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发展的新能源项目有哪些(常德中车新能源扩能项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曦报道基建进入“金九银十”加速期,新能源基建成为焦点。9月以来,一大批新能源基建项目签约或开工,其中包括几个数百亿的项目。如哈尔滨电风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文曦报道基建进入“金九银十”加速期,新能源基建成为焦点。

9月以来,一大批新能源基建项目签约或开工,其中包括几个数百亿的项目。

如哈尔滨电风能公司与渤海新区、黄骅市签订总投资255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项目;江苏连云港签约一批新能源产业项目,总投资205亿元。9月底,国家能源集团2022年第二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包括煤炭、交通、化工、煤电、水电、新能源等六大类19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30亿元。

10月,“西气东输第四线”、“新疆电力向重庆供电”等新疆五大工程密集开工,以能源输送、能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为重点,总投资约776亿元。

从新能源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领域来看,风电、光伏基地、储能基础设施、充电桩、充(气)站、加氢站等建设成为地方发力的重点。

受访专家表示,风电和光伏的大力建设将为储能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同时,由于新能源发展具有区域不平衡的特点,UHV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重点之一。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超预期发展,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依然供不应求。未来,这些地区的新能源基础设施将继续加速发展。

新能源基础设施加速发展

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增量的50%以上。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约3.3万亿千瓦时,风电、太阳能发电量翻了一番。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风电和光伏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各地努力的重点。从区域来看,西北地区风光资源禀赋突出,重点建设大型风光基地项目。

9月26日,青海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在青海建设世界领先光伏发电基地的提案》——对第十二届CPPCC一次会议第20180064号提案的复函。信中提到,大基数国家首批下达的1090万千瓦项目(光伏800万千瓦)目前已全部开工,预计2023年全面完工。第二批大基地国家已下达700万千瓦项目(光伏540万千瓦),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部分项目陆续开工,预计2024年完工。

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第一批以沙漠、戈壁、沙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的通知》。第一批以沙漠、戈壁、沙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名单涉及内蒙古、青海、甘肃等19个省份,总规模97.05 GW。

浙江、广东等东部电大省份也在加大风轻建设。

例如,在《浙江省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浙江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对新建工业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实施“全覆盖”,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建公共机构和新建厂房屋顶光伏发电覆盖率达到30%。广东今年启动了几个海上风力发电项目。阳江青州四期500MW海上风电项目8月31日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500MW。预计2023年底建成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约18.3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发电。

随着风电、光伏基地工程的不断推进,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全国发电装机约24.7亿千瓦,同比增长8.0%。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3.4亿千瓦,同比增长16.6%,累计增长16.14 GW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27.2%,累计增长44.47吉瓦。

与此同时,今年储能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数据显示,2022年初至2022年7月底,已批复但尚未开工的抽水蓄能项目102个,总装机容量126.9GW,总投资6176.9亿元。

作为储能领域的热点,近期已有多个抽水蓄能项目落地。10月9日,安徽六安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首批两台机组投产,离明年全部机组投产的目标又近了一步。一天后,三峡集团旗下的湖北能源发布公告称,拟投资湖北罗田平原抽水蓄能电站。当日,位于湖北黄冈的魏家冲抽水蓄能电站宣布工程正式开工,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各地新能源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不少地方提出了充电桩、充(气)站、加氢站的建设目标。例如,《北京市“十四五”期间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力争建设充电桩70万个,加氢站74座,平原地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设施平均服务半径小于3km重庆提出,到2025年底,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网络服务效率、技术能力、覆盖率达到西部地区领先水平,建设充电桩24万个以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新能源与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魏福雷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充电桩依然供不应求,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普及率在快速提升。今年,新能源汽车在城市的普及率已经达到20%。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充电桩的布局可以进一步填补需求缺口。

新能源基础设施纳入房地产投资信托试点

魏福雷指出,当前,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三个重要方向。首先,电源的建设。“十四五”规划中的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和可再生能源规划对景区基地建设有明确的布局。二是储能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的发电不稳定。要充分发挥新能源的作用,储能基础设施是必要的。今年以来,储能的发展被提升到重要位置,很多地方要求在建设风光基础设施的同时,提供一定比例的储能作为支撑。UHV的建设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新能源面临着来源和负荷区域不匹配的问题,资源富集区域和能源消耗区域不匹配。因此,有必要通过UHV解决新能源电力输送问题。

“冯光基地保障供电,UHV加强电网,储能提高稳定性,所以这三个方向将是新能源基建的重点。”魏佛雷说。

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鹏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风电、光伏的大力建设,无疑给电力市场储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为了更高比例地吸收风光资源,整个电网系统的灵活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储能。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魏福雷认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之一,也是实施“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为了保证环保,新能源汽车需要使用绿色电力,这就需要基础设施系统的支持。首先是绿电的接入,其次是充电桩系统等。保证充电的便利性,才能更快的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

今年以来,为确保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将新能源基础设施纳入专项债、RIETs等支持范畴。

5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加大绿色债券、绿色信贷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力度。探索将新能源项目纳入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支持范围。支持符合条件的新能源项目将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配额支付和抵消。

8月30日,财政部发布上半年我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报告提出,优化专项债券投资领域,将新增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纳入重点支持范围。

根据国务院部署要求,研究如何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生态环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基础上,明确将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新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鹏鹏指出,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进入REITs是为了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相比其他资产,新能源领域的REITs安全系数较高,未来整体收益相对有保障,是投资者不错的选择。

“新能源纳入REITs,意味着新能源资产可以单独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下一阶段,希望新能源REITs覆盖的主体可以从国企逐步过渡到民企。”彭宇说。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5861.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