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龟寿命(乌龟死前10个信号)

│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外来水生动物入侵机制及防控技术。主要工作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外来水生动物入侵的生态适应机制,为入侵物种

巴西龟寿命(乌龟死前10个信号)│杨│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外来水生动物入侵机制及防控技术。主要工作是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外来水生动物入侵的生态适应机制,为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巴西龟的学名为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属于爬行动物门、龟形目、龟科、Trachemys,俗称巴西龟、红耳龟、巴西龟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美国南部和墨西哥。

巴西龟以其可爱的外形、旺盛的生命力和低廉的价格成为人们喜爱的宠物,迅速在花鸟鱼虫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巴西龟因为自身特点、宠物遗弃、饲养逃亡、宗教放生等原因,在中国的生态环境中肆意生长,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杀手”。从寺庙、公园里的娱乐池和人工水池,到野外的小溪、河流和水库,都能看到它们。近日,记者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了解了巴西龟入侵情况及防控建议。

很多省份都有巴西龟养殖场。

巴西龟原产于中美洲至墨西哥北部,20世纪80年代作为观赏龟引入中国。

根据相关资料,巴西龟看起来憨厚,但其凶残令人望而生畏。在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和里奥格兰德河流域,它们曾经相当低调,数量保持平衡。许多巴西龟的野生天敌,如鹤、浣熊等,通过猎取龟蛋和幼龟为食,使巴西龟的数量保持基本稳定。但如果离开原生环境,缺乏天敌平衡,巴西龟在新环境下就会成为祸害,成为生态灾难。

作为一种观赏宠物,乌龟在中国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饲养。目前,巴西龟养殖场分布在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上海等17个省市。

乌龟的入侵和扩散是有害的。

“巴西龟食性广,适应性强,容易造成入侵和扩散。被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100种最具破坏性的入侵生物之一。”杨欣说,巴西龟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它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极好的适应性。巴西龟是一种淡水生物,但它也可以生活在咸水中。龟的最适温度为20~34℃,最适温度为32℃。温度降到14℃以下,乌龟停止进食,降到11℃以下冬眠。

此外,巴西龟杂食性,饥肠辘辘,喜食肉类和菜叶,捕食能力强。泥鳅、虾、蛙、鱼、水生昆虫、蛇、水生植物、鸟蛋、小鸡等。可成为巴西龟的食物,不仅威胁到当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本土龟的生存和发展。

同时,巴西龟不仅寿命很长(约20~50年),而且繁殖能力很强。通常性成熟年龄为4~5岁,生殖期为5 ~ 9月。一年可以产卵3~4次,每次3~19粒。其次,龟杂交现象非常普遍,包括远亲龟种可以杂交,生出“杂种”。比如在花鸟鱼虫市场,可以看到巴西龟、中华花龟、条纹龟的杂交个体。这些“混血儿”通常会失去繁殖能力,并导致原生海龟的基因结构发生变化。“此外,扩散到野外的巴西龟会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排斥和挤压本土龟的生存空间空。”

因此,当大量巴西龟被放生或逃逸到自然环境中时,会给当地的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和破坏。比如台湾省省的基隆河,受到巴西龟的影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以至于没有本土的乌龟。

"此外,巴西龟也是沙门氏菌的重要载体."据报道,85%以上的巴西龟在幼龟养殖中携带沙门氏菌,并通过粪便和水源传播给温血动物,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据调查,美国14%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来自乌龟。

导致巴西龟蔓延严重。

目前,巴西龟除了在野外自然环境下建立种群后自然扩散外,人工引进繁殖也是巴西龟扩散的重要途径,因为繁殖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逃逸和遗弃。“这部分包括养殖一段时间后不喜欢、随意丢弃的,以及养殖场一些养殖产品不好或生长速度慢的群体被淘汰、丢弃。”再者,人工放生也是巴西龟传播的重要途径。由于巴西龟价格便宜,成为放生对象,被放生到寺院、河流、湖泊,尤其是近几年。

杨欣指出,巴西龟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巴西龟饲养管理的简单性和便利性,人们在饲养宠物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遗弃行为。另外,巴西龟是宗教放生中常见的动物。很多人由于缺乏生态意识,对巴西龟的危害性不甚了解,将巴西龟大量放生野外,给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生态风险。

龚世平、杨江波等学者在《外来红耳龟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及扩散路径研究》中提出,巴西龟现分布于中国30多个省级行政区,其中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分布较大,尤其是一些人口密集区、旅游景区、森林公园等地,分布概率相对较高,人为因素明显。

需要加强管理和宣传。

与一些国家相比,我国关于巴西龟贸易、养殖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巴西龟正通过各种渠道不断进入中国,并在全国各地扩张,加大了巴西龟的管理难度。对此,杨建议,应加强管理和宣传,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科普首先要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不能随意放生野外。

但人们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很难立竿见影。所以需要立法,需要相关部门根据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相关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日常管理规划,比如注意控制放生节假日和放生活动频繁的区域,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放生行为。

作为科研机构,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减少巴西龟对区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如加强巴西龟等外来入侵物种的实地调查,全面预测和评估巴西龟的入侵风险,为相关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杨的主要工作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的生态适应机制,她希望今后能深化这项研究工作,为入侵物种的监测、预警和预防提供更多的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来源:罗茵,《海洋与渔业杂志》)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22965.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