型肺癌患者,每天可咳出100毫升以上的水样痰。静置后可分为两层,表层泡沫层和底层水状层。如果患者已经逐渐增多水样痰,一定要及时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如遇上述各种痰液异常,请及时来医院就医,完善痰液相关细菌、真菌、病毒及肿瘤相关检查,在疾病早期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深秋养生,先化痰

深秋,很多人咳嗽咳痰。在中医看来,咳痰是很多疾病的病因。

痰液流入经络会阻滞气机,导致四肢麻木;滞留在胃中,有碍胃气和健康,可出现恶心呕吐;堵塞心脏动脉会造成胸闷心痛;堵在喉咙里,喉咙会有异物感。

所以,深秋健身,需要从化痰入手。

药物治痰

陈汤是消痰经典方剂,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乌梅组成。能祛湿化痰,理气和中。如有咳嗽、咳痰多、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加减本方。

痰证是由脾虚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胃虚、厌食、便溏、面色萎黄、四肢无力等症状。以脾为主时,可选用加味六君子汤。

按摩祛痰法

风、天突、云门等穴有宣肺止咳、化痰散结的作用。可以尝试每天按摩穴位帮助祛痰,每次按压3~5分钟,每天两次。

日常预防痰

经常咳嗽的痰多或痰湿体质的人,注意以下几点有助于预防和祛痰:

避免受风寒湿侵袭,不要长期生活在湿地;饮食要清淡,不要暴饮油腻,少吃甜食,少喝冷饮;适度的运动和日光浴,可以提升阳气,帮助肺气松弛,化痰散湿;吸烟易伤肺,酒精易生痰。最好戒烟或尽量少喝酒;吃一些健脾的食物,如薏米、红小豆、芡实、山药、冬瓜等。

最后提醒,痰证复杂,临床表现有寒痰、热痰、湿痰、干痰等。在使用上述方法进行调理之前,最好请医生对你的体质进行辨证。▲

编辑:邓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7937.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