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族歧视问题怎么解决(种族歧视会消失吗)

今天,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来最大的变革。英国退出欧盟和金融危机对西方自由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近年来,特朗普

今天,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来最大的变革。英国退出欧盟和金融危机对西方自由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造成了巨大冲击。近年来,特朗普政府将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贸易、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实施遏制政策。,导致中美关系遭遇建交40年来最严峻的考验。作为第一个移民美国的亚裔族群,华裔美国人的生活状况受中美关系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美国的种族主义有所反弹,种族歧视加剧。在此背景下,美国华人的现实状况和未来走向无疑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国内外关于华裔美国人的学术成果数不胜数,但关注当代华裔美国人所面临的歧视以及如何应对的文献却很少。李忆莲在她的新书《亚裔美国人的创造——一段历史》中详述了亚裔美国人的发展历程,认为主流社会关于当代亚裔美国人崛起的言论是建立在分裂的种族主义话语基础上的,这种将亚裔与其他少数族裔(如非洲裔)进行比较的行为被视为新种族主义,具有破坏性和分裂性。季红在《美国新移民研究(1965年至今)》一书中阐述了美国媒体中的华裔形象,认为美国主流媒体对华裔的认识仍然存在偏差。"种族貌相"是华裔美国人遭受歧视和偏见的重要原因之一,主流社会对华裔美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对他们在美国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有的学者可能侧重于对华人维权案例的阐述,如李爱辉在《陈国仁案与亚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一文中,对华裔和亚裔群体在陈国仁案中争取司法公正的行动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也有学者从亚裔民权运动的角度进行了探讨。例如,朱振兴以王灵芝和麦丽倩这两位华裔民权活动家为例,阐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人社区是如何开展维权运动的。陈以平将华裔美国人的发展与过去70年中美关系的起伏结合起来,展示了国家间关系对华裔美国人生活状况的巨大影响。邓玉珠和朝分析了近年来美国出现的“中国间谍威胁论”的内容、原因和影响,指出了美国主流社会的刻板印象导致华裔在高科技行业受到不公正歧视和指责的现状。本文通过对美国官方报告、皮尤研究中心、各大族群联合组织的最新数据的分析,试图探讨美国华裔在疫情冲击下所面临的种族歧视困境及其对策,希望能帮助人们了解这一问题。

一、美国种族歧视反弹的背景分析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自美国建国以来,种族歧视和文化冲突就与美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关于美国的国家建设和民族融合,学者们提出了大熔炉理论、同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等民族关系理论。从美国历史来看,美国种族关系的走向并不像大熔炉理论所预言的那样,各民族抛弃自己的风俗习惯,完全接受一种新的统一的美国方式;正如多元文化主义所期待的那样,不同的民族并没有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不同的文化和平共处,百花齐放。相反,在经济全球化衰落的背景下,我们走上了白人至上的回归之路。特别是民族分裂和种族歧视在疫情冲击下更加严重,国内分裂加剧。

(一)从同化理论到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多种族社会。这种异质的人口和民族构成决定了美国族群的多样性。早期定居者孕育了以英语、基督教、宗教义务、英国法治观念为主要内容的“美国信条”。正是这种文化符号,使得美国人具有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民族特征,也使得捍卫盎格鲁新教文化成为一种政治正确。技术革新和西进运动的兴起导致美国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同时,欧洲农业秩序的衰落和工厂制度的出现导致社会动荡。这种推拉共同推动了非英群体在19世纪中期进入美国,形成了第一波移民潮。与19世纪初进入美国的西北欧移民不同,这次移民潮中的移民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方面与美国人的信条有很大不同。他们的到来改变了美国的种族特征,美国社会的种族等级开始出现:盎格鲁撒克逊人是种族群体中的主导群体,白人天主教徒、犹太人和部分亚裔构成了种族等级的第二阶梯,而美洲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由于生理和文化的差异,一直作为盎格鲁核心群体控制着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主要资源,奠定了美国社会的文化基调,后来的群体必须适应盎格鲁新教文化。这种要求移民放弃祖辈文化,接受美国盎格鲁撒克逊核心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的要求,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移民社会适应的指导思想。同化现象由此产生,并对美国族群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伯特·帕克和伯吉斯更早提出了“同化”的概念:同化是一个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个体个体获得了其他个体或群体的记忆、感情和态度,并与他们融为一个共同的文化生活。为了回答移民能否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问题,帕克创造性地提出了“种族关系循环论”,将种族互动的过程分为接触、竞争、适应和同化四个阶段,认为这是一个缓慢、渐进、不可避免的线性过程。帕克的“种族关系循环论”开创了族群理论研究的新途径,长期引领着美国移民理论的发展。然而,这一理论因缺乏对同化所需时间的具体分析和对同化过程细节的解释而受到批评。在帕克提出同化理论半个世纪后,著名社会学家米尔顿·戈登提出了衡量同化的七个维度,由浅入深:文化或行为同化、结构同化、婚姻同化、身份意识同化、态度接受同化、行为接受同化和公民同化。戈登提出的七个变量可以作为定量单位,考察不同目标系统中的同化过程,直观地分析和总结少数民族的同化过程。然而,随着美国多族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同化政策并没有使移民融入一个没有种族歧视和分裂的美国社会,而是使不同族裔的移民产生了强烈的族群意识,形成了各民族共存的新的社会形态。

20世纪60年代的移民潮对美国的种族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种族理论的转变。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65年移民和国籍法修正案》,废除了基于种族的配额制,代之以国籍配额制。因此,非裔、拉美裔、亚裔等大量非欧移民进入美国,使美国族群构成进一步复杂化,威胁到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主导地位。几乎与此同时,民权运动的兴起对美国的种族主义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少数民族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并对之前被神化的同化理论提出质疑,质问是否应该为了达到“美国化”的目的而放弃自己的民族特性。到了20世纪70年代,一些学者对多种族的现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出现了一批反思同化理论的作品。多元文化主义的概念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模式中,融合过程被认为是双向的,涉及群体和个人。与英美理论和同化理论不同,多元文化主义允许异质移民保持自己的文化特征,寻求一种基于平等理念的社会团结形式。正如格雷泽在《超越熔炉》中所强调的:“美国社会中的种族群体不是大规模移民时代的一种生存形态,而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种新的社会形态的提出,不仅是对同化理论的有力回应,而且第一次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置于平等的地位,从而完成了多元文化主义的表达。

同化旨在维持美国白人的主导地位,而多元文化主义则强调各民族平等共存的关系。似乎能为日益分裂的美国找到一条与各族群和谐相处的道路。然而,多元文化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它强调族群之间的共存和联系,但未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因此,多元文化主义与其说是一种现实,不如说是一种理想,它在美国强大的同化思潮之外保持了一种局部的复杂性和残留性,以此来体现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2)白人至上主义的复苏

白人至上主义主张白人优于其他有色人种。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它强化和维护白人对社会、历史或制度的统治。美国社会白人至上的信仰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欧洲移民踏足北美的时候。它在对印第安土著的掠夺和杀戮以及对黑人奴隶的统治和剥削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不言而喻的特权概念,对美国的种族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60年代平权运动的兴起,白人至上受到沉重打击,公开叫嚣种族差异成为“政治错误”,种族差异不断缩小,非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但表面的和谐掩盖不了种族间冲突的暗流。随着特朗普政府的上台,美国出现了白人至上主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个:第一,美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美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白人人口减少,美国白人比例从2000年的69.1%下降到2020年的60.1%;拉美裔和亚裔人口大幅增加,拉美裔人口比例从2000年的12.6%上升到2020年的18.5%,亚裔人口比例从3.8%上升到5.9%。中国的人口总数处于前所未有的多元化状态。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20年2月修订的《美国:2020年至2060年人口预测》报告,到2060年,美国少数族裔人数将继续激增:两个或两个以上种族的人数将增加约200%,亚裔人数将增加一倍,拉美裔人数将增加近一倍,唯一减少的群体是非拉美裔白人人口,从1.98亿增至1.79亿。“多数少数”的时代正在到来,少数族裔人口的膨胀和政治经济地位的逐步上升将直接导致美国国内资源的重新分配。同时,新移民与白人在种族、肤色、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将严重威胁盎格鲁新教文化的主导地位,深刻动摇美国公民的国家认同。

第二,底层白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进一步下降。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美国制造业的空中心主义导致大量工作机会流失海外。底层白人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收入锐减,前景无望,表现为反对少数族裔和移民。正是通过高举白人至上的大旗,将反对“政治正确”和非法移民作为其竞选的核心主张,特朗普在2016年击败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总统,他的当选也使白人极端分子找到了理想的政治代理人,最终形成了针对建制派精英的民粹主义反叛。正如亨廷顿所言,美国的民族认同受到多重挑战,如民族认同重要性的下降、多元文化主义的盛行以及非欧洲移民的涌入。在此背景下,美国民族认同的一种可能发展前景是,当面临各种力量对美国核心文化的挑战时,美国白人会重新拾起被抛弃的种族和民族属性概念,以排斥、驱逐或压制其他种族、民族和文化。以2017年夏洛茨维尔骚乱为代表的一系列白人种族主义运动,以及近年来美国不断增加的种族犯罪都印证了这一点。

第三,过度的政治正确导致族群间的差距进一步加深。白人认为政府颁布的种族意识和表面上种族中立的政策主要是为了帮助少数族裔,从而客观上损害了白人的利益。2017年,罗伯特·伍德·约翰逊基金会和哈佛大学陈正熙公共卫生学院发布了一项名为“美国的歧视:美国白人的经历和看法”的民意调查显示,55%的受访者(白人)表示,他们认为美国社会存在对白人的歧视,具体体现在求职、教育和同工同酬方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全面扩大了对传统主义者和白人基督徒的保护,传达了强烈的白人保护主义愿景,进一步加深了白人和少数族裔之间的现有差距。

白人至上主义的复兴和多元文化主义的受挫,本质上是美国种族主义思想的复兴,是对盎格鲁撒克逊衰落的应激反应。通过煽动极端民族主义,特朗普增加了自己的政治杠杆,获得了选民的支持。但它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和阶级分化,背离了民主、平等等美国传统价值观,极大地破坏了美国信条,使美国现有的许多价值观相继面临挑战。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建国才200多年。人们缺乏文化、历史、生活习惯等共同的民族纽带。所以,每当国内出现危机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个外部的“敌人”来让美国人民“团结起来”。无论是20世纪中后期的美苏冷战,还是21世纪初的反恐战争,抑或是现阶段对中国的遏制,都是美国政府寻找新目标维护“美国人民团结”的表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球政治经济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面对疫情和选情的叠加,共和党和民主党都选择了对华强硬的态度,以争取民众的支持。特别是特朗普政府在疫情防控不力的背景下,为了转移矛盾,将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中国。一些美国政客和媒体将疫情政治化,将中国污名化,极大地煽动了美国民众的恐惧和排外情绪。美国国内从官方到民间的反华舆论[/k0/]强烈,针对华裔和亚裔的舆论暴力和人身攻击案件频发,华裔的生存环境面临极大挑战。

第二,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的表现

纵观美国历史,在发生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时,移民尤其是华人往往成为美国政客转移国内矛盾的替罪羊。无论是19世纪为吸引劳工选票而引发的反华运动,还是特朗普在底层白人的支持下赢得2016年总统大选,还是现任美国政府煽动种族主义推卸防疫不力的责任,都在本质上体现了这一规律。

在疫情的冲击下,另一种歧视华人的精神病毒悄然而至,通过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迅速传播,遍布全美,助长了美国民众的排外情绪。针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主义事件和暴力犯罪显著增加。联邦调查局发布报告称,“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美国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可能激增……威胁亚裔社区。”“停止AAPI仇恨”发布的“2020-2021年国家安全报告”统计了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针对亚裔美国人的9081起歧视和骚扰案件。由于调查采用网上自我声明的方式,被记录的歧视骚扰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不良行为并没有进入公众视野。报告称,歧视的形式包括言语骚扰、人身攻击、网络攻击等。其中,言语骚扰占比最高,64%的申请人表示受到了“滚回中国”、“病毒中国人”等侮辱性词语的对待。超过13%的人受到过不同程度的身体攻击,比如在街上被扔玻璃瓶,在公共场合被恶意击打(见图1)。有一段时间,亚裔美国人变得没有安全感。

种族歧视问题怎么解决(种族歧视会消失吗)插图正如华裔历史学家李忆莲在国会听证会的发言中提到的,“亚裔美国人今天所面临的种族歧视和暴行是系统性的民族悲剧,反映了美国对亚裔美国人的系统性种族歧视。”根植于美国建国理念中的民粹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是目前美国华裔面临歧视和迫害的根本原因。

通过对《国家安全报告2020-2021》中被举报案件的族群认同分析可以看出,在被歧视的人群中,华人占43.5%,是受害最深的族群,韩国人、菲律宾人、日本人、越南人占42.7%。近90%的记者认为他们的中国或亚洲身份是他们受到攻击的主要原因。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出生在美国,或来美国多年,语言和生活习惯完全“美国化”,但他们的黄皮肤和黑眼睛使他们成为“永远的外国人”,成为他们受到攻击时最明显的标志(见图2)。

种族歧视问题怎么解决(种族歧视会消失吗)插图(1)除了可能的歧视和虐待,华裔在疫情冲击下面临的种族犯罪数量也激增。2021年2月,美国国会亚太委员会发出警告称,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美国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激增,使得亚裔面临“不可忽视的危机”。从曼哈顿、华盛顿、西雅图到洛杉矶,被袭击的亚裔遍布美国各大城市。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有大量报道称亚裔美国人遭受歧视和暴力。32%的亚裔成年人表示,他们担心有人可能威胁他们的人身安全,80%的亚裔美国人认为针对亚裔的暴力事件在增加。根据加州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仇恨和极端主义研究中心2021年6月发布的仇恨犯罪研究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反亚裔仇恨犯罪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89%。仇恨犯罪增长率最高的三个城市是纽约、洛杉矶和芝加哥,其中纽约报告的仇恨犯罪数量从2020年第一季度的13起飙升至2021年的47起,增长率为262%。有学者认为,虽然拜登上台后并没有继续污名化中国,但对华裔和亚裔的刻板印象已经在大多数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这种负面形象使得华裔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2021年3月16日,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大规模连环枪击案更是震惊了全世界。一名21岁的白人男子在三次热水浴中举枪,打死8人,其中6人是亚裔。这件事引起了亚裔美国人的关注。从华盛顿、纽约、旧金山到芝加哥、波特兰和洛杉矶,美国各地都举行了示威游行和集会,抗议针对亚裔美国人的暴行。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危机和排外情绪交织在一起,这次枪击事件让亚裔美国人更加恐慌。

三。华裔美国人对种族歧视的反应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需要大量的人口进口来维持其经济增长,但移民也带来了多元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这对以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为主流价值观的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冲击。美国移民政策的摇摆是在需求和影响之间决定的,华裔多次成为这种摇摆的受害者。在历史车轮走过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今天,中国人该如何应对种族歧视的死灰复燃?应对方式与过去相比有哪些新特点?我们来整理分析一下。

(一)抗击疫情,回馈当地。

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美华人勤奋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同时他们又保持低调,保持对自己的小聪明,不愿意过多参与公共事务,采取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把自己局限在华人圈子里。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这种民族特性,中国人在过去的百年里受到排挤,在曾经滔天的反华浪潮中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历史经验表明,在歧视面前闭关自守是无效的,华人应该关心和融入居住地的生活。新冠肺炎在美国爆发后,许多华裔美国人和他们的团体迅速投身于对抗病毒的斗争。他们向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及其他机构捐款,并向医院和护理人员购买和捐赠个人防护设备。不同于大型组织在应对危机事件时所要付出的漫长过程,在这次疫情中,美籍华人充分利用自身更加灵活机动的特点,以及与母国资源交换的优势,在微信上建立了庞大的信息和资源网络,为美国医院和社区采购急需的医疗物资。在当地社区防护设备短缺的情况下,明尼苏达州中国医生协会通过媒体动员和个人资源,引导中国社区志愿者在两周内筹集了8万多美元和1.2万件个人防护设备。为了收集尽可能多的口罩,当地华人社区甚至在中国启动了自己的网络,请求在中国的家人和朋友送来口罩,帮助当地疫区度过难关。疫情期间,华府华人社团联盟发起了募捐、捐赠PPE的社团行动。65个社区组织参与了此次联合行动,共筹集14万美元,全部用于为大西雅图地区的医院、医疗中心、疗养院、急救机构和学区购买防疫物资。2021年4月,华人社团联盟因在疫情期间的出色表现,荣获2021年度“常青捐赠精神奖”。

除了募捐和捐款,美国华人还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宣传防疫知识,与当地社区分享自己积累的防疫知识和经验,努力在这场防疫斗争中发挥最大作用。自2020年1月以来,许多中国团体通过对中国疫情的早期观察和判断,开始为公众开展防疫宣传和救援工作。3月11日,新泽西学院和美国华人联合会联合举办了面向美国高校和社区公众的网上防疫宣传,分享了中国的防疫经验。困难和挫折只是成长的催化剂。面对肆虐的疫情,美国华人没有退缩或退缩,而是积极投身于抗疫行动,让美国主流社会看到了华人的责任和担当,扭转了对华人的刻板印象。

(二)勇于直言不讳,表达自己的诉求。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种族歧视,许多华人政治家、侨领和海外华人都采取了行动,打破了“哑巴人民”的传统印象,在歧视和暴力面前勇敢地向种族主义发声。南加州华人社团联合会名誉主席张素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政客对中国的污名化让人们把不满发泄在亚裔身上,这让美国社会本已脆弱的种族问题更加突出。亚洲人需要身体上传播正能量。对于受到歧视的同胞,要立即报警,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美国华裔公共外交促进会等17个亚裔社团联合签署了一封致美国公众的公开信,指出亚裔在抗疫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呼吁全美各族裔团结抗疫,拒绝炒作种族分裂隔离的政治伎俩。美国亚裔社团联合会联合多名亚裔社团代表、民选官员和侨领,在纽约布鲁伦召开记者会,痛斥纽约州众议院办公室成员在其网络社交媒体上转发排华文章。他们认为,华人社区的歧视和偏见令人担忧,华人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应对。

2021年4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下日益增多的仇恨犯罪,华裔众议员孟昭文和日裔参议员广野庆子联名提出《新冠肺炎仇恨犯罪法案》,要求美国司法部门加快审理与疫情相关的仇恨犯罪。2021年5月,在国会两院压倒性的支持下,拜登总统签署了这一法案。《反新冠肺炎仇恨犯罪法案》将有助于美国司法部加快审查已备案的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仇恨犯罪,并有助于建立更好的在线举报系统和求助系统。它将允许美国司法部和卫生与人力资源部发布相关指导计划,以规范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术语,遏制种族歧视。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着亚裔争取种族权利平等的进步,在亚裔人权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运用法律,维护权益

美国是典型的判例法国家,诉讼的结果与法律具有同等效力,因此诉讼成为少数人权利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参与诉讼案件通常需要花费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纵观美国华人历史,通过诉讼维权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诉特朗普政府”一案的绝对胜利为美国华人的合法维权留下了经典的成功案例。

2020年8月6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微信禁令。消息一出,震惊了美国华人社会,一些华人立即行动起来,加入维权斗争。2020年8月8日,朱克良等5名华裔律师在新泽西州发起美国微信用户联盟,指控特朗普当局剥夺他们的选择自由,并于8月21日正式向加州北区联邦法院起诉特朗普政府。随后,美中微联盟紧锣密鼓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案件准备工作,包括聘请顶级律师团队、发出在美国发起维护微信用户权益行动的捐赠建议书、确定5名个人原告和2名实体原告、确定初步限制令申请动议的5名专家证人等。9月20日,地方法院批准了美中微协的初步禁令动议,宣布暂停对微信的禁令。审理此案的法官劳雷尔·比勒(Laurel Beeler)认为,这项总统令可能会损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并会给使用该应用程序作为主要沟通手段的少数族裔社区带来困难。2021年6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总统令,撤销前总统特朗普2020年8月6日签署的屏蔽微信命令,这意味着美中微联盟主导的微信封杀战大获全胜。

美国微信用户联合会能够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筹集资金,聘请顶级律师,最终取得胜利。这一行动将在美国华裔历史上留下伟大的印记。它代表美国人和中国人,第一次通过司法途径挑战总统令,并获得成功。开创了中国基层组织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的先河,影响和激励了一大批华人和少数民族,为他们在维权道路上的前进注入了动力。

(4)发布报告和展示稿件

面对系统性的种族歧视和固有的刻板印象,美国华人社区积极发声,与权威机构联合发表学术研究成果,从而加深华人对美国的认同感,提升华人在美国的话语权,改变以往面对不公沉默不语的状态。例如,2021年2月8日,百人会发表了一份题为《从基础到前沿:华人对美国的贡献》的综合研究报告。报告分为八个部分,全面梳理了华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艺术、基础设施等方面对美国的贡献。以商务部为例。美国有超过16万家华裔拥有的企业,占所有支付就业和工资的企业的近3%。2017年,它们创造了2380亿美元的收入,支持了130万个就业岗位。在科技方面,截至2018年,15%的华裔美国人在生命、物理和社会科学、计算和数学、建筑和工程等领域工作,几乎是在这些领域工作的美国人比例的三倍。在美国华裔面临种族主义回潮、仇恨犯罪急剧上升的当下,这份报告的发表充分展现了170年来美国华裔对美国社会的贡献,也是对反华、排华分子的有力回击。这份报告充分说明,美籍华人是美国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不是某些排华分子所说的只对中国发展起一定作用的“永远的外国人”。

(5)团结其他民族,携手作战。

作为占美国总人口1.5%的少数族裔,在美国的华人是非常弱势的。只有与其他民族结盟,才能赢得一定的话语权。首先,积极寻求亚裔的支持。韩国人、日本人和其他亚洲人是中国人的天然盟友。在历史上,每当华人被排除在外,亚裔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在疫情的冲击下,对中国人和亚洲人的歧视浪潮让大家缺乏安全感。在此背景下,由美国国会亚太研究所、亚太社区卫生组织协会、美国华人联合会等37个亚太组织组成的亚太裔美国人全国委员会于2020年3月起草了一封致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和参议院领袖麦卡锡的签名信,敦促他们呼吁团结,谴责冠状病毒引发的种族主义死灰复燃。2020年3月19日,亚太政策与规划委员会、华人权益促进会和旧金山州立大学亚洲研究系共同组成了“停止对亚裔的仇恨”全国联盟。这个组织收集和跟踪了大量美国国内针对亚裔的仇恨和歧视事件,为亚裔收集歧视证据和应对种族主义攻击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种盟友是有色人种。有色人种在种族斗争中有丰富的经验。向他们学习,团结他们说出来,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疫情爆发以来,针对亚裔尤其是华裔的歧视行为激增,美国华裔团体与其他少数族裔团体联手,共同抵制和抗议种族歧视。针对特朗普公开将新冠状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并在多个场合反复使用这一污名,美国国会亚太裔党团主席朱蒂·朱(Judy Zhu)、美国国会黑人党团主席巴兹(Buzz)、美国国会印度裔党团联合主席黛比·哈兰德(Deb Harland)等。,发表联合声明,强烈谴责川普政府和共和党议员将新型冠状病毒种族化和政治化,助长排外情绪,呼吁共和党人搁置争议,将遏制新冠肺炎作为当前首要目标。美国华人联合总会向全美华人发出倡议书,呼吁所有在美华人了解非裔美国人的处境,消除种族歧视,帮助弱势群体,与其他族裔居民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

2020年2月25日,全美70多个犹太人组织签署并发布了《支持美籍华人和华人社区的信》。信中充分表达了对美籍华人的亲切慰问和坚定支持,并鼓励犹太社区成员积极参与华人商业活动。作为对犹太社区团结的回报,美国华人团体向华盛顿、波士顿和纽约的犹太社会服务组织捐赠了数千件防护设备,这无疑拉近了两个族群的距离。2月28日,JCPA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大卫·伯恩斯坦与美国华人联合会负责人薛海培进行了在线会谈和现场采访。他们就当前美国华人社区面临的挑战交换了意见,并进一步加强了犹太人组织和美国华人组织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2021年3月16日亚特兰大枪击案引发亚裔团体强烈抗议。3月20日,美国华人联合会携手美国100多个华人和亚裔组织发起全国烛光纪念晚会,覆盖华盛顿、波士顿、纽约、西雅图等30多个城市,参与人数达10万人。这次全美亚裔抗议运动,是自1982年华裔青年陈国仁被杀事件引发全美抗议运动以来,亚裔社区的又一次大规模跨种族抗议运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美国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激增,亚特兰大枪击事件成为压垮亚裔的最后一根稻草,激发了亚裔民众维权的信念,加强了亚裔民众同舟共济的共同体建设。

四。结论。

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的移民社会,试图用各种理论来解释进而消除各种族之间的矛盾:或者希望各种族在美国的大熔炉中形成一种新的共同文化;或者多元文化主义来促进各民族的和谐共处,但这些期望都以失败告终。纵观历史,美国华人的发展与中美关系的走向息息相关。当前,美国种族主义势力再次抬头,仇恨犯罪频发,华裔的生存状况再次陷入困境。

美国华人移民的历史既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屈辱史。从1943年废除《排华法案》至今,已经过去了70年。美籍华人不再是以前蜷缩在唐人街受别人压榨的“劣等人”了。各个领域的中上层都可以看到华裔的身影,他们为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疫情的侵袭下,美国华人展现出新的形象:他们投身于抗疫工作,积极回馈社区;勇于发声,打破“哑巴”的刻板印象;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出版成就集,展示美籍华人的贡献;团结其他民族反对歧视和偏见。应该说,美国华人在争取权益方面还是有所进步的。未来华人还需要通过法律、舆论等各种渠道,继续为打破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刻板印象而奋斗。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美国社会的种族歧视是系统性的、根深蒂固的,这注定了中国人反对种族歧视任重道远。

(摘自:、朝著《疫情冲击下的美国种族歧视与华人应对》,《华侨史研究》2021年第4期)。注释省略,必要时请参考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作者:美站资讯,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meizw.com/n/215644.html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